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罗晓静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摘 要: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实际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理应注重加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文章主要围绕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出了四种生活化教学方向,即生活化理念教学、生活化内容教学、生活化情景教学及生活化作业活动,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2-0060-03

引  言

科学学科是小学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该项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科学知识,有更为广阔的科学视野,同时也会为后續进行生物学、物理、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教师必须提高对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重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科学教学不够“接地气”,难以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导致小学生学习兴趣缺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难度。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科学的影子。基于此,教师应加强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尝试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换一种视角来看待科学,了解科学,学习科学知识,从而改变对科学传统刻板的印象,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爱上科学学科,这对强化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增进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想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首先应从转变教学理念出发,在现有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加强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同时,教师应注重挖掘科学教学内容中生活化的气息,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能够始终将相关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增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1]。其次,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还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引入更多生活化教学内容,拉近科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小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为了让引入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小学生接受,教师还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特征,充分考虑小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加强与科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帮助小学生更深入地认知与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科学教师需要具备随时随地结合科学知识内容引入相关生活化内容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动物”“植物”相关科学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常见的一些动物与植物,并简单描述一下这些动植物的特点。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学校花园,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寻找相应的动植物,如小花、小草、蚂蚁、蚯蚓、蜗牛等,从而让小学生对这些动植物的认知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之上,使其认识到动植物的多样性,了解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着哪些不同的动植物。这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关注周围动植物,并由此形成爱护身边的动植物、保护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意识。又如,在教学“声音”相关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在下雨天,雨滴滴落在地上、屋檐上、院子里的水盆中是不是发出的声音不一样,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动手,利用纸杯与细绳,制作一个简单的“传声筒”,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围绕不同的科学知识内容,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挖掘不同的生活化内容,能够真正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有利于科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在传统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呈现上,过于“悬浮”,不够生活化,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共情能力,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不利于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升[2]。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为学生呈现一些鲜活的与科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实例,从而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种亲切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索学习,这显然有利于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原来是相互关联的”科学知识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呈现一些生活化实例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一边呈现相关图片,一边进行讲解,如展现仙人掌图片,讲解仙人掌作为一种植物,与其他植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自己的叶子是根尖刺,并且在尖刺的表面,还含有一层蜡质物质;呈现骆驼的图片,讲解骆驼有着高耸的驼峰,正是在驼峰的帮助下,骆驼才能够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呈现萌萌的小猫图片、鸭子图片,向学生讲解猫爪上有厚厚的肉垫,鸭子的爪子则是肥大的脚蹼……最后,教师再向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这些动植物都有一些特殊的身体结构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形成了这些特殊结构呢?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动植物有着一些特殊的身体结构?通过这些内容,教师便成功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使学生主动联想生活,探索动植物的特殊结构。在学生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以后,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小学生观点的对错,而是引导小学生自己尝试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例如,针对仙人掌的特殊的叶子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利用3张相同的湿纸巾,第1张直接平铺在太阳下晾晒,第二张卷成筒状进行晾晒,第三张采用蜡纸包卷成筒状进行晾晒。在晾晒一段时间后,检查三张纸巾干湿程度变化。从实验结果来看,第三张纸巾含水量最多,第二张次之,第一张纸巾含水量最少。由此证明,仙人掌针状的叶子及外表的蜡质可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保留更多水分,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沙漠环境。

通过上述实验活动的设计,小学生很快从中受到启发,举一反三,联想到小猫爪子之所以有着厚厚的肉垫,是因为自然界中的猫习惯在夜间捕食,而厚厚的肉垫可以让猫走路悄无声息,不会惊动猎物,从而提高捕食的成功率。为验证这一想法,小学生也设计了一个简单且富有生活气息的实验,即让一名学生穿硬鞋底的运动鞋,另一名学生穿软鞋底的拖鞋,然后两人分别走过同一条道路,明显发现穿软底鞋的学生走路声音更小。如此,教师便可顺利地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加深了学生对相应科学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科学学习体验

