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抒情写意与青春憧憬之作

2022-05-30邓永祥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9期
关键词:香雪铅笔盒现代文明

邓永祥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是当代作家铁凝的代表作,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小说通过对香雪等乡村少女的生动描摹,表现了山里姑娘淳朴、善良和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这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七篇课文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要求学生能通过学习本文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并能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来分析作品主题,明确其情节构思上的独到之处,尤其应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分析能力;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阅读时,还要注意赏析小说清新的笔调,以及洋溢在淡雅文字中的诗情画意。针对层次不同的学校或是学生,可适当用最新的小说阅读理论做拓展教学,以此让学生对小说文本有一个较为全面、有理论高度的认知。小说是最有张力的文体,我们的教学也应与文体这种特点结合,教学也应灵活,具有张力,具有生成性。

一、回望历史,重温小说的创作背景

情景导入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那份对新鲜事物天生的好奇,对美好发自内心的追求。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初,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当时代变革的号角吹响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时,又将会发生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齐走近《哦,香雪》,来欣赏这篇美丽的小说和一群美麗的姑娘。

铁凝在创作《哦,香雪》的时候二十多岁,正如她自己所言“本来也刚从一个少女脱胎成人,时间不太长”。青春的作者充满了青春的激情,青春作者的创作洋溢着朴拙的青春气息。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原型是铁凝70年代中期插队河北省保定地区博野县张岳大队时结识,“到那儿去,接触到的也就是十七八岁、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同龄的乡村的女孩子她们接纳了我,我想非要刨这个根的话,这可能是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根基”,与当时大多数城市知识青年无奈下乡插队,以此为苦不同,铁凝到农村插队是主动的追求。“这时候我很狂热,也很单纯,那我就觉得生活在农村,我就必须到农村去。”铁凝正是在这种青春热情的激动下,结识了小说中的青春人物原型的。正值青春的作者遭遇青春的人物,青春的气息更易被捕捉,青春的情愫更易被抒发。铁凝创作的意义与题旨亦受她所处时代的语境的限定。铁凝在青春年华时,怀揣青春情怀与理想下乡学农,巧遇接纳、亲近她的青年们,又值革新的时代,国家和人民掀起现代化建设热潮,领略前辈们如痴如醉的青春呐喊,当与如此多样的青春相撞,怎能不生发反应?怎能不让作家生出书写青春的情意?

思考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明确: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思考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二、时代记忆,感受姑娘们的青春期盼

小说中青春人物的群像,质感的青春品质,触动人心、指向未来的青春情怀与新时代语境交相辉映。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群活力四射的青春女子群像。

思考:文中哪些语句描绘了台儿沟青春女子群像?

明确:“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驰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这些姑娘同深具时代特征的符号——火车相伴出现。火车不仅仅是现代文明的产物、现代化工具理性的实体,更是八十年渴望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进入现代文明的隐喻。青年女子对时代快车的“仰望”,表达了封闭落后的传统农业文明对开放先进的现代文明的憧憬。不仅如此,作品还蕴含多重有质感的青春品质,激荡着深具感染力的青春情怀。从青春的内涵可知,理想是青春的应有之义。“香雪”们的理想是拥有现代文明下的事物、走出古老的乡村。正是被这种理想驱动,她们才会对“擦着”台儿沟“匆匆”掠过的火车痴迷甚至虔诚。

明确:“面对火车,她们兴奋异常,奔‘涌上前,每个窗口都要观望。姑娘们不再吃过晚饭就钻被窝,而是追赶满载新鲜、陌生的七点钟到达村口的火车,对理想的憧憬打破了乡土社会固有的稳定和熟悉。”“香雪”们对理想怀有不灭的青春热情。

明确:当火车在台儿沟设置的站点处停靠,“香雪”们草草吃过晚饭,“洗净受了一天黄土、风尘”的脸,“头发梳得乌亮”,“穿最好的衣裳,甚至换上过年才穿的新鞋,涂上经年少用的胭脂,精心梳洗打扮。”姑娘们的青春热情已升至激情,她们的青春冲动已化作青年对美好向往的诚挚信仰。

