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配套作业本优化备课与教学

2022-05-28钱玲群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作业本自然段习题

文|钱玲群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盐县元通小学)

落实“双减”,作业是关键。这一方面需要研究作业的设计与使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开展对“现成作业”的研究,从中获得启发,进而优化教学。所谓“现成作业”,即各地教育研究部门围绕小学语文教材而设计的一些教学配套作业。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是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相配套的《语文作业本》(以下简称《作业本》)。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与大家交流几点使用心得体会。

一、用心研读配套作业本,优化备课

(一)依托《作业本》清晰教学目标

《作业本》中,除基础积累题,剩余题型大多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目标,以课后习题为依据进行编制。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除了要潜心钻研教材外,认真研读《作业本》上习题背后的目标指向,利于我们更清晰认识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如六下《北京的春节》习题:“作者按照______顺序介绍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写得有详有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和“作者把‘除夕真热闹’写得如此详细,是因为______。”这两题指向理解叙述顺序及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理解带‘儿’的词语:‘杂伴儿’指的是______,‘零七零八儿’指的是______,‘玩意儿’指的是_______。这些词语有‘京味儿’,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指向领悟语言特色;“北京的孩子们过春节多有趣啊!你是怎样过春节的?请你把印象最深的经历写下来。”指向交流各地春节的不同。

根据《作业本》上的这些习题,本课的教学目标更为清晰了:

(1)学习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安排的好处。通过小组合作朗读、写批注等方式,学习作者“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的描写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特色,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3)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二)依托《作业本》优化教学环节

依托《作业本》对教学环节的优化,大到整篇课文的教学环节,小到某一环节的具体细节,教师都可以从《作业本》的习题中获取具有操作性的设计思路。尤其在“整体感知”“重点段落阅读”等环节中,是相关练习的难点所在,将《作业本》习题提前介入教学设计,能使课堂教学着力点更精准。

如三上《花钟》,笔者在备课时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

环节一,赏花,读花语;环节二,品花,研花句;环节三,写花,添花钟。在研读《作业本》时我发现,其中第5 题的编排与环节二极为匹配。于是,笔者依托《作业本》习题,优化了“环节二”的教学,环节设计:

(1)读:自由朗读第1 自然段,读出花的美。

(2)找:“三找”。

◆找出花朵名称和花开时间并圈画,结合图片认识花朵。

◆找关键句概括第1 自然段的意思。(《作业本》习题“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这段话的大意?用‘__________’画出来。”)

◆找找你喜欢的花,将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句子补充完整,读一读。(《作业本》习题“‘左右’这个词语说明____________。”和“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填一填,体会一下。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②分期合理调整工程供水价格。着重研究解决工程调水带来的高成本、高水价问题,增加的成本费用先期由政府、供水企业和用水户共同承担。随着受水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能力的增强,供水成本逐步由用水户承担。如在计算工程成本时,实际供水未达到正常供水的前期年份应先剔除工程折旧;调水水源区水资源费及各项税费应先低标准征收甚至不征,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价值补偿由国家财政前期补贴,当受水区供用水能力逐步增强后,按计划逐渐由供水企业全部承担。

(3)说:说说喜欢的原因。

(4)赞:赞花钟。齐读,做“我当花儿组花钟”游戏,读背第1 自然段。(《作业本》习题旁泡泡语提示“我能根据这些关键词句背诵这段话。”)

(三)依托《作业本》改进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结构知识最直观的展现,能对教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板书设计是否合理,直接体现了教师备课的深度。仔细分析《作业本》会发现,其中的一些题型为板书设计提供了优质资源。

如四上《西门豹治邺》一课,它所处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复述能力,但对于简要复述是比较陌生的,需要支架辅助。笔者在研读了《作业本》习题之后,便直接将其作为板书设计的一部分,清晰明了。(如下图)

二、灵活使用配套作业本,优化教学

(一)课前作业,做好课前准备

语文教学要凸显语文本色,必须先打好底色,即备课要有深度。对此,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文本,除此之外,在课前先下水做一下《作业本》,从“学”和“教”的角度理清各个题目的难易程度,提前写清楚答题思路、答题要点,以及学生可能出现的疑惑点,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通过提前作业,可以促进优化教学,同样地,学生也可提前作业。教师通过提前作业,全面把握了《作业本》上习题的特点,可以从作业的难易程度出发,挑选一些基础积累题,如生字的书写、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的辨析等,让学生课前作业,以便教师更好地诊断学情;对于一些阅读实践题,学生可以直接当作预学单使用,使之成为帮助学生攀登的支架,为学生提供思考的路径、方法和角度;对于拓展题,《作业本》提供的“阅读链接”“资料袋”,可以当作课前搜集的资料用一用,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提前查一查、想一想。

(二)适时切入,融合教学环节

将《作业本》和课堂相关教学环节深度融合,并适时切入,有利于提升作业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教学《少年中国说》,笔者四次用到了《作业本》。通过学生课前预做,发现“鹰”字的书写和“鳞爪”的读音掌握得不好,课堂上重点指导书写“鹰”,正音“鳞爪”。这一环节在扫除字词障碍的同时,为后文的朗读和感悟做好了铺垫。这是第一次使用《作业本》。

在第2 自然段感知少年的前程时,先借助《作业本》,找一找、画一画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见下图)

(1)读课文第1 自然段,用“_____”画出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并填空。

这些事物与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呢?课件上的“初、伏、潜、乳、隼、初、发”标红,让学生读一读。归纳出这些词与少年的相似点和契合点,即都意味着“新生”,都是初试锋芒。并以“当我读着__________时,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的画面,体会到了__________。”的问题为支架,来理解这些画面的象征义,接下来象征手法连线的完成就水到渠成了。(见下图)

(3)课文中多处运用象征的手法,结合课文内容读一读,连一连。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少年中国前程灿烂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少年中国的发展不可限量

边读边想,走进文本的深处,就能发现这些事物都寄托着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深切期望,这是第三次用《作业本》。

在课堂结束环节,笔者利用《作业本》落实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搜集出人物事迹,并进行交流展示。在具体教学中,提供表格支架“实现强国梦想优秀人物事迹表”(如下表),以此加深对人文主题的深化,这是第四次用《作业本》。

(三)及时反思,助力教学改进

浙江省语文教研员余琴老师建议语文教师要准备两本《作业本》,一本用作课前试水作业,另一本根据学生作业反馈,整理出错率较高的题,分析错误的原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倒查教学中的漏洞和缺失,调整优化,以备后续精准教学。对于那些完成质量超过自己原先预判的题目,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可见,《作业本》不仅是学生作业的对象,更是教师教学效果的镜子和重要的诊断性评价工具,能够检验日常教学的成效。为此,笔者常常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还让学生采取反思作业的方式来提升自己。如开展“我出题,你来做”的活动:第一步是学生出题,要求出的题必须是《作业本》中的易错题、难点题、典型题;第二步是选择性地整理到事先设计好的出题纸上,右下角署名“命题人:xxx”,统一上交;第三步是随机抽取“题卡”答题,完成后由命题人负责批改,讲评。这个过程既巩固了自身知识能力的薄弱点,也是同伴互帮互学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作业本自然段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作业本
作业本里的故事
秋天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换作业本
搞笑作业本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