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与优化:让语文要素“软着陆”

2022-05-30王玉婷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软着陆语文要素统编教材

王玉婷

[摘 要]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创新点,引领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前,语文要素的落实存在重要素而轻整体、轻情感、轻文体、轻实践等问题。为此,教师要通過整体观照、双线融合、文体目标、实践活动等教学策略,将语文要素有效地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充分体现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凸显语文要素的功能,而且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要素;双线融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6-0031-03

统编语文教材为凸显语文素养,明晰教学目标,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同时,把语文要素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或者能力训练点,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分布在各册教材的每个单元中,形成了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显性线索。语文要素的系统编排有效地改变了语文教学训练点模棱两可的局面,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抓手。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要素解读不到位,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现象,明显偏离了编者的意图,不能真正发挥语文要素的教学价值。下面试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落实的建议。

现象一:重要素,轻整体

语文要素是引导学生阅读与写作的主要目标,教师要予以充分地重视。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时眼中只有要素,仅仅从语文要素方面进行教学,忽视了语文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这就偏离了编者的意图,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例如,《秋天的雨》一文,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教学时,有些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而忽视了对秋天的雨的美的整体感受与想象。这样,用单一的词语理解训练取代了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使学生缺乏对秋天的雨的情感体验,整个课堂显得索然无味。

优化:注重整体观照,与其他训练相结合

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语文要素当作唯一的教学目标,而要从课文整体出发,对语文要素进行整体分解与细化,把语文要素的落实与语言运用、思维发展、情感体验、审美创造等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例如,在《秋天的雨》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除了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作为重点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就文本中精彩的语句进行品味,学习语言运用。如,课文第二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描写了秋天的雨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想一想这段话的关键句子与其他句子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以“春天的雨、冬天的雪”等为话题写一段话。这样,学生不仅能读懂课文内容,而且能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对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还要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中感受作者笔下的秋雨之美,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现象二:重要素,轻情感

统编语文教材的大多数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的精髓。可是,在语文要素的落实过程中,有些教师却只关注要素的落实而忽视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致使整个语文课堂显得知识有余而情感不足,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受体验较为肤浅。例如,《狼牙山五壮士》是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教学时,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就把阅读的重点聚焦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上,让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按照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形式写一段话。这样的教学,虽然落实了语文要素,但是文本中五位壮士与敌人惊心动魄的战斗情形、五位壮士对敌人的痛恨以及作者对五位壮士的敬佩与赞扬之情却被忽略了。这样,使语文要素的落实成为脱离情感体验的枯燥的机械训练。

优化:双线目标融合,让要素落实有温度

落实语文要素虽然重要,但不能脱离文本的内容情感而进行机械训练。教师要把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语言建构随着学生情感的体验、熏陶同步进行,避免课堂教学顾此失彼现象的产生。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通过对五位壮士英勇事迹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五位壮士的爱和对敌人的痛恨。教学时,为了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让学生对文本情感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与体会,教师可这样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关键段落,找出描写五位壮士与敌人周旋的句子,并进行品读,感受五位壮士奋不顾身、与敌人顽强斗争的英雄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品读描写五位壮士言行的句子,感受他们对敌人的痛恨。如“狠狠地打”“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喷不完的满腔怒火”“抡一个圈”“浑身的力气”“瞄准敌人射击”这些词语,要让学生通过读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这样,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五位壮士的高大形象就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里了。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能够把五位壮士的英雄形象描写得这么形象生动?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这样,使学生明白点面结合描写方式的优势:不仅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五位壮士整体上与敌人做斗争的情况,还可以领略到每位壮士的风采。教学时,教师从文本语言入手引领学生细细品味,帮助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独特的表达魅力,从而产生主动探究作者独特表达方式的愿望。这样,语文要素在课堂的落实才是真正有效的,学生获得的语文知识才是有用的。

现象三:重要素,轻文体

根据文体特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是语文课堂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过分注重要素落实而忽视文体特征,违背课堂教学原则等现象。这样的教学不仅偏离了教学重点,而且严重影响了课文整体价值的发挥。例如,《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统编语文教材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这两篇课文中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但在这首诗中主要人物体现得不是很明显。在《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课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依据阅读提示,让学生从诗中多次提到的“追寻”来把握主要内容。当学生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后,教学就止步于此了,这显然不符合诗歌学习的要求,学习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优化:关注文体特征,要素落实因需施教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这是教学的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标。教师只有依据学情与教材文体特点,因需施教,才能最大化地实现阅读教学的效益。《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诗歌的特点,教师可以这样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查找的相关资料理解“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这些事件背后的具体内容。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作者“追寻”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在学生把握这首诗主要内容后,教师引导他们采取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可以是个人读、对读、齐读等,让学生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凸显诗歌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现象四:重要素,轻关联

语文要素把若干个知识点或者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编排在各个单元中,它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性、层次性。在进行教学时,一些教师往往会忽视语文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只着眼于“这个”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忽视单元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发展,无法体现出语文要素之间的层次关系,这样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有序发展。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在小学阶段是这样编排 “观察”这一语文要素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观察”习作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着眼于“这一次”的训练,而不注重观察要素之间的整体关联,这样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整体提升。

优化:加强要素前后关联,形成整体合力

统编语文教材统筹规划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建立语文能力体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语文要素教学的上下勾连,明确“本次”语文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联系,找到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培养的适切训练点,关注语文要素的发展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自然得到提升。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教学本单元的《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这两篇课文的时候,首先,教师就要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经过连续观察后进行描写的。其次,教师提出问题:“连续观察一种事物就能把观察到的事物的特点写清楚吗?从这两篇课文来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这就表明了观察事物不仅要具有连续性,还要细致,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解。怎样才能进行细致观察呢?请大家结合学过的观察要素说一说。”在对学过的观察要素的回顾中,学生明白了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等,同时观察要注意事物的变化等。在这过程中,学生对如何进行细致、连续观察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找到连续观察与细致观察之间的关联点,把“观察”这一语文要素整合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教学合力,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现象五:重要素,轻实践

语文要素是指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等。在语文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把语文要素等同于语文知识,引领学生对语文要素進行操练,导致了要素窄化现象的产生。例如,《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文章。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这一课的课题下面,编者明确提出“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的阅读要求。这一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阅读策略是“快速阅读”。在这一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些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进行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这样不仅违背了编者的初衷,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优化:注重实践训练,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要重实践、轻训练,切忌把语文要素当作语文知识向学生强行进行灌输,或进行机械训练,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才能让语文要素自然地落地生根。如,教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落实语文要素,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步,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说说自己从题目中获取到哪些信息,这样为学生梳理阅读内容做好铺垫。第二步,运用“借助关键词句快速默读”的策略阅读课文。第三步,阅读汇报展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阅读课文用了多少时间、阅读的方法是什么。第四步,教师大屏幕出示一段话,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快速阅读的策略进行阅读,比一比谁用的时间最短。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自主质疑→阅读探究→分享交流→拓展提升几个过程,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这样不仅落实了语文要素,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快速阅读意识,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语文要素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了便利,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离编者初衷的现象。作为语文教师,要正视语文要素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这样才能让语文要素在语文课堂“软着陆”,真正使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得到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徐红芳.读写融通,高效落实习作单元语文要素[J].小学教学参考,2021(13):81-82.

[2] 董晓群.语文要素“教学化”应对三法: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复述”要素教学为例[J].小学语文,2021(4):16-21.

[3] 刘梦然.从“要素突破”角度启动阅读教学[J].新教育,2021(11):66-67.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软着陆语文要素统编教材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