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四史”教育满意度研究*
——以山东省图书馆“四史”学习专栏为例

2022-05-30刘婷婷

图书馆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四史党员图书馆

朱 男 刘婷婷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100)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1]。2021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党史学习教育作出部署安排[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3]。”由此可见,做好“四史”教育工作,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图书馆作为群众文化宣传的阵地,应当积极承担引导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学习“四史”的重担[4,5]。首先,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能够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四史”知识的需求。其次,公共图书馆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体现“四史”教育所需要的人文精神。最后,公共图书馆能够保障公民平等地获取“四史”知识,不仅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更是党建教育的本质要求[6]。

1 山东省图书馆开展“四史”教育实践研究

2021年初,山东省图书馆着手打造党建类特色资源库“‘四史’学习专栏”(以下简称“专栏”),并于2021年4月在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通使用。专栏整合了适用于“四史”学习教育的馆藏数字资源,包括电子图书1117种,电子期刊118种,音频2174个。如图1所示,专栏界面划分成4大板块,并设计了新时代经典、毛泽东思想、党政人物传记、有声党建等10个小板块。在丰富专栏内容的同时,山东省图书馆还通过以下举措推动“四史”学习教育。

图1“四史”学习专栏界面

1.1 发挥技术优势,借力新媒体平台

山东省图书馆自2014年8月开通微信公众号以来,微信影响力在公共图书馆中一直居于前列。截至2021年9月,鲁图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量约为15万人,用户数量庞大。“四史”学习专栏实现了与鲁图微信公众号的对接,用户无需专门注册即可访问、使用专栏。在丰富了微信端数字资源的同时,引导了更多用户进行“四史”学习。

1.2 功能设计具有针对性,提升用户阅读体验

专栏不仅包含较为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学习内容,还为提升用户体验做出了一些特殊性的功能设计。数字阅读行为具有阅读分享趋向社会化的特点[7]。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促进全社会形成“四史”学习潮流,“四史”学习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应当是人口基数庞大的普通用户。普通用户具有阅读自主性,同时还有交流和分享的需求。为了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专栏的电子书设置了批注功能,用户可以在电子图书重点段落、精彩语句中撰写批注,交流、分享阅读的体验与心得。

1.3 开展跨界合作,多渠道推动“四史”学习教育

跨界合作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公共服务跨界合作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机制[8-9]。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时,山东省图书馆还广泛开展社会合作,通过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一是与机关单位合作。随着“四史”专项教育的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组织开展“四史”学习。山东省图书馆向山东省人大、山东省社会主义科学院等单位推介专栏并开放了H5页面的权限,在满足这些单位学习需求的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专栏的知名度。

二是与数字资源商合作。山东省图书馆与掌阅、QQ阅读、龙源期刊等数字资源商都开展了合作。数字资源商不仅提供了Web、APP、H5端的技术支持,还提供了相关数字资源的密钥。通过与数字资源商合作的方式,不仅丰富了专栏的内容,还解决了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购置经费受限的问题。

2 山东省图书馆开展“四史”教育效果调查

2.1 调研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专栏及其用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线发放问卷以及访谈的方法,获得用户对“四史”学习教育效果的感观数据。在数据收集前,根据确定的“四史”学习教育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评价标准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1至5分分别代表“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

本次调研于2021年5月12日至20日通过微信发放电子问卷,共收到问卷271份,其中有效问卷208份,有效率为76.75%。为保证调研结果的准确性,本次调研随机选取了10位用户进行了在线访谈,并将访谈结果将作为问卷调查结果的补充。

2.2 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调研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四史”学习教育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从内容、服务、交流、情感和使用态度5个方面开展用户满意度测评。“内容体验C”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音频的质量方面的体验;“服务体验S”则从平台界面设计、功能、系统3个方面进行测评;“交流体验I”旨在考量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交流的感受;“情感体验E”主要是指用户在知识效用方面的感受;“使用态度A”是指用户使用后的感官。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信度与效度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利用SPSSAU在线分析,信度系数Cronbach α值为0.952,大于0.9,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分析项的CITC值均大于0.47,说明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信度水平良好。综合说明数据信度质量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从效度统计结果看,KMO=0.839>0.6,意味着数据具有效度;所有指标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说明指标信息可以被有效提取;p=0.000<0.05,说明通过巴特球形值检验;巴特球形值为860.332,说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另外,4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值分别是18.604%、18.222%、17.945%、12.128%,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6.898%>50%,意味着研究项的信息量可以有效地提取出来。

