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2022-05-24张刘璐王欧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分型血瘀气虚

张刘璐,王欧成,刘 勇,尧 麒,江 澜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磁共振室,四川 泸州 646000)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缺血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全部脑梗死的60%~80%,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1-2]。脑梗死在中医学上属于“中风病”的范畴,临床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学治疗原则是辨证论治,其关键是辨证分型。基于中医学的“望闻问切”、整体辨证理念及中医师自身临床经验进行的辨证分型,辨证过程常缺乏客观指标,存在一定主观性和局限性[3]。MRI 具有无创、无辐射、多序列成像等优点,对脑梗死的检出和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 例,探讨MRI 在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7 例中,男42 例,女25 例;年龄36~84 岁,平均(68.7±10.23)岁。67 例均无神志改变,28 例有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史,17 例有高血压病史。主要临床表现:肢体麻木、力弱、眩晕、眼黑矇、舌质暗、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面色眺白、手足肿胀等。所有患者均经2 名副高职称神经内科中医师根据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风痰阻络证41 例,男26 例,女15 例;年龄36~84 岁,平均(66.9±10.27)岁;气虚血瘀证26 例,男16 例,女10 例;年龄54~83 岁,平均(69.3±6.55)岁。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年龄36~84 岁;临床诊断脑梗死;病灶直径<3.0 cm;中医证型为风痰阻络证或气虚血瘀证。②排除标准:与纳入标准不相符合;孕妇或哺乳期女性;神志不清、瘫痪,严重心、脑、肾等器官功能衰竭;MRI 资料不全,有MRI 检查禁忌证。

1.3 仪器与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MRI 检查,采用3.0 T MRI 扫描仪及头颈联合线圈。扫描序列及参数:轴 位T1WI,TR 1 840 ms,TE 13 ms,矩阵182×320;轴位T2WI,TR 432 ms,TE 110 ms,矩阵250×384;轴位FLAIR,TR 9 000 ms,TE 85 ms,矩阵156×256;轴位DWI,TR 7 300 ms,TE 87 ms,矩阵124×128;以上序列层厚5 mm,层距1.5 mm,层数22,激励次数1。矢状位T2WI,TR 4 520 ms,TE 99 ms,矩阵307×384,层厚4 mm,层距1.2 mm,层数22,激励次数1。

1.4 图像处理及分析 由2 名中级职称影像医师分析图像,观察脑梗死部位、数目、大小及梗死类型(急性、陈旧、混合性)。①急性脑梗死:T1WI 呈低信号,T2WI/FLAIR 呈稍高信号,DWI 呈高信号;②陈旧性脑梗死:T1WI 呈低信号,T2WI/FLAIR 呈稍高信号,DWI 呈等/低信号;③混合性脑梗死:急性梗死与陈旧性梗死并存,表现为急性、陈旧性梗死信号,其中的急性梗死称为急性复发。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证中,急性脑梗死病灶数目、大小及混合型脑梗死的急性脑梗死复发率比较,行χ2检验(Fisher 确切概率法)。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风痰阻络证41 例(图1,2),包括急性脑梗死4 例(9.75%),陈旧性脑梗死5 例(12.20%),混合性脑梗死32 例(78.05%)。风痰阻络证中急性梗死36 例(包括急性梗死4 例、混合性梗死中的急性梗死32例),单个患者的急性脑梗死病灶2~18 个;最大病灶2.7 cm×1.6 cm,最小直径0.2 cm。急性梗死病灶分布在脑干7 例、基底节区8 例、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15 例、脑叶6 例。陈旧性脑梗死主要分布在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及皮质下。

图1 男,51 岁,混合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图1a~1d 分别为T1WI、T2WI、FLAIR 及DWI 图像。急性梗死(短箭):左侧半卵圆中心及顶叶多发片状或斑点状影,T1WI 呈低信号(图1a),T2WI 和FLAIR 呈稍高信号(图1b、1c),DWI 呈高信号(图1d)。陈旧性梗死(长箭):右侧半卵圆中心散在斑片状影,T1WI 呈低信号(图1a),T2WI/FLAIR 呈稍高信号(图1b、1c),DWI 呈等信号(图1d)图2 男,36 岁,急性脑梗死(长箭),风痰阻络证图2a T2WI 示脑干斑片状稍高信号影图2b DWI 呈高信号图3 女,80 岁,急性脑梗死(长箭),气虚血瘀证图3a FLAIR 示左侧脑室前角旁斑片状稍高信号影图3b DWI 呈高信号图4 女,72 岁,陈旧性脑梗死(短箭),气虚血瘀证图4a T1WI 示双侧脑室旁及皮质下多发斑片状影,呈低信号图4b,4c 分别为T2WI 及FLAIR 呈稍高信号图4d DWI 呈等信号

