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导新基建是中央企业的使命任务

2022-05-29胡舒扬

中国军转民 2022年4期
关键词:结构调整新基建技术创新

摘要:中央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主导力量,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依靠力量。为了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畅通经济双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目标和任务,把深化改革与主导新基建结合起来,在优化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引导地方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向新基建项目聚集,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承担起主导新基建的特殊使命任务。

关键词:新基建;资本布局;结构调整;技术创新

为了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畅通经济双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十四五”至2035时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主导力量,也是新基建的主导力量。发挥主导作用,引领新基建,既是中央企业在新时期的特殊任务,又是中央企业优化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因此,中央企业应当把深化改革与主导新基建结合起来,在建立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资本管理体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承担起主导新基建的历史使命。

一、主导新基建是中央企业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客观要求

进入21世纪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快速兴起,与之相伴随的是,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即将到来。为了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建设新型现代化国家,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任务,[1]强调“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2]为畅通经济双循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从《纲要》所提出的任务可以明确认识到,统筹推进新基建既是打造经济新格局的客观要求,又是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客观需要。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即是主导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并以此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第一,通过自主创新,同时引导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承担起主导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历史任务。科技部和国资委在2018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础性、引导性和骨干性作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创新型中央企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坚强支撑。”[3]为此,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行创新资源布局,强化中央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引导中央企业围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展原始创新,完善技术供给链。经过多年努力,中央企业在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电子、网络通信、5G、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的中央企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国际科技竞争愈来愈激烈,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已成常态,自主创新显得更加迫切。新型基础设施本质是高新技术与基础设施的结合,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前沿科学技术的物质载体,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5G、生命健康、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科学技术在基础设施中的物化。发挥中央企业在这些领域中的创新作用,并引导其他类型的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参与,主导科技创新,是中央企业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特殊使命。

第二,通过引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发挥主导作用。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这些新型基础设施既是高新技术的物质载体,又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平台和制造平台,因而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物质基础,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经过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中央企业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以及石油石化、通信、电力、军工、航天航空等行业的基础设施领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为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建设创造了物质基础。这些传统的基础设施既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迎接新一轮产业革命的物质基础。正如人们普遍认识到的那样,新一轮产业革命是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革命。信息产业的革命将带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高端设备、新能源、航天航空等领域的新一轮革命,从而进一步改变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建设基础设施的骨干力量,在新基建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同時也是新时期主导产业革命的需要。

二、主导新基建是中央企业优化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需要

中央企业是新基建最重要的参与者,更是新基建的主导者。参与新基建、主导新基建不仅有利于带动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好地参与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而且有利于中央企业优化资本布局、调整结构,进一步深化改革。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份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首先提出了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即建立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这一目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优化资本布局,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二是深化结构调整,按照公司制改革的要求建设现代企业制度。2020年9月,中央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对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作出了部署,明确提出要围绕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这就是说,中央企业当前的改革任务主要包括优化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两个大的方面。从当前来说,要深化这两个方面的改革,即是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要求,把主导新基建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在引领新基建、参与新基建的过程中优化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

第一,按照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要求,将资本向新基建领域聚集,有利于优化资本布局。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从具体内容来说,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而要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就必须提升数据感知、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运算的能力,建设5G网络。融合基础设施则是要把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平台等与传统基础设施结合起来,在提高传统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基础设施是以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创新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新型基础设施需要庞大的资金,因此,如何根据新基建的要求科学而合理的配置资本,是新基建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央企业作为新基建的主导者,不仅是新技术的创新者、供给者,而且是重要的出资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中央企业承担着国家资本积累的主要任务,是国家配置资本资源的经济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央企业实现了保值增值,积累了大量资本。但是,如何优化资本布局,如何将资本向实施国家战略的领域布局,是中央企业没有完全解决好的问题之一。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中央企业优化资本布局的要求。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物质基础。因此,资本向新基建领域聚集,是中央企业优化资本布局的主要方向,也就是说,通过主导新基建、参与新基建,同时退出竞争充分的行业和经济领域,将有利于优化中央企业的资本布局。

国务院早在2016年发布的《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中就对中央企业如何优化资本布局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面向国防、能源、交通、粮食、信息、生态等关系到国家总体安全的领域进行重点布局,二是向重大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公共服务等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进行布局,三是布局重大装备、信息通信、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节能环保等行业,四是面向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产业开展布局。[4]这四个方面大多与新型基础设施相关,也是《纲要》和“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重点。因此,按照《纲要》和“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优化资本布局,是中央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向。

第二,按照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结构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信息产业、通讯产业、人工智能、高端设备、高端制造、大数据、云计算、超算、量子计算等行业和产业,还涉及到大科学装置、军工制造等领域,包括了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各个主要方面,是中央企业服务国家战略、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主要领域。因此,根据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中央企业优化结构。