表1“四史”学习教育指标体系

3.2 人口统计学分析

表2为用户的人口学统计表。从性别比例来看,男女比例接近4:5,女性用户稍多;从年龄分布上,18-39岁的用户占78.98%,说明用户总体年轻化;从学历分布上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用户高达91.83%,可知高学历用户居多;从政治面貌分布上看,中共党员(48.08%)与群众(44.23%)基本相当,说明非党员用户对党建学习教育有同样强烈的需求;从使用频次来看,92.31%的用户每周使用超过1次,说明专栏的用户黏性较好;从使用方式来看,62.01%的用户会在个人休息时间使用,说明专栏内容对用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表2 人口学统计表

3.3 基本数据分析

3.3.1 一级指标分析

整体来看,各项一级指标平均得分均高于3.8分,其中“内容体验C”为3.85分;“服务体验S”为3.95分;“交流体验I”为3.89分;“情感体验E”为3.93分;“使用态度A”为3.91分。

各项一级指标的标准差均小于1,其中“内容体验C”为0.82分;“服务体验S”为0.84分;“交流体验I”为0.90分;“情感体验E”为0.87分;“使用态度A”为0.77分。

综合以上一级指标数据,说明用户对“四史”学习专栏较为满意且意见基本一致。

3.3.2 二级指标分析如图2所示,指标“内容体验C”在所有一级指标中的平均分最低,其二级指标需要重点关注。二级指标“内容有趣C2”的得分也为所有二级指标中得分最低(3.80)。访谈中用户U1、U4的意见非常具有代表性,U1是一名30多岁的男性科技工作者,他表示:“虽然我是一名工科生,但是对历史还是很感兴趣的,尤其是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真的兴趣不大。”U4是一名30岁左右的女性,她表示:“我很喜欢看清宫剧,但我不喜欢研究历史。”此外,二级指标“更新及时C3”的得分也较低(3.84),说明“四史”学习专栏在内容趣味性和更新速度方面有待改善。

图2 平均值对比

一级指标“服务体验S”在所有一级指标中的平均分最高,说明“四史”学习平台的界面、功能、体验令用户感到满意。二级指标“系统稳定S9”(3.84)较低,说明“四史”学习专栏的稳定性需要改进。“无广告S10”(3.82)得分较低,部分用户表示栏目内的首页轮播影响感官体验。

一级指标“交流体验I”得分较低,主要是因为二级指标“馆员交流I1”得分最低(3.80)。部分直接使用“四史”学习专栏H5页面的单位用户表示:“不知道是省馆提供的平台。”二级指标“用户交流I2”得分较高(3.92),说明“四史”学习专栏的书评功能获得了用户的肯定。用户U9表示:“看书评有时候比看书还有意思。”

一级指标“情感体验E”得分较高,说明“四史”学习专栏具有良好的知识效用。二级指标“解决问题E3”得分最低(3.80),用户U6表示:“看本书就解决了实际问题,社会上哪有这么简单的事儿”。

一级指标“使用态度A”得分较高,说明用户对“四史”学习专栏持肯定态度。二级指标“服务满意A2”得分最高(4.02),不仅是对“四史”学习专栏的肯定,更是对山东省图书馆“四史”阅读推广工作的肯定。

3.4 属性差异分析

在指标基本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次调研还研究了用户性别、政治面貌对“四史”学习教育的影响。主要评价方式是二级指标的均值对比与标准差对比,均值反映了总体差异,标准差反映了离散程度。离散程度越大,说明“四史”学习教育的提升空间越大。

3.4.1 性别差异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四史”学习专栏男女用户在满意度的指标均值上略有差异(男=4.00;女=3.89),其中女性整体稍低。

从二级指标均值来看,“更新及时C3”(男=4.04;女=3.73)、“功能全面S6”(男=4.13;女=3.87)、“系统稳定S9”(男=4.22;女=3.63)、“馆员交流I1”(男=3.91;女=3.73)、“提升能力E4”(男=4.04;女=3.83),这几项指标都具有较大差异。

