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伴奏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邹智越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歌唱教学钢琴伴奏小学音乐

邹智越

[摘 要]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方式越来越丰富。在音乐歌唱教学中,加入钢琴伴奏渐渐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方式更能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在音乐歌唱教学中加入钢琴伴奏的重要性。文章将从三个角度展开具体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钢琴伴奏;小学音乐;歌唱教学

如今,以教师教唱、学生跟唱的传统歌唱教学模式显露出了弊端,这种单一且毫无新意的教学模式让原本应该充满欢乐的音乐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消磨。在音乐歌唱教学中加入钢琴伴奏,课堂将变得与众不同,其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钢琴伴奏的特点

(一)多声性

如今,钢琴的琴键可达88个,音域极广,包括最高音和最低音,双手同弹可发出十几个音,这是其他乐器无可比拟的。因此,用钢琴作为歌曲的伴奏乐器能够演奏出多变的风格,无论是深沉、悲痛的歌曲,还是欢快、高昂的歌曲,都能够通过弹奏钢琴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和声性

同样一首歌曲,加入和声后会更加富有色彩,有更丰富的聆听体验,也更具感染力,而钢琴就拥有和声功能,能够使演奏的乐曲更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让表演者进入最佳的演唱状态。

(三)复调性

两段以上相类似但又有所不同的声部同时构成的曲调被称为复调,这些声部共同构成了一首歌曲的整体,其相互之间具有和声关系。教师在进行钢琴演奏时,通过双手同弹可以表现出这种复调。

(四)交响性

钢琴可以同时发出多种和声,因此可以与其他乐器一同演奏,构成极富感染力的交响乐。在没有其他乐器的情况下,钢琴独奏也能够丰富地表现出乐曲,这正是因为钢琴具有交响性的特点。

二、钢琴伴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现状

得益于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已经在课堂中被广泛使用,这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些教师为了省时省力,通过直接播放歌曲或伴奏的方式,让学生跟唱,很少使用弹奏钢琴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演绎歌曲,这看似提高了教学效率,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实则导致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不到位,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有的教师用钢琴伴奏时缺少创新,不能演繹出自己的风格,没有加入自己的理解,每首歌曲都是照着谱子毫无情感地演绎,态度消极,对歌曲教学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其实,教师用钢琴为学生的演唱伴奏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彼此情感上的沟通、眼神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准确地演绎歌曲,但这种互动在实践中很少见,钢琴伴奏并没有抓住学生的情感,甚至使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这说明教师的钢琴伴奏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钢琴伴奏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演唱状态

每首歌曲都有独特的风格,在速度、力度方面的变化体现出了作品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情感,这一点在歌曲的前奏部分就有了充分的体现。歌曲的前奏往往被很多教师忽略,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要求学生直接开唱,在没有任何气氛烘托的情况下,学生根本无法进入状态,自然会出现唱不齐、速度有快有慢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先用钢琴为学生弹奏歌曲的前奏,学生通过前奏来体会歌曲的节奏,进入状态,产生情感波动,同时为学生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前奏结束后再开唱,效果会更好。

例如,舒伯特的《摇篮曲》是一首在节奏和韵律上非常具有特色的歌曲,如果让学生直接开唱,很多学生都会用快节奏和有力的声音演唱,参差不齐。教师先为演唱铺垫,弹出前奏,瞬间营造出亲切、宁静的氛围。学生听得仿佛昏昏欲睡,却很快把握住了歌曲的曲调和曲风,在演唱时能控制自己的音调和速度,与歌曲的前奏和伴奏保持和谐一致。由此可以看出,钢琴伴奏可以起到提高歌唱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歌曲理解的作用。

(二)有利于突出歌曲的主题风格

歌曲的伴奏音型体现了整首歌的主题和风格,是对歌曲特色的充分彰显。歌唱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握住歌曲的主题和风格,这样学生才能将演唱技巧运用自如,在演唱时加入自己的情绪。比如,抒情风格的歌曲往往运用长琵音和短琵音作为伴奏,主题深刻、风格悲壮的音乐多运用弦伴奏和柱式伴奏的音型。音型还能够形象地模拟景物,以起到借景抒情的作用。再如,用琵琶音表现出清脆的溪流声,用单倚音模仿鸟鸣的婉转声。通过节奏和音调的变化,还能够彰显出音乐风格,将听者带入情境中。

教师在用钢琴弹奏歌曲伴奏时,不能永远用最简单的分解与柱式和弦,否则很难突出不同歌曲的主题风格,影响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应当结合不同歌曲的特色,选择不同的伴奏音型。比如,《愉快的梦》这首歌曲意境甜美,以琵音作为伴奏是最合适不过的。相比之下,《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曲风雄壮有力,迸发积极向上的力量,应以柱式和弦为主。这样一来,每首歌曲的特色都能够通过钢琴伴奏表现出来,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自然会更胜一筹,在演唱时也会投入感情。然而,如果我们将上述两首歌曲的伴奏音型对调,《愉快的梦》将毫无抒情意味,《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也将变得毫无力量。因此,选择伴奏音型是对教师的考验,同时决定了歌曲的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创设情境

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取决于他们能否进入歌词、旋律和曲调共同营造的画面中。一首歌曲就像一个故事,在讲述一件事,或者描绘一幅画,只通过读歌词和演唱还不足以使这个画面完整起来,钢琴伴奏就如同画面中的点睛之笔,为苍白的画面增添了颜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加深理解。

