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2-05-30李纯

高考·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要点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李纯

摘 要: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是了解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效地提升历史学科综合素养,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事件,使学生能够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使学生具备主观思考能力和分析探索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并通过历史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将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案例,探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策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要点;培养策略

新时代下的高中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历史教学对于学生道德观、社会价值观、爱国爱党情怀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青少年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肩负着传承我国灿烂文化的使命。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从典故中明辨政治理论,了解社会的发展。教师可借助多样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教学能让学生体会历史学习中蕴含的实际价值,从多种途径发现历史问题,实现自我反思,这就需要学生从多元化的学习路径中,找到其中蕴含的精神和思想。“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家国情怀”影响着一代代人,该理念提倡人们要重视孝道,修身养性,心怀国家人民[1]。既符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符合当代社会发展对个人的道德要求。“家国情怀”是对家庭、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情怀,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在我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不乏英雄人物,舍小家顾大家,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英勇牺牲的伟大事迹。我们出生在和平时代,生活在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学生并不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背后是无数先烈牺牲生命换来的。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人物及历史故事,并进行历史分析,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既落实了学生的爱国教育也促进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了解与学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习历史才能够更好地展望未来[2]。

二、培养家国情怀的教学要点

(一)融入多元化教学路径

学生的思想已经逐步成熟,开始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一些事物的判断不够准确,因此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应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的建设。因此教师在进行家国情怀的教学设计时,可以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进行家国情怀探索,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通过学习感受我国的近代发展进程和社会演变进程,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而潜移默化地将家国情怀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高中历史教师要秉持着合理的教学模式去推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让学生感悟到美好和乐趣,在良好的体验中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人性化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家国情怀的培养中,教师要融入符合高中生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将不好消化的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转化表达,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课堂印象,促进学生的学习情绪,形成优秀的家国情怀与核心素养[3]。

(二)强化实践教学活动

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并不深刻,对于新中国的艰难革命历史无法做到快速地掌握,导致教学效率降低。历史教师需要改变常规教学策略,可通过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完成相关家国情怀的深度思考,让学生参与到一些实践活动中,并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实践性教学的融入让学生能够对家国情怀进行充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在学生的心中刻下家国情怀的印记。通过实践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学习体验和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自主思考一些有关家国情怀的故事和素材,还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此外,教学内容中还要融合德育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当然这也对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化背诵已经不符合教学发展的要求,无法发挥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理论,只能局限在教材的描述中,那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所以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实践教学设计的动向,包括革新理念和拓展知识等方面,给学生提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体验中获得更多具有价值的知识。实践教学活动是理论和应用的结合,是使学生从亲身体验到思想升华的过程,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的目的[4]。

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在新颖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爱

热爱祖国,心怀国家,这无疑是“爱”的重要体现,既符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符合当代社会对个人的道德要求。在历史教育中,教师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历史故事,并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既落实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也丰富了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爱国主义精神在提升国民素质、增加民族凝聚力和现代化建设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将新颖的教学活动与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国情怀。校园时期的学生受年龄所限,对世界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刻,很多时候都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造成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应抓住这个重要节点,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历史内容的设计做出一定的调整。高中历史教师应着重提高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自我学习能力。应用新颖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也能提升学习感受,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教学中,客观真实的历史事件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最好案例。历史教师应立足于课本,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如用《大决战》《地道战》《万水千山》等影片来触动学生的内心,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或者给学生展示一些經典的爱国主义歌曲,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爱北京天安门》《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等,配合多媒体影像的展示,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路径,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与责任,使学生愿意去学习爱国主义歌曲。然后教师就以爱国主义思想为主题来进行“课前三分钟”的教学活动,可以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每天轮流为大家演唱爱国主义歌曲。在竞赛的气氛下,学生主动去寻找更多关于歌曲的一些资料或者影像。或者在历史课课前5分钟进行“时事播报员”的活动,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不但让学生更为积极地进行爱国主义歌曲的学习,也激励学生去探析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升华对家国情怀的认知。通过新颖的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的内心体验,完成对家国情怀的培养[5]。

