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密市博物馆馆藏明清墓志简述

2022-05-30王娟

东方收藏 2022年9期
关键词:明清墓志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高密市博物馆馆藏的几块墓志,它们的主人都是明清时期在高密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它们对于今天研究高密的历史与文化有着可资借鉴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密;明清;墓志

在我国古代,墓志主要是指放在墓里刻有逝者生平事迹的石刻,而墓志铭则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它是中国古代丧葬制度持续发展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形制和专门的文体,内容主要记述逝者姓名、家世、生卒年和生平事迹。石质墓志最早见于东汉时期,高密市博物馆就藏有国家一级文物、东汉时期的“孙仲隐墓志”。墓志随着魏晋直至北魏的发展,兴盛于唐代,逐渐分上下两层,上层称为“盖”,下层称为“底”,盖上刻有标题,为墓主的名讳、官职等,一般用篆书题写;底部则刻有墓志铭,这种形式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高密市博物馆藏有明清墓志多方,现择其重点藏品介绍如下:

一、明代李简墓志

“明故奉政大夫凤翔府同知奉诏进阶朝列大夫高密敬庵李公墓志铭”(图1),其墓盖破损、墓铭完整,长140、宽69、厚10厘米。墓主李简,字守敬,号敬庵,高密西隅人,成化十九年(1483)举人,任寿州知州,迁凤阳府同知,卒后崇祀乡贤祠。高密李氏本陇西人士,与汉飞将军李广同族,南宋时迁入高密,明清两代为山左望族,科举连绵、名士辈出。李简有兄弟七人,其排行第六,今高密李氏以其兄弟七人分为七支八股。李简之父李杰乃景泰元年(1450)举人,镇海、太仓两卫教授,管理得体、教士有风。李简三兄李介,字守正,成化五年(1469)进士,授监察御史,累官至兵部左侍郎,卒赠兵部尚书,崇祀乡贤;五兄李范,字守模,与李简为同榜举人,官至太原府通判,举乡饮大宾;李介之子李昆,字承裕,号东冈,弘治三年(1490)进士,累官至兵部左侍郎、巡抚顺天,崇祀乡贤祠;李昆之子李光祚,官至思南府知府。清代以后,李氏家族中有“画中十哲”之一的李师中,清代名臣、巡台御史李元直,“李高密诗派”创始人李怀民、李叔白、李少鹤兄弟等文化名人。李简墓志由其侄李昆撰文、李晨书丹、李炅撰盖,墓志上记载了李氏家族在明朝的显赫,以及墓主李简得病时的泰然,还有其生平事迹、家庭情况、生卒年等,并对李简的为官生涯做出了肯定。

二、明代单崇墓志

“明单崇墓志”(图2),其墓盖缺失,仅存墓志铭,长77、宽67、厚15.5厘米,早年出土于高密市城南单氏祖茔(今高密市方圆美墅小区西)。墓主单崇(1581—1644),字景姚,号郑窑,高密西隅尧头人,后迁居城里。高密单氏明初由凤阳府迁来,明清两代有进士23人,出仕上千人。单崇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三甲第87名进士,授官山西翼城县知县,累官吏部清吏司郎中,曾奉命督饷九边重镇之一的辽东,为辽东经略熊廷弼所倚重,高密民间以此又称其为“单边郎”,后来讹传为“单扁郎”,民间传说甚广,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中曾借用他的名字。崇祯十五年(1642),清军入关至山东掠夺,大军至高密城。单崇时归里在家,联合亲家、原蓟辽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张福臻和原太常寺少卿傅钟秀以及高密县县令何平等人,散尽家财,率众守高密弹丸小城,激战数月,清兵孤军深入不敢恋战退去。此战中,胶东诸县多遭清兵破城掠夺,唯有潍县、高密二城未破,百姓免遭屠戮。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派官员到高密任县令,单崇率人将县令擒获,高密农民军后攻破县城,放出县令,并将单崇杀害。乾隆四十一年(1776),朝廷为单崇赐谥“烈愍”。单崇系高密单氏第一位进士,精强能干、颇多惠政。单崇墓志铭由其亲家、曾任宣大总督、蓟辽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的张福臻撰文,阐述了单崇的家族官宦、生平事迹、生卒年、家庭情况等,是一块难得的明代墓志精品。