比如,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可以用双音重复伴奏,教师对强弱部分进行合理处理,加入半音的倚音,营造出一种银色马车从天空中缓缓驶来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雪花的美丽、纯洁。教师在伴奏时,可以先让学生闭眼聆听,进入情境,然后演唱,这样一来,学生对速度的控制和情感的融入能够把握得更好。面对不同的歌曲时,教师要善于用不同的伴奏音型来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

(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关键。音乐本身是富有感染力的,但有的教师为了省力,一字一句地教学生旋律、节奏等知识点,让学生以独唱、齐唱的方式演绎歌曲,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整个演唱过程显得十分枯燥,缺乏感染力。学生进入不了状态,十分机械地演唱,更无兴趣可言。如果教师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加入钢琴伴奏,则是另一番景象。学生演唱,教师伴奏,这是一次绝妙的互动,能为课堂注入更多活力,学生的演唱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

(五)有利于帮助学生鉴赏歌曲

作者在创作歌曲时融入了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体现在歌词、伴奏、节奏和旋律中,共同构成了歌曲的风格。但是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学生对歌曲的演绎状态不一。比如,学生在演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歌词、曲调都准确,但却有很多学生面带微笑,用欢快的情绪演绎,这说明他们对歌曲的理解是不准确的。如果在学唱歌之前,教师用钢琴伴奏和自己演奏时的状态将学生带入悲伤、沉痛的氛围中,就能有效避免这样的问题,因为伴奏已经奠定了学生理解歌曲风格和主题的基调。

四、鋼琴伴奏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一)形象化的钢琴伴奏

在钢琴伴奏中,很多教师为了省时省力,在每首歌曲中都运用一样的节奏,根本无法起到烘托课堂气氛的作用,学生的歌曲演唱也显得十分苍白,这不能发挥出钢琴伴奏的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节奏动感的歌曲,教师通过钢琴进行形象的演绎,将学生带入歌曲的氛围中,达到最佳的演唱水平。比如,《友谊的回声》这首歌,教师可以先用钢琴弹奏出一串二度音程,表现出“回声”,让学生尝试模仿这种奇妙的声音。在学生跃跃欲试时,教师再通过钢琴进行完整的演绎。对歌曲的前奏部分,用琶音伴奏音型,表现出山谷中的幽静气氛。在第一部分的演奏中,将琶音与分解和弦音型结合,在安静中增添一丝活泼的色彩。在第二部分的回声演奏部分,教师突出回声的强弱区别,在结尾部分让学生感受到回声正在慢慢减弱。这种运用钢琴独特的演奏特征来营造氛围的形象化伴奏法,能够将学生的歌唱欲望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演唱情感更加丰富。再如,《邮递员之歌》这首歌可以用钢琴伴奏来表现主音构成下的颤音,描绘邮递员的马车在听到马铃声响后奔跑而来的情境,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画面感,这样在演唱歌曲时,学生就能够激发饱满的情绪。教师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快速分解和弦音型伴奏,表现出邮递员在送信时的急切心情,让学生快速进入演唱状态。

钢琴伴奏能够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将他们带入最佳演唱状态,能够将书本中的歌曲变为一幅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但前提是教师必须先对歌曲的情感和风格有准确的了解,并用钢琴伴奏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的钢琴演奏水平。

(二)合理选择伴奏音型

在每次备课时,教师都应该对下节课教学的歌曲进行细细揣摩,分析歌曲的风格、特征和思想情感,然后确定钢琴伴奏的音型。通常情况下,主题深沉、风格悲壮的歌曲选择柱式和弦作为伴奏音型,抒情类的柔美歌曲选择琶音作为伴奏音型,愉快、轻盈的歌曲多选择分解和弦作为伴奏音型。合理选择伴奏音型,往往能够成功激发学生饱满的演唱情绪。

比如,为了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演绎《春天在哪里》,教师在用钢琴伴奏时,应选择分解和弦伴奏,快速将学生带入状态中。《茉莉花》这首歌抒发的是一种舒缓的情绪,其节奏也更为平缓,应当选择琶音作为伴奏音型,与《春天在哪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如果将两首歌的伴奏音型对换,用分解和弦伴奏织体的欢快音型来表现《茉莉花》,用优美的琶音音型伴奏来表现《春天在哪里》,学生在听伴奏时的演唱情绪就会发生转变,而这种情感与歌曲原有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违背了作者创作歌曲的意图和情感。

(三)注意演奏状态

教师在用钢琴为学生的歌唱伴奏时,等同于在与他们一同演绎音乐作品,应当与学生保持情感状态的一致。教师的演奏状态有时候也能够影响学生,改变他们歌唱时的演绎风格。比如,当学生在演绎一首悲伤的歌曲时,教师的表情、弹奏动作也要表现出这种情感,在演奏时与学生进行一些眼神交流,暗示他们立即调整状态,不能面露微笑地演唱。如此,实现了演奏者、演唱者与歌曲的最佳融合。同时,要确保教师和学生在专业知识上达到统一。由于我们每个人对一件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为了避免教师和学生对同一首歌曲的理解产生分歧,教师在教学前要查阅歌曲的相关背景资料,准确把握歌曲的主题、情感和风格,再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仔细介绍歌曲每个部分的和弦分布,使师生对歌曲的理解达到统一。这样才能确保教师在用钢琴演奏时准确地对每个细节进行处理,包括对演奏速度、力度、强弱及个人状态的把握。

音乐歌唱教学应当打破固有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打开思路,在歌唱教学中适当加入新的元素,为学生创造更自由、自主的理解空间,在情感的作用下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才能达到更高的演唱水平。歌唱教学应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的钢琴演奏能力,为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歌唱体验。

猜你喜欢

歌唱教学钢琴伴奏小学音乐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聆听,让生命如花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