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带给小学生沉浸式学习体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增进小学生对知识的深度认知与理解[3]。不仅如此,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下,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探索与实践,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与感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在实际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做好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小学生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具象化的情境中,缓解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陌生感,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在具象化的情境下变得更加生动、鲜活,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爱上科学知识,并将相应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素养,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食物中的营养”相关科学知识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便直接开门见山,设置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化教学情境,即组织小学生玩“萝卜蹲”游戏,如此成功营造了欢快的课堂学习气氛,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成功被激发出来,随后教师趁热打铁,向学生提问:在刚刚玩萝卜蹲游戏的过程中,同学们经过不断深蹲,都变得非常劳累,那你们知道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的身体做这种消耗体力的游戏活动吗?引导学生回答是食物中的营养与能量在支撑我们的身体做体力活动,从而顺利引入教学主题。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多幅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图片,并结合人物图片设置如下生活化情境:图片中的小明看着身体比较瘦弱,原来是因为他不喜欢吃早餐,结果每次临近中午放学最后一节课,他总会感到头晕目眩,浑身无力,根本没办法专心听课,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随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下一幅图片:图片中的小刚看着比较肥胖,原来是因为他喜欢暴饮暴食,而且不愿意运动,并且他还有挑食的习惯,不喜欢吃蔬菜水果,只喜欢吃大鱼大肉,每天都想吃得满口流油,如果小刚继续这样,他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图片,并结合图片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不健康的饮食现象,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真实的生活化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将多种食物与丰富的营养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提供了良好的依据。随后,教师还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各种食物,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分辨食物的特色,如哪些食物主要含有淀粉,哪些食物含有很多蛋白质,哪些食物含有的脂肪比较多。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食物营养物质辨别方法,例如,采用火灼烧,如果有刺鼻的味道,表明食物中有蛋白质;利用碘液,可以分辨食物中的淀粉;采用挤压的方法,可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食物分类的游戏,以不同的营养成分为依据,合理进行食物的分类,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深刻认识到,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包含所有的营养成分,因此,为了身体能够健康茁壮成长,我们要按时吃饭,养成不挑食的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健康均衡饮食的意识。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动手实践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4]。但在传统科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缺乏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一些科学实验活动的实施,也缺乏生活化气息,这就导致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性比较低,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还应立足课堂,设置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科学作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真正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污水和污水处理”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水域受污染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水域调查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选择离自己家比较近的周边水域,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水域污染的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如下。(1)观察水域周围的环境。(2)观察水域的颜色,了解水域中的动植物种类,是否存在污染物。(3)取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4)检验水样。检验内容如下:①静置水样,观察是否存在沉淀,探索水中的沉淀物是什么,该如何处理沉淀物;②采用试纸,了解水样酸碱性;③检验水中是否有微小生物。(5)自己尝试制作水域污染情况检查报告,内容包括:①水域名称;②水域周围有没有污染源;③水域中植物生长情况;④水域动物活动情况;⑤水域水质情况,比如水域的颜色、气味、清澈度等;⑥水域评价结果。

教师通过设置上述科学作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现实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了解水域污染的具体情况,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不仅仅是项简单的科学作业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教育与环保教育。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动手实践,主动完成相关信息资料的采集和分析,还能够有效培养自身的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提高对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深刻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内涵,同时还要立足教学实践,从多个角度出发,如生活化理念的树立、生活化内容的引入、生活化情境的设置及生活化作业的布置,促使生活化教学模式与相关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真正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價值。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丰富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体验,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度认知理解,并能够使其主动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小红,武倩.小学科学教育如何链接学生真实生活?[J].中小学管理,2017(09):30-31.

魏杰辉.小学科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21(02):20-22.

刘春兰.小学科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浅析[J].语文课内外,2020(08):63-64.

乔国峰.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浅探[J].青海教育,2020(04):143-144.

作者简介:罗晓静(1982.1-),女,福建龙岩人,

任教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门中心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