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清泉版画的艺术语言和现实意义探究

2022-05-30陈婷婷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艺术语言构图版画

摘 要:沙清泉作为我国20世纪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推进者和实践者,创作的版画作品具有强大的力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创作背景、艺术语言以及现实意义角度分析沙清泉版画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对于推动当代版画艺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沙清泉;版画;艺术语言;构图

一、沙清泉版画的创作背景

版畫是艺术家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运用绘制、雕刻、腐蚀等方法进行制版,再通过印刷从而形成的一种绘画艺术。黑白木刻是运用工具最简便的一种形式,也是最传统、最古老的版种之一,通过黑、白、灰来展现独特的意境,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中国现代版画是在鲁迅先生的倡导和支持下起步的,以传统的木刻为基础,同时受西方现实主义版画的影响,是一种新兴的木刻版画。鲁迅先生不倡导脱离现实的艺术,因为脱离现实就等于脱离大众,他推广大众看得懂的艺术,从而影响大众。鲁迅把“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作为己任,从大众的角度出发来思考推广何种艺术才能让人民接受。因此,这一时期的版画运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表现现实生活,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和情感的真实表达,是脚踏实地的艺术,而非虚无缥缈的艺术。现实主义版画艺术贴近人民,通过展现人民真实的生活,唤醒人民群众,与万恶的旧社会做斗争。

沙清泉(1916—1998年)先生是鲁迅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推行者和实践者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就投身于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他的版画艺术表现形式多样,细腻而充满力量,犀利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在中国木刻版画史上,他的作品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木刻版画材质和技法上的独特性

由于用刀刻木的局限性,木刻版画的技法不同于油画和国画的绘画技法,不易实现客观物象的逼真再现,而是在表现刀刻之美的同时注重精神表达,是一种表现性艺术。表现性艺术是相对于再现性艺术而言的,更重视主体意识和个性的展现,重视有意味的形式,侧重内心主观世界的表现。材质和技法对于传达木刻版画蕴含的情感、展现木刻版画之美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技法上,木刻版画家以刀代笔,采用阴刻法和阳刻法,通过黑白对比、点线面构成和刀法的灵活运用来刻画艺术形象,使作品具有明快、质朴的美感。黑白木刻的形式特点决定了木刻作品通过精练的形式表现复杂的内容,用局部细节来表现复杂的事物,用线条的秩序感表现宏伟的大场面。

三、沙清泉版画的艺术语言

(一)沙清泉版画的构图形式

1.沙清泉版画中的黑、白、灰

黑白木刻版画是一种以黑、白、灰三种基本色调构成画面的艺术形态,通过黑、白强烈对比和灰调的协调,形成概括、简练、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风格。版画家结合客观对象和自己的主观感受,对画面中的黑、白、灰色调进行主观化处理,用点、线、面来表现艺术对象和自己的主观情感。黑白木刻版画素雅、纯净,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魅力。

画面中黑、白、灰不同的位置安排、大小面积,会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黑、白、灰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会形成高调、中调、低调的不同画面效果,从而给观者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在沙清泉版画《战地小景》中,小面积的黑色有序排列,大面积白色的雪和灰色的远景,形成精美的高调画面艺术效果,使画面有一种空灵、寂凉之感,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思考。在作品《驼铃》中,地面和天空按照黄金比例分割画面。驼队的黑色,像是深色土地上跳动的音符,将地平线进行有节奏的分割。整个画面对黑、白、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很好的处理,让人感受到沙漠的空旷与荒芜,整体色调明确,画面精美。

2.画面中艺术形象的大小对比

沙清泉的版画作品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呢?这个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当人们看到沙清泉作品《昂首阔步》中的骆驼时,不禁心生敬畏感。画家采用仰视的视角进行构图,画面中近景不是一整头骆驼,仅仅是一个骆驼的头,浓密的驼毛被精细刻画,螺旋向上;画面中远处的沙山和驼队与近处的骆驼头相比要小很多,二者形成鲜明的大小对比,衬托出骆驼形象的高大,使得人们对这头骆驼印象深刻,充分表现了骆驼坚韧不拔、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和高贵品格,令人敬畏。