气虚血瘀证26 例(图3,4),包括混合性脑梗死9 例(34.62%),陈旧性脑梗死17 例(65.38%)。气虚血瘀证中急性梗死9 例(见于混合性梗死中),单个患者的急性脑梗死病灶2~6 个;最大病灶1.9 cm×1.5 cm,最小直径0.2 cm。急性梗死病灶分布在脑干1 例、基底节区3 例、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5 例。陈旧性脑梗死主要在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及皮质下。

两证的急性脑梗死病灶数目、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提示中医辨证分型与脑梗死病灶大小、数目无相关性。风痰阻络证混合性梗死的急性脑梗死复发率为78.05%(32/41),气虚血瘀证为34.62%(9/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12.639)。

表1 两证的急性脑梗死病灶数目、大小比较 例

3 讨论

中风病分为缺血性中风(也称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梗死)和出血性中风(即脑出血)两大类,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类型[4]。缺血性中风多为中经络,主要见于五证,包括肝阳暴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其中以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为常见证型[5],本研究中风痰阻络证41 例,气虚血瘀证26 例。

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发病机制有虚、火、痰、风、气、血六端,以肝肾阴虚为根本,此六端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导致人体脏腑阴阳平衡失调而发病[6-9]。风痰阻络证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痰浊”,表述为痰浊瘀血流窜于经络之中,痰浊瘀血内停,脑脉瘀阻,筋脉失于温煦濡养,痰浊蒙闭清窍。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血瘀”,阐述为气虚血少,运血无力,渐致瘀血内停,瘀血阻滞脑之脉络,上气不足,脑脉气血运行不畅,气血无以濡养,脑髓失养,神明失用。以往研究指出,“痰浊”多指现代医学的高脂血症[10],其是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管狭窄、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或第一要素,提示风痰阻络证与前述病因有关。本组28 例风痰阻络证患者有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占41.79%。血瘀以瘀滞为主,长期血瘀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流动力学和血小板活化异常,形成低灌注,而低灌注易诱发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11]。脑血栓是梗死的另一重要病因,提示气虚血瘀证与血栓及血液低灌注有关。现代医学认为,缺血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血管内各类栓子、血管壁结构破坏等原因导致大脑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闭塞、血流动力学障碍及供血不足,相应区域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出现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2]。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常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目的是为脑的气血渗灌提供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主要选用补阳还五汤[9]。而风痰阻络证的治疗,则需化痰通腑,通络熄风,活血通络,通常选用化痰通络汤改善循环[9]。因此,中医辨证分型对临床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病机的认识具有相关性和同一性,都认为是各种原因导致气血运行不利,脑血流不畅而致病。本研究发现,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的急性脑梗死病灶数目、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文献[13]报道有差异。本研究中风痰阻络证的急性梗死复发率高于气虚血瘀证。

MRI 能清楚显示梗死的部位、数目、大小、信号改变及血液灌注等情况,尤其对微小梗死病灶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14-15]。MRI 信号改变是脑梗死病理变化的客观反映。病理上,梗死早期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发生细胞毒性水肿、细胞肿胀,进而坏死、液化,最后演变为软化和胶质增生修复。由于梗死灶含水量增加,延长了T1、T2弛豫时间,T1WI 呈稍低信号,T2WI 呈稍高信号。在FLAIR 序列上,自由水信号被抑制,梗死病灶的高信号更加明显。本组符合上述信号表现。DWI 是评判急性脑梗死的最佳序列,又称“中风序列”,对早期梗死的诊断敏感度88%~100%,特异度95%~100%,预测脑梗死预后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16-18]。急性脑梗死时,脑细胞肿胀,细胞内细胞外水分子自由移动空间及弥散受限,DWI 呈高信号;尤其在急性梗死的1 周内,DWI 呈明亮的高信号;在脑梗死30 min 内(超急性期脑梗死)DWI 呈高信号,这是其他影像学方法无法实现的。当梗死演变至陈旧性的修复过程,弥散受限程度逐渐下降,DWI呈等或低信号。本组急性脑梗死DWI 均呈高信号,陈旧性梗死呈等或低信号。可见,DWI 是判断急性、陈旧性梗死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学从症候、整体辨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和辨证施治,可提示血管狭窄或血液灌注情况,但缺乏对梗死定位、定性、定量的评价,无法客观反映发病部位、范围、大小、性质等具体指标。而MRI 能够为中医证型的准确评判、治疗的合理性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猜你喜欢

分型血瘀气虚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CT三维及X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