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与策略研究

2022-05-30彭扬

传播与版权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发展方向定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我国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引导鼓励措施,为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文章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分析发现现阶段的中文科技期刊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品牌竞争力较弱、核心作者群维系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对新时代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中文科技期刊;定位;发展方向

近年来,中文科技期刊发展迅速,形成了学科覆盖面广、规模较大且能够较好满足科技发展需求的成熟体系,并在学术引领、国际交流、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总体而言,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还未与我国整体科技发展进程相统一,中文科技期刊未来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

(一)中文科技期刊的数量与规模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数量仅有81种。随着新时代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近年中文科技期刊的数量持续增加。由《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发布的内容和数据可知,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拥有4963种科技期刊,其中中文科技期刊数量为4404种,占比为88.74%。大部分中文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分别为1804种、1941种。在学科分布方面,主要包括医药卫生类、技术科学类、基础科学类期刊,数量分别为1146种、2259种、1558种[1]。在2014—2020年期间,中文科技期刊的国内被引频次最高达到95.69次,说明其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中文科技期刊开始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14—2020年中文科技期刊的刊均他引影响因子逐渐上升,年均增幅达20.15%[2]。2020年版的《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共收录了1122种中文科技期刊,其中包括85种Q1区期刊。

总的来说,近年中文科技期刊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数量增加、影响力扩大等方面。表1为中文科技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数据库、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数据库收录的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中文科技期刊在国际检索系统的影响力逐渐提升[3]。

(二)与其他语种科技期刊对比

截至2020年,中文科技期刊被SCI数据库、EI数据库收录的数量分别为225种、229种。根据202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公布的数据,中国科技期刊、美国科技期刊、英国科技期刊、荷兰科技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4.430、4.293、4.716、3.937,各平均总被引频次分别为3222次、12988次、11448次、11298次,这说明中文科技期刊与其他语种科技期刊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笔者对SCI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总被引频次排名、影响因子排名在前1/4的中文科技期刊数量分别为18种、85种。我国在Q1区的中文科技期刊数量位居世界第六,美国的科技期刊居于首位,英国与荷兰的科技期刊分别位于第二及第三位,德国和瑞士的分别位于第四及第五位,可见中文科技期刊与其他语种科技期刊的差距[4]。

(三)新时代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时代中文科技期刊发展迅速,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应被忽视,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期刊品牌竞争力不足。科技期刊的品牌可以视作科技期刊的外化形象,只有确保科技期刊品牌的学术性、独特性、持续性及战略性,才能促进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交流与发展。围绕新时代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笔者发现部分中文科技期刊存在战略性和原创性不足的问题,对重大前沿科技成果的报道较少,不能及时向读者提供前沿、有深度的科技类文章。此外,大部分中文科技期刊仍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模式办刊,虽然能够保证科技期刊扩大学科覆盖面,但是不利于期刊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也不利于期刊增强读者黏性。因此,中文科技期刊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容易处于劣势,其核心竞争力建设也会受到一定影响[5]。

第二,核心作者群维系问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受到其高质量作者群数量及规模的影响,期刊的发展也离不开高水平作者队伍的支持。很多中文科技期刊的作者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各期刊的主办单位和办刊方向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导致中文科技期刊的作者群维系难度较高。另外,无法与核心作者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缺乏吸引力等,也是新时代中文科技期刊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6]。

第三,新媒体技术应用问题。近年来,我国的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为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新媒体技术与中文科技期刊的融合受到广泛关注。国际新媒体期刊平台的建设初显成效,如PANS、Nature等科技期刊已开展了相关探索,通过应用Facebook(现名为Meta)、Twitter等新媒体,采用立体和动态的方式展示科技期刊的论文内容,为读者带来视听享受,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学术信息的传播。中文科技期刊采用的新媒体传播方式相对单一,较少利用音视频等方式对科技期刊论文进行深度加工,这不利于科技领域学术信息的传播与发展[7]。

二、新时代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

(一)顺应科技强国的发展路线

中文科技期刊要在新时代实现更好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科技强国的发展路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設科技强国”的要求。根据工信部、科技部发布的指导性文件,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必须聚焦国家重大项目,时刻关注亟待攻克的科学技术难题,为科学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区块链技术为例,其被视作最有可能实现颠覆式产业创新的重要技术,因此,中文科技期刊可聚焦于此开展专题策划,如策划“区块链数据管理”“数字货币”等主题专栏,为社会经济与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8]。

(二)追踪社会需求和行业热点

中文科技期刊在发展过程中注意追踪社会需求和行业热点,可优化自身定位,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和读者。追踪社会需求和行业热点需要中文科技期刊编辑具备较高的行业敏感度,通过深入调研后精准组稿。例如,《中国临床医学》在追踪社会热点上有较多实践经验,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便第一时间开展了“新冠肺炎防控专栏”主题策划,并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相关信息,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其他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近年来,公共安全监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通过及时追踪热点,针对公共安全监控中的一系列问题开展了相应的专题策划,其《公安监控视频智能处理专刊》为解决公共安全监控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由此提升了期刊自身的影响力[9]。

