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名城因何成为教育高地?

2022-05-30陈建波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7期
关键词:培养对象教育家襄阳

陈建波

历史上,襄阳人才辈出。三国名臣诸葛亮,《出师表》名垂千古;唐代诗人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一人;北宋书画家米芾的《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新时代,襄阳人才济济。连续10年,襄阳市高考考生上省线率、本科上线率、高分段人数比例等多项指标位居湖北省前列。

襄阳教育成绩斐然,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支撑。襄阳教育系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鲜明的用人导向点燃教育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打造了一支有“精兵”、有“强将”、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教师队伍。

在襄阳,从教成为热门就业选择

4月9日上午9时,赵欣(化名)来到襄阳市星火路城市书房,摊开书本,为准备教师招聘考试开始新一天的学习。同一天,在城市书房,同样在准备教师招聘考试的还有18人。

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公开的数据显示,2022年襄阳市计划招聘教师1421名,涵盖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地方自主招聘农村教师、新机制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与报考人数平均比例接近1:9,从教已成为热门就业选择。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师的工资待遇有了提升,这成为吸引人们报考教师岗位的原因。此外,“双减”政策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从教热”。襄阳积极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生效。2022年1月,襄阳市教育局召开全市“双减”工作推进会。会上通报了2021年全市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124个,随着“双减”工作持续推进,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受此影响,不少原本是教培机构的从业人员,也加入竞争教师岗位的大军当中。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襄阳市累计教育经费总额达523亿元,全面扩充教育资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提升资源配置。五年间全市幼儿园达到952所,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襄阳市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第四中学、第五中学、老河口市第一中学等学校的新校区相继投入使用。

“十四五”开局之年,襄阳继续加大投入夯实教育基础。2021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5所,增加学位3860个;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8所,增加学位20760个。

学位的增加,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教师来保证师生比达到标准。“社会上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热衷,对壮大襄阳教师队伍有着积极意义。”襄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报考人数的增加,既能满足教师数量要求,还可以通过“优中选优”,保证新进教师的基础素质能力。

改革制度,提升待遇,推动教师队伍健康发展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到,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如何让优秀教师坚守三尺讲台,始终保持进取的姿态?襄阳教育从荣誉和待遇两方面携手破题。

2021年9月10日,襄阳市教育局为首批160个“教育世家”授牌,表彰他们对襄阳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教育世家”经个人申报,由县(市区)教育局审核、推荐,襄阳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审之后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襄阳市第四中学英语教师刘红云,一家三代共有七人先后踏上三尺讲台。即将退休的她表示,将继续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扮演好人民教师这一光荣角色。

2022年3月,襄阳启动2022年度“教坛新秀”评审认定工作,拟选拔100名青年教师予以表彰,以推动青年教师队伍发展。

乡村学校就像教育体系中的毛细血管,深入社会最基层,教学环境艰苦。为了破解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难题,2019年襄阳市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下放中级职称评审权,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任教满15年、30年及以上的教师,设置中、高级教师职务评聘绿色通道,单独组织评审。

除打通教师职务上升渠道之外,《襄阳市教育局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到,今年将继续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大力督促县(市区)政府落实中小学教师待遇政策,确保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语文教师王金荣从教14年,对襄阳教育事业的巨变深有感触,“学校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工资也提高了许多”。在宜城市李垱初级中学工作的6年间,王金荣见证了学校食堂翻建,学生公寓楼以及教师周转房的落成。

襄阳地区部分学校还实施年级主任竞争上岗制和任期制,由年级组全体教师和中层以上干部投票选举,获评者享受学校副校长待遇。“在襄阳市第四中学,我的行政级别最高,但收入不是最高。大约有20名年级主任、班主任的经济收入是超过我的。这很正常,也很有必要,让他们的贡献与收入成正比。”“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襄阳市第四中学校长李静说。

突破专业顶点,打造“襄派教育家”

师者,悠悠杏坛之大者。教育竞争力的强弱,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只有追求卓越、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

2012年2月,中共襄阳市委办公室、襄阳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隆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每年遴选“隆中名师”培养对象40名、“隆中名校长”培养对象6名,通过培养造就一支名师队伍,带动全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目前,“隆中名师”和“隆中名校长”已经成为襄阳的“教育名片”,获评教师在各自学科领域内,创造了卓越的成绩,并通过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学交流,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名师”“名校长”之后,教师自身如何再发展?襄阳给出的答案是,打造“襄派教育家”。“襄派教育家”之“襄”,一是指地域,“襄”为襄阳的简称;二是“襄”字有“帮助、辅佐、上举、昂起”等意义,与教育使人向上、向善的真义契合;三是“襄”字古义丰富,如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也有“解衣而耕谓之襄”之说。“襄派教育家”之“派”,指“风格、特色”。

作為襄阳教育发展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襄阳市教育局将全市在职在岗的湖北名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隆中名师、隆中名校长等高端人才纳入“襄派教育家”培养对象,打破专业成长天花板,激励教师不断超越自己。该工程累计投入专项经费1000万元,共评出“襄派教育家”40名,培训“襄派教育家”培养对象500名。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襄阳市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组织“襄派教育家”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通过“1356”培养模式,即咬定一个目标、实施“三名工程”、完成“五个一”研修任务、做到“六个结合”,打造具有襄阳风格、襄阳特色、襄阳情怀和襄阳气派的本土教育家。

“襄派教育家”是襄阳教育的宝贵财富,是襄阳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襄阳一张新的城市名片。襄阳市保康县黄堡镇中心学校英语教师崔德丽,同时拥有“隆中名师”和“湖北省特级教师”头衔,在获得“襄派教育家”称号后,她感慨道:“这个称号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我将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做名副其实的‘襄派教育家。”

“襄阳能成为教育高地,与全市6万多名教师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襄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付拥军表示。襄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财政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服务上优先侧重教育事业,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建立分类分层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机制以及教育科研保障机制,襄阳的教育事业必将再上一个新高度。

责任编辑/杨亮亮

猜你喜欢

培养对象教育家襄阳
襄阳市第七中学
教育家与儿童
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教育家
江苏启动档案人才“151工程”
本刊编委吕建新、周翔天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