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四川地域文化教学

2022-05-30尹兴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

尹兴艳

内容摘要:文化教学在整个国际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域文化是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HSK标准教材》上来看,对地域文化的涉及量相对较少,四川地域同样如此。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四川地域的区域文化教学和在整个中华文化教学中具体内容的选择、呈现的形式以及对待文化的整体态度上提出适当建议。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学 文化教学 四川地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甚至第三语言出现在其他国家外语教学计划中的频率逐渐增高,這对国际中文教师、教材和教学等多方面的建设不断提出新要求。文化教学作为八十年代以来被广泛关注的热点,至今不衰,但是在国际中文教材中对区域文化的涉及相对较少,四川地区也更是如此。

一.国际中文教学与地域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世界上不存在脱离文化的语言。语言教学本身也不能脱离文化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与相关文化的教学有连带关系。因此,在国际中文教学中,文化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八十年代出现的“文化热”以来,文化教学大多偏向于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对传统节日、民间工艺、带有特殊意义的食物以及中华武术等,国际中文教学对这些文化现象的教授已相对成熟。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区还有着属于自己的地区文话。从对《HSK标准教材》全套教材的查阅看,地域文化在国际中文教材中却鲜少提及。

地域文化是地区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与中华文化密切相关。地域文化是点,中华文化是面,中华文化由地域文化组成,但又不仅仅是各个地域文化的简单相加。在国际中文的文化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地域文化也至关重要。

地域文化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少学者早已对这方面有一定的探索:程苏秋(2008)提出综合利用地方文化语境,树立方言意识和地方文化意识,除了课内学习以外,课外实际生活环境的熏陶与渲染对汉语的教学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方寅(2010)以皖江文化的国际中文教学为个案,从教学内容、主体、特色等方面构建区域文化的教学框架;苏翔(2014)就江苏徐州地方文化提出开设专题性质的知识传递,包括两汉文化专题、饮食专题和地位置专题,指出地区文化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王小蒙、李德江(2015)从北海文化出发,提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留学生的体验,增进国际交流。

前人研究表明,地域文化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研究多涉及东部地区,对中西部的研究较少,对四川地区的更是没有。

二.基于教材的四川地域文化

四川,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作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自古以来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在历史长河的沿革中,创造出独特的蜀文化,包括著名的古青铜文化、蜀锦文化、盐业、川剧、饮食等多方面。对四川地区文化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体现,首先是在教材上,教材是学生接触和学习地域文化最直接的形式。因此,笔者在众多国际中文教材中,选择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HSK标准教材》,对其全套进行了整体分析。

《HSK标准教材》围绕HSK真题,从考题出发,将真题编进教材,实现“考教结合,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成为全球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国际中文教材。全套书籍共九本。在对全套书籍,也就是146篇课文的教授与学习中,涉及地域文化的共有39处,其中详细介绍地域文化的课文有:《北京的四合院》、《济南的泉水》、《山脉上的雕刻》,分别介绍了北京的四合院文化,济南的趵突泉泉水文化和云南哈尼族梯田文化。除了上述以课文呈现出来的详细部分以外,还对北京的部分带有地方特色的名称(如:菜市口、广和居、稻香村、京酱肉丝等)、河北的赵州桥,以及天津、上海、四川等地名有所提及。

除了上述以课文形式呈现出来的详细部分以外,《HSK标准课程》中还对北京的部分带有地方特色的名称(如:菜市口、广和居、稻香村、京酱肉丝等)、河北的赵州桥,以及天津、上海、四川等地名有所提及。

教材在对地域文化的选择与编排上,东部地区较多,中西部以及西北地区较少,四川地区也极少。教材作为最直接的方式,课本上的出现频率决定了学生对该地区的了解程度(本地留学生除外)。本地留学生对课本上出现的与该地区相关的内容,因为长时间的居住生活因素,所以了解程度上来说相对较高;而除开本地区的中文学习者,也就是在中国其他省份或是直接在本国进行汉语学习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所涉及的地域内容相对陌生,虽然在课本上有提及,但印象不深,了解程度只限于表面。

