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墨情浓润心 美术素养提升

2022-05-30张佩梅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6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水墨画情趣

张佩梅

[摘 要]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因为孩子们的童心童趣更容易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蓬勃发展、自由展现。相对于美术技能技巧来说,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等方面的能力,让多姿多彩的情趣、画意润泽童心才是更重要的。相对于儿童画、水彩画而言,传统风格的中国水墨画更加魅力满满,更能滋润童心。教师可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化解水墨画学习的难度,通过循序渐进的进阶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开发水墨校本课程来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水墨画;情趣;美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8-0029-03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美术教材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内容包罗万象,除了水彩、蜡笔、素描等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类型,近现代出现的新型美术创作元素也被纳入学习范围,如太空泥、电脑美术画、绳艺编结、手工折纸等;同时,小学美术教材中还编排了中国画的学习章节,设定了专门的学习内容和时间。教学中,如何开发和运用水墨学习资源,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 独特的水墨画

近些年来,国家比较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少原本只属于成年人的艺术形式纷纷走进校园,如京剧进校园、书法进校园、经典诵读进校园……确实,民族文化的传承就应当从小培养,而不能只是少数专家、艺术家的研究项目。小学美术教材中水墨画课程的编排设计,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体现之一。从三年级下册开始,就有了水墨画的入门级基础练习,四五年级虽没有相关的学习内容,但六年级安排了中国画的提高性学习。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中国画的独特艺术性。

儿童水墨画的教学是小学美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体验、欣赏、表现和创意本领。将高大上的国画艺术儿童化,是对高雅艺术落地生根的要求,也是对小学美术教学新的探索、尝试和改革。国画艺术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难度很大的美术表现形式,简单在于它的工具和材料,即水、墨、宣纸、毛笔等,难度大在于要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传神地表现出各种艺术形象。这就好比厨师只用鸡蛋就要做出四道菜,好比二胡只有两根弦也要演奏出各种乐曲……因此,水墨画独特的艺术性质是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使其成了东方艺术形式的典型代表。

二、以兴趣化解难度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习惯了水彩、蜡笔、折纸等形式的美术内容,即有一画一、看二学二,直截了当,清楚明晰,所以面对毛笔、水、墨的使用和简练写意的创意效果,显得陌生而为难。水和墨,材料太简单,怎么表现缤纷世界里五彩斑斓的颜色呢?毛笔软软的,使用力度难把握,哪有硬笔那样好用呢?黑、白、灰,颜色真单调,怎么就成为了不起的国画了呢?所以,三年级下册开始的水墨画学习定义为“水墨游戏”,旨在通过游戏绘画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初步熟悉水墨画的基本技法,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降低水墨画入门学习的难度。

刚开始,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经典的水墨画作品,如齐白石、苏轼、郑板桥等名家名作。

师:同学们,这些美术作品都是价值连城的。想一想,它们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知道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生:是使用毛笔画出来的。因为我在国画学习的时候了解了毛笔的用法。

在交流之后,學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这时,学过国画的学生有了充分的展示机会,把自己在兴趣班学到的知识都搬了出来,对全班同学进行一次知识的引领,伙伴的推荐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师:我们先来认识水墨画的工具——毛笔和宣纸。毛笔的笔杆是长长的、直直的,和我们的铅笔很像,笔头是软毛做的。大家知道毛笔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吗?

生:动物身上的毛和竹子就可以做成毛笔,用狼身上的毛做的就是狼毫,用羊毛做的就是羊毫,还有猪毫,等等。宣纸可以分为熟宣和生宣。

师:很好,懂得真多!这是毛笔最神奇的地方,因为写出来的字可以有大小、粗细,千变万化呢!毛笔也是一个大家庭,大毛笔是爸爸,中毛笔是妈妈,小毛笔是宝宝。力气最大的是大毛笔,能写出粗粗的笔画;力气最小的是小毛笔,只留下细细的痕迹。

