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2022-05-20查建芳孙小龙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别山安徽融合

查建芳,孙小龙

(安徽农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6;合肥工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09)

大别山位于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地带,涉及6市24个县,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安徽大别山拥有两个国家5A级景区及众多A级景区,是我国红色革命老区之一,同时也是集库区、山区、贫困区、多省交界区等为一体的特殊区域。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位置,片区内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当前,“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等已蔚然成风,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作为新兴产业,其效应日益凸显,对于带动大别山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

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包括体育资源、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根据安徽大别山现有资源状况及本文研究目的,安徽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地文自然生态景观和水域自然生态景观(表1);安徽大别山人文旅游资源分为传统技艺、民俗节庆、文化遗址和体育赛事(表2)。近几年,安徽大别山各相关部门开始陆续重视“体育文化+旅游”的发展,积极开发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依托安徽大别山自然禀赋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等,发展出众多体育文化旅游景点,如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民宿、酒店,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六安瓜片文化旅游景区等,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互动程度逐步加深。

表1 安徽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表2 安徽大别山人文旅游资源

二、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及案例

近几年,文化和旅游融合快速发展作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和学术研究命题,受到专家学者密切关注。①宋瑞:《如何真正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1期,第24—35页。陈波、韩玉姬等:《传统性与现代性:藏族节庆体育的族群文化传承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第66—71页。体育文化与旅游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相关研讨热闹纷呈,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从目前来看,国内专家学者对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根据自然资源及区域文化特色打造相应的体育项目。夏明海②夏明海、曹烨程等:《精准扶贫视域下贫困农村地区体育资源开发的机制与发展路径》,《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第8—15页。等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拥有特色鲜明且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满足水面、山地、陆地、航空、野外等户外体育运动的需求。苏建军③苏建军、宋银萍等:《陕西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体育科学研究》2019年第5 期,第25—29、82页。等认为,陕西拥有举不胜举的河流、峡谷和名山,体育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为户外漂流、攀岩、爬山、民俗体验、户外探险、康体疗养和远足野营等体育旅游提供了非常好的场所。陈丽霞④陈丽霞、刘琴:《体育融合山水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态势研究——以秦岭体育文化发展为例》,《山东体育科技》2019年第6期,第12—17页。等认为,秦岭凭借其广袤的土地资源,独特的地形地貌,近年来举办了自行车、山地马拉松、攀岩、山地定向等一系列山地越野挑战赛,为其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朱佳斌⑤朱佳斌、童建民:《产城融合视角下浙江省运动休闲小镇创建现状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20年第4期,第56—60页。等认为,运动休闲小镇的创建必须依托一定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优势,尤其要依托比较知名的A级景区景点。第二,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的研究。闫艺⑥闫艺、李雪军:《“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研究——以新疆地区为例》,《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第96—104页。等认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择优路径是让其与旅游业结合开发。高亮⑦高亮:《“体旅融合”视域下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年第11 期,第148—156页。、何娟⑧何娟、孙润娟:《山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武术研究》2020年第5期,第108—110页。、张祝平⑨张祝平、曾迎霄:《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路径建议》,《河南农业》2021年第15期,第50—52页。等认为,传统体育有利于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传统体育的弘扬和传承,二者融合能够提升地域知名度。赵茜⑩赵茜、周平:《传统节庆体育旅游发展可视化分析》,《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年第8期,第11—12、155页。、陈波⑪宋瑞:《如何真正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1期,第24—35页。陈波、韩玉姬等:《传统性与现代性:藏族节庆体育的族群文化传承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第66—71页。等认为,近年来,传统节庆体育与区域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是实现区域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新引擎。

上述研究成果对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近年来,在国家及安徽相关部门政策、资金等支持下,安徽大别山地区积极推进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一体化发展,已形成四种融合路径,作用逐步显现,受到广泛关注。

图1 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概念模型

(一)山地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

山地资源主要是山、平原、丘陵及特殊地貌等资源,利用山地资源开发相关的体育项目即山地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安徽大别山有着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如五星级旅游景区天堂寨、天柱山、适度改造的桐城龙眠山森林公园、六安九十里山水画廊等,可利用知名景区吸引力和山地资源相对应地开发一些体育运动休闲项目,如登山、自行车、健康走、马拉松、自驾游、户外探险、攀岩、休闲运动等。当前安徽大别山山地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较好的有金寨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岳西天峡山地丛林滑道、霍山茶马古道徒步越野挑战赛等。