三、清代单若鲁夫妇墓志

“皇清中大夫,内弘文院侍读学士,加二级,拙庵单公墓志铭”“皇清诰封淑人单母尚墓志铭”(图3),长 164、宽56、厚17厘米,2008年在高密梓潼庙小学校附近出土,为夫妻墓志。墓盖、墓铭完整,文字风化严重、模糊不清,勉强辨识,墓志上原镶有玉器,出土时被人抠去。墓主单若鲁(1605—1672),字唯之,号拙庵,又号郑公乡迂史、夷安迂史,高密北隅人,明顺天巡抚、兵部左侍郎单明诩之子。幼年风雅好学,曾入周亮工在潍县设立的潍社。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人,适逢清兵围城高密,单若鲁率众守高密西门直至清兵退去。顺治三年(1646),单若鲁中三甲第一名进士选授庶吉士,散馆后选国史官检讨。他的好友胶州名士法若真,与他中同榜进士,同授翰林。后历官国子监司业、国子监祭酒等职,终官内弘文院侍读学士,诰授中大夫。单若鲁博学多才,顺治九年(1652)朝廷开设经筵,曾为顺治帝进讲《尚书》,皇帝赐予锦袍美酒。康熙六年(1667)奉命修纂《清世祖实录》,为汉纂修官。康熙七年(1668)辞官归里。单若鲁工诗善书,好结交名士,在翰林院时与王铎共事多年,王铎常以书画相赠,今北京故宫博物院仍藏有王铎花卉长卷,题款为“拙庵年公”,当为昔年赠予单若鲁之物。单若鲁的书法娟秀,善写榜书,作品今在青岛市博物馆有藏。著有《语石居诗文集》、诗入《国朝山左诗钞》。归里后曾与同乡好友、官至内宏文院学士的綦汝楫,以及官至礼部左侍郎的王飏昌在家中会诗,开启清代高密史学兴盛之始。单氏所居城西芜园秋水居,也一直是高密诗学圣地,至清末,来此吟唱者仍不休。康熙十一年(1672)九月,单若鲁因病卒于高密,卒后冯溥为其撰文墓志铭,同乡王飏昌书丹,孙光祀篆墓盖。冯溥,字孔博,号易斋,山东青州人,与单若鲁为同科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刑部尚书,他为单若鲁所作墓志实为单氏好友、胶州人法若真代笔,文章存法若真《黄山文留》。孙光祀,字溯玉,号作庭,山东平阴人,顺治翰林,累官至兵部侍郎。单若鲁墓志铭记载了其家族的声势、亲戚中的官宦以及单若鲁的生平和为官生涯、家庭情况等,是一块难得的清代早期墓志精品。单若鲁原配李氏,诰封淑人;继配尚氏,诰封淑人;侧室为宋氏。高密市博物馆馆藏的是其继室尚氏的墓志,由李之芳撰文,沙澄篆盖,王飏昌书丹。李之芳,字鄴园,山东武定人,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沙澄,字会清,山东蓬莱人,官至礼部尚书。尚氏墓志铭记述了尚氏的家族历史,数十年勤俭持家、明白事理、相夫教子、子孙有成,并记载了其生卒年,文字较其夫单若鲁墓志清晰,极为难得。

