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反思,实现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

2022-05-30顾建锋周莉莉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实录小学科学反思

顾建锋 周莉莉

[摘 要]《里面是怎样连接的》一课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检测反思自己的方法,从而形成严谨的检测态度,掌握系统科学的检测方法,同时能根据看到的现象推测本质。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逐步掌握科学有序的检测方法,并通过合理的推测提出可能的暗盒连接方式,通过研讨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实录;有序检测;合理推测;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8-0074-03

一、教学分析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的第5课,旨在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电是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的、电是生活中重要能源的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实现探究能力的发展,并学会安全用电。

电路中各个部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连接的,如果看不到电路,学生能知道各个部件是怎样连接的吗?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線盒内部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并探究不同电路连接方式的区别,观察、描述、发现不同电路的特点,是学生这一课学习的实践要求。这对学生后面学习导体和绝缘体、做小开关、模拟安装照明电路起到承接作用。

不管多么复杂的电器,都是由一些简单电路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组合而成的。相同的表现形式,内部的连接方式有多种。电路暗盒的检测方法实际上就是组合,需要学生在检测时不遗漏任何一个接触点。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检测反思自己的方法,从而形成严谨的检测态度,掌握系统科学的检测方法,同时能根据看到的现象推测本质。

基于以上思考,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如果电能从一个点流到另一个点,这两点之间一定构成一个电的通路;

(2)可以用不同的连接方式组成电路。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乐于思考,使用科学方法进行测试活动,运用比较、分析、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3.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勇于挑战的精神和缜密推测的态度;

(2)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探究电器内部多种电路连接方式,感受科学技术应用的复杂性。

二、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

师:(课前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出示导航图)今天,我要给文苑小学的同学上一节科学课。我现在就在地图上五角星的位置,想从你们学校的东大门进入校园。谁能说一说,我该怎么走?

生1:沿着江南大道往东走,走到智丰路,再往南走,穿过长丰路,往南走100米就到东校门了。

师:还有没有别的路可以走呢?

生2:沿着文苑路往南,走到长丰路后,往东走到智丰路路口,再往南走100米就到东校门了。

师:非常感谢两位小向导。当时我站在路口,导航告诉我有三条路可以走(出示导航路线图),你们帮我选一选走哪条路吧。

生3:我建议选择第一条路,可以少拐个弯。

生4:我认为可以选择第二条路,因为这两条路的路程差不多。

师:走第三条路可以到达学校的东大门吗?

生5:可以,就是要走回头路。

师:是的,这三条路都可以到达你们学校的东大门,就是距离不同。

[点评]课前通过谈话,教师巧妙借助地图探讨生活中纵横交错但又彼此相通的道路。这看似不相关联的谈话,却隐含着学习的知识点——通路,这样的课前热身活动富有意义。

2.聚焦问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屏幕出示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等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点亮小灯泡,看哪一组最先完成。(学生分组完成点亮小灯泡的活动)

师:非常棒,10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呢?

生6:因为电流流经小灯泡,所以小灯泡亮了。

师:电流是怎样流经小灯泡的呢?

生7: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通过导线流经开关小灯泡的灯丝,然后回到电池的负极,小灯泡就亮了。

[点评]教师组织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通过比赛连接一个电路,并让学生说一说小灯泡变亮的原因。这样很好地复习了前一节课中学习的简单电路,为后续的探究做好准备。

师:(拆下开关,指着电路检测器)这是什么?

生8:电路检测器。

师:谁会使用电路检测器?

生9:将电路检测器的两头触碰一下,如果小灯泡亮了,说明它可以正常工作,这样就可以检测我们要检测的物体了。

师:谁有补充?

生10:我们可以多触碰几次,这样保险一点。

师:你说的“保险一点”是什么意思呢?

生10:确保电路检测器正常工作。

师:(出示两块各有两个接线柱的电路板)谁来试一试?(一个学生在实物展台上展示)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11:小灯泡亮了。

师:小灯泡能亮说明什么?

生12:说明1-2两个接线柱之间是通路。(教师随机板书:1-2 √ 通路)

师:另一块电路板呢?谁来测试一下?(一个学生在实物展台上展示)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13:小灯泡没有亮。

师:小灯泡不能亮说明什么?

生14:说明1-2这两个接线柱之间是断路。(教师随机板书:1-2 × 断路)

[点评]教师利用电路检测器,引导学生尝试检测两块看似一样的电路板。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电路检测器的使用方法,还发现其中一块电路板是通路,另一块电路板是断路,为后续的检测记录做好了準备。

3.检测接线盒

师:如果给你一个电器元件,你能知道各个部件是怎样连接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是怎样连接的。(出示课题和一个四线暗盒,让学生观察后分组实验并填写记录单)

师:我们来看一看第一小组的实验记录单。第一小组是只测量了这三种情况,还是检测结果只有这三种情况是亮的?