师:你们想试一试吗?拿起你们的毛笔写一写、画一画。分别在生宣和熟宣纸上试一试,观察它们的不同。

通过演示,学生体会到毛笔的使用方法以及怎样写出粗细、大小的变化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毛笔的力度把握有了真切的体验,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粗细变化的笔画。

师:我们刚才使用了毛笔和墨,那么你们知道水用来做什么吗?现在我们就来了解高级的变化方法。

课件展示、动画演示水墨画的几种常见的浓淡变化:焦、浓、重、淡、清。水和墨搭配组合,可以在极浓到极淡之间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可以像胶一样浓厚凝重,像池水一样湿润清澈,像云彩一样清淡雅致,像煤炭一样焦黑深邃,像稻草一样干枯苍老……

课件出示丁衍庸的《雨过天晴图》。

师:你能从这幅画中发现颜色的不同使用吗?

师:大家是不是跃跃欲试呢?那就用你们的墨和水,调配出不同的水墨颜色,画出来吧!注意墨和水要逐渐地添加,不要一次加太多,墨和水要保护好,不能洒出来。

在水墨画的入门阶段,教师通过分步讲解、逐步体验,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激发了学生体验传统绘画艺术特点的情感。学生在练习中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在浓浓淡淡的墨色变化中随着毛笔的自由挥洒感受水墨情润。三年级的国画入门学习就是简单的粗细线条和浓淡色变,对于能力优秀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把这些粗细浓淡的线条组合成一幅简单的意象图。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基本的水墨作品启发学生去积极模仿,在不提高基本要求的同时,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水墨画课堂,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展现出来。这样的学习历程符合学生活泼、乐思的年龄特点,循循善诱的层次性学习也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三、水墨画的实践进阶

到了六年级上学期,学生进入水墨画的进阶练习阶段。在复习了水墨画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齐白石的《虾》和《蟹》、徐悲鸿的《奔马》,学生最熟悉的当然是虾和蟹了,这是水乡的特产啊。

师:国画大师齐白石画的虾闻名天下,是水墨画中著名的代表,你知道为什么小小的虾也能成为国画作品吗?为什么齐白石选择画虾呢?谁能用学过的水墨知识来赏析这些作品?

生1:齐白石大师画了三只虾,但是大小形态却各不一样,看着看着,虾好像活了一样,还在动呢!它们是在寻找食物吗?

生2:虽然只是小小的虾,但是画得特别有趣,每一只虾的身体浓淡变化都恰到好处。每一只虾的上半部分都用了浓墨,下半部分用了淡墨,有的甚至是透明的,浓一点嫌浓,淡一点嫌淡,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绝妙的画工。

生3:看到这幅虾的水墨画,我想到了学过的课文《小虾》。齐白石爷爷也一定像课文的作者一样,仔细地观察过这些虾,不然怎么能够画得这么栩栩如生呢?那只黑一点的虾应该就是课文中说的千年虾吧!

……

师:各位小小鉴宝师还真是有眼光,可以算是齐白石大师的知音了。你们还能把学过的水墨画知识用起来,真是活学活用,学有成效!

生4:我喜欢那幅螃蟹图,因为我最喜欢吃螃蟹了。那只黑黑的、大鳌上毛茸茸的一定是公螃蟹,力气大得很,树枝都能夹断;那只颜色淡一些的肯定是母螃蟹,爪子细小一些,它的蟹黄最让人流口水了。

生5:我也喜欢吃螃蟹,不过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可不能光想着吃,收起你那吃货的样子。我觉得齐白石的螃蟹画得没有虾那么生动,螃蟹的爪子都模糊不清了,一点儿也比不上虾的活灵活现。

师:这位小鉴宝师可真厉害,把两幅图进行对比赏析。同样是齐白石大师的画作,画工、画风确实不一样,所以人们对他画的虾比较了解,也更加喜欢。

……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把学到的浓淡变化知识用起来:三只虾,形态不一,浓淡有变;再看三只螃蟹,更是浓淡差异大,螃蟹的眼睛最浓……

