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故事中的“故事”破译密码创编故事
——四下《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二课时)教学

2022-05-28傅兴红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葫芦讲故事预设

文|傅兴红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

【教学目标】

1.品读文本,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及王葆淘气、爱幻想的形象。

2.梳理故事,了解奶奶讲故事的方法,学讲故事,明白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3.联结生活实际,走近王葆生活,展开想象,创编童话故事。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故事

1.回顾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王葆给大家讲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听了奶奶讲的故事,王葆很想要一个宝葫芦。

2.初步感受文本的表达特点。

课文中的故事是这样开头的,这样讲故事带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呢?(出示1~5 自然段)

预设一:主人公王葆用第一人称讲故事,让听故事的人更有亲切感、真实感。

预设二:奶奶很智慧,用一个个故事吸引了淘气的王葆。

预设三:听了王葆的这段介绍,让我觉得宝葫芦的故事很神奇,我也很想听宝葫芦的故事。

3.教师小结:王葆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故事,让读者感觉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已的身边。故事中的王葆一次次被奶奶奇妙的故事收服,乖乖听话,真是故事中藏着故事!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说不定我们也能像王葆和奶奶一样会讲奇妙的故事。

【设计意图: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本课故事中套故事的表达形式。通过评价王葆所讲的故事开头,了解以第一人称“我”讲故事的表达特点,渗透讲故事的方法技巧。】

二、品故事里的“故事”,感受奇妙,尝试创编

很多同学都觉得奶奶给王葆讲故事这一部分内容特别有趣。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葆与奶奶的故事时间吧。

(一)朗读对话,感受故事中的人物

1.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5~14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们喜欢王葆的奶奶吗?

2.指名交流喜欢奶奶的理由。

预设理由一: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会给“我”讲故事。这是“我”和奶奶之间的规矩。奶奶能用故事吸引“我”,说明她很有智慧。

预设理由二:奶奶每一次都是讲宝葫芦的故事,“我”却百听不厌。

3.根据文本内容,朗读想象奶奶与“我”之间的生活情境。

①研读文本,引导学生发现大故事中引出小故事的时机: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奶奶是在什么情况下给王葆讲故事的呢?

②指名学生反馈:奶奶要给“我”洗脚和剪指甲,而“我”却不愿意时,就会讲故事。

③师生分角色合作读奶奶和王葆的对话:谁愿意和老师配合着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等会儿根据课文内容对我们的朗读进行评价。

④指生评价朗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朗读时要读出奶奶的温和、智慧,王葆的淘气、爱耍赖的语气语调,突显人物性格特点。

⑤联系生活想象:奶奶还有可能会在什么时候给“我”讲故事呢?为什么?

学生交流预设:也许会在让“我”刷牙、洗脸、洗澡时讲故事。因为“我”很淘气,生活习惯不好,有时候想要偷懒,奶奶要通过讲故事来吸引“我”,让“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生活中的本领。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表演读,师生互动评价,帮助学生走进故事,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感受奶奶的智慧、王葆的淘气。通过朗读,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作者口语化叙述的特点,体会到以这种方式讲故事所产生的情境感与真实感。学生联结生活实际,拓展想象了奶奶生活中给“我”讲故事的时机,为后面的创编故事做好素材上的铺垫。】

(二)梳理内容,发现讲故事的秘密

1.研读故事中的“宝葫芦的故事”,发现奶奶讲故事的秘密。

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到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读一读,想一想,奶奶讲故事的秘密。

2.指名学生反馈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利用表格梳理故事结构,呈现奶奶所讲故事里的重要信息。

3.研究表格,发现奶奶讲故事的秘密。

4.指名学生反馈交流。

预设发现一:奶奶给故事人物取名有特点,都是“姓+排行数字”。(引导学生学着取人名。)

预设发现二:每次宝葫芦出现的时机都很神奇:撞见神仙,游到龙宫,换衣服,挖地。(引导学生想象宝葫芦还有可能在什么时候出现。)

预设发现三:宝葫芦还会在王五“肯让奶奶换衣服”时出现,和王葆的生活很像。(引导学生想象宝葫芦是否也会出现在王葆的生活中呢?)