四、清代单德谟墓志

“皇清诰授朝议大夫,例授中宪大夫,福建分巡巡海汀漳左道,渔庄单公墓志铭”(图4),墓铭、墓盖完整,长76.6、宽40.3、厚14厘米,为青石质,早年出土于高密城东南谭上村附近,现存高密市博物馆。墓主单德谟(1700—1767),字充符,号渔庄,清代高密北隅人。雍正四年(1726),中山东乡试解元。清代高密有4人高中乡试文解元,三人为高密单氏,而按时间顺序单德谟为第一人。雍正五年(1727)中进士,殿试结束后授吏部稽勋司主事。此后历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文选司郎中、山东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江南驿盐道、杭州府知府、杭嘉湖道等职,累官福建汀漳龙道。单德谟为官,所至以风节著闻,又有文采,早年颇受器重,曾多次出任考官,门生遍布天下。乾隆二年(1737)奉命巡视台湾兼提督学政,存世有《乾隆元年单德谟奉命巡视台湾图》,时间与档案记载差一年。该图生动描绘了单德谟巡视台湾的壮观场景,车马仪仗、人物刻画生动,洋洋大观,以官员车马队伍贯穿始终,既有同行官员、侍从,也有身着民族服装的当地居民。卷首有单德谟自序,据此可知,单德谟命画工绘此图,送回家中慰老母思子之心。卷尾有周宣猷等20人题诗。此画卷如实表现了清代官员出巡的规制以及当时台湾岛的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至今仍存,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央视《国宝档案》栏目曾为它作专题介绍。单德谟历任考官,重视教育,每到一处,疏请建考棚,以作为岁试之所。乾隆十四年(1749)捐银重建漳州邺山书院,漳州人于邺山书院为建生祠,又曾为明代黄道周所撰《榕坛问业》作序并重刊。单德谟善书,福建至今尚存有他写的多处石刻。工诗,著有《闽浙吟草》《制闽诗钞》。单德谟墓志由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侍郎蔡新撰文,兵部尚书方世骏书丹。蔡新,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福建漳浦人,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授太子太师,他是单德谟的得意弟子。方世俊,字毓川,安徽桐城人,官至湖南巡抚。墓志记载了其家庭成员、生平简历、为官宦迹、生卒年等,保存完好、品相上佳,四周刻有花卉图案,十分精美。

五、清代王联璧墓志

“皇清诰授通议大夫,进授通奉大夫,三品衔在任候补道,贵州黎平府知府王公墓志铭”(图5),墓志、墓盖完整,长79.8、宽79.4厘米,青石质,早年出土于高密市南关王家老茔(今崇实小学附近)。墓主王联璧(1848—1908),字星瑞,号蓝生,清代高密城律村人,徙居城南傅家大街。王联璧出身贫寒、刻苦力学,边教书边读书,以此为生。光绪三年(1877)中进士,分发刑部以主事用。此后历任江苏司主事、奉天司主事、贵州司员外郎、御史、刑部直隶司郎中、浙江道监察御史、贵州遵义府知府、贵阳府知府等职,光绪三十二年(1906)授黎平府知府,钦加盐运使衔。王联璧为官有干才,《贵州志稿·宦迹志》记载他:“每阅呈词,批隙导窾,无敢作伪,人颂神君。”光绪三十四年(1908)卒于黎平任上,归葬于高密祖茔。王联璧与潍县状元曹鸿勋交好,两人常有书信来往。曹鸿勋曾任贵州布政使,与王联璧又为上下级关系。王联璧墓志铭由李泰运撰文,单翧书丹,单鸿肇篆盖。

墓志铭是对逝者最为精准的概述和评价,古代在各种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墓志铭,反映着古人不同的个性特征、生活状态、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等多层次的状态,表达着古代对于自我、社会、世界的认知。梳理古人为我们留下的丰富多样的墓志,寻找墓志主人的生活轨迹以及撰写者的思绪情思,使我们得以进一步探寻传统的价值观和中国古代独特的生命意识。而沿着墓志的发展演变,探求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时代风貌和思想文化变迁,能够发掘我国古代墓志留给后人的丰厚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张逸如,周杰.略论中国古代墓志铭的文化价值[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2):122-127.

作者简介:

王娟(1982.12—),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東),2006年进入高密市博物馆(2021年并入高密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主要从事馆藏文物的收藏保护与陈列展览、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等工作

猜你喜欢

明清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