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及其内生逻辑与创新机制

2022-05-20孙庆彬王丽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母体侗族逻辑

孙庆彬,徐 标,王丽云

(1.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2.玉林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本文所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指我国特定地域族群所传承的、能够反映该地域族群的生存历史、民风民俗、价值观、审美观、民间信仰等的传统体育形态①孙庆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基本理论问题》,《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第67—71页。;所言价值观是指“某种文化环境下的人关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所表现的价值和价值关系的整体的看法和观念”②张鸿雁:《论中西文化价值观之异同》,《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第54—60页。。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出现异化危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构建文化价值体系。③黄少波、林春逸:《文化的发展价值:价值观如何影响发展》,《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1期,第28—32页。我国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笔者探究其中所包含的价值观,透视其内生逻辑与创新机制,以期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工作提供借鉴。

表1 实地调查的体育项目及代表性流传地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透视

(一)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即成员间具有集体意识、配合意识和奉献精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包含着团结协作的价值观,如侗族舞草狮就包含着浓郁的团结协作价值观,它流传于龙胜侗族自治县平等乡广南村,是一种集武术、舞蹈、鼓乐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每头狮子由两人共同协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二人在锣鼓节奏带动下,利用人体的灵活姿态,演绎精彩情节。侗族舞草狮需要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不仅要求舞狮的二人要做到配合默契,更需锣鼓伴奏配合,协助舞狮的二人完成复杂的高难度动作,体现出高度的配合意识和奉献精神。再看桂西北侗族、苗族和水族共有的多人花毽,将团结协作价值观展现得淋漓尽致。多人毽球比赛需要大家团结协作,特别讲究队员之间的配合意识。训练或比赛时水平不一样没关系,只要大家集体合作,通过长时间磨合,竞技水平就会一步步提高上来。但如果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便会产生“内耗”,难以获得理想成绩。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富含团结协作精神,主要是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在的——传统村落的族群居民一般聚居而住,大家相互守望、共同劳作,有事时大家相互帮忙,农闲时节大家共享时光。这样年复一年,自然而然形成了休戚相关的协作关系与日久弥坚的向心力。这样的聚居环境所滋生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然地饱含团结协作的精神价值观。

(二)吃苦耐劳

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别是表演性体育项目)具有高技术难度,需要不断进行艰苦习练才能获得娴熟的技艺。如田阳的壮族舞狮、三江的侗族斗牛、融水的苗族芦笙踩堂、环江的毛南族马革球等,都需要练习者具备吃苦耐劳精神,长期练习才能掌握其精髓。田阳的壮族舞狮难度极高:在一个3米高的舞狮木架上,两边布满两排锋利的尖刀,顶部是一个狭小平台,表演者上身赤裸踩踏刀锋爬至木架顶部后,以顶部的尖刀为支点,四肢悬空在刀尖上,如陀螺般飞快旋转,随后舞狮者在刀架台的顶部模拟雄狮的各种动作。如此高难技艺,没有长期刻苦磨砺,是不可能练出来的。再看三江的侗族斗牛:表面上是牛在场上斗,但背地里是场下人的选、养、训的较量,这需要斗牛者吃苦耐劳的艰辛付出。又如苗族的芦笙踩堂:吹奏芦笙的同时,需作滚翻、倒背、吊挂、“倒栽葱”等绝技,这样的技艺需要数年艰苦摔打才能磨炼出来。再看环江的毛南族马革球:参赛者需以高脚马为器具快速奔跑、传球、接球、射门……这不仅对高脚马基本功有一定要求,而且在踢球、传球、接球等方面也需要硬功夫,需要长期刻苦练习,才能娴熟掌握运动技能……综上所述,吃苦耐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包含的重要价值观。

(三)顽强拼搏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都滋生于条件艰苦的村寨聚落,与生俱来浸染着顽强拼搏的价值观。如壮族的古壮拳、侗族的舞草狮、苗族的斗马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宝”皆富含顽强拼搏价值观。南丹县的古壮拳,是一种流传数百年的壮族拳种,最远可追溯到古骆越时期,是壮族先人用于军事训练的拳术。《明史》载录:“狼兵素勇,为贼所惮。”①张廷玉:《明史》第6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4697页。明代《筹海图编》记:“广西狼兵于今海内尤悍……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②郑若曾:《筹海图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8页。。古壮拳之所以声誉良好,靠的就是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再如龙胜的侗族舞草狮,其制作工艺体现着侗族人的顽强拼搏精神:用篾刀将竹子劈成宽度适宜的篾条;用篾条制作狮头支架,用糯秆制作草绳若干;再用稻草绳编织狮子部件——牙、耳、鼻、舌、眼睑、脸颊、狮毛等;再用草绳连接组装各部件,制作成一只完整的草狮。一只草狮道具的制作用时超过一个月,这需要制作者极大耐心与毅力。另外,舞草狮训练强度高动作难,单调枯燥。舞狮者在锣鼓伴奏下,穿着特制草狮道具,模仿狮子喜、怒、哀、乐等动作形态。但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训练,需要耐得住单调与寂寞。舞狮套路繁多,不仅仅展示出侗族人独特的体育技艺,也展示出侗族人顽强拼搏的价值观。

