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上出没有被定义的课

2022-05-30孙建锋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桉树勇气隐喻

孙建锋

新课标背景下,对一线教师来说,避免模式化教学,上出不被定义的课至关重要。

这是一节校级语文公开课,教室里全体听课教师等待年轻教师展示自己的风采。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好!”年轻教师不慌不忙地说,“《树》这篇课文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大家再自由读一遍,有问题我们一起议论。”“课文写了杨树、榕树、梧桐等树木,尽管数目多,但是不够神奇,”学生A提出疑问。“你见过什么神奇的树木?”教师追问。“彩虹桉树。”“给我们看看!”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从课本转移到“彩虹桉树”上。于是,年轻教师顺势将课堂交给了学生A。

学生A先播放一段关于“彩虹桉树”的视频,随后对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侃侃而谈,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年轻老师引导学生谈感受,并将感受写到课文后面。学生B说:“真开心!我把自己的话添加到课文里,成为课文的一部分。”学生C说:“有时候,我们自己给自己上课,会上得和老师不一样,很好玩。”学生D说:“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老师讲,有时请学生讲也很有趣。”

“老师,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一个学生起身问道,“这节课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是一个好问题,”执教教师想了想说,“我上了一节没有被定义的课,上了才知道,学生也可以当老师,学生的教才是最好的学。”阶梯教室里顿时掌声阵阵。

上出不被定义的课隐喻着什么?

首先,隐喻着教师的教学勇气。一种向固化教学模式说不的勇气,一种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进行建构的勇气。这份勇气,来自教师内心的信念与力量,至少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是目标,教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第二是内驱力,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其次,隐喻着教师的创课能力。创课体现了新课标鲜明的时代性。这是创新的时代,课程教学理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隐喻着教师的心理效能。有时候,教师出于一种窄化的意识场,让自己的教学进入一种可高度预期、模式封闭的范式里,好像自己的教学只能按照某种模式来进行。直到教师接触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才会意识到原来可以上出没有被定义的课,而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教师具有强大的心理效能,因为探索和选择都需要更强的行动力,需要教师有更高的心智水平,能在广阔的意识场中看到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提升对于优质教学内容的感知能力,识别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内容,从而上出与众不同的课。

(責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桉树勇气隐喻
寻找勇气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勇气何来?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铝胁迫下不同桉树无性系叶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3个桉树品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研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