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2022-05-29韦贤俊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现状与策略问卷调查双师型

【摘要】本文基于南宁市近年来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论述南宁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提出完善教师招聘机制优化教师结构、抓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加强中职学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策略。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问卷调查 现状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5-0075-04

根据国家、自治区的部署和要求,南宁市近年大力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使得本市中职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在打造“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运用实证法,对南宁市(以下简称我市)中职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南宁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状况的调查

与普通高中教育不同,中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奠基。也就是说,中职学校的教师承担着双重教学任务:既要像普通高中教师一样开展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又要像企业师傅那样带领学生进行技术实践操作,从而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由此可见,培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充分了解南宁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笔者采取问卷调查法进行了相关调研。本次问卷调查主要以南宁市中职学校教师为对象,全市中职学校在职教师共有2 249人,共发放问卷2 249份,收回问卷1 235份,有效问卷1 235份,此次问卷调查结果基本符合我市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编制,笔者参考了《浅析当前中职学校一体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王丹)、《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临夏州为例》(赵贤和)等论文,以及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经验,主要从教师的基本情况、对“双师型”教师评审的了解程度、“双师型”教师评审的需求、“双师型”教师评审缺乏的条件及对市级教育部门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的建议等方面进行问卷调研。

(一)南宁市“双师型”教师数量及教师对该身份的认可情况

“双师型”教师就是要求教师既是理论型人才又是实践型人才,可以说,“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质量,决定了中职教育发展的品质。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如表1所示),此次我市参与调查的教师有1 235人,其中初级双师290人、中级双师260人、高级双师35人,占比分别为23.48%、21.05%、2.83%,比例均比较低,未能充分满足我市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首先需要让教师对“双师型”教师这一身份有较高的认可度,自主自愿地成为“双师型”教师。然而,此次回收的1 235份问卷中发现,仍有45.83%的教师认为自己不是“双师型”教师,但正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还有6.8%的教师暂时没有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意愿,二者占比超过一半。这说明我市中职学校教师对“双师型”教师身份的认可度不算高,对我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壮大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南宁市中职学校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欠缺的条件

要想成为“双师型”教师,教师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如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等。其中,教师取得实践操作经验的最便捷方式是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亲自参与企业生产操作,这样才能形成更扎实的實践操作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行业知识、了解更清晰的市场发展动向。在本次调查中(如表2所示),我们发现,有55.55%的教师在申报“双师型”教师时缺少企业实践的条件,有55.79%的教师缺少职业资格证的条件,二者占比均比较高。由此可见,职业资格证条件、企业实践条件的欠缺,成了我市中职学校教师申报“双师型”教师的最大难题,影响了我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扩容提质。

(三)南宁市中职学校教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期待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专门针对“教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期待”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调查中,我市中职学校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表3所示),其中,57.89%的教师希望加强“双师型”教师相关政策、内容的宣传;66.56%的教师希望制定“双师型”教师建设、发展的有力政策;52.06%的教师希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作为南宁市“十四五”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工作;70.28%的教师希望能真正在产教融合中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69.8%的教师希望加大财政投入,帮助教师获取相关证书;71.74%的教师希望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和教科研活动。通过归类分析教师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到,我市过去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还存在宣传不到位、重点不突出、培训较简单、未能做到产教融合等问题。

二、我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

近年来,我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成效突出,不仅中职学校的“双师比”逐步提高,而且“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不断提升,能够较好地开展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的教学工作。但由于南宁市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与东盟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近年来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这对我市“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给我市中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我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如下3个方面的困难。

(一)中职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我市中职学校还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中职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目前,我市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含文化课、专业课)共2 249人,而据2020年统计结果显示,我市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为77 537人,生师比为34.47∶1,师生比偏高,专任教师的数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二是在教师学历构成上,本科学历者居多,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较少。通过本次调查可知,我市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中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仅有4.62%,其中还有10.04%是在职研究生学历,而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有4.29%,其余均为本科学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自我市开展职教攻坚以来,中职学校教师的培养力度没能跟上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教师总体素质不高;同时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中职学校无法吸引高学历、高质量的人才。由于中职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我市中职学校的发展特色无法体现,影响了中职学校的发展质量,不利于我市全面、深入地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利于我市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力度较弱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市部分中职学校并不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没有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技能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导致学校相关工作难出成效。具体表现为:一是部分中职学校将资源放在扩大招生规模上,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投入不足:二是部分中职学校没有形成系统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教师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三是部分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程度不深,尤其是在教师培训方面,往往仅限于组织教师到企业做短期培训,学校教师平时很少有机会真正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导致教师专业技能实操能力较差,也不能很好地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这些都阻碍着我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三)“双师型”教师发展意识不强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市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难题是,部分中职教师对成为“双师型”教师没有太强烈的愿望、动力不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就教师本身而言,部分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没有科学、明确的规划,缺少应有的职业观念、良好的职业认同和创新意识,不能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二是就社会层面而言,由于社会中普遍存在“学生成绩差才读中职”的观念,没有形成一种尊重中职教师的良好氛围,社会对中职教师的认可度较低,致使部分中职教师怠于从教;三是就激励机制层面而言,中职教师的评优、评奖机会较少,尤其是学校中没有编制的教师通常没有评优资格,这就导致教师工作动力不足、积极性差;四是就学校管理层面而言,部分中职学校还存在学校领导“一言堂”的情况,没有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教师的想法、意愿等难以得到表达,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往往忽略教师的理想与需求。