生15:只有这三种情况是亮的。

师:我们在记录时要做到记录完整,不管是通路还是断路,都要记录。(板书:不重复、不遗漏)谁来评价一下第二小组的实验记录单?

生16:第二小组的实验记录单上显示他们测了6次,说明他们比较严谨。

师:对于第二小组,哪个小组还能提出建议帮助他们完善?

生17:我们小组和第二小组的检测结果相同,但检测顺序不同,我们小组检测是1-2亮、1-3亮、1-4不亮、2-3亮、2-4不亮、3-4不亮。

师:你们更喜欢哪一份实验记录单?为什么?(展示第三小组的实验记录单,与第二小组的实验记录单进行对比)

生18:我更喜欢第三小组的实验记录单。

生19:第三小组的实验记录单更有序,因为他们先从1开始检测,再到2,然后到3,即按顺序检测。

师:是的,有序的检测更不容易重复或遗漏。

[点评]学生自主检测并交流,认识到使用科学方法进行有序检测的重要性。

4.推测接线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的检测结果,推测一下暗盒里面是怎么连接的,并把它画在记录纸上。(各小组根据组内检测结果进行推测,并画出可能的连接方式)

师:(出示第1种连接方式,见图1)请你们小组说一说为何这样推测?

生20:因为1-2亮、1-3亮、2-3亮,所以1-2-3之间是通路。

师:你们能通过现象推测本质,非常好。有没有不同的推测?

生21:(出示图2)我认为2-3之间可能没有连接。

师:为何这样推测?请说出理由。

生21:2-3号接线柱之间虽然没有连接,但是电流也可以从2号接线柱经过1号接线柱到达3号接线柱,这样2-3号之间也是通路。

师: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推测吗?

生22:同意。受他们小组的启发,我们组认为还有几种可能。

师:把你们的推测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23:(出示图3、图4)我认为道理是一样的。

师:你们支持他的想法吗?

生:支持。

师:我们今天利用电路检测器完成对暗盒的检测,并通过检测的结果推测暗盒内是怎样连接的。那么,你们手中的暗盒究竟是怎样连接的呢?请你们打开看看。(各小组拆开暗盒,发现暗盒的连接方式与推测的连接方式相符)

[点评]学生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推测,从最容易想到的图1的推测开始交流讨论,逐步走向另外几种推测,使思维得到了发展。

5.思维拓展

师:其实,我们手中的暗盒只有一种可能。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图1与图2、图3、图4三种连接方式有什么不同。

生24:图2、图3、图4这三种连接方式比较节省材料。

师:是的。如果这个暗盒是航天器上某个电器元件,保险起见,你会选择哪种连接方式?(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25:我选择图1的连接,因为这样比较保险,如果其中一个导线出现了故障,这个元件照样能正常工作。

师:是的,你说得很有道理,这样就多了一道保险。每个元件都是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设计内部连接方式的。同学们可以课后多关注一些电器元件,探索内部的连接方式。

[点评]教师有意地让学生比较四种连接方式,使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的连接方式在材料、安全性等方面的区别,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总评与思考

首先,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课始,教师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通路的概念,为课程教学打下基础,然后围绕两线柱、四线柱两种暗盒,推测与检测暗盒。两线柱暗盒的预测与测试,为学生推测与测试四线柱暗盒的内部连接方式做了铺垫,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检测、记录的方法,还帮助学生建构了通路、断路等科学概念。

其次,渗透科学有序检测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暗盒这一环节,运用了数学的组合概念。四年级学生对排列组合概念已有一定的了解,如知道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12、21、13、31、23、32六个两位数。所以,对学生来说,运用数学组合连接暗盒并不是真正的难点。但是在检测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提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检测,学生就会显得慌乱无序。如何将有序检测的思想渗透其中呢?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一张空白记录单,将学生真实的检测顺序暴露出来,再通过全班交流以及二次改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形成科学检测要讲究方法的意识,即不重复、不遗漏、有序检测的意识。

第三,培养学生基于现象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教师聚焦灯泡能不能亮这一问题,让学生了解看似相同的两个接线柱,连接方式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培养学生通过现象推测本质的意识。全班交流推测结果时,教师将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促进他们深入对话,借助语言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在讨论与质疑中,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最后,打开暗盒那一刻,从推测回到事实,学生发现每一个暗盒只有一种事实。尽管每一个暗盒在那一刻只有一种事实,但先前基于检测而产生的合理推测仍旧是正确的,这也是科学探究的本质。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教学实录小学科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数字编码》教学实录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