明确:“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青春的群体散发着对感伤极速的消解力,铺展着乐观的青春本色,也是对现代理性改变落后现状的时代热情的彰显。小说充满活力的青春女子们,高扬与时代合拍的对现代工具理性的理想,以青春的力量勇敢奔赴值得期待的未来,打破了乡土社会的稳固常态,对青春的梦想与期望徐徐展开。

三、抒情写意,鉴赏人物的形象特征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1.分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2.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3.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的,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1)第71自然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2)第74自然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3)第75自然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4)第76自然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的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四、对比映衬,理解人物的青春憧憬

香雪的青春之歌。小說塑造了“香雪”这一至纯、至真、至善、至美而又自尊、上进的乡村女孩形象。她身上具有未经世俗污染的清纯之美、健康之美。她有着洁白的肤色(“要论白,叫他们和咱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她有一双“洁如水晶的眼睛”,还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以及“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但是作者把主要笔墨放在描写她的美好心灵上。我们从香雪对火车上的顾客“那么信任地瞧着”的眼神中,从她不会和旅客讨价还价中,从当一群女孩彼此嘲弄、取笑时,香雪始终保持着善意的沉默中,从她用四十个鸡蛋与矿冶学院的女生交换一个铅笔盒的“交易”中,感受到了她的善良和纯美。香雪的理想代表着穷乡僻壤的山民想要摆脱贫困和封闭的渴望,香雪的性格代表着那个时期进步青年的纯真、善良、追求上进的性格。

凤娇的青春之萌。青春书写离不开情感主题,铁凝巧妙地让次要人物凤娇负载青春情感的表达。当被同伴问及和意中人搭话,坦荡外向的凤娇变得羞怯、做作,嘴里硬不承认,“眼睛却不由自主”望向意中人;当姐妹们谈论贬低意中人,她深感不平,甚至为此疏远最好的姐妹;然而,这种情感又是朦胧而纯洁的,凤娇和意中人交往,不以获取物质利益,甚至不关心意中人是否有爱人,她只是单纯的“愿意对他好”。这种情感只是青春期男女情感的萌动,羞怯、真挚、朦胧又纯洁。对社会的美好展望中呈现的。还得回到凤娇身上。虽然,作者着力塑造的是香雪这一形象,但凤娇身上实在负担了太丰富的内容,香雪是作家理想中的人物形象,所以,铁凝只得将另外许多青春的形象语义放到凤娇身上,这反而成就了这一形象,她更现实,更接地气,也更为丰满可感。除了上面提到的凤娇对物质的敏感外,在她身上,青春情感的萌动也是十分显著的性格特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几乎全是女孩子,男性形象只有两个,一个是没出场的香雪的父亲,另一个就是列车乘务员,外号“北京话”的小伙子,这个形象就是为凤娇设置的。没有这一形象,凤娇心中那隐秘的对异性的向往就无从显露,无以表达。小说开始不久,“北京话”就出场了,并被定位为“快乐的男乘务员”,他长得“白白净净”“身材高大,头发乌黑”,有两条灵巧的长腿。小伙子长得帅,是首都的人,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人又好。这样的形象显然很招女孩子们的喜爱,也许因为凤娇有点大大咧咧,也许是凤娇脾气好,所以,伙伴们就拿她和“北京话”开玩笑,其实,这玩笑里实际上藏着许多姑娘共同的情愫。但在作品中,凤娇确实是将自己的情感表露得较多的姑娘,当别人提到这个小伙子的时候,她会不由自主地朝小伙子的三号车厢望去;当别人说小伙子的白是“捂”出来的时候,她会在心里替他抱不平;而在物物交换中,凤娇总会主动找小伙子交易,为了和他呆的时间长一点,凤娇“故意磨磨蹭蹭”,而且,与一般的做买卖不同,她不是想着占他的便宜,相反,总是要多给一点,少拿一点。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和他的交往,她愿意这样的交往和一般的做买卖有所区别。有时她也想起姑娘们的话:“你担保人家没有相好的?”其实,有没有相好的不关凤娇的事,她又没想过跟他走。可她愿意对他好,难道非得是相好的才能这么做吗?这实在是非常美好的情感,它还谈不上是爱情,它只是青年男女发乎自然的两情相悦,是青春期男女非常自然的情感。正是这样的情感,让人觉得生活美好,觉得友谊可贵,觉得这个世界让人依赖,值得我们去好好对待。男女之间难道除了爱情就不能有其他的情感吗?这确实是一篇青春叙事:自我意识,青春理想与青春情感,组成了台儿沟姑娘们一段青春人生,更形象地写出了一段青春中国的故事。