从二级指标离散程度来看,男性的“知识储备E1”(1.041),女性的“馆员交流I1”(1.015)标准差均大于1,说明男女用户在这2项指标中意见相差较大。

女性用户“更新及时C3”均值较低(3.73),且标准差较高(0.944),说明有一部分女性用户在该项给了低分。通过访谈我们发现,部分女性用户更加关注女性作者或者反应女性先进事迹的书籍。虽然“四史”学习专栏数字资源相对丰富,但上线时间较短,因而具体到女性作者或反映女性先进事迹的数字资源相对较少。这是“四史”阅读推广后期需要改进的方向。

女性用户“功能全面S6”“系统稳定S9”均值较低(3.87、3.67),且标准差较低(0.681、0.764),说明绝大多数女性用户对“四史”学习专栏的这2项系统服务不满。通过对男女使用频次进行人口学统计分析后发现,女性用户使用“四史”学习专栏的时间、频次均超过男性用户。更高频次、更长时间地使用“四史”学习专栏使得女性用户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专栏中系统存在的问题。同时,还从侧面说明“四史”阅读推广中应增加女性作者、反映女性先进事迹的内容。

女性用户“馆员交流I1”均值较低(3.73),且标准差较高(1.015),说明有部分女性用户在该项给了低分。通过访谈发现,部分单位用户使用“四史”学习专栏时直接使用了H5页面,有的用户甚至不知道专栏是由山东省图书馆建设。因此,在“四史”学习专栏中增加与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关联是后期改进的方向。

男性用户“知识储备E1”均值较低(3.96),且标准差较高(1.041),说明部分男性用户在该项给了低分。通过访谈发现,男性用户更加偏向于历史、军事、政治等方面的书籍,因为他们在该领域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同时,“四史”学习专栏吸引了更多男性非组织用户。

3.4.2 政治面貌差异分析

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四史”学习专栏中共党员与非党员用户在满意度的指标均值上差异不大(党员=4.00;非党员=3.89),其中非党员用户整体稍低。

表3 属性差异平均值±标准差

从二级指标均值来看,“术语准确S3”(党员=4.20;非党员=3.94)、“操作简单S5”(党员=4.25;非党员=3.85)、“功能全面S6”(党员=4.15;非党员=3.88)、“个性化服务S7”(党员=4.10;非党员=3.91)、“系统稳定S9”(党员=4.03;非党员=3.65)、“服务满意A2”(党员=4.25党员=3.94)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

从二级指标离散程度来看,党员的“更新及时C3”(1.005)、“用户交流I2”(1.099)标准差均大于1,说明党员用户在这2项指标中意见相差较大。

党员用户“更新及时C3”均值较低(3.80),且标准差较高(1.005),说明有一部分党员用户在该项给了低分。通过访谈发现,通过各单位“四史”专项教育的开展,部分党员用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四史”学习基础,对“四史”数字资源有着更高的需求。可见,“四史”阅读推广在党员范围内已经初见成效。

“用户交流I2”标准差较高(1.099),说明有一部分党员用户在该项产生了意见分歧。通过访谈发现,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书评功能的内容方面。部分党员用户对其他党员用户的书评内容感到不满或反对,降低了此项指标的评分。这说明党员用户学习“四史”已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对一些问题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非党员用户在“术语准确S3”“操作简单S5”“功能全面S6”“个性化服务S7”“系统稳定S9”“服务满意A2”等方面均值较低,且标准差小于1。这些指标集中在一级指标“服务体验S”,绝大部分非党员给出了低分。通过访谈发现,非党员用户对“四史”学习专栏的平台评价相对客观,对平台的优化和改进是我们未来工作的方向。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在非党员用户中开展“四史”阅读推广,除了推广内容要有所保证,技术、服务等其他方面的因素也不能忽视。