三、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教师招聘机制,优化教师结构

一直以来,我市中职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常常只看重学历,多是直接从本科院校招聘教师,但由于应届毕业生缺乏实战经验,往往是理论水平较高而技术水平偏低,这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市中职学校应改变过去的人才招聘思路,提高人才招聘的针对性。首先,中职学校要提前编写、公布有效的教师招聘信息,在招聘公告中全面介绍学校的发展情况,如学校文化、福利待遇、工作岗位要求,让求职者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吸引相应专业的教师,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其次,中职学校要拓展招聘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如通过报纸、杂志或者电视等途径发布信息,能够吸引一些有经验、年纪较长的应聘者;通过微博、微信、QQ、招聘网站等渠道发布信息,则可以吸引一些年富力强的应聘者。通过不同途径发布招聘信息,招聘不同年龄层、不同专业水平的人才,能够增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力。

中职学校还可以进入企业进行调查,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才到校兼任教师,不断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实操能力。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中职学校在聘请企业技术人才兼任教师时,要建立完善的兼职教师聘用机制,严把准入关,不仅要求兼职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觉悟、高超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还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以及具有高级工以上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中职学校还要组织兼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完成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教学。

(二)抓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工作

所谓“双师型”教师有3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双证书+双职称”,就是教师不仅要有教师资格证,还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这是最基础层次的含义;二是“双能力+双素质”,就是教师不仅要能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能带领学生进行技术实操的能力,这是更深一层的含义;三是“双层次+双融合”,就是强调教师要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能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方式为学生介绍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能熟练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是最深层次的含义。这3个层次有机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双师型”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完整结构体系。要建设这样一支具备这三层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要抓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工作。

目前,除了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由上级部门、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种培训,是中职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很高。但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教师普遍反映由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实效性不高,无法满足“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需求。因此笔者认为,除了中职学校要抓实抓牢校本培训工作,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要抓好当地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由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效果。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有不少教师提出了自己对培训的要求,其中一点是关于培训团队的构成,教师提出培训团队应该由高校教师、企业优秀工程师、优秀教研人员和一线骨干教师等按一定比例构成,培训结束后应有跟踪指导。因此,笔者认为,在组织相关培训前,培训机构要做好调研工作,通过电话访谈、网络问卷、在线交流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培训机构要加强与专家的沟通,为教师设置科学合理、形式多样、有深度的培训内容和训后跟踪指导的形式,然后组建由高校教师、教研员、一线优秀教师、行业企业优秀工程师和技术人才组成的优质培训团队,并根据参训教师的工作科学安排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如表4所示)。通过这样的培训,才能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

(三)加强中职学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如此。也就是说,要想打造一支优质的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就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加强中职学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转变教师的观念、消除教师的懈怠情绪,让成为“双师型”教师变为中职学校教师的自觉行动和主动追求。抓好中职学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培养教师的正确职业观、教育观,使之认识到当前中职教师的责任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引导学生实现自由成长,发展兴趣爱好,使每一个学生都会生存、会思考、会分享、会创新且有责任心;其次要培养教师的自我教育观,所谓“自我教育观”就是教师要学会反思、学会學习,因此中职学校可以要求教师定期上交教育教学工作反思,每学期开学要求教师上交职业发展规划、学习计划等,以此促使教师在不断反省、规划过程中实现成长;再次要让教师深入理解素质教育、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等相关内容,让教师充分理解在素质背景下中职教育是什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承担什么样的职业责任、为何要进行职业角色定位、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职业角色定位,等等,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最后要培养教师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中职学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部门、高校的合作,定期安排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科研一线跟岗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技能实操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各地要想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就必须大力打造一支优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地方和学校均应高度重视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工作,不断转变教师观念,为扎实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促使教师实现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的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贤和.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临夏州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16).

[2]陈丽,贺凌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电气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研究[J].职业,2021(7).

[3]杨艺华,韦玲玲.中职文化课教师“双师型”教师认定:初衷、悖论与新方向[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

[4]段睿斌.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4).

[5]王波.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3).

[6]陈娟.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中华少年,2020(5).

[7]刘东菊,孟志咸,黄旭升,等.技能大赛引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7(20).

作者简介:韦贤俊(1986— ),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研究、信息技术应用。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现状与策略问卷调查双师型
浅谈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的现状及实施策略
刍议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朝鲜族小学民族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文献综述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