五、立象尽意,揣摩铅笔盒的青春之象

小说中的物象,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在文章中恰当地借助物象描写,把要说明的道理或要表达的深意,隐含在文章所描述的情景或事物之中,使文章更优美,更含蓄,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从而提升文章的感染力。

香雪追求的铅笔盒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可以自动关闭的自动铅笔盒是这篇小说的核心“物象”。铅笔盒这个象征性的实物是这篇小说的纽结所在,自始至终也是主人公的情结。铅笔盒作为一个文具,自然可以看成知识的象征。对知识的追求,正是上世纪80年代初现代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上最响亮的话语。对山村姑娘香雪来说,铅笔盒留给她的,是创伤的记忆。在公社中学里,她使用的父亲亲手做给她的木头铅笔盒,遭到了同学们的取笑,心地单纯的她,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造成这种伤害的力量,主要不是同学,而是现代文明:城市里才有的机器制造的可以自己关上的塑料铅笔盒,把她的手工制作的木铅笔盒比得那样寒怆。让她受到伤害的,不只是铅笔盒,也包括闭塞的台儿沟所保留的一天只吃两顿饭的落后的生存方式。当老实善良的香雪终于明白她和她的台儿沟是被人耻笑的对象,她的内心也就埋下了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在台儿沟一起去看火车的一群乡村少女中,香雪是唯一的在公社中学上学的初中生。当其他女孩子利用那宝贵的停车一分钟,用本地土产跟乘客交换挂面、火柴,有时“还会冒着回家挨骂的风险,换回发卡、香皂以及花色繁多的纱巾和能松能紧的尼龙袜”的时候,初中生香雪却梦寐以求着那种能自动关闭,而且关闭时会发出美妙的“哒哒”声的自动铅笔盒。“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公里以外的公社”,相对于台儿沟这么个“一天只吃两顿饭”的小地方、穷地方,“公社”所在地就算是大地方、富地方了。她的那些女同学们故意一遍又一遍地问她:“你们那儿一天吃几顿饭?”还有:“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这时香雪就会指指桌角说:“那不是吗。”确实,香雪不是没有自己的铅笔盒。就放在桌角。那是一个小木盒。小说写道:“它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接下来才有香雪用四十个鸡蛋从火车上的一个女大学生手里换回一个跟同桌一样的、甚至比同桌的更漂亮的自动铅笔盒,从而来不及下车,被火车带往了下一站,自己夜行三十里回家的情节。香雪那个时代的现代文明,也就是由铅笔盒所代表的工业文明。只要能拥有这种铅笔盒,她就能理直气壮地生活在同一种文明里,失去的自尊就能找回,再也不会被人看不起。所以得到新型铅笔盒,首先是香雪的个人需要,是获得尊严、实现自我的需要。香雪的情结就是要雪洗文明的落差带给她的屈辱。从首都开来的火车给她带来了机会。她不惜代价地从女大学生手中换来了自动铅笔盒。这个铅笔盒将改变她的身份,使她进入先进文明的行列,与山外的同學平起平坐。铅笔盒不仅给了香雪巨大的力量,帮助一向胆小的她战胜了走夜路的恐惧,还改变了香雪对这个世界的感受。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六、品味细节,体察人物的情感世界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精妙及表达效果: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明确:“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明确:“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明确:“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之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明确:“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七、品析叹词,领悟微妙的青春趣味

叹词、语气词本身具有丰富的表达感情的功能,作为一名感情细腻的女性作家,铁凝更是将叹词、语气词这种表达感情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小说充满了少女之间日常生活的浓浓情趣,这种生活情趣,很大程度上与叹词、语气词的准确运用密不可分。