在作品《太行牧歌》中,那层层叠叠的太行山峰占据了整个画面的十分之九,在画面的底部,有两位牧羊人赶着羊群而归,羊群的小和太行山的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山的巍峨雄伟,让人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可见,突出画面主体形象,可以通过艺术形象的大小对比来表现。

3.艺术形象和画面构图的秩序感

艺术线条横向的成组排列给人以平衡的秩序感。作品《苍岩古刹》中的山峰给人以稳固、巍峨之感,正是因为那层层叠叠的岩石的秩序感形成横向的势,与竖立的山峰形成对比,从而表现出山岩的稳固和壮美。

艺术形象线条的竖向排列给人以向上的秩序感。在《晚归》这幅作品中,向上生长的树和晚归的人物形成竖立的势,树的顶天立地,与扛着锄头的人物的呼应,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画面感,犹如跳动的音符,加上锄头的横向对比,使整个画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艺术形象线条的斜向排列给人以运动的秩序感。作品《路遥遥》刻画了一棵苍劲古树不畏风霜雪雨抵御寒风凛冽、历经沧桑而不倒的形象。树的肌理、大风和斜向上的地平面,这些线条都形成了斜向上的势,具有强烈的运动秩序感,充分表现了古树的不畏艰险、牢不可摧、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沙清泉的作品中,画家在刻画艺术形象时,采用了S型构图。例如,在《生命力之一》《生命力之二》中,画家采用S型构图刻画从石头缝里生长出来的松树,既表现了松树的美,又展现了松树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又如,作品《处女地》中拖拉机耕过的土地,呈S形伸向远方。画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采用S型构图,来表现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干劲十足和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4.画面的大比例横向构图

在展厅里,人们往往会看到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大型画作,这些画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沙清泉的这两幅作品《战地小景》和《驼铃》虽然尺寸都不大,但是采用大比例横向构图形式,拉长了地平线,使人感到震撼,并不比几米的大型画作逊色。作品以小见大,可谓精湛绝妙。

(二)沙清泉版画中的技法

1.刀法

黑白木刻版画独特的制作方法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木刻刀根据刀口形状分为三角刀、平口刀、圆口刀、斜口刀、方口刀。不同形状的刀在版面上刻画留下不同的痕迹,呈现不同的点线形态。推刻、挑刻、晕刻、颤刻、摇刻、铲刻、刮刻、单刀刻等,是木刻版画基本的形式语言。运用不同的刀和刀法,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三角刀的刻画给人一种锐利、刚性、倔强抗争的力量感;平口刀的刻画给人一种机械、规整、沉静、平稳的感受;圆口刀的刻画有种柔润、饱满的平和感。刀锋的正切游走,会产生自由弯曲的线条,体现一种轻松欢快的情绪。刀的正切前冲,能刻出干净、流畅、利落、明快的线条,给人自信与坚定的感觉。如作品《团结抗战》的刀法,就给人一种力量感和必胜的信心。刀的侧缝摇摆会刻出毛涩斑驳的线条,表现出一种沧桑感和悲怆感。刀味和刀痕是创作木刻与复制木刻的区别之一。刀味是木刻创作中用刀刻出的点、线与块面,具有刀刻的特质,能够展现作品的意境。刀味的形成与刀的利钝,用刀的手姿正侧、起卧、徐疾有关。在创作时,沙清泉的思维情感贯穿整个创作过程,使得其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沙清泉根据不同画面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刀法,同时赋予作品个性化意味,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刀味,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2.木质

细腻的版材纹路印出来的画面会很细腻,粗糙的版材纹路印出来画面也会比较粗糙。沙清泉结合创作需要,根据不同版材的特点,合理利用木纹肌理进行创作,并融入自身情感,从而呈现出独特的画面视觉效果。如沙清泉的作品《风尘》和《昂首阔步》,艺术形象都十分细腻、精致。

3.拓印

拓印是版画创作的最后一道工序,能够使画面产生特别的拓印纹理和艺术效果。印刷过程直接影响作品画面效果。沙清泉在制作黑白木刻版画时,版面上的油墨厚薄均匀,并用恰当的力度使画面的油墨黑白清晰,充分展现出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魅力。

