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家公园规划对比研究

2022-05-19周泽桢涂宇倩叶雅慧张婧雅

自然保护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英文公园

周泽桢 涂宇倩 叶雅慧 张婧雅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 430070)

依据2017年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1],2020年我国基本完成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基本建立分级统一的管理制度,形成初步的国家公园总体布局;2030年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更健全、管理体制更完善、保护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其中,国家公园规划是国家公园有序管理和维护的前提,是国家公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为了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国家公园资源,在空间与时间上做出合理的布局与安排,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2020年发布了《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国家公园功能分区规范》等行业规划技术标准。依照上述文件,各试点相继开展了国家公园规划的相关编制,也面临着规划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例如,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立在原有多类型自然保护地的空间整合上,许多山水相连的资源未被纳入国家公园范围内,影响了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亟待重新进行空间布局;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社区茶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亟待进行合理的社区规划。

目前,我国国家公园规划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其框架与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中。国外的国家公园起步较早,已取得了相对成熟的经验,是国内国家公园相关研究经常引用、借鉴的宝贵资料。其中,美国国家公园经历了百年的探索与发展,其规划的思路与框架经过不断地调整与完善,时至今日依旧走在世界国家公园规划的前沿。本文运用 CiteSpace、VOSviewer软件对 2000-2021年国内外国家公园规划研究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从海量文献中提取国家公园规划的研究脉络、研究主体、研究主题、研究趋势等,探寻国内外国家公园规划的差异,以期为我国国家公园规划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搜集英文文献,将检索式设置为“主题=国家公园规划(National Park Planning) AND 文献类型=论文(article)”,检索时间为2000-2021年,数据收集截至11月,共获得文献2 454篇。通过对学科类别的筛选,剔除与研究主题不相符的文献。在“WoS类别”中选择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s)、生态学(ecology)、区域城市规划(regional urban planning)、区域研究(area studies)、管理(management)等42个密切相关的领域,得到2 150条结果。

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搜集中文文献,检索式设置为:“主题=国家公园规划 AND (精准匹配)”,检索时间为