(四)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的一个基本规则。有的人认为与现代竞技体育相比,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公平竞争性方面表现不突出,但本文所考察的传统体育项目却较好地体现着公平竞争。如侗族的抢花炮和斗牛就具有很强的公平竞争性①三江县富禄乡2021年花炮节组委会:《“三月三”抢花炮项目规则》,2021年4月编。,它们都具有完善的竞赛规则,虽然这些规则大都属于非正式性质,但是都有专人裁判,注重比赛公平性。再如壮族的抛绣球、侗族的踢花毽、仫佬族的竹连球、毛南族的马革球等,也都富含公平竞争价值观。参赛者都具有公平竞争意识,公平竞争带来的不仅是美好的比赛体验,还有由公平竞争内生出的精神与力量。只有公平竞争才能在比赛中巩固强化人们的团结与友谊。再看河池、百色一带的古壮拳,也蕴含着浓厚的公平竞争价值观。壮拳比赛有一定的规则,尽管这种规则是约定俗成的,往往较为简单,却能够清晰规范人们的比赛行为。通过比赛历练,人们不仅养成了公平竞争习惯,还培育出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五)精益求精

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益求精”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器物制作和动作练习两个方面。1.在器物制作方面,民族传统体育崇尚工匠精神。如天峨县三排镇纳洞村的壮族蚂拐舞的使用器具——壮族铜鼓,其工艺精湛,鼓面、鼓身形状分别为圆形和曲面,鼓腰为弧线,鼓面的蚂拐图腾、太阳纹等栩栩如生,鼓身上的水波纹、人物、动物等清晰别致,体现出精益求精的造物智慧与工匠精神。再如龙胜的侗族舞草狮,采用当地生产的糯稻禾秆编扎草龙,其头部栩栩如生,龙齿尖利生猛,麟片金色灿灿,龙眼威风凛凛,整个舞草龙道具就是一件完美的民间工艺品。而苗族的芦笙柱是苗族坡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图腾器物,其上雕有葫芦、神龙、神鸟、水牛角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物,苗族人追求完美的价值观体现得淋漓尽致。再看瑶族长鼓舞的表演器具,其制作更是追求完美的典范②胡玲梅:《瑶族长鼓舞的审美艺术特色》,《黄河之声》2011年第4期,第68—69页。。长鼓的尺寸有大有小、外形有胖有瘦,其材质千差万别……不同材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长鼓,发出的声调各不相同:有的低沉稳重,有的高亢活泼,无论是独奏还是合奏,都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折射出精益求精的价值观。2.在动作习练方面,民族传统体育崇尚精益求精。如天峨县纳洞村壮族居民所精心创编的蚂拐舞,包含着打皮鼓、蚂拐出世、敬蚂拐、拜铜鼓、耙田、插秧、薅秧、打鱼捞虾、纺纱织布、庆丰收等稻乡农耕生活情节;再如龙胜广南村的侗族舞草龙,包含祷告、行云、求雨、取水、降雨、滚龙、返宫等民间信仰内容。无论是壮族的蚂拐舞,还是侗族舞草狮,其动作造型、动作组合、动作连接等都极具匠心,充分运用手、眼、身、步等四法,深度表现出精益求精的价值观。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内生逻辑

我国历史上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都内生于村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够踯躅千百载,流传至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它能够适时内生出与历史发展相适应的价值支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内生逻辑可做如下描述:

(一)遵循母体文化逻辑而内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般都有一个母体文化框架,如农耕文化、宗族文化和民间信仰等框架,都遵循母体文化逻辑,承接母体文化价值观而自然生成。如:壮族打榔的母体文化是稻作文化;侗族舞草狮的母体文化是雄狮崇拜;苗族芦笙踩堂的母体文化是芦笙柱崇拜;瑶族黄泥鼓舞的母体文化是盘王崇拜……上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皆依附各自的母体文化而汲取价值观成分,演绎母体文化逻辑。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进行创新调适,不能背离母体文化的内生逻辑约束。