四川文化内容丰富多样,但在《HSK标准教材》中,却也只是提及饮食和茶馆文化。从教材编撰者角度上来看,四川地区的著名之处在于“吃”和“辣”上,所以编撰者选取了饮食方面的相关知识。虽然涉及内容不多,但整体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四川应该是一个适宜生活的城市”,整体节奏不快,所以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研究美食。

三.教学实践与学生反馈

《HSK标准教材》虽然是全球范围内是用最广的国际中文教材之一,但是国际中文教师在正式授课时,也很有可能选用自己编制的教材,地区不同,教师不同,选用的教材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笔者曾有幸从2021年10月至2021年11月参与韩国水原大学大一学生的国际中文线上课堂,在辅助学生进行中文学习的同时也对其所用的自编教材《水原大学CSL中国语》进行了一定考察。本册教材共十二课,在对第十二课“你想吃什么?”进行学习时,涉及到中国饮食内容,出现了四川地区的“鱼香茄子”和“麻婆豆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取本国著名美食探索者的视频,将这两道菜品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进行文字叙述分享的同时,笔者结合图片与多媒体视频,对学生进行视觉和听觉上最直观的刺激,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火锅必然是众多食物中不可缺少的,四川地区特有的麻加上辣椒这种神奇的调味料,形成了独特的麻辣味,火锅是对麻辣运用到极致的一道美食。从科学研究来看,麻辣能够刺激脑垂体分泌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使人产生快感,在火辣红火的视听觉的冲击下,学生的兴趣度被调动起来,分享结束与学生进行互动环节时,大多数学生都有对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特色事物进一步加以品尝并深入了解的想法。学生的反馈表明教师的文化分享达到预期目标,即加深学生对中国的了解程度。

除了饮食,笔者在进行文化分享的过程中,还提及四川地区的蜀绣、川剧与大熊猫文化,但是从总体上看,学生对这些的关注度都不及饮食。例如,在介绍蜀绣之前,笔者向学生提问是否有养蚕的经历,引入对丝织品、对刺绣的相关讲解,但是学生给予的反馈却是鲜少有人知道这种生物。这不仅对预想的教学进程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也会让学生从心理上感觉到自身参与度不高,进而对蜀绣文化的了解达不到效果;同样在川剧变脸中,学生的感兴趣程度也不够,参与度更是少之又少。大熊猫因为它本身的软糯可爱,所以相对于蜀绣和川剧变脸,收获到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但仍不及四川地区的饮食文化。

四.对四川地域文化教学的相关建议

根据教育部对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来华留学生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其中四川省来华留学生13990人,占据总人数的较大一部分。从上述对《HSK标准教材》中所涉及的相关地域文化和笔者自身对跨国学生进行四川地域文化的分享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教材的编写上还是作为国际中文教师的授课中,四川地区区域文化整体涉及较少。四川作为来华留学生超过一万的省份之一,应逐力加大对其宣传力度。对教材等相关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加国际中文教材中四川文化的比重

四川成都,现今作为中国下辖新一线城市之一,在西南地区发展极为迅速,是大量留学生选择旅游与学习生活的城市,在教材中融入丰富的四川文化、成都文化越来越重要。针对教材中四川文化涉及过少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以专题或单元的形式增加文化比重,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辅以语言教学;针对四川本地留学生,可以编写地方性教材,作为通用教材的辅助性教材,系统介绍四川本地文化。赵金铭老师和杨国章老师曾先后鼓励和支持要编写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教材,使每个地方学习的外国学生不及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对能了解某一地区的特色文化,增加内心的亲切感。

(二)丰富练习题型

文化教学始终存在着文化作为知识和文化作为过程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国际中文教学中的文化通常是为了语言教学服务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语言能力。语言学习只是一种知识性学习,要想将学生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转换为语言技能,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穿插区域文化,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增加对四川地区的了解。

1.设置相关四川地域性文化阅读材料,选择丰富且有趣的材料,对阅读材料进行提问并回答,加大四川文化的隐形渗透。

2.练习题型不仅仅只是限制于文字,也可布置简单动手实践或讨论,例如模仿课文内容中介绍事物的方法,自己做一份简要的分享,介绍你想了解的四川文化中的某个部分,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或者可以进行一次小组讨论,根据某个文化主题,对四川地区的文化习俗与学生自己文化习俗进行对比,找出自身文化特色。

