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会意图搭支架任务驱动促表达
——四下《我学会了》(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2022-05-28执教张南点评汪燕宏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仓鼠本领笼子

执教|张南 点评|汪燕宏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联系生活画面,写清楚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办法。

2.通过现场采访获得真实体验,写清楚心情的变化或有趣的经历。

3.在自评和互评中增强习作自信,培养读者意识,获得习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任务驱动,续写“过程”

师:我们学校过段时间要举行一场“生活大挑战”的比赛。在这个活动上,同学们可以运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学会的一项本领。这次作文课,我们先在班里演练一下,把自己学会的这项本领介绍清楚。

师:(出示教材插图和部分学生习作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自己学过的一个本领写下来了。有的同学学会的本领与教材中的插图提示相同;有的同学写了劳动技能类的洗衣服、做红烧肉以及运动技能类的骑自行车、溜冰等等。

师:(出示教材要求和评价表)我们按照教材中习作的第一个要求,把学会本领的过程写下来了,还对照标准(表1)做了自我评价。现在,请大家拿出习作,同桌互相交换读一读、评一评。如果你的同桌能够做到一步步写学会的本领,请你在互评栏里给他打上五角星。开始!

表1

(同桌交换习作,互读互评。)

师:哪些小朋友得到了同伴的认可,拿到了五角星?请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都拿到五角星了呀,真好!我猜,因为你们当时都画了“阶梯图”,习作是按照“阶梯图”的提示,一步步写清楚的,对吗?(板书:一步步)

师:(出示习作《我学会了骑自行车》)这是我们班一位同学写的《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如果按这篇文章所写的去参加“生活大挑战”活动展示学会的本领,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吸引力吗?

生:没有。

师:那你们觉得怎么写才能有吸引力呢?

生:我觉得应该要加一些自己的心理活动,然后把自己的语言和动作也写出来,这样会更好。

生:我觉得可以把他学本领时遇到的困难写得更详细一点。

师:(出示教材要求)你们都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其实,教材中也给我们提了这样的要求,谁来读一读?

生: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生: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

【点评:把习作要求和学生的真实生活内容相联系,把习作任务置于真实的情境中,有利于调动习作内驱力,使本次习作达成了一定的功用性。同时,基于学生的习作起点,从重难点切入,为达成习作的有效性开好了头。】

二、搭建支架,学写“过程”

师:好,我们先来学习怎么把遇到的困难以及想到的克服办法写清楚。(板书:困难、办法)

师:(出示学生第一次习作)这是陈宇轩同学写的《我学会了清洗仓鼠笼》。请你读一读。(生读)

师:好的。可是把仓鼠引进另一个空笼子里,顺利吗?会不会遇到一些困难呢?又可以怎么克服呢?这里就有一段陈宇轩清洗仓鼠笼的视频,我们先一起看看,视频里的小主人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想出了哪些办法?

(学生观看视频)

师:很多同学一边看一边笑起来了。你们发现小主人遇到什么困难了呀?

生:他要把小仓鼠引到另一个笼子里去,让它吃零食,然后把仓鼠原来住的笼子清洗干净。但小仓鼠不肯去另一个笼子。

师:他想了什么办法来引诱?

生:他在另一个笼子里放了两盆零食。

师:一下子就把两盆零食都放进去了吗?

生:他先放了一盆零食,没有把仓鼠引诱过去,他就又放了一盆零食,仓鼠终于被引诱过去了。

师:你看到小主人连续放了两盆零食,同一个动作做了两次。哪位同学还发现了其他引诱办法?

生:他把零食放在仓鼠面前摇晃。

师:你看到了这个动作,看得真仔细。还有吗?

生:小主人用手敲了两下笼子,仓鼠听到声音后爬过来看看,它想:咦?这里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师:你不但看到了动作,还展开了想象。小主人想了那么多引诱仓鼠的办法,真会动脑筋。所以我们可以在“把仓鼠引进空笼子前”增加几句话,把遇到的困难和想出的办法写下来。这样,学会本领的过程就写清楚了。

师:为了让仓鼠运动时不打滑,同时让它睡觉时不觉得冷,要给仓鼠铺木屑,小主人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继续来看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生:他把木屑均匀地铺在笼子的底部。

师:你看到了这个动作。还有吗?

生:木屑本来是一块一块的,他揉一揉,然后把它弄碎,再均匀地铺在笼子里。

师:这不叫“弄碎”,用你刚才说的“揉一揉”这个词,可以叫“揉碎”。

生:我发现仓鼠进红的小笼子很不容易,但是进白的大笼子特别容易,可能是它在那里待久了,喜欢那个笼子。

师:对,那是它熟悉的家。如果陈宇轩同学把看到的和想到的都补充到习作中去,学会清洗仓鼠笼这个本领就写清楚了。我相信你们在学本领的时候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而且也一定想出了一个又一个办法克服。接下来,请你拿出蓝笔,在作文稿的修改栏里进行修改。请你一行一行地写,修改几处就用几个序号,用上修改符号。

(学生独立修改习作)

师:好,已经完成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听陈宇轩同学读自己修改的内容。

生:可是仓鼠不听话,我只好伸出手在笼子边上敲打几下,没想到仓鼠无动于衷。我就在空笼子里放了一盆食物,并在它到空笼子的路上撒了一些零食,但仓鼠还是不过去。我又在空笼子里放了一盆食物,它终于被食物的香味引诱过去了。

师:这是你看了刚才第一段视频,回想自己当时怎么做,进行了补充,很好!再请一位同学跟大家交流自己的补充。

生:我在炒菜的时候去上了一趟厕所,结果菜差点被烧糊,还好自始至终在一边督工的奶奶机智地在锅里放了点水,才不导致“惨剧”发生。

师:把“不导致”改成“才没有导致”,这样才通顺。张老师觉得你写得很真实。遇到了困难,有的时候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有的时候是别人来帮忙。

师:(出示其他同学学本领的画面)你们瞧,这是同学们学本领的画面。假如张老师要进行现场采访,你们最想听谁的发言?