(三)线下、线上综合发展

中文科技期刊要重视对线上平台的应用,如基于期刊联盟和集群,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并整合市场、技术等资源,完善期刊的知识服务、传播功能。

中文科技期刊在关注线上平台发展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线下平台的发展。中文科技期刊应加强与出版行业学会、大众媒体及期刊主办单位的合作,以开拓线下平台。中文科技期刊通过与出版行业学会合作,聚焦科技成果推介会,可进一步宣传期刊的优秀成果;通过与期刊主办单位合作,宣传科技领域的知识成果,如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科技论文写作讲座等,可进一步明确期刊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另外,中文科技期刊可依托各类专题活动与大众媒体开展合作,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为社会与科学界搭建沟通的桥梁,让中文科技期刊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

三、新时代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一)以科技强国战略为指导

中文科技期刊应以科技强国战略为指导,抓住发展机遇,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面对世界发展趋势与科技競争日渐加剧的现状,中文科技期刊要从国家重点战略出发,以科技强国战略为指导,关注期刊的内容建设,不断完善期刊发展模式。中文科技期刊还应重点关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进展,聚焦生物医学、新能源、信息技术与环境保护等前沿科技热点。此外,中文科技期刊还应关注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为其提供相应的知识展示平台,促进期刊自身的发展。

(二)重视优化中文科技期刊的品牌形象

中文科技期刊要重视优化自身品牌形象,增强期刊的综合竞争力,科学规划期刊发展方向。中文科技期刊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形象,可开拓新的发展方向,提升期刊的影响力。中文科技期刊可考虑将论文集结成册出版,通过将期刊长期积累的学术成果汇编成册,再推送给目标读者,既可深入挖掘学术资源和作者资源,又能增强期刊读者的黏性。例如,近年出版的《院士解读科学前沿》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类书籍能够推动学术成果的传播,进而优化中文科技期刊的品牌形象。

(三)强化中文科技期刊的作者群体建设

核心作者群的维系关乎中文科技期刊的长远发展。因此,中文科技期刊首先要根据作者群体的特点和优势进行统筹规划,建设一支黏性强且水平高的作者队伍,进而为中文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和动力支持。中文科技期刊要尽可能地挖掘作者群的潜力,尤其要加强与作者群体的联系和沟通。中文科技期刊与影响力较大的论文作者或高被引论文作者保持密切联系,主动邀请其投稿,能促进彼此的深度交流和长期合作。此外,中文科技期刊应主动发现和联络相关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作者,并通过学术论坛、学术会议等渠道进行约稿。青年作者群体是科研的中坚力量,因此,中文科技期刊需要重点培养青年作者群体,加强与青年作者群体的联系和交流,为其提供发表科技学术成果的平台,以更好地储备人才,为中文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依托新媒体技术推动中文科技期刊发展

在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中文科技期刊需要关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进而探索出成熟的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例如,中文科技期刊可从深度加工期刊内容入手,采用音频、视频素材,辅以直播、访谈等多样化形式,更好地传播期刊内容,《国策论坛》和“战略科学家”系列视频均属于其中代表。以“战略科学家”系列视频为例,中文科技期刊《科技导报》采用录制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方式,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出席节目活动,为读者和观众解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决策逻辑等专业性内容,充分体现了中文科技期刊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中文科技期刊还应优化自身的传播模式,有针对性、精准地向读者推送相关信息,关注读者和作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向期刊的作者和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中文科技期刊还要考虑建设期刊新媒体传播矩阵,借助媒体融合技术,深入分析期刊目标受众的需求差异,依托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在兼顾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促进科技期刊信息的传播,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综合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是现阶段其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推动中文科技期刊更好发展,我们还应顺应当今时代数字化、国际化、品牌化等发展趋势,助力中文科技期刊提升整体水平,使“科技期刊强国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编写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学术出版专题》内容简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12):1477-1480.

[2]凝聚行业期刊力量,促进科技期刊质量提升: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期刊编辑学分会线上会议顺利召开[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2(13):135-136.

[3]肖玥,翁彦琴,王治.科技期刊出版诚信建设现状评估及发展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06):795-805.

[4]杨延麟.我国科技期刊金字塔结构的中部科技期刊发展策略探析[J].科技与出版,2022(06):59-66.

[5]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6]许洁,田继宇.科技期刊产业链的数字化融合发展:目标与路径[J].中国编辑,2022(05):81-85.

[7]吴昊.新时代技术类科技期刊的发展与思考:以《小水电》杂志为例[J].传媒论坛,2022(09):106-108,112.

[8]荆林波,逯万辉.新时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展与评价[J].管理世界,2022(05):131-141.

[9]栗延文,蒋亚宝,韩景春.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金属加工》杂志社为例[J].编辑学报,2022(02):131-137.

[作者简介]彭扬(1988—),女,山东菏泽人,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编辑。

猜你喜欢

发展方向定位
定位的奥秘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浅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基于RFID的室内无线定位识别系统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