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铅笔异物致乙状结肠穿孔1例

2022-05-30冯慧俊朱慧玲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下腹肠壁肠管

冯慧俊 魏 伟 朱慧玲

患儿男,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不适2 d,以左下腹为主,呈阵发性绞痛,今因腹痛加剧、拒按就诊。外院超声提示结肠憩室炎并其内粪石,CT提示肠道异物可能;但患儿及家属否认相关病史。现无恶心、呕吐,无寒战、发热,近3 d大便难解。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急性痛苦面容,左下腹局部肌紧张,压痛阳性。体温36.8℃,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7.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8%,超敏C反应蛋白46.17 mg/L。超声检查:左下腹乙状结肠局部肠壁增厚,走行僵硬,管腔内见一长约4.5 cm的条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强回声末端将局部肠壁撑起,致使远端肠管与病变段成角,局部见少许气体回声及少许无回声区,周围网膜肿胀,病变近端结肠可见肠袋,管腔内见粪团回声,远端乙状结肠肠壁柔软,管腔内空虚;彩色多普勒示局部肠壁未探及异常血流信号。超声提示:乙状结肠内异物并肠穿孔、继发感染。见图1。急诊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大网膜充血明显,覆盖乙状结肠,乙状结肠可见2 处穿孔,一处直径0.3 cm,另一处直径0.5 cm 并见一铅笔头端穿出肠管壁,乙状结肠内触及铅笔样异物,盆腔见淡血性渗液约20 ml,将异物自穿孔处取出,为长约10.0 cm的铅笔。见图2。临床诊断为消化道异物、乙状结肠穿孔。

图1 铅笔异物致乙状结肠穿孔声像图

图2 术中取出的铅笔异物(箭头示)

讨论:消化道异物在儿童中属于常见病,较小的异物随粪便可自行排出,无需特殊处理,但较大或锐利的异物通常不能顺利通过消化道,尤其转折及狭窄部位,常引起多种消化道症状,如肠梗阻、肠道穿孔及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者可致死[1]。患儿多因异物引起相应的消化道症状如急腹症、疼痛、发热等来院就诊,而患儿由于无知或故意隐瞒病史,使得诊断困难。超声检查具有灵活方便、无辐射、探查面广、易于接受等优点,可作为其首选检查方法[1],本例通过超声实时、动态观察到增厚的乙状结肠走行僵硬、蠕动消失,病变段肠腔内条状强回声,与远端肠管成角,体现了超声可任意切面、任意角度扫查的特点,避免单一平面造成遗漏。超声可发现异物位置,了解异物与周围肠管的关系。外院超声提示结肠憩室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将铅笔尖处增厚的肠壁误认为结肠憩室,同时周围网膜肿胀及少许气体回声酷似憩室炎表现。我院超声检查发现病变段肠管与近端、远端肠管延续,无盲管样结构,因此排除憩室炎,同时左下腹疼痛亦可排除阑尾炎。超声见肠管外少许气体样回声,提示肠道穿孔。本例异物铅笔长约10.0 cm,超声测量仅4.5 cm,可能是铅笔近端与粪团混为一体,超声难以显示,导致长度测量不符。本例患儿由于恐惧心理隐瞒相关病史,增加了诊断难度,后期追问病史,得知铅笔从肛门插入。

猜你喜欢

下腹肠壁肠管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死中多排CT征象与肠梗死病变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床旁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留置鼻空肠管在ICU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床旁超声引导下留置鼻-肠管的护理方法分析
养胃 “一揉二提”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误吞了枣核咋办?协和医生都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