金寨县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户外旅游资源尤为突出,如被誉为“中国最长,华夏最美”的金寨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金寨中国红岭公路自驾线路”是金寨重点打造的户外休闲旅游项目,当地政府希望红岭公路发展成为特色旅游景区。它是由仙风道古自驾线、马丁公路越野线和红色征程线组成,全程共800公里,是一条风景独特、蜿蜒盘旋,有着“华东最美自驾游线路”之誉的旅游环线。近年来,这条公路在越野界声名鹊起,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观光,已成为金寨的“网红”打卡地。

(二)水域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

水域资源主要是河流、湖泊、海、冰雪等资源。安徽大别山水域资源主要是河流、湖泊、峡谷及水库等。安徽大别山有着丰富的水域旅游资源,这为安徽大别山水域体育活动奠定了良好开发基础,可根据体育运动项目开展条件相对应地开发运动项目,如龙舟、皮划艇、划船、垂钓、漂流等。当前水域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较好的有霍山大峡谷漂流、岳西天仙河漂流、悠然蓝溪度假区等。

霍山县坐落于皖西大别山腹地,是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是中西部区域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霍山县落儿岭镇有个大峡谷,这里巨石如林,山势崔嵬,飞龙瀑、通天瀑、白云瀑等数十道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飞瀑倾泻而下。这里有着华东规模最大、服务品质好、档次高,集美景、惊险、刺激和清凉为一体的体育娱乐项目——霍山大峡谷漂流。近年来,霍山落儿岭镇依托区域优良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地形地貌及人文环境,转换路径,走出了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霍山大峡谷景区持续发展壮大,同时辐射周边区域群众劳动致富。周边群众可以开办农家乐及民宿、出租房屋、售卖漂流用品或土特产。这是利用自然资源开发的体育项目,是典型的水域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开发模式,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为当地群众创造了更好的旅游经济转型收益,对安徽大别山其他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遗址技艺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

安徽大别山文化遗址和传统技艺数量大、品级高,种类多。文化遗址技艺资源主要有金寨县红二十五军军政旧址、昭庆寺、大别山民歌等。当前遗产技艺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较好的有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安庆“皖山皖水黄梅戏”之旅、淮寿历史文化走廊等,这些项目的开发,能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悟楚文化、皋陶文化、红色文化、桐城文化。遗址技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高了安徽大别山的知名度,对安徽大别山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安庆“皖山皖水黄梅戏”之旅是安徽旅游精品线路。黄梅戏发源于以安庆市为中心的皖江区域,最终以独立完整剧种的形式诞生、成长、兴盛于斯。安庆市作为“黄梅戏之乡”,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黄梅戏文化已与旅游深度融合。潜山县的“十二月花神”和太湖县的花梆舞等传统体育文化多次参加安庆市举办的“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其表现形式是传统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

(四)民俗节庆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

民俗节庆指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反映精神文明、传承地域文化、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表现形式。利用地域特有的传统文化吸引游客,举办各种活动,游客观赏、参与民俗节庆旅游活动,可增强地域吸引力,促进经济发展。安徽大别山民俗节庆资源主要有王圩灯会、风行庙会、许岭灯会、肘阁抬阁、花园胡氏龙灯、岳西灯会等。开发的体育文化旅游资源项目主要有高跷、舞龙舞狮、采莲船、南北调花鼓等,开展项目广泛,但开展的专业化程度和规模有待进一步完善。

岳西灯会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岳西县在元宵节时由民间自发组织的一项综合性民俗文化活动。一年一度的岳西灯会附带民俗表演,促进了岳西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岳西灯会举办地岳西天堂镇,自然风光秀美、奇特,生态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为避暑旅游胜地。岳西灯会只是每年的元宵节举办,与岳西县丰富旅游资源的融合深度不足。根据现有旅游资源,应以岳西灯会为主题,在岳西天堂镇区域打造运动休闲小镇,这将有利于体育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困境

(一)体制机制融合深度不足

近十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文件,极大促进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但从调查及相关文献来看,融合深度不够。文化与旅游部门在管理上没有真正融合,传统体制机制的制约使跨界融合面临一系列问题。①葛雪梅、关占阁:《河北省文旅融合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21期,第36—37页。安徽大别山经济发展较薄弱,体育文化产业亟待发展。相关管理部门认识到体育文化产业,尤其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作用,对二者融合发展起到一定干预效果,但具体如何提升产品体验和品质、做好政策引导、完善游客服务保障体系等,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基础设施和宣传力度较弱

基础设施和广告宣传是相辅相成的。基础设施好、宣传力度强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好、宣传力度弱会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差、宣传力度弱严重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差、宣传力度强会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安徽大别山地质结构复杂,动植物种类繁多,这给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重大挑战。近几年大别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得到质的改变,但仍然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

