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视野下高水平专业建设研究

2022-05-30卢琛吴超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9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

卢琛 吴超

[摘要]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是高水平专业建设的价值取向。针对高水平专业建设普遍面临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耦合度低、专业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文章提出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视野下高水平专业建设的路径:以“顶层优化”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以“载体创新”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以“专业共建”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以“师资融通”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卢琛(1984- ),男,上海人,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高级讲师,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数码互动娱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  200030)吴超(1984- ),男,上海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  2016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世界技能大赛(信息与通信大类)专项研究项目“基于世赛背景下面向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与实践”(项目编号:XXH-002)和2021年度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世界技能大赛(信息与通信大类)专项研究项目“世界技能大赛优质职业技能竞赛成果转换与实践的探究”(项目编号:XXH-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得到了2018年上海市第一批中高职教育贯通、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高水平专业立项建设项目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7-0044-04

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落实职业学校并举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可见,产教融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密不可分。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面临一些问题,有必要基于产教融合视域探索高水平专业建设的逻辑与规律,形成有效建设路径。

一、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是高水平专业建设的价值取向

新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指出,“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是破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实困境的应然选择,是高水平专业建设的价值取向。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是指校政行企多元主体出于价值认同与共识,以共同愿景为引领、以互利共赢为纽带所形成的文化综合体。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具有战略、利益、文化共同体的多维特征,使多元主体间产生“奇妙而积极的化学反应”,继而做出目的与价值相统一的共同行动,同步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产教深度融合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所办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方面,高水平专业是各院校的“金字招牌”。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这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职业院校必须全面推进高水平专业建设,严格依循產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调整,暂停或淘汰就业率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的专业,保障专业与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契合度,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2.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职业院校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还肩负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随着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各行各业对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持续提升。然而,许多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对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缺乏调研,没有建立专业设置论证机制和专业设置预测机制,导致专业设置不能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应通过高水平专业建设,将专业课程基础相近、资源共享能力强、就业岗位相近的关联专业组成专业群,注重课程与岗位的有效衔接。

3.产教深度融合是调整专业布局的题中之义。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优化教学管理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专业是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及各项事务活动的基础单元,无论是组织架构、人才建设,还是校企协同、经费投入,无不立足于各专业展开。因此,专业水平高低不仅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首要体现,还是评判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主要依据。建设高水平专业有利于增强专业的适应性,推动学校专业布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之需。

二、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视野下高水平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

1.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耦合度低。产教深度融合要实现校企联合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职业院校要提升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耦合度。高水平专业建设旨在塑造品牌、树立标杆,促进职业院校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产业对专业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遗憾的是,多数职业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专业建设逻辑上,对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等重视不够。当前,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普遍存在与区域产业需求不协调、与区域支柱产业的关联度低、专业覆盖面较广但重复率较高等问题,未及时将区域产业对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管理等的需求传导到专业设置中,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耦合度低,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此外,许多职业院校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2.专业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产教深度融合要实现专业供给能够满足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有关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于责、权、利的相关规定比较模糊,使得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缺乏企业的参与和指导,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职业院校未能紧跟产业结构调整而变化,专业设置滞后于地方产业发展。第一,职业院校集中开设某一种专业,造成区域专业型人才供给过剩,毕业生就业困难。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传统专业人才需求缩减,但多数职业院校并未合理控制专业数量,导致专业供给过剩,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加剧。第三,虽然很多职业院校定位于品牌化与特色化办学,但并未真正打造出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性品牌专业,专业特色的缺失使得一些优质职业院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和影响力日渐薄弱。

三、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视野下高水平专业建设的路径

职业院校要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的高水平专业建设思路,根据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构建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并形成特色专业群,以更好地对接产业需求,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以“顶层优化”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职业院校对标区域产业结构,形成灵活高效的专业调整机制,以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破解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耦合度低的问题。

第一,职业院校将区域产业发展作为专业建设的组织逻辑,将契合产业结构作为高水平专业的发展动力,既瞄准国内外产业发展前沿,把握产业发展大势及我国产业发展布局,有针对性地建设专业群,又系统研判产业升级背景下企业工作内容的变化,并及时将其转化为专业内容,作为课程学习的重点。第二,职业院校对标区域产业发展的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集群化、融合化方向,全面审视专业建设,强化原有的品牌专业,增设具有优势与特色的示范性专业,对于滞后或背离区域产业发展的老旧专业要予以整改或撤销,从而确保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总之,职业院校要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持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以“载体创新”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针对专业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职业院校要根据产业需求的变化,提高教育供给质量,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职业院校立足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加强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遵循动态性、超前性、精准性等原则,科学控制专业数量及规模,以专业培养质量为首要标准,将小而精、规模适中、发展质量好的专业作为建设重点,确保高水平专业建设始终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第二,职业院校加快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课堂、实践平台与企业课堂的三站互动与有机协作,实现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测、训“四位一体”,以此全面推动专业与产业的“供需接轨”。第三,职业院校加强与地方产业的联系,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增强专业综合实力,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3.以“专业共建”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职业院校积极对接产业变革,秉承开放共享的办学理念,促进专业调整,提升专业实力。

第一,职业院校大力建设专业实践平台,既要对接产业需求,建立多功能、全开放、自助式、智能化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运用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动态教学管理,又要联合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丰富专业教学实训资源,还要推广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发符合中高职贯通教育特色的“混合式教学平台”,构建完善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一体。第二,职业院校精准研判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根据自身条件和区域产业设置专业,打造一批兼具优势特色、市场竞争力与广阔就业前景的专业群,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

4.以“师资融通”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职业院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一,教育部门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明确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职业资格等级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职业院校加快构建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既要组织校内外专家全面把控新教师的笔试、面试与试讲等环节,持续吸纳优秀人才,又要改进职称评定标准。第二,职业院校完善教师发展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职业院校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立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完善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以学校办学与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为导向,确立教师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基于师德修养、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专业发展维度,按照不同层级、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制定教师发展系统规划,鼓励教师跨专业协同配合参与教学竞赛、科研项目、企业横向课题,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第三,职业院校推行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联合授课的“双导师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职业院校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设立专项资金,聘请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和育人全过程。二是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校企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教师积极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要紧密对接市场发展需求、产业升级方向和技术变革趋势,做好专业调整,加强高水平专业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郭福春,许嘉扬,王玉龙.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项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1):98-103.

[2]杨润贤,李建荣.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9(24):57-61.

[3]李梦卿,姜维.基于“新工科”理念的“双师型”职教师范生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18(4):71-78.

[4]李春玲,刘文革,朱平平.优秀教师职业理想、道德的形成及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1(1):21-22.

[5]方灿林,张启明.资源库: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基础、要求和表征[J].现代教育管理,2019(8):71-75.

[6]赵永胜.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14):29-35.

[7]张红.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9(6):105-108.

[8]郭福春.高水平专业群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5):20-23.

[9]秦杰.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研究综述[J].现代职业教育,2021(45):114-115.

[10]翁光明,孟華峰.基于“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实践[J].江苏教育,2021(72):76-77.

[11]吴林璠,徐远火.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6):19-26.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境界
2015中国外交理念、实践盘点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