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2022-05-30刘晓宁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语文实践设计与实施活动课

刘晓宁

摘要:语文实践活动是落实核心素养,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教师设计主题活动时要基于教科书,确定实践主题;基于学生生活,开展设计活动;基于活动方案,指导探究展示。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学情,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将感兴趣的话题转变为研究性课题,在实践活动中解决困难,开展多学科融合,发挥家校合力,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课;设计与实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五大理念之首就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实践活动是落实核心素养,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例谈如何设计与实施语文实践活动课。

一、基于语文教材,确定实践主题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优化教与学活动。课程资源的使用,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多角度挖掘其育人价值,与课程内容形成有机联系,促进课程目标全面达成。教师要多角度分析使用课程资源,善于筛选组合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优化教与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学校要整合区域和地方特色资源,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区域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落实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增强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不同学段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比如,第一学段‘生活真奇妙‘我的小问号等。将文本阅读和自主探究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空间。”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为例,结合单元人文主题、识字、口语交际以及语文园地等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实践活动主题:“种子的本领”“我和秋天有个约会——秋之歌”“手工节”“家乡之美”和“跟着天气去探究”等。这些主题既基于教材,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与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基于學生生活,开展设计活动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主题,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三篇课文,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促使学生热爱家乡、赞美家乡。

为了让学生多角度了解家乡大连,在学完第四单元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家乡,通过查阅资料,阅读和家乡有关的诗词,开展“体验家乡的美”活动,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与分享。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我设计了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体验家乡的美”,让学生在学科实践中了解大连的风土人情与历史变迁,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新课标中对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要求,我首先确立了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历史名人眼中的家乡,全面感受家乡之美,提升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2.鼓励学生通过多渠道的观察与感受,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等,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三、基于活动方案,指导学生探究

新课标指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经历与体验。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认真观察每个小组,对组内学生的活动进行跟踪指导。

《家乡之美》这一实践活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主题的确定“小而精”,通过对学生确定的主题进行归纳与总结,我将探究的内容分为四大类。一是家乡的美景,如山水之美、广场之美、公园之美等;二是家乡的物产,海鲜类、水果类、蔬菜类、土特产等;三是家乡的历史,如家乡名字的由来、家乡的重大历史事件、家乡的风俗等;四是家乡的变化,交通的变化、建筑的变化、道路的变化等。

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小组,与组员商讨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时间安排以及预期研究成果,然后大家共同拟定研究方案,明确自己在每个活动环节中的主要任务。如研究“家乡的历史”小组,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不断完善表格,形成表1。

接着,小组成员按计划搜集资料,调查走访,整理资料。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关注该小组学生的活动情况,在发现问题后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新课标指出:“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多元互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

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个很好的方法。我鼓励学生将查阅资料和开展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既要从资料中了解家乡,又要走出去,在实地观察中了解家乡。例如,在查阅资料时,学生了解到旅顺日俄战争的历史,于是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大连旅顺口游览参观,走进日俄监狱、二零三高地遗址和旅顺军港。每一名学生都有一颗拳拳爱国心,因此,我在表格“研究内容”栏目中补充了家乡“在军事上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再次完善研究方案(见表2)。

实践过程中,我对学生遇到的具体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实践活动真正发挥育人功能。

在成果汇报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请教道德与法治、美术、信息、音乐等学科的教师以及家长,让他们给予技术上的支持与帮助。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孙娇同学的四格漫画《图说家乡史》画得惟妙惟肖,各个历史时期一目了然;在信息教师的指导下,佘小轩同学学会了简单的视频剪辑,将自己在采访过程中的视频进行了整理;在家长的指导下,王一名同学将家乡风俗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现出来;李婷同学把拍摄的照片和网上查找到的照片进行对比,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大家了解大连的今昔之别……在各式各样的汇报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历史,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还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了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教师设计主题活动时要基于教科书,结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年龄特点,实践过程中要立足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将感兴趣的话题转变为研究性课题,在实践活动中解决困难,进行多学科融合,发挥家校合力,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韩淑娴.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活”起来——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J].文理导航(上旬),2021(6).

[2]王馨曼.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14).

[3]喻旭初.在生活中学语文[J].语文教学通讯,2022(7).

[4]董阿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教学:内涵、困境与突围路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12).

[5]蒋发泽.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个体学生学习方法研究[J].天津教育,2019(33).

[6]谢捷.以学定教视域下语文实践活动的创新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20(10).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语文实践设计与实施活动课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游戏设计与实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Pro/E设计机械零件》学习情境设计与实施
创新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