任何产业前期发展都离不开广告宣传,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也不例外。当前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广告宣传主要是地方电视台和相关网站,新媒体平台较为缺乏,这就使得全国各地体育旅游爱好者很难了解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另外,基础设施和广告宣传最重要的是资金投入,从目前来看,主要是政府投资,社会资本为辅,多元化融资渠道缺乏,这在一定程度影响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的长远发展。

(三)缺乏高素质混合型人才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我国人才主要聚集在经济发达地区,广大农村人才匮乏,这是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相关产业质不高、量不多的重要原因。近几年,安徽大别山地区产业逐渐增多,其中包括体育文化旅游产业。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游客体验过后的总体评价是器材设备、服务都很一般,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地方,这对旅游产业来说是致命的。高素质混合型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到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四)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产品品牌和特色不强

任何产业想要快速发展,与市场需求是息息相关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对于拥有各方面资源优势的安徽大别山来说,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还没有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调查情况看,利用山地资源开发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登山等,利用水资源开发漂流、龙舟、游泳、钓鱼等,这和全国其他地区开发模式基本一致,在地域特色、民俗风情、乡村元素、农业文化、传统建筑、饮食文化等方面深入有效挖掘、创新不足,服务质量和层次偏低,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特色和品牌不强,就吸引不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体育旅游爱好者,其产业发展就会曲折艰辛。

四、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府职能,科学规划布局

近年来,安徽对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尤为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201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重点打造文化旅游、康养旅游、运动休闲、森林旅游等新业态。在“旅游大省”“文化强省”等战略指导下,安徽省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大别山地区,这对大别山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带来了挑战。

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是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和科学规划布局。安徽省文化旅游厅的成立,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快速发展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同时也为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合作发展提供借鉴。此举有利于避免公共服务、行政资源的重复和浪费,杜绝重复或盲目开发,提高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建立相关部门、大别山区域间完善的协调、合作、融合机制,不断丰富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内涵,依托地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明确主要发展主题定位,逐步形成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的政策、财政、人才、服务、资源等的大合力。

(二)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力度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近几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使安徽大别山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安庆、六安、金寨、寿县相继建成高铁站,安庆天柱山机场201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59万多人次,安徽大别山高速公路网已四通八达,这为安徽大别山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很多都在大山里,基础设施开发难度大,因此,需要政府和相关企业及社会资本共同融资,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广告宣传的目的是扩大辐射范围和影响力。各行各业和互联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和人民群众生活比较贴近的网络消费、微信、抖音、在线教育等等,特别是在近两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各种视频会议、线上课程等凸显了互联网的强大功能。现代社会人民群众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等媒介。体育文化与旅游整合发展也不例外;如张家口崇礼冰雪小镇官网上推出培训预约、雪场预定等线上服务,为吸引大众免费体验滑雪的机会,采用微信平台随机摇奖的形式,并邀请游客对滑雪体验感受、服务满意度进行客观评价等。①张潇潇:《互联网+视域下的“体育小镇”构建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第18—22页。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相关企业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大数据平台,进行大力宣传。

(三)培养体育文化与旅游一体化人才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旅游需求的逐步增多,体育文化与旅游不断融合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体育文化旅游企业需要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较高,同时还要具备体育专业、旅游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等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体育文化与旅游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安徽大别山相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引进国内外体育文化旅游方面的著名专家加入团队。这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实施人才专项引进计划,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其次,建立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职业培训基地。不定期聘请国内外相关专家给在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理论、实践水平及管理和服务意识等。再次,把企业相关技术骨干有计划地送出去深造。相对国内部分地区,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较晚,应常态化地把企业技术骨干送到发展好的相关企业学习。最后,与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依托高校,利用市场需求和高校优势,设置相关课程专业,比如体育旅游、体育管理、体育产业、体育营销、体育宣传等,形成“产学研”培养模式,实现精准对接。

(四)打造安徽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品牌

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在我国很多区域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安徽大别山相关政府部门要根据自身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积极打造体育文化旅游品牌。我国有很多将体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品牌的经典案例。如浙江绍兴咸亨酒店,以《孔乙己》为蓝本,酒店环境与布局还原了文章,让游客领略绍兴风情;又如北京奥运场馆,让游客领略场馆设计的奇特美妙,又可身临其境回味感受比赛激烈氛围。应将安徽大别山天堂寨、天柱山景区自然资源品牌和红色文化、桐城文化、楚文化、淝水之战等文化底蕴深厚的品牌作为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宣传口径,不断提炼和挖掘体育文化内涵,加强产品的参与性和体验性,通过各种体育文化旅游活动,提升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号召力。

五、小结

在新时代全面乡村建设背景下,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重要方式。在厘清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建设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学习借鉴国内外相关发展经验,面对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规划”,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积极主动融入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路径之中,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大别山安徽融合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又见大别山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再见了,大别山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