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亲属称谓词教学刍议

2022-05-27马子威靳焱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5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马子威 靳焱

内容摘要:汉语亲属称谓词的选择和使用是汉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本文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标准,整理并分析了词汇表中一至九级的亲属称谓词汇,针对水平等级不同的学习者从汉字教学、词汇教学以及语用的角度,为对外汉语亲属称谓词教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亲属称谓词 《等级标准》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亲属”解释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将“称谓”解释为: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亲属称谓就是对与自己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崔希亮教授(1996)认为亲属称谓包括亲属间和非亲属间的:前者在亲属间使用,后者在社会上使用,也叫拟亲属称谓。拟亲属称谓是亲属称谓的一种泛化现象。在社交时,说话人会使用拟亲属称谓以拉近双方距离,建立更加亲密的社交关系。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从不同角度对亲属称谓的展开研究。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默多克(1949)是亲属制度研究的创始者,他从人类学的角度利用亲属称谓来考察和划分家庭制度的类型和历史发展。国外最早研究汉语亲属称谓的著名学者是美国的民族学家摩尔根(1871),他从民族学的角度把所有亲属制度分为描述制和分类制。美国学者布朗和吉尔曼(1960)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以称谓语为工具来研究印欧语言的同源关系。许多学者很早就注意到汉语亲属称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国内对汉语亲属称谓的研究成果丰硕,主要分为三类:对汉语称谓系统的本体研究、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亲属称谓系统对比的研究、从文学和文化角度对亲属称谓进行探索研究。汉语称谓系统本体研究方面,从在上世纪中期开始,赵元任先生详细描述了现代汉语的称谓系统。在《中国人的各種称呼》一书有114种关于亲属称谓的表达。赵蔚扬(1986)在《试论亲属称谓制》主要从称谓的划分角度研究亲属称谓词的体系和类别。为亲属称谓的分类奠定了基础,划分的类别也沿用至今。汉语与其他语言亲属称谓的对比研究方面,田惠刚(1998)所著的《中西人际称谓系统》运用对比法对中西人际称谓系统进行了跨学科的研究,这是我国学者首部对称谓语方面比较研究的著作。其他研究学者有如宋秀令(1992)、胡士云(2001)、徐丹(2001)等,从不同语言之间对比的角度,拓宽了亲属称谓的研究道路。从文学和文化角度对亲属称谓进行探索研究,例如史宝金(2003)从文化角度对比方言和现代汉语的亲属称谓的差异,论述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沈梦婷(2012)从文学作品入手,从中分析称谓语,对称谓语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国内学者对亲属称谓的研究成果丰硕,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研究,全方位剖析了现代亲属称谓的特征。

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主要的研究角度是语言对比和教学研究。彭琳(2020)将英语和汉语的亲属称谓作对比,对教学提出建议。李海霞(2020)分析了高级阶段留学生使用称谓语时产生的偏误,针对教学问题提出了教学策略。陈凤梅(2012)对《博雅汉语》的系列教材进行调查及分析,并对教学和教材编写提出建议。这些研究给对外汉语亲属称谓教学提供了有效参考。

本文以2021年发布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标准,归纳整理了一至九级词汇表中的亲属称谓词汇并按等级分析,为对外汉语亲属称谓教学提出建议

二.《等级标准》亲属称谓词的分析

2021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简称《等级标准》),水平等级由原来的六级创新为三等九级;新提出音节、汉字、词汇、语法“四为基准”给每一级等级标准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指标。《等级标准》将学习者需要掌握的词汇逐级分类并汇总成词汇表(按汉语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词汇表还配合拼音帮助教学和学习,其中共收录48个亲属称谓词,分别有:

一到三级:爸爸 弟弟 儿子 孩子 哥哥 姐姐 妈妈 妹妹 女儿 奶奶 爷爷 爱人 父亲 母亲

四到六级:阿姨 大哥 大姐 大妈 大爷 夫人 老公 老婆 妻子 丈夫 叔叔 孙子 孙女 姑姑 祖父 祖母

七到九级:伯伯 伯父 伯母 爹 继父 继母 舅舅 姥姥 姥爷 娘 女婿 嫂子 外公 外婆 媳妇 姨 岳父 岳母

《等级标准》的词汇表是在一定的范围、语体和情境中,以词语的使用频率为标准筛选出来的,按照汉语水平等级选取了一些常用的亲属称谓语。

一级至三级为初级水平,在初级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亲属称谓词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称谓词。一级词汇的亲属称谓都是构成中国传统核心家庭的成员;二级词汇和三级词汇是核心家庭成员称谓的书面语形式。初级水平的学习者要掌握的词汇,难度较低,均为血亲称谓词,是学习者日常社交中常用的词语。