3.随堂简单问卷调查。在对本课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巩固的同时,教师可以选择结合同学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展开跨文化问卷调查,学习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宽容。

(三)开设相应地方课程

1.开设能充分体现四川地区的专题或讲座,并纳入学分系统中,让学生系统规范的学习中认识四川文化,认识中国文化。

2.对在四川地区的留学生,可开设亲身体验课程。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品尝四川特色美食”的活动,与四川的美食文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除了美食,特色民俗的体验、探寻古青铜文明等活动的实践都会激发学生的了解兴趣,增加对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进而达到“文化合流[1]”的效果。

五.文化教学建议

在简短的文化分享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国外的某区域(一线较发达区域除外)文化方面的了解,大多源自于国际教师。以国际中文教育为例,本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大多只存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中国的留学生除了对这些地方的文化有所了解以外,对自身留学所在地的文化也有一定了解。国际中文教师在面对异国学生进行本国区域文化的相关介绍时,除了教材中经常出现的城市以外,可以适当向学生拓展中国的其余地方的文化,但需要对以下相关方面进行注意:

(一)对具体内容的选择上

区域文化是整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国家文化一样丰富多彩。国际中文教师在对区域文化进行讲授时,确定讲授内容是首先要做好的一步。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内容,我们主张教师应该遵循“多角度、有限定、中外对比、古今联动、不炫不贬”[2]的原则,考虑周全,不能“伤害”到学生。

文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语言教学的,适当安排教学内容,将复杂的内容分阶段进行讲解,对受特定历史地理等条件制约、过于地方化偏僻的词汇语句等,如带有迷信色彩和禁忌色彩的“死”的相关词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母语和汉语的差距,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向学生选择适宜的,实用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进行讲授。

(二)对文化的具体呈现形式上

无论是对国家文化的整体讲授还是区域文化的部分讲授上,在文化内容的阐述和表达上的准确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认知和理解,也影响着整个教学进程和效果,严重的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李泉老师曾举例可以通过自然而恰当的情景设计、新颖独特的呈現方式和从学习者的视角考虑问题等多方面进行文化教学。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指导下,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发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实践。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陶冶法等相结合,从文化内容的展现形式上吸引学生,让学生充分融入。

(三)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

“爱屋及乌”用在对自身文化的热爱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在教师在进行跨文化教学的时候,不能过分地对自己本国文化进行一种“展示”和“弘扬”。以国际中文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的时候,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进行的,如果没有把握好中间尺度,必然会被认为是在“炫耀”,那么所讲授的内容也并不一定会达到教学预期效果,甚至有可能会适得其反,遭到学生的抵触情绪。

态度决定选择内容与呈现方式,谦卑与中立不仅让教师对不同文化呈现更加包容与客观,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教学对象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等与国内传统思想存在差异,在对异国文化的接触上,不一定能夠做到百分之百的认同,甚至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语,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将自身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实事求是,对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理性对待,在符合时代潮流的背景下尽最大可能传授文化知识。

文化教学在国际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地域文化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在现今的国际中文教学当中,对某个具体地区的文化内容涉及相对较少,四川地区的文化教学亦是如此。无论是在教材的编写上还是教师的授课过程中适当增加四川地区的区域文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汉语能力的综合运用,更有利于提升四川地区的形象,推动四川的发展,形成一种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泉.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J].世界汉语教学,2011,25(03):388-399.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材创新略论[J].世界汉语教学,1997(02):54-61.

[3]祖晓梅.汉语文化教材练习活动的编写[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01):8-17.

[4]杨国章.文化教学的思考与文化教材的设计[J].世界汉语教学,1991(04):237-239.

[5]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04):103-108.

注 释

[1]董丽云.舒曼文化合流理论的反思与建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06):113-116.

[2]李泉.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J].世界汉语教学,2011,25(03):388-399.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实证研究
浅议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我国高中英语课的文化教学研究
民族院校英语教师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透视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圣经文化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知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