而对于马的认识,学生只有影视作品和图画中的印象,没有生活的真切感受。于是,教师准备了徐悲鸿学画的故事以及徐悲鸿骏马图的赏析视频,通过文字和画面丰富学生的生活认知,同时把相关介绍和水墨画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材料的补充始终为本次课程的学习服务。

另外,因为在同一册教材中,所以教师可以把第十二课的《中国画与油画》提前教学,通过简单地介绍绘画的分类之后,把重點放在中国画上,让学生既获得对旧知识的巩固复习,又获得赏析能力的提升。

师:我们认识的水墨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类,除了水墨画,中国画还有许多画法和表现内容。我们已经了解的水墨画是写意画法,另外一种画法是工笔,使用的材料除水墨之外,还可以用丹青等颜料作为点缀,使画面效果更加真实多彩。大家看这些山水画、人物画,都是珍贵的作品。

……

学习完中国画的课程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天真活泼、敢于尝试的特点,鼓励他们发挥奇特的想象力,自由创作。生活中一草一木都可以试一试、画一画,如水乡的桥、菱角、龙虾适合写意,油菜花、菊花可以用工笔描画。不管学生在尝试中是否有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

四、开发水墨校本课程

一直以来,水墨画的传统表现题材主要有山水、花鸟和人物,花鸟之中又以梅兰竹菊为主,动物水墨画以齐白石为代表,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学习模画在美术教学中早已有了一定的套路,校外的培训组织是善于此道的,通过不断地模仿和练习,解析画法步骤,学生可以画出类似的作品。但是这样的作品缺乏一定的生命力,一旦失去范例展示,没有教师的引导讲解,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此外,学校美术课程的安排掺杂多样,没有那么多课时用于一种类型的绘画技能训练。由此考虑,我们针对本地特色和课程安排计划,开发了适合学生练习的水墨校本课程。

我们地域的水乡文化比较突出,家乡名人郑板桥影响深远,是水墨画的杰出代表之一,大街小巷的竹文化学生也是耳濡目染,所以我们的水墨校本课程锁定了“竹文化”和“水乡风情”两个系列。

要想画竹就要心中有竹。生活中,学生对于竹子的印象是有的,但是真正仔细观察,留心其形态的基本没有。好在如果学生想看,随处可见,小区、公园、路边、校园……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深入了解郑板桥,他既是诗人,也是书画家,最有成就的就是竹子题材的水墨画。因为学生有了水墨画的一些基本知识,所以我在课堂中直接用课件展示郑板桥的“墨竹图”系列,让学生欣赏、评说、讨论,我则介绍新的用笔技巧。

师:中锋、侧锋、逆锋,三种用笔方法,表现效果截然不同,在练习绘画的时候也是由易到难、从局部到整体。首先尝试画一画竹竿,使用中锋,直立不歪斜,中间提一提,两头按一按,节点画八字,浓墨呈弧线;然后是练习枝叶的画法,竹子枝条细长而倾斜,方向分两边,叶子落笔快,收笔留下尖,一丛一丛杂不乱。

师:要想画好竹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多看、多想、多练,才能练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品格。

生1:我觉得竹子的叶子最容易画,只要把握好提笔的方法就可以了。当然,叶子也要用不同浓淡的水墨画出不一样的效果。

生2:竹子的大枝干看起来像骨头,小枝干像钓鱼竿,粗细对比特别明显。我发现郑板桥的《竹石图》中细竹子比较多,就像他的人一样,那么瘦、那么苗条。这就是画如其人吗?

……

水乡的船、水乡的鱼虾蟹蚌,都是生活中屡见不鲜的,齐白石的动物画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重要的启示。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课就是水墨画——动物的学习,以此为契机,我们开展了“水乡风情”的校本课程教学,通过名家名作的展示和生活中真实形象的观察,学生创作了不少螃蟹、龙虾的水墨佳作。正是“水乡风情润人心,青竹品格画精彩”。

总之,美术课堂中水墨画的教学有其自身特色,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地方元素出发,开发适合的校本课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美术教学的育人目标,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促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水墨画情趣
牡 丹 (水墨画)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交互智能平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