在初级阶段学习者刚开始接触汉语,各项言语技能都刚开始学习。这一阶段的亲属称谓词都是核心家庭成员的称谓词,在理解上难度较低,但是对于零基础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这些汉字还是有一定难度。

四至六级为中级水平,在中级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亲属称谓逐步扩展到核心家庭之外的血亲称谓词,如“叔叔、姑姑”等。还有使用频率很高的拟亲属称谓词,如“叔叔、阿姨”等,以便学习者掌握一定的交际策略。中级阶段词汇难度有所提升,涉及的关系范围更广。

中级阶段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能,但词汇量有限,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拓宽词汇量。而汉语亲属称谓大多是复合词,可以从构词的角度讲解,既能巩固学过的亲属称谓词,还能举一反三。

七至九级为高级水平,高级阶段学生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交情况,在社交的规范和得体方面也有要求。这一阶段的亲属称谓词加入了常见的姻亲称谓词,如“岳母、女婿”等。还出现了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方言词,如北方地区多用“姥姥、姥爷”,南方地区多用“外公、外婆”,二者所指对象都是妈妈的妈妈,这就涉及到更多的文化背景。

高级阶段学习者基本掌握了足够的词汇,能够进行一般的社交对话。这一阶段学习者出现的问题是语言使用不得体,亲属称谓词语用特征的不明确。教师要注重语用特征的讲解与练习,使学习者能正确运用各类亲属称谓词。

词汇表列举的词语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习者需要掌握的词汇从核心家庭成员的称谓、血亲称谓逐步扩展到姻亲称谓和拟亲属称谓,难度提升,背后涉及的文化因素和语用规则也越来越复杂。

三.对外汉语亲属称谓教学建议

(一)从汉字教学入手,词汇教学同步进行,相互促进

“语文并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每学习一个新词就要掌握其音形义,从初级阶段开始词汇和汉字教学就要同步。可以先从汉字入手讲解亲属称谓词,词汇讲解同步进行。而且汉字是意音文字,表意为主兼表音。可以从汉字表意的功能入手,《等级标准》中亲属称谓词共收录48个,其中有10个象形字,1个指事字,8个会意字,22个形声字,汉字除独体字外,均由部件构成,教师可以使用字根分析法,结合汉字部件表示含义,提高教学效率。如“儿”是象形字,字形像张口哭笑的样子,本义是小孩;“父”是指事字,像人手里举着棍棒,意思是教子女受规矩的人,也就是父亲;“孙”是会意字,左边是“子”,意思是小孩,右边“小(系)”意思是连接。合起来是孩子的孩子,生命延续的意思;“爸”是形声字,上形下声,形符“父”,意思是父亲;声符“巴”,表示ba的读音。

教师在讲解象形字时可以运用字源法,借助直观教具图片、自制字卡教具、多媒体资源等展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避免直接提问,让学生多观察汉字形体,猜测图片汉字的含义。在讲解指事字时也可以展示相关图片,猜测部件含义,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推测出整体汉字的意思。讲解会意字时先分开讲解部件含义,再讲解组合起来的意思,可以加深理解。亲屬称谓词中形声字占比最大,在讲解时可以从形符和声符入手,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教学,培养学生的“字感”。但是从汉字构造的功能和构造的理据来讲解汉字只能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应该有选择的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对于无理可讲或有理难讲的字应该采取其他的教学方法。如“祖父”中的“祖”字是形声字,但声符“且”经过演变和现代汉语的发音不同,此时从构造角度讲解反而会使学生混淆,不如使用其他的汉字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接受。

(二)中级水平阶段结合语法中的构词法角度进行教学

中级水平的学习者经过初级阶段的学习,对汉语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从构词的角度分析亲属称谓词,既能巩固学过的亲属称谓词,还能举一反三。而且汉语是孤立语,产生新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亲属称谓的构词法和一般词汇相同,都是采用词根单用、复合式合成词,重叠或附加词缀的构词方式。48个亲属称谓词有不同的词根合成方法,在教学时可以与构词法教学相结合。构词举例如下:

词根单用的词:爹 娘 姨

叠音单纯词:姥姥 舅舅

复合式合成词:祖父 祖母 继父 继母 女婿 媳妇 岳父 岳母 伯父 伯母 外公 外婆 姥爷 丈夫

附加式合成词:孩子 儿子 女儿 爱人 父亲 母亲 阿姨 大哥 大姐 大爷 大妈 夫人 老公 老婆 妻子 孙子 孙女 嫂子

重叠式合成词: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哥哥 弟弟 姐姐 妹妹 叔叔 姑姑 伯伯

在亲属称谓词中,除了“舅舅”、“姥姥”是叠音单纯词,其他词语都是词根单用或由词根复合而成。词根单用的3个词可以从汉字的角度学习,讲解其部件等含义。2个叠音单纯词是将两个相同的读音重叠在一起构成一个语素,在使用时不能分来单用。其他的亲属称谓词都是合成词,都是词根复合的方式构成的。教师在讲解时,先讲解语素和词缀的意义,再帮助学生理解语素的构词过程。如复合式合成词“外公、外婆”都是偏正式合成词,“外”表示修饰成分,意思是女方的亲属,“公、婆”在这里指上了年纪的人,学生将意思复合在一起,可以猜出“外公”是女方上了年纪的男性亲属,指妈妈的爸爸,“外婆”是女方上了年纪的女性亲属,指妈妈的妈妈。附加式合成词“孙子、孙女”,“孙”是前缀,表示辈分是孙辈,也就是孩子的孩子,“子、女”表示性别,结合起来“孙子”就是孙辈中的男子,“孙女”就是孙辈中的女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语素理解亲属称谓,比如“外孙女”。从构词角度教学可以拓宽学生词汇量,不仅在词义方面理解亲属称谓词,也从构词法角度了解汉语词汇的特点。

(三)高级水平阶段结合语用教学

大纲要求高级水平的学习者要能够理解多种不同主题和语言体裁的材料,并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这就要求学习者在亲属称谓词的语用方面格外注意,尤其是拟亲属称谓的运用。中国传统社会十分注重家庭观念,重视亲情,借用亲属称谓去称呼非亲属关系的社会成员是宗法观念的一种延续。

拟亲属称谓使用时要注意说话人之间的亲疏关系。说话人根据自己与听说人的亲疏关系来选择合适的称呼方式。当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不熟悉时,说话人可以采用更宽泛的拟亲属称谓词来称呼对方。如:大爷、大妈、阿姨、叔叔等。不至于过分亲密,使人不适,也在一定程度拉近了双方情感距离。当说话人与听话人彼此相熟时,说话人可以采用更具体的称谓方式,如姓或名加拟亲属称谓,“张阿姨、王哥”等。进一步明确称呼的指向,也是交际双方感到更加的亲密。

拟亲属称谓使用时要注意说话双方的年龄差距。说话人要根据与听话人之间的年龄差距选择合适的称谓。如果对方的年龄与自己父亲的年龄差不多,那么可以用“大爷”“伯伯”;如果对方的年龄比自己年龄大比父亲年龄小,可以称“叔叔”“大哥”。虽然拟亲属称谓在使用时具有模糊性,但不能采取泛化策略或回避策略,对男性都称“叔叔”,对女性都称“阿姨”,或者直接回避使用称谓语都是不合适的方法。

拟亲属称谓使用时要注意礼貌原则。中国人社交注重礼貌,《礼记·礼运》中早有记载:夫礼者,卑己而尊人”。汉文化的礼貌常表现为谦己尊人,相互关怀,在外称呼别人时可以适时放低自己的地位,一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可以在无形中拉近说话双方的距离,也有利于营造有礼貌的社交形象。

拟亲属称谓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语境,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在不同语境下拟亲属称谓的语用规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通过展示视频中的情景和语境,让学生判断视频中人的拟亲属称谓是否正确,再进一步分析人物关系。这是从判断的角度让学生总结特定情境下的语用规则。教师还可以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拟亲属称谓的语用规则。如可以组织买菜、问路等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进行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畏难情绪。还可以让学生到中国朋友家中做客,感受中国的亲属关系,在实际的邻里关系中切身体会拟亲属称谓的用法。

学界关于汉语亲属称谓的研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研究内容和角度也有所变化。前人在亲属称谓的本体研究上成果丰硕,但缺少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还需要进一步的重视。本文通过对2021年《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词汇表的分析,筛选出来词汇表中的所有亲属称谓词,共计48个,标注出词语的等级进行逐级分析,并指出不同水平阶段的亲属称谓词的特征。针对这些词语给不同阶段的教学提出了三点教学建议:词汇教学与汉字教学同步进行,相互促进;中级水平阶段结合构词角度进行教学,拓宽学生的词汇量;高级水平阶段结合语用教学,使学生在正确表达的基础上,更重视表达的得体。笔者缺少长时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无法亲自检验所提出的教学建议,这是本文不足之处,但希望能给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21年3月

[2]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商务印书馆,2016.09

[5]赵蔚扬.试论亲属称谓制[J].社会科学战线,1986,(02):319-323+318

[6]崔希亮.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02)

[7]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C].暨南大學,2001

[8]靳晓红.文学作品称谓语初探[C].华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数词“七”的文化内涵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参与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对外汉语惯用语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东北作家作品的文化导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