生:我想听《我学会了烧番茄丝瓜汤》。

师:好,请写这篇习作的同学起立。来,请你说说学会烧番茄丝瓜汤的过程中有没有吃过苦头?

生:肯定有,比如在炒番茄的时候,油会泼到我的手上。

师:用“溅”更合适。这个时候,你是怎样的心情?

生:我就想把铲子扔了,但想想扔掉后没办法炒菜了,只能再拿起来继续。

师:这个想法很真实。后来呢?

生:后来,因为我看妈妈在烧菜时,也经常被油溅到,所以我觉得是正常的,我应该帮妈妈多分担一点儿家务。

师:你可真懂事。孩子们,这位同学在写学本领的过程中还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我们接下来也来补写心情,还可以写写心情的变化。请你再次修改习作。

(学生第二次独立修改习作)

师:我们来听听这位小厨师是怎么修改的。

生:我先在锅里倒入一些食用油,再放入切成块的番茄。我刚放入番茄,锅里的油就溅起来了,落到我的手臂上,吓得我快要把锅铲给扔了。可我想,妈妈每天都要炒菜,也肯定会被油溅到,可她却一声不吭。想到这儿,我决定把这道菜做完,而且平时还要帮妈妈多分担一点儿家务。

师:大家看,他有没有把心情变化写出来?

生:写出来了。遇到困难后想放弃,但想到了妈妈,就决定把这道菜做完。

【点评:把写作要求转化成为具体可操作性的习作支架,通过“观看视频”和“现场采访”两个主要支架,指导学生回忆过程,捕捉细节,帮助学生攀越了如何一步步写清楚的难点,逐级实现了本次习作的目标要求。】

三、自评互评,完善“过程”

师:(出示评价要求)相信大家的习作都有进步了。请大家再对照评价标准(表2)后面两条先自己评一评,再相互评价。

(学生先自评,再同桌互读、互评。)

师:现在,请你向大家推荐同学的习作,哪些作文可以去参加“生活大挑战”展示活动?

生:我推荐林泽晨写的《我学会了梳马尾辫》。(生读习作)

师:你们欣赏林泽晨同学写的这篇文章吗?对照评价标准,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生:我欣赏林泽晨写的这篇文章。她写了学会梳马尾辫的心情变化。一开始很兴奋,后来看到自己乱糟糟的头发,很不满意。当头发和她做对,妈妈好心好意来帮忙时,她却赌气拒绝了。最后她终于成功了。

生:林泽晨把头发不听话时她是怎么想办法克服的写清楚了。她“拿起发圈一把缠住它们”,还说“嘿嘿,看你还敢不敢出逃”,好像把头发当人一样来对待了,很有趣。

生:林泽晨还不止写了一个困难和克服的办法。她发现第一次梳好的头发像茅草头套,就想重新编一次。后来,她“累得连拿起一根羽毛都会感到吃力”,但“只要一想到视频中那些华丽的辫子,便仿佛吃了兴奋剂一样,浑身一下子充满力量,继续学习梳马尾辫”。

师:你们的点评都很有道理,也很有水平。让我们来看看哪些同学的习作也像林泽晨一样,得到了同伴的三颗星评价。

(大部分学生举手示意)

师:祝贺你们!谁能说说自己成功的秘诀?

生:我根据习作要求,按学会本领的顺序一步一步写,还写了学本领时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办法,也写了有趣的经历,所以得到了三颗星。

生:我在写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办法时,把当时的动作和心里的想法都写下来了。

生:我还写了好几个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办法,因为学本领不可能一次就学会,这样,看的人会产生一波三折的感受。

师:是啊,我们写文章,不仅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更是希望引发读者的共鸣,和他人进行交流。暂时还没得到三颗星的同学还可以再修改。相信我们全班同学都能获得“生活大挑战”的“挑战章”。

【点评:所设置的习作评价表随课堂习作进程部分呈现,并以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为评价的主要方式,体现了“教—学—评”的统一和互促,也极大激励了学生的自主习作。】

【总评】

一、精准聚焦要求,设计习作活动

这个单元的习作为半命题,教材中通过插图和文字提示了“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张老师充分领会了“写清楚”的内容和方法,在第一课时学生“一步步写清楚学会过程”的基础上,精准聚焦“写清楚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办法”“写清楚有趣的经历或心情的变化”两大要求,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习作与教材要求贴合。

二、基于真实需求,任务驱动习作

源于真实的写作动机和生活体验,学生才会有主动表达的愿望。张老师先提出赢取“班级挑战章”的目标任务,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然后,以学生现场作品鼓励反思:“文章有吸引力吗?”“有没有写出心情的变化?”等,并创造性地引入视频和“采访”,引导学生对接真实生活,获得真实体验,在具体情境中,为达成更高目标而积极表达。

三、评价促进修改,习作显现增量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把习作评价和修改落实于每一个板块,一以贯之。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两次自评,两次他评。每一次评价都对照习作目标,指向明确,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学生两次独立修改累计11 分钟,当堂动笔时间充裕。从修改后的展示可见习作增量显著。

猜你喜欢

仓鼠本领笼子
小透明,大本领
大象和我
当仓鼠遇上小新
萌翻你的仓鼠君来了!
谁的本领最大
谁的本领大
逃出牢笼的袋鼠
仓鼠小黑
转快点儿,小仓鼠
“笼子”究竟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