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李前宽导演追思会上的发言(节选)

2022-05-21

电影文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主席创作

赵 实

我与李导演、肖导演夫妇认识得很早,我1975年考入长影导演室工作,1979年就跟随肖导演担任戏曲电影《包公赔情》的场记,那时我们朝夕相处,合作得非常愉快,肖导、李导两位恩师不仅使我学到了许多导演专业方面的知识,也使我从他们的言行中领悟到许多做人做事和从艺的道理,在我心中,他们就是令人十分敬佩、十分信赖的师长兄长。此后,我与两位艺术大师的友谊一直延续到今天。

…………

李前宽主席是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的杰出代表之一,是“文革”后承上启下,开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风气之先的优秀典范。

前宽主席是一个有信仰、有骨气、有才华、有胆识的电影导演,更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电影大师,他导演创作的影视剧,始终密切关注中华民族抗争崛起的命运,关注党和国家重大历史转折的进程,关注人民创造历史、创造奇迹的辉煌成就。他先后与肖导演成功创作了《开国大典》《决战之后》《重庆谈判》《七七事变》等诸多具有中国精神、史诗气派、纪实风格的红色经典巨作。这些作品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实给中国银幕注入了强劲的民族魂、主旋律、正能量,也为重大革命历史影片创作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些作品不仅题材重大、情节曲折、人物复杂,而且政治性、文献性、真实性的要求都很高,在拍摄周期短、拍摄难度大,拍摄资金少的境况下,前宽导演沉下心孜孜不断的学习走访,查阅研究了大量领袖著作、历史档案、史料资料、纪录片素材等,力求让银幕上的每一个战役、事件、场景、人物、情节、甚至“服化道”等细节,都能符合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导演尤为注重特型演员形象素质的遴选和塑造,注重领袖人物、重要人物的形神兼备,力求使观众能够认可认同,能够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这些重大革命历史影片气势恢宏、影响巨大,艺术感染力极强,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创建新中国、改造国民党战犯等重大史实,而且成功塑造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光辉形象,也细腻地刻画了一大批各具特色、性格迥异的典型人物形象,鲜明地讴歌了我们党的历史功绩,唱响了爱国主义主旋律,有效地发挥了电影“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社会效益和审美功能,直至今天仍然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党史国史教育、传承红色经典、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生动教材和学术借鉴。这些作品先后获得中国政府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等各类大奖。这些都足以说明前宽主席所具有的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高度的使命担当。

李前宽主席是贴近时代、贴近人民、贴近生活的接地气的导演,也是善于集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于一体的创新型导演。

大家都知道,前宽主席夫妇是高产高品质的艺术家,他们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长期坚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和创作精力。他们共同创作了一批反映改革开放新时期普通人生活的现实题材故事片,如《田野又是青纱帐》《黄河之滨》《世纪之梦》《甜女》《逃犯》等,这些作品尽管题材内容、形式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时代感都很强,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生活情趣、喜剧风格、地域特色、时代烙印。前宽导演注重聚焦社会变革中的矛盾点,注重捕捉现实生活中各类普通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挖掘他们身上迸发的闪光点。他常常运用讽刺幽默的手法,大胆揭示社会矛盾,辛辣批驳旧思想旧观念、批驳丑恶现象和陈规陋习,艺术地表达真善美的力量。比如《田野又是青纱帐》中,有一个场景给我的印象极深,就是在百顺酒家答谢酒桌上醉倒的几个公职人员,他们的大盖帽在墙上挂了一排,形象地揭露了某些基层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在当时极具现实针对性,公映后观众反响强烈。这些影片既具有针砭时弊的思辨性、哲理性,真实地反映出社会变革历程中的艰辛、曲折、反思,也具有百姓生活的丰富性、趣味性,生动地展现出人们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喜悦和酸甜苦辣,反映出改革大潮的涌动、进步和势不可挡的力量。前宽导演还创作了一批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电影,如《佩剑将军》《旭日惊雷》《红盖头》《星海》等。这些都足以说明,前宽主席所具有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艺术创新精神和坚守正义的胆识魄力。

1982年故事片《佩剑将军》工作照,导演肖桂云在给项堃等演员讲戏

李前宽主席是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参政议政,努力推动我国电影深化改革发展的电影界重要带头人之一。

前宽主席是一个爱党爱国爱电影的民主党派艺术家,是一个有理想、有担当,胸怀大局、想干大事的中国影协带头人。他为人坦诚、思维敏捷、性格率真,始终心系电影事业、文艺事业、心系文联和影协工作。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全行业面临着深化改革、事业转型、体制转轨等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国有电影制片单位遇到许多实际困难。前宽主席密切关注电影改革和艺术发展的现实问题,深入思考电影行业如何适应加入WTO之后面临的国际竞争、市场挑战和电视媒体的冲击。他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寻求破解电影改革发展的切入点。他认真履行自己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主席等职责,积极向中央领导、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门、中国文联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如,90年代初,他积极呼吁国家设立电影台(现在的电影频道),以更好地促进影视合流改革,促进国有制片单位的后产品开发利用,更广泛地发挥电影寓教于乐的审美功能,受到中央领导和广电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于1995年创办、1996年开播,后来又开办了高清频道,至今在影视界影响都很大。又如,进入新世纪以来,他积极呼吁国家建设中国电影博物馆,以更好地向群众展示和宣传大量珍贵的中国电影成就和史料,发挥电影以史鉴今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电部门的重视,后来还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我清晰的记得,从电影博物馆立项、到筹建、到落成、到开展,他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同一批德高望重的电影艺术家、史学家亲力亲为,共同对推动电影博物馆的硬件建设和展陈工程,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终于在2005年底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时,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电影专业博物馆在北京落成开展了,其中法国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第一次离开法国在我们的博物馆展出。特别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原始的电影画面和声音,目前就在博物馆展出。当然,前宽主席还有很多向中央领导汇报电影发展情况并建议制定更多优惠政策等事例,都起到了很好的参谋和推动作用。说到这些,我们由衷地感谢前宽主席对电影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前宽主席自195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1964年进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从影六十余年来,他从一位电影美术家,发展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电影导演,进而当选为长影总导演、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又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员……这六十余年,他始终坚守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事业的忠诚,始终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和初心,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相结合的创作道路,始终恪守艺术工作者高尚的职业道德,确实无愧于“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和“德艺双馨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的荣誉称号。他的一生是硕果累累的一生,是辉煌璀璨的一生,他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深受人们喜爱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也为中国电影大厦强基固本、添砖加瓦,留下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奋斗足迹。六十多年来李前宽导演和肖桂云导演相敬相爱、携手前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创作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我由衷感到,在他身上迸发出的闪光点和创造力,是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的,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年轻一代人传承的!

尊敬的前宽导演,您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精神永生!

猜你喜欢

主席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习主席视察到广西
《如诗如画》创作谈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李主席的人大故事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主席致辞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