1.“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

……

“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凤娇又有了新发现。

赏析:“过来呀”中的语气词“呀”,表现了凤娇第一个发现妇女头上的那一排金圈圈的激动,也表现了她要与香雪分享的急切心情;“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中的“哪”“哩”则含有对又有新发现的惊奇、对手表是那样小巧的惊叹、对妇女拥有这些新东西的羡慕等感情。总之,仅仅三个语气词,就把凤娇面对外面世界带来的新事物的种种复杂感情准确地传递出来,具有辞约义丰、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

2.“你咋呼什么呀,是想叫那个小白脸和你搭话了吧?”被埋怨的姑娘也不示弱。

赏析:凤娇被踩到脚后埋怨同伴,而被埋怨的姑娘则以“你咋呼什么呀,是想叫那个小白脸和你搭话了吧”回敬。“呀”和“吧”在这里带有明显的调侃意味,踩了凤娇脚的姑娘非但没有道歉,反而对凤娇稍显夸张的反应戏谑式地回應,这是生活中关系较好的女孩子们常见的状态——彼此间亲密无间,一眼就能看穿对方的小心思,互相嬉闹笑骂。此处如果删去语气词,改成“你咋呼什么,是想叫那个小白脸和你搭话”,则会变成一种态度较为强硬的回击——踩了人家的脚,非但不道歉,反而指责人家是为了搏得关注。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大煞风景,了无情趣了。

3.“她呀,还在想‘北京话哪!”有人开起了凤娇的玩笑。

“去你的,谁说谁就想。”凤娇说着捏了一下香雪的手,意思是叫香雪帮腔。

……

“他的脸多白呀!”那个姑娘还在逗凤娇。

“白?还不是在那大绿屋里捂的。叫他到咱们台儿沟住几天试试。”有人在黑影里说。

“可不,城里人就靠捂。要论白,叫他们和咱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再照火车上那些闺女的样儿,把头发烫成弯弯绕,啧啧!‘真没治!凤娇姐,你说是不是?”

凤娇不接话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

赏析:这是三个姑娘对凤娇的轮番“轰炸”,第一个姑娘先是故意用“她呀,还在想‘北京话哪”挑起话题,见凤娇有些理屈词穷接着又用“他的脸多白呀”继续逗她,大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意味,句中的语气词“呀”“哪”“呀”带有强烈的夸张,明显的调侃;第二个姑娘明明知道凤娇是向着“北京话”的,却偏说“北京话”的“白”“还不是在那大绿屋里捂的”,并用语气词“的”加以重点强调,似乎故意与凤娇为敌;第三个姑娘偏偏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抑“北京话”,扬“咱香雪”,并有意用叹词“啧啧”对香雪之美大加夸赞,难怪平时能说会道的凤娇也只好“不接话茬”了。这是姑娘们对凤娇的调侃挑逗,这是姐妹之间的特殊交流,这是青春少女间的特别情趣!这些语气词和叹词加强了表达力度,强化了挑逗效果,营造了喜剧气氛,蕴含了无穷情趣!

4.试分析小说标题的效果。

赏析:小说的标题“哦,香雪”清新别致,既点出小说的主人公“香雪”,同时,这个“哦”又以抒情性、咏叹式的笔调,表达了对香雪的肯定和赞美,进而为我们描绘了一群美丽乡村少女的美好形象,也具有了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增强阅读兴趣的作用。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淡雅。叙事、抒情与说理交相辉映,浑然天成。

另外,针对小说文体及有关小说的阅读理论,结合学生实际也可以开辟新的教学途径。像这种一个文本,可以用多种途径、多种切入手法、多个议题、多个重点去开展教学,不但能拓展教材,开阔学生视野,而且更大的意义在于启发学生去阅读,学会阅读,达成我们所追求的“一劳永逸”的教学旨归。

猜你喜欢

香雪铅笔盒现代文明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香雪形象探析
台儿沟的姑娘们——评女性视角在《哦,香雪》中的运用
青春的觉醒和生机——《哦,香雪》自主读写
便携彩铅笔盒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当原始人遭遇现代文明
紧贴人物读小说
小袋鼠的新家
放弃后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