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权利义务 培育公民意识

2022-05-30俞国成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公民意识权利义务法治教育

俞国成

摘  要:要推动法治建设,就必须要做好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文章结合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如何加强学生对权利的理解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法治观念。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公民意识;权利义务;法治教育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推动法治建设应该注重教育深耕。学生是未来的栋梁,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师要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蓝本,切实夯实法治发展基础。对于学科教育而言,应加强学生对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培育良好的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赋予学生更强的法治底色。据此,文章以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课的教学为例,加深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认识与理解。

一、追本溯源,辅助建立法治空间

不可否认,处于校园生活与学习阶段的学生,在潜意识中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法治意识,认为法律是触不可及的事,而往往因为这种意识的存在而阻碍教学。基于教育培养的视角,教师必须要真正了解学生的认识。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研究教学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中的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1课时的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节课3个板块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再讲义务,后讲人权,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本节课对帮助学生知晓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提高权利意识、维护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教师要全面掌握基本学情,经过课前观察、访谈等形式,了解到六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淡薄。因此,对学生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尤为必要。

二、以案说法,融入生活案例支撑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案例是一种重要的支撑方式。依托案例的示范与讲解,可以改变以往照本宣科式的窘境。特别是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感知的事例,使教学内容获得本质的转化,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甚至为学生带来不拘一格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人身自由权”时,教师可以依据案例给予引导和情境再现,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通过案例和角色扮演的方式,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实现了对人身自由权的全面说明,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思考和探讨中。借助思维的碰撞与交锋,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切实把握住了问题的核心,使教学的重点不言自明,提高了课堂转化效率。

三、循序渐进,启发学生感悟生活

生活是教育之源。尤其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更应该从生活中挖掘与体验。在教学内容的延伸上,必须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利用生活话题或者相关素材,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延展,逐步向教材所要求的內容靠拢,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为了解公民享有的广泛权利,教师并不需要直接展示,而是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将问题生活化、生活教育化,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教学内容中,由此生成了如下教学片断。

师:权利就在我们的身边,有些权利我们自己可能没有发觉。作为公民,除了享有人身自由权,我们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根据预习任务的要求,教师提前布置任务,让大家课前去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你了解到的情况。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教师让小组代表上前汇报、展示。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你们还想说什么?

学生分享。

师:看来同学们了解很多权利。我们享有这么多的基本权利,享受到了这么美好的生活。

事实上,在整个问题导学的过程中,问题始终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利用对教学流程的细化与设计,将抽象的理论问题具象化,具象问题生活化,鼓励学生从身边开始探究,融洽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打破了学生原生的法律认知局限。

四、以理促行,实现知识全面迁移

1. 法院开庭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那我们应该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利?让我们一起走进法院,来看一则案例。教师用课件演示“林博远邻居装修事件”这则案例。

2. 法庭辩护

针对林博远和高叔叔之间发生的矛盾,作为律师的你会为哪位当事人辩护?辩护的理由是什么?

3. 法官宣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 法律咨询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是林博远,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由此可知,在本节课的教学指导中,关键是要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内化,使其转化为学生的自主认知。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深化教学成果,将其与现实生活进行融合。

综上所述,教育是推动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更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实需求,从生活中的实例或者激发学生兴趣着手,从学生自身的理解和经验为基点,不断拉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以重构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中,真正走进来、听进去、愿参与、学有趣、有所获,让道德与法治成为打开法治之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周亮. 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

[2]冯丽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J]. 教师,2020(12).

猜你喜欢

公民意识权利义务法治教育
浅析行政协议的认定标准
从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到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
建构主义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