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科实现立德树人的路径探索

2022-05-25李国军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树人孔乙己立德

李国军

语文学科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如何在教学中完成这一任务,取决于语文教师对立德树人内涵的理解,或者说,明确立德树人的内涵是探讨如何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前提。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探讨立德树人的内涵,必须先明确其使用的具体语境。在不同语境下,“立德树人”一词也有不同的内涵。

在教育学的语境里,立德树人是一种教育思想,是对教育活动现象的理解与认知并作用于教育实践。从对教育基本问题的把握到对其价值生成的逻辑思路的分析,教育活动都要以立德树人的理论为指导。教育思想具有传承性的特点,又有前瞻性的特点,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审视下,可以发现教育实践的问题,也可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推动教育的发展。

时代语境里的立德树人是教育要求。作为教育要求的立德树人,才能对教育实践产生广泛且深入的影响。广泛,是指立德树人思想影响到全部学段的教育、全部类型的教育。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大学,都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深入,是指立德树人思想要被教育工作者融会贯通于每一个学科、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之中。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要彰显其自身的立德树人功能;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及教学环节的设计,每一处也都要有立德树人的实践。

语文学科语境的立德树人是教育实践。立德树人,既是教材的编写原则,也是教材的使用原则。作为教育实践,立德树人要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路径

在语文学科语境里落实立德树人,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路径选择。作为中学语文老师,可以选择如下的实践路径。

1.以教学改革为路径,落实立德树人

要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需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是一条实践路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立德之基,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立德之要,倡导公民道德教育为立德之核。确认“立德之基”“立德之要”与“立德之核”,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拓展思路。

例如,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把握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夯实“立德之基”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我”并非“诗人自己”的过程,就是强调“立德之要”。诗作所描绘的“老水车”纺着“疲惫的歌”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诗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之句所描绘的事实也成了历史。因而教师要在此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爱国行为细化为对社会公德的遵守,这就是“立德之核”。

2.以教学设计为路径,落实立德树人

语文教学是一项设计严密的实践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教学设计也是一条路径。任何一篇课文都有许多内容可以讲授,选择其中的哪些内容进行德育,落实立德树人,这需要科学的教学设计。

以《孔乙己》一文为例,全部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都可以用来进行德育。在介绍作者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诗句进行,也可以结合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进行,还可以结合他被评价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背景进行。除了背景介绍,小说的人物形象解析、情节之间的相互关联,也是立德树人的媒介。“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是我们探究孔乙己悲剧原因的关键语句。孔乙己之所以会死,表面看是其偷书被打及贫病交加造成的,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其“连半个秀才”也没有得到。在科举的毒害下,孔乙己一心想有所成,但他却没有能像范进那样侥幸中举,最终因生计无着而悲惨地死去。如果孔乙己能够对那些站着喝酒的人友善一些,或许这些人也会帮他学到谋生的手段;如果孔乙己身边的人对他友善一些,孔乙己也就不会孤寂地死去。就连“我”这个险些被掌柜辞退的人,都不屑跟孔乙己学习“茴”字的写法,这足以说明科举制度下的社会,人性的缺失已成了冰冷的事实。特别是那个掌柜,即使孔乙己欠着自己的钱,他也不在意孔乙己的死与活。

3.以课堂进程为路径,落实立德树人

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课堂的把控过程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意见不统一是常态。面对老师或同学给出的观点,常常会有同学提出相左的意见。这个时候,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就成为实现立德树人的路径。

比如,在《老王》一课的教学中,“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是解读《老王》一文的文眼,当一学生把其本意归结为“作者总是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并且总觉得自己为老王的付出是不够的”且得到了老师的赞许时,另一个学生急不可耐地站起来就说:“我反对这个观点……”这时,作为教师,可以对这位提反对意见的同学说:“你可以不用‘反对’一词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比如说‘我有与你完全不同的想法’,或者‘你的观点可以商榷’,‘你的观点好像与文本的表达有些不符’等。”“反对”一词的使用,展现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如果把其换成“商榷”或“值得斟酌”等,就可以营造出一种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这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德育。

4.以作业设计为路径,落实立德树人

作业是教学实践的重要一环,精心设计作业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一条路径,特别是在“双减”的背景下。以作业设计为路径,一要利用好教材里设计好的习题,二要依据教学的需要,在揣摩教材的基础上,独自设计可以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习题。

笔者为《邓稼先》一课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小组合作,搜集参与“两弹一星”的科学家的资料,看看他们是怎样诠釋科学精神内涵的。这则作业之所以强调“小组合作”,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也降低了作业的难度;之所以强调这些科学家体现出的科学精神,意在让学生学习这样的科学精神。

5.以试题设计为路径,落实立德树人

试题,不只是评估语文教学质量的媒介,更应该成为立德树人的媒介。有专家指出:“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命题者将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发展目标有机融入试题。”其实,多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都是如此,中考试题也是如此。

初心是人最初的心愿。不忘初心,方显勇毅。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其一,概括出作品中表现其坚守初心的情节和品质。备选人物(之一):江姐(《红岩》)

这是某市的中考试题,学生若能记住文中“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句名言,他们就完全可以概括出江姐身上体现出来的“坚贞不屈、坚守初心、意志坚强”的品质。

猜你喜欢

树人孔乙己立德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利用PBL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使命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孔乙己(下)
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