(二)紧随母体文化的变迁脚步而作自适性的创新调整。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会不断地创新调适。如侗族抢花炮的历史源头是西江下游汉族族群的抢花炮,其母体文化是汉族的神灵崇拜。当汉族商人逆江而上到达位于西江上游的侗族聚居区,在经商的同时将抢花炮文化传播到这里。伴随着这种逆江传播过程,抢花炮的母体文化很自然地由汉族的神灵崇拜转化为侗族本土的神灵崇拜,最终侗族抢花炮完成了其核心价值的本土化蜕变过程。

上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内生逻辑,符合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任何一种成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态,都挂靠在母体文化整体框架之上,它与文化主体的生产生活、宗族关系、民间信仰、传统节庆等密切关联。因此,探究民族体育文化的内生逻辑,不能淡化其母体文化基础,不能破坏其母体文化框架,不能斩断母体文化根基。忽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身与母体文化的血肉联系,就背离了文化整体观,就会削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能力。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创新机制

这里的创新机制是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创新的基本逻辑里路与方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创新机制为:遵循母体文化的基本逻辑,综合考虑母体文化整体框架及其生产方式、宗族关系、民间信仰和传统节庆等各种传统文化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观照文化主体的价值需求逻辑,或经由母体文化的价值观演绎,或依靠本体文化的价值拓展,或借助外来文化的价值涵化,最终实现价值观的创新调适。

(一)循着母体文化的基本逻辑而创新。例如壮乡板龙村的打榔,在新中国成立后其动作不断翻新,打榔器具也不断改进。但无论怎么改,打榔的动作节奏却基本按照舂米脱壳的生产节律进行,村民们尽力边生产边娱乐。劳动、娱乐两不误,这是乡村社会最基本的体育价值逻辑。再看壮族蚂拐舞、侗族打扁担、瑶族黄泥鼓舞等,在模拟生产劳动律动节奏时,都是依照生产劳作的固有节律而律动。总体而言,民族传统体育价值观最理想的创新理路便是遵循母体文化的内生逻辑理性而为,并紧随母体文化变迁脚步,及时做出相应的创新调适。

(二)观照文化主体的价值需求逻辑而创新。随着社会不断变迁,价值观也会逐步自我调适。在文化剧烈变迁的当代中国社会,传统上以宗族为价值核心的民族传统体育价值观,正逐渐向重商、重利方向嬗变,这代表着民族传统体育价值观的重要发展趋势。如汉族传统舞狮,其内在的母体价值内核是农耕文化背景下的民间信仰——狮神崇拜。以前舞狮队在信仰价值引导下往往重亲情而轻报酬。但在经济浪潮冲击下,今天人们往往把舞狮视为创收谋生手段而看重其商演报酬。这种价值取向的变化,反映了今天民族传统体育价值观的创新调适趋势。

(三)遵循上述两条创新的逻辑理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至少可以通过三条实践路径实现价值观创新:或经由母体文化的价值观演绎,或依靠本体文化的价值观拓展,或借助外来价值观涵化。例如,壮族打榔的母体文化是稻作文化,侗族抢花炮的母体文化是神灵崇拜,苗族拉鼓的母体文化是祖先崇拜,瑶族的黄泥鼓舞的母体文化是盘王崇拜……上述体育项目自然而然地分别将稻作文化、神灵崇拜、祖先崇拜、盘王崇拜等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它们的实践路径是:遵循母体文化的价值逻辑,进行价值观的演绎创新;同时文化主体也会根据自身需求不断拓展体育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吸纳着外来的价值观念,最终实现了其价值观的创新调适。

四、结语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文化符号与智慧结晶,是我国体育文化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至少包含团结协作、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公平竞争、精益求精等价值观。

(二)价值观处在文化结构的最核心层次,与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相比,属于相对稳定的成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价值观也会逐步内生性创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内生逻辑是:遵循母体文化逻辑而内生,紧随母体文化的变迁脚步而作自适性的创新调整。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创新,遵循内在的逻辑理路,具有一定的实践方法,其创新机制为:遵循母体文化的基本逻辑,观照文化主体的价值需求逻辑,或经由母体文化的价值观演绎,或依靠本体文化的价值拓展,或借助外来文化的价值涵化,最终实现价值观的创新调适。

(四)本文所揭示的价值观及其内生逻辑与创新机制,可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价值引导,对桂西北、岭南乃至全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价值引导意义。

猜你喜欢

母体侗族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蒲公英
创新的逻辑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多胎妊娠发生的原因及母体并发症处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