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经验与问题思考

2022-05-19薛珊石磊

科学咨询 2022年8期
关键词:环节笔者知识点

薛珊,石磊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作为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6]。笔者提出了3+3高职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别从课前任务单、微课、测试题,课上解答问题、提升能力活动、检测题,两大时间段六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自学的能力。经过实践,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探索出应对方法。

一、3+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验

(一)开课调查

笔者在开课第一节,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在“对高职数学课的期待”中,选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成为学生对课程最期待的选项;在“一周你愿意安排多长时间完成数学作业”中,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1~2h”和“2~3h”。从学生的意愿看,学生强烈希望提高自身能力,相反“考试及格”并不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力,学生所期待的能力与翻转课堂所重点培养的能力一致。大部分学生希望每周利用1~3h课下学习数学,从时间上看,基本满足翻转课堂的要求。

(二)课前任务单、微课、测试题

课前任务单,分为三部分: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任务目标。首先将本节课所要培养的各种能力列出来,针对培养的能力,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做的作业一一对照。能力目标是学生课下学习的动力源泉,有了内动力,任务才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目标才能实现,在整个做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得到了提高。从实践情况看,学生完成任务率很高。所以,课前任务单中,能力目标一定要清晰、准确,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下图为导数的运算课前任务单。

2.2 函数的求导法则任务目标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一、概念1.掌握求导的四则运算法则。2.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二、运算1.能够运用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导。2.能够运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求导。三、记忆背会基本求导公式。1.培养自我时间管理能力。2.培养自学能力。3.培养运算能力。4.通过求复合函数的导数培养条理能力。5.培养自我展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6.培养良性竞争意识。任务清单1.观看《2.1函数的求导法则》教学视频。2.完成课本习题2.2的第1题(1)(4)(7)(10),第二题(1)—(4),第三题(3)(4),第四题(1)(3),写在纸上。3.总结观看视频中遇到的问题(至少一个问题),在课上有答疑环节。4.训练讲解任务清单2中的习题,准备课上讲解。5.背会16+2个基本求导公式,课上有对抗竞争环节。

微课,设计要美观、有互动,时间8~15min为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微课的制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知识点难度不易过难,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数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学习自信问题,难度过难,容易打击学生自信,使学生失去自学的信心。把握好难度,是微课制作的关键所在。第二,微课中要有互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习视频的吸引力,及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效,增强学习的欲望,微课中可适量加入一些练习。第三,制作微课时,要选取重要的知识点。简单的知识点,学生可以自学,太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其分解为更细更小的知识点,选取主要的内容制作成微课。笔者从实践中发现,一些学生对微课非常感兴趣,愿意反复观看,直到看懂为止,还有部分学生询问是否有所教课程内容的全部微课。可以看出,学生对微课有强烈的需求。

学生课前自学的效果如何,老师上课应该着重讲什么知识点,什么难度,都要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课前测试题的情况来决定。这样就能做到课前老师心中有数。对于学生,根据课前测试题,知道自己什么知识点没学懂,听课自然有侧重点,带着问题来听课,必将事半功倍。通过实践,笔者给出了10道题,发现测试题要难度适宜,既要有简单的题目,让学生体验到自学的成效,有成就感,又要有适度的难题,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三)课上解答问题、提升能力活动、检测题

课上解答问题环节,学生将课前问题汇总,教师进行分类整理,将问题一一列举出来,首先组织学生相互解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可做引导,引导学生共同解答,如果引导学生也不能解答,最终教师再详细解答,并设计添加此问题的相关练习,巩固知识。学生在互帮互助环节,既帮助了他人,又对知识点进行了再次的梳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团队凝聚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起到了主导的作用。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在解答问题环节,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提问,有的学习比较好但比较内向的学生能够鼓起勇气,上台解答问题,课堂给他们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有的乐于展现自己但平时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为了上台解答,反过来促使他们去学习,这些学生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带动了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升能力活动,安排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比如在求导公式知识点时,笔者选择了两队竞赛、轮流答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些学习好,但比较内向的学生,在浓郁的竞争气氛下主动参与竞赛,为团队加分,一些平时不愿意主动学习的学生,为了集体荣誉,也积极掌握公式,防止团队减分。竞赛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了学生良性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在定积分的概念中,可以应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教师在讲解完利用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方法求曲边梯形面积后,让学生分组解决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问题,然后小组展示谈论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展示能力。