5.教师小结故事要素特点。

奶奶讲故事的秘密:故事里人物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故事里的宝葫芦可以出现在神话里,也可以出现在生活中,讲故事的人想让它什么时候出现它就什么时候出现,真是太奇妙了。

6.关注奶奶讲的故事结果,发现故事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创编。

①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读课文,了解故事结果。故事里的人得到宝葫芦后怎么样了呢?指名学生反馈,教师呈现故事结构表的第三列。

②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的王五、赵六得到宝葫芦后奶奶没说故事结果,指名学生想象这两个故事的结果,并把两个故事连起来说完整。

(三)借助支架,初次创编故事

1.指名学生根据故事结构表,学着奶奶编故事的方法,试着编一个故事。

2.学生相互评价。创编故事不要求长,但要突出内容情节的神奇,让人意想不到。

3.小组内相互交流故事,推选最神奇故事的创编者上台讲故事,也要像奶奶给王葆讲故事那样,努力吸引听众。

【设计意图:两次分层次梳理文本中奶奶所讲的故事,引导学生逐步破解奶奶编故事的秘密,借助故事结构表这一支架,帮助学生理清创编故事的要素,感受编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模仿创作故事的热情。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宝葫芦出现在生活中更有神奇性,进而让学生迁移想象,将童话故事和生活相联系,找到了故事创编的奇妙之处,亲身感受故事创作的奇妙。】

三、走近王葆,再次创编故事

刚才我们学了奶奶给王葆讲宝葫芦的故事。听着这样一个个故事,宝葫芦就渐渐住进了王葆的心里,一直到了他十来岁。这时王葆有了什么心思呢?

1.研读课文,感受王葆的奇妙幻想。

①提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18~21 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故事内容和前面的故事内容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默读思考后,指名交流。

预设交流一:前面主要讲奶奶给王葆讲故事,这里主要讲王葆在幻想。

预设交流二:前面主要讲奶奶在说宝葫芦的故事,现在是王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要有一个宝葫芦,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引导学生交流,故事中王葆希望宝葫芦帮助他解决什么困难。)

预设交流三:这部分故事是讲王葆希望自己生活中也能出现像奶奶故事里的宝葫芦,也能出现那样的神奇故事。(引导学生交流,王葆希望出现怎样的神奇事件。)

2.联系生活,拓展想象,王葆还有可能有什么幻想。

3.根据文本提示,创编王葆与宝葫芦的故事。

这是一个神奇的宝葫芦的故事,它真的会出现在王葆的生活中。你能否结合自身生活,利用前面的故事结构表,根据故事中所提到的王葆的这些幻想,创编一个王葆与宝葫芦的故事呢?这是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你可以让宝葫芦像人一样会说话、会做事呢!

①四人小组,每人选择一个课文中所提到的故事情境,按照故事结构表,结合生活实际,创编王葆与宝葫芦的故事,四人进行交流。

②围绕课文中所提到王葆遇到的三个困难,分别请一位同学上台,以王葆的身份用第一人称依次讲故事。

③指名学生围绕故事是否神奇,对同学创编的故事进行评议,提出意见与建议。

④教师小结创编故事的方法:同学们刚才所编的故事中,起因都是王葆遇到了困难,经过都讲到了宝葫芦出现,最后宝葫芦帮助他解决了困难。祝贺同学们,你们已经能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神奇的童话故事讲完整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两大部分内容进行辨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王葆沉浸在故事之中以及对宝葫芦的向往。这部分故事没直接写出王葆与宝葫芦之间发生的故事,正好是创编故事的契机,再次引导学生利用故事结构表创编童话故事,强化实践创编故事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故事新编》做好方法上的铺垫。指名学生上台用“我”的口吻讲故事,也是对这种讲故事方式的再次体验,将听众带入故事情境,感受故事的奇妙。】

四、阅读原著片段,引导阅读整本书

刚才同学们创编的故事中,宝葫芦出现的场景都很神奇,我们看看本书作者张天翼是怎么来写这个故事的。(教师出示《宝葫芦的秘密》一书相关内容)

1.自主默读书中相应部分的内容,对比自编故事和原著故事,感受作家创编故事的奇妙。

①作者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是怎么出现的?

②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③对同学们刚才编的故事,你在读了原著之后有什么新的建议与意见呢?

2.再读书中部分内容,激发阅读全书兴趣。

自此,宝葫芦就跟着王葆了,可是后来……请读这个片段(出示书中王葆想扔掉宝葫芦的内容片段)王葆为什么会想扔掉宝葫芦呢,想知道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同学们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学习节选型课文,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读一篇到读整本书,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通过对比阅读,能进一步感受作者所创编童话的神奇;出示王葆想扔掉宝葫芦片段,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期待。学生能带着兴趣、带着疑问,开启奇妙的阅读之旅。】

猜你喜欢

葫芦讲故事预设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听冬神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宝葫芦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