(二)结合乡土文化完成教学拓展延伸

家国情怀的培养不仅有“国”,还有“家”,乡土文化资源就是“家”的代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新颖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复制式的传授。教师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的构建,在不断地探索和深入地思考中,得到思想的熏陶,并找到掌握历史知识点的有效途径。借助乡土文化资源构建实践教学活动,能够使历史教育内容更具有层次感和系统性,通过丰富的乡土文化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对国情、党情、民情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更加了解。例如,在“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的教学中,只凭一些比较宽泛的介绍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生活阅历并不丰富,中国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拿戏曲来讲,主要包括了京剧、越剧、评剧、豫剧等很多的种类,还有数不尽的小戏种。同时戏曲的特点是带有非常强烈的地域性,也就是一个区域的百姓喜欢一个剧种,而其他区域的人们很难有机会接触这些剧种。戏曲不是歌曲,对于学生来讲平时接触的机会非常有限,接受能力也不强。学生面对很多自己从未见过或者听过的戏曲,会有一种迷茫感,一时间也找不到学习头绪,兴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如果只是通过教材学习,学生很难完全融入知识内容里。这时乡土资源就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教师可以用学生熟知的戏曲来进行教学,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课程资源,如著名的京剧“叶派”创始人叶春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等杰出的戏曲人才,教师可以选择播放叶春善或者马兰等人的个人传记,也可以选择为学生播放具有地方特色的京剧或者黄梅戏选段,利用学生熟悉的戏曲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学生知道这些戏曲在唱什么,在表达怎样的一个故事,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对家乡产生浓浓的情感,并促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有利于家国情怀的培养[6]。

(三)构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高中历史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并引导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探索和深入地思考,更好地感受爱,并找到掌握历史知识点的有效途径。传统教育存在一种比较突出的问题,过于重视分数和应试能力,缺乏幽默感、进取感和创新意识,这种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缺失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历史课堂气氛不活跃,总是死气沉沉,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注意革故鼎新,结合以往的问题和障碍去打造出全新的课程模式,让更多的学生懂得在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更大的突破。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为了将学习氛围活跃起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主发言和展示的平台。比如,根据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来完成小组教学模式,并要求小组成员做到互相合作、互帮互助、互相交流,使各组学生都能按照要求主动投入合作学习中交流所学的知识点,学生互相交流的同时,主动合作完成共同的实践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讨论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共同合作整理知识,这不仅营造活跃的合作氛围,也能促使学生在良好的互动中深刻地认知家国情怀,树立爱国、爱家的意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学生的思维以及眼界也随之得到提升。教师应合理挖掘周边实践资源,实现家国情怀的培养,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度解析相关知识。例如,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场馆资源构建实践活动,将抽象化的文字描述变得更加具体直观地呈现到学生眼前[7]。在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锻炼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应用实践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活动,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体验中去。首先选择师生所在城市的一些文化馆或者历史博物馆作为目的地,利用真实的体验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学生自然会从实践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时再利用小组学习的模式,布置探索民族文化的小组学习任务。给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配合,使学生主动去寻觅更多关于民族文化的内容,并获得新的收获,各小组成员纷纷积极参与讨论,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探析能力的发展。教师通过讲解将不同场景的文化背景、起源、风俗故事都在活动过程中向同学们一一地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也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小组合作的教学设计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保障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避免在实践活动中开小差的现象,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体验式的合作教学法非常重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中,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教材中的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族文化的熱爱,从而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提高了历史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8]。

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要积极落实学科育人的理念,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反思现实中的问题,运用历史经验去判断事物的发展规律。家国情怀理念带有很强的积极性和正能量,是现代优秀人才必备的优秀素质,其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强大的民族意识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凝聚力,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春霞.家国情怀之历史传承: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涵养学生家国情怀[J].考试周刊,2021(27):135-136.

[2]殷剑鹏.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实践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1(11):2.

[3]王丽.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2021(49):5.

[4]南亚敏.核心素养背景下“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培养思考[J].科技资讯,2020,18(12):2.

[5]钟荣华.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42):1.

[6]张美兰.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9):2.

[7]章佳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方法探讨[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36):1.

[8]郭玉青.谈一谈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20(24):1.

猜你喜欢

教学要点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童诗教学的基本取向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研究
现场作文让学生不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