本节的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如何,老师要心中有数。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安排课堂检测题。让学生在学习通上完成,检验本节课学习的效果如何,教师根据检测题结果,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再修改,并制作下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根据检测题结果,有针对性地对本节内容进行复习。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课堂检测题不但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让学生有紧迫感和成就感。学生知道课堂结束时会有自测题,课前和课上学习会更认真、有目标,自测看到自己的成绩,付出可以立刻看到结果,使学生有收获感和成就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题目的难度和内容上,笔者建议只考课上讲解的内容,难度要适中,从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难的题目可以单独列出,供学生下课思考。

(四)增加分层作业及数学家和数学史系列作业

高职生源文理兼有,生源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笔者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过同一个班的学生,高考成绩最高120多分,最低20多分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进行分层作业,将作业分为难、中、易三档,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老师的建议,自行选择一档难度的作业。这样既保护了学习基础弱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满足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实践看,效果较好。

作为通识课程的应用高等数学,为了扩充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笔者针对所教课程的特点,课下增加了数学史和数学家系列作业,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数学有了新的了解,新的认识,数学不再单单是枯燥的数字、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历史、有故事、有情感的学科。

二、3+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课前作业完成质量参差不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有成效,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在课前教师任务的安排、资源的布置以及学生完成的质量。从笔者实践来看,学生完成的质量参差不齐。例如,有些学生会反复看微课,直到将微课中所有不懂的知识点学懂,并且在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后,做完课本上的所有课后习题;但有一小部分学生微课只看一遍,任务单上的弹性任务几乎没做,测试题也出现别人代做的情况。

(二)课堂解答问题数量少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让每位学生都提问,往往问3~4个问题,再解答完成,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用完了。一个班一般有50个学生左右,这样能有机会提问的学生不到十分之一,造成有问题的学生没有机会提问。并且在互帮互助,提问解答环节中,由于是自愿提问、自愿回答,有些学生感觉事不关己,缺少课堂参与感。

(三)课堂时间不够用

由于课前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参差不齐,课上互动活动较多,造成课堂时间紧,不够用。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课下观看微课成效质量不高,一些基本的概念没有掌握,所以在课上增加了知识串讲环节;在课上解答问题、提升能力活动中,学生之间答疑过程的时间有时不可控,例如,一些学生积极为其他学生答疑,但在解疑的过程中自己又出现了新的疑问;较难的课程中,学生疑问点较多,3~4个问题不能解决学生所有的疑问;合班课中,希望更多的小组能上台展示其小组成果,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 造成课堂时间紧,时间不够用的情况。

三、3+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途径

(一)课前考察形式多样化、考核方法更优化

在实践中,笔者通过发放视频任务点、测试题,查看学生完成课前作业情况,造成部分学生即使没有认真看视频,也有可能完成课前作业。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学习通,让课前考察形式多样化。比如增加学生录制视频讲解知识点或练习题的作业,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学生让别人代做作业的情况,并且学生在讲解知识点或练习题的过程中,能更有效地梳理知识点,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也提到了学生的参与度,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在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设立各种奖项,评出最佳讲解员、最佳展示员、最佳创新员等,兼顾到不同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并激励学生下次做得更好!优化考核方法。降低视频任务点、测试题的平时成绩分值,将其分值分配给学生讲解知识点、录制视频。

(二)增加课前线上统一答疑环节

在课前的前两天安排时间,利用学习通在线上进行统一答疑,学生有问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段在线上提出,其他学生首先对其解答,解答不出,教师再做解答,利用信息化技术,将线下课堂答疑环节,安排在线上,节约了线下时间,扩充了答疑时间。线下课堂答疑环节,可更改为知识巩固、提高环节,教师可针对线上共性问题,设立相应题目,让学生思考、解答,巩固知识。针对某些学生缺乏参与感,教师在进行知识巩固环节时,在设立题目时,有难有易,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三)对课堂时间设置安排进行优化

在课前考核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可以省去教师课堂知识串讲的环节;在增加课前线上统一答疑环节后,可以防止课上答疑环节控制不好时间的问题。可以节约出更多的课堂时间,分配给能力提升环节,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展示。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相对于讲授法,多种形式的课堂组织方式对老师在时间的把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授法,教师自己控制好时间即可,多种形式的课堂组织方式,例如,小组讨论、展示,学生的完成进度、展示时间,中途的意外事件,有时是教师不能在课前掌握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尽量安排好时间,课上有随机应变,掌控时间的能力。这对教师是一个新的考验。

猜你喜欢

环节笔者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