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抑郁早期影响因素研究

2022-05-30顿琳胡蕊李康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抑郁心理健康

顿琳 胡蕊 李康

摘   要:目前,抑郁已经逐步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以中青年学生居多。为对抑郁状态学生进行早期干预,需要研究探讨造成学生早期抑郁的危险因素,并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抑郁、焦虑早期筛查和学生基本情况调查,以及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探索学生产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从而及时建立早期科学干预体系。

关键词:抑郁;心理健康;科学评估;干预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1/24-008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机制的增强,抑郁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资料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中以青年学生居多,抑郁不仅使他们失去了人生的乐趣,也降低了其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与效率。

2020年,国家卫建委办公厅印发《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工作方案》,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体检中心、高等院校等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抑郁筛查;要求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大学生学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健康状况日益得到社会关注,尤其是精神心理健康方面。“大学生抑郁早期预警和科学干预体系研究”(河北医科大学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课题,项目编号:XGDWJS202123)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抑郁焦虑量表进行测评,不仅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抑郁状态评估、抑郁早期预警,而且可分析和探索造成大学生抑郁早期的生活事件。同时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有抑郁情绪及抑郁症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探索科学有效的干预体系,从而为大学生早期抑郁状态干预提供有利证据及依据,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专业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影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各类因素,以及造成学生抑郁状态的相关原因,并借助文献,制订调查问卷,邀请专家审阅修订。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状况、生活方式、学习效果、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睡眠及情绪状况等。本研究选取适合学生回答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青少年心身健康评估记录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学生范围包括:在院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精神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学生(见下表),以此探索在校大学生记忆力、认知功能、学习能力、失眠等状况对情绪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

在调查的全部学生中,呈现抑郁倾向的学生占3.28%,呈现焦虑倾向的学生占2.32%,呈现抑郁及焦虑共存的学生占3.09%,还有1%的学生正在接受精神、心理科的治疗。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根据对收集到的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大学生产生抑郁、焦虑的主要原因与多数常见疾病类似,某些相互作用的危险因素以概率的方式增加患病风险。

第一,生物遗传。家庭成员的抑郁焦虑与学生的抑郁焦虑具有显著相关性。

第二,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大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最早接触的环境,也是接触时间最长的环境,因此,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行为习惯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环境变化。学生在入学后转变为集体生活,改变了之前家庭轻松自由的生活环境。因此,当部分学生自身调节能力不足时,容易陷入抑郁焦虑的状态。

第四,防御方式。近两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由线下教学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特别是对医学生而言,无法到见习实习现场自主操作,会对学习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学生面临学业压力、考试压力、升学压力、就业压力时,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

第五,应对方式。面临压力和挫折时,部分学生缺乏自我判断能力、自我决策能力,对所存在的问题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消极的应对方式成为抑郁焦虑发生的影响因素。

三、研究应用情况

第一,在学生初入学校学习时,便对全体学生进行抑郁焦虑情况筛查,了解学生存在的抑郁焦虑状态的情况,并每学期进行复测。

第二,针对筛查结果,根据个人情况,由学生班主任进行早期干预。具体包括: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从家庭方面对学生给予关照;心理委员、宿舍长定期向班主任汇报学生情况,从生活方面給予关照;班主任不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健康状况及就诊需求。

第三,通过“三个老师”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关注学生健康。

第四,临近考试期间,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度,尤其要关注定期就医学生健康状况。

第五,新冠疫情校园封闭期间,学生不能离校,可通过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缓解学习压力。

通过该项研究,可关注学生群体中抑郁焦虑状态的情况,初步形成全员关注精神健康,支持和参与抑郁焦虑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既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减轻其心理负担,又可以提高其学习效率,提升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魏   杰,桑志芹.大学生抑郁的家庭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7,25(11)

[2]施   杰,王建女,石银燕,朱春燕.青少年抑郁障碍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2).

[3]吴世珍,汪求真,米振宏,窦   梅,孟祥军,马爱国.大学新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03).

【责任编辑 李红霞】

猜你喜欢

抑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过半帕金森病会和“抑郁”相伴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