四、沙清泉版画的现实意义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沙清泉的艺术创作与时代同行,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是自身思想的深刻表达。

沙清泉出生于20世纪初,当时社会动荡不安,鲁迅先生把德国著名版画艺术大师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引进中国,并发起了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埋下了中国版画和先进文化的种子,为沙清泉版画创作指引了方向。沙清泉以刀代枪,在抗战时期创作了大量宣传抗战救亡、团结抗战的木刻版画,成为中国版画界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沙清泉在1939年创作了《十字街头》,该作品描绘了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流浪在街头忍冻挨饿、无家可归的情景,表现了当时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一颗麦子的成长》刻画了一位孤苦、瘦如干柴的劳动人民形象,给人一种沉郁和压抑之感,让人看了不禁潸然泪下。这些作品带有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反映了社会苦难,带有强烈的斗争倾向。沙清泉的《团结抗战》《保卫祖国的巨人》描绘了形象高大的抗战英雄,画面风格粗犷朴拙,多用黑白色调,具有鼓舞群众的强大力量,是插向敌人胸膛的一把“利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沙清泉作为新兴木刻运动的早期实践者,在抗日战争时期奔赴前线进行抗敌宣传,将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充分发挥了艺术的重要作用,对中国革命事业和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抗日军民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清泉先生创作了大量的歌颂工人、农民等劳动人民的版画作品,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促进了社会进步。例如,《金秋》《女焊工》等作品都描绘了劳动者的形象和他们的生活、劳作场景,刻画了经典的艺术形象。劳动改变了世界,创造了美,没有广大劳动人民的努力,就没有安定和谐的社会生活。沙清泉用版画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表现出劳动者的魅力,他的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诉说”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催人奋进。

沙清泉的很多作品表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祖国的赞美,能够使人获得精神力量。在作品《昂首阔步》中,骆驼高昂着头,骄傲、刚毅而坚韧,远处驼队历经苦难一路走来,这一景象表现了画家一生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和磨炼,都昂首挺胸、无所畏惧的精神气节。《路遥遥》中有一棵经历狂风暴雨、拖着残躯仍然屹立在那里的古树,让人为之震撼,这一作品主要歌颂了古树坚韧不拔的精神。画面中远处即将升起的太阳,预示着风雨即将过去,光明终究到来,同时象征着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伟大征程中,终将走向復兴。

20世纪70年代末,沙清泉以手中的刻刀奏响歌唱祖国、歌唱改革开放的华美乐章。《鸡公山报晓峰》《初冬新绿》《千年虬龙》《昂首阔步》《太行牧歌》等作品表现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画家对艺术、对民族、对国家的真挚情怀。

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清泉还创作了一批描绘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极富童趣。例如:《爱和平》刻画了小朋友画和平鸽的场景,《小伴》刻画了一个小姑娘正在喂一只小毛驴吃草的生动情景,《聚精会神》描绘了一个小女孩在床上聚精会神织毛衣的情景,《新苗》刻画了冬季孩子们铲雪、堆雪人的情景,《童趣》描绘了孩子们在树下玩耍、荡秋千的快乐生活,《假日》刻画了一名少先队员假日在田里为小羊割草的场景。这些作品刻画了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对祖国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展现了沙清泉对祖国未来花朵的关怀。

五、结语

沙清泉版画的艺术语言十分丰富且独特,作品内容充满力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他对画面中的黑、白、灰色调进行主观化处理,用点、线、面来表现艺术形象和自己的主观情感,注重突出艺术形象和画面构图的秩序感。沙清泉以刀代枪,为民族的解放、为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战,可以说,他的作品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连。他的作品还为劳动而歌,为人民而颂,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充满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和民族气节,充满了对祖国的未来憧憬和期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沙清泉的黑白木刻版画凝聚着他的精神和智慧,人们在欣赏其艺术语言、感受其魅力的同时,应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化建国.沙清泉版画作品集[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10.

[2]王潇.浅谈麦绥莱勒版画的艺术语言[J].大众文艺,2014(17):87-88.

作者简介:

陈婷婷,河南省美术馆二级美术师。

猜你喜欢

艺术语言构图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