在当前,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畅通双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发展。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特别是由于面临西方国家的经济打压,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的任务显得尤其重要。正因为如此,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强调,要推动国有企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特别要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产业布局;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根据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要求进行产业布局,将能够极大地优化中央企业的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资本布局是高度一致的。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决定资本布局的行业、产业和具体项目,从而优化资本布局;另一方面,优化资本布局能够为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提供资本支持。因此需要按照新基建的要求,把优化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推动中央企业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在新基建中的主导作用。

三、中央企业主导新基建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央企业如何在新基建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在深化分类改革、完善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强化自主创新,引领地方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向新基建项目聚集,主导技术向新基建项目集成,从总体上提高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建设水平。

第一,提高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起主导新基建的历史任务。新基建是“十四五”至2035时期的战略任务,从近期看,关系到“十四五”时期能否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经济双循环,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从长期看,关系到2035乃至更长时期能否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霸权和技术霸权,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主动参与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因此,需要动员各类主体参与新基建。从任务来看,新基建的主体包括国有企业、民营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因而需要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统筹推进。但是,在多种主体中哪一类主体是主导力量?哪一类主体能够发挥引领作用?这些都是统筹新基建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从不同主体的功能定位、社会责任等方面来看,主导力量只能是中央企业。因此,中央企业需要提高责任意识,自觉地承担起主导新基建的历史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國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5]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6]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作了进一步阐释,深刻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对国有企业性质及其功能的明确定位。中央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主体,其性质和功能与国有企业高度一致,那就是:从全局来说,中央企业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从当代现实来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从党的事业来说,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依靠力量。按照宪法的规定,公有制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因此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力量;中央企业的资产、资本及其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构成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而中央企业所创造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础。中央企业是工人阶级的集中代表,因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依靠力量。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赋予了中央企业特殊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即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服务政府政策,为实现国家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早日实现国家现代化这一伟大目标,党和国家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中央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当下的任务即是要自觉承担起主导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引领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第二,推进分类改革,充分发挥两类中央企业不同的主导作用。中央企业要发挥主导新基建的作用,首先必须深化自身改革。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中央企业的改革要以建设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然而,由于企业类型、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不同,需要分类推进。所谓分类推进,即是将中央企业划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根据不同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商业类中央企业是指市场化程度高、主业为充分竞争行业的中央企业,其任务是提供商品。这类企业应当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商业化原则运营,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公益类中央企业是指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企业,其主要任务是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新型基础设施包括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国防基础设施等,还包括服务于通讯产业、高端制造业、科学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各种平台。前一类基础设施大多具有公益属性,并且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收益率低。后一类项目虽然同样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的特点,但大多数项目具有商品属性。因此,新型基础设施项目需要按照商品和公共产品进行区分,分类建设。正因为这样,商业性中央企业应当更多地主导商业性基础设施建设,适当参与准公共产品项目建设。公益类中央企业则应主导公益类项目建设,为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为此,需要对中央企业进行分类改革,以发挥商业性中央企业主导商业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公益类中央企业主导公益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

第三,根据新基建项目建设要求主导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前提条件。正如人们一致认识到的那样,新型基础设施高度集成了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大型科学装置等高新技术的物质载体,但是,有些技术尚处于初创阶段,有些技术尚待发展和完善,有些技术需要通过建设新的平台实现集成。因此,引领技术创新是中央企业主导新基建的重要任务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企业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军工、航天航空、石油石化、通信、电力、“铁、公、机”等行业,承担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特别是在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点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新型基础设施既是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同时又是技术创新。因此,中央企业的主导作用之一即是主导新基建技术创新,引领新基建即是在新基建具体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引领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开展技术创新。首先是通过优化资本布局,将资本聚集到具体项目建设中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向项目集中,为技术创新创造经济条件。其次是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将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运用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全社会的技术力量向项目集中,以突破關键核心技术。再次是根据项目要求建设新的技术平台,吸纳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建共用,在项目建设中实现高新技术集成,从总体上提升新基建技术创新水平。

四、结语

“十四五”至2035时期,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央企业优化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只有把主导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中央企业才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为构建产业链、供给链、技术链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十四五”至2035时期也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中央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资本优势、技术优势,把主导新基建作为突破口,主动引领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3月13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3月13日。

[3]《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科技部 国资委,2018年4月19日。

[4]《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7月17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修正)。

[6]《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2015年 8月24日。

[7]《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对国企的领导不动摇》,人民网,2016年10月11日,http://politics. people.com.cn/n1/2016/1011/c1024-28770123.html。

[作者简介:胡舒扬(1987.07),男,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政策性金融、政府投融资、科技投融资;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挂职服务);辽宁顺达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顾问]

猜你喜欢

结构调整新基建技术创新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
浅析“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