3.5 分析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从人口统计学分析结果来看,“四史”学习平台的用户以年轻用户和高学历用户为主,其中女性用户稍多于男性用户,且党员用户与非党员用户数量相当。这说明平台用户的类型分布较为广泛,没有局限在某一特定类型的用户群体上,也从侧面说明平台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推广工作较为成功,后期还需继续保持,以吸引更多的群体参与。此外,从用户的使用频次和使用方式可以看出,平台的用户黏性较好,后期还需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细节优化,以获得更高的用户满意度。

从指标分析结果来看,用户对“四史”学习平台的总体评价为“较为满意”且意见基本一致。其中,“服务体验”得分最高,“内容体验”得分最低,“交流体验”“情感体验”“使用态度”居中。

令用户较为满意的指标有:“服务体验”中的平台界面、功能和体验,获得了较高的用户满意度;“交流体验”中的用户交流,尤其是书评功能获得了用户好评;“情感体验”中用户反映具有良好的知识效用;“使用态度”总体较为满意,从侧面肯定了“四史”阅读推广工作。还有部分指标用户满意度较低,如“内容体验”中的“内容有趣”和“更新及时”,在所有二级指标中得分最低,这就说明学习平台的内容趣味性和更新速度远远没有达到用户的预期,亟需改善。后期平台应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学习内容并进行及时更新,力求做到个性化、多样化、实时化。此外,在“情感体验”中,用户反映平台知识在“解决问题”方面作用不大,这说明学习平台在知识效用方面还有所欠缺,后期应加强对用户的指导和帮助,尽可能地解决用户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从属性差异分析结果来看,首先是性别差异分析,女性用户希望增加女性作者或者反映女性先进事迹的内容,改善平台功能和系统稳定性以及改进馆员交流功能。男性用户则对“知识储备”指标提出更高要求。其次是政治面貌差异分析,党员用户在“更新及时”和“用户交流”方面意见差异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党员用户学习“四史”已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对一些问题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非党员用户则对“服务体验”评价较低,说明学习平台还需优化和改进。

总体来看,用户对“四史”学习平台整体较为满意,但对个别指标评价不高,这就需要平台根据用户评价结果积极进行调整和改进。用户评价是平台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对用户满意度高的方面继续保持,对满意度低的方面及时改善,才能促进平台的良性发展。

4 公共图书馆开展“四史”教育的创新路径

4.1 利用新媒体,构建网络互动学习平台

传统的党建学习都是以党课、讲座等线下模式为主,形式单一,难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山东省图书馆“四史”学习专栏,紧跟“学习强国”的步伐,引入新媒体资源,借助其技术优势,建立新型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

首先,网络学习平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四史”学习。前文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用户会在个人休息时间进行“四史”学习,因此网络学习极大地提高了个人学习效率。其次,网络学习平台汇集了权威学习资源,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最后,网络学习平台支持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增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营造终身学习的健康生态。

4.2 多方位融合,构建多维长效合作机制

前文已提到,山东省图书馆不仅积极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进行“四史”学习教育,还与多家数字资源商开展长期合作,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以及技术、资金等支持。这说明,公共图书馆必须多维联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才能更好地开展“四史”教育。

在组织层面,公共图书馆多渠道开展合作,建立组织、内容、渠道、价值等多维联动机制,不仅加强了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更深化融合了共同培育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在价值层面,来自不同组织的学员同步进行理论学习,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交流,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更有利于树立统一的价值导向。

4.3 注重差异化,构建个性化学习资源

在性别差异分析和政治面貌差异分析中,很多指标下都得出了不同的结果,这说明不同群体对“四史”学习的需求存在差异。比如女性用户和非党员用户对“四史”的学习热情超过预期,女性用户更加关注女性作者或者反映女性先进事迹的内容,党员用户更加关注深层次的问题等。

因此,公共图书馆开展“四史”教育,不能一概而论,应当综合考虑不同学习群体的需求。比如,针对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党员用户和非党员用户等不同群体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认真分析他们的学习需求,改善网络学习环境,增加相应的学习资源,以获得更高的认可,进而推进“四史”教育的发展。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作为进行“四史”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认真履行传播科学信息、进行社会教育、保存文化遗产及丰富群众文化的职能,积极为党的历史教育和政策宣传担当作为。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多方合作、群策群力,积极创新“四史”教育形式,努力推进“四史”教育的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四史党员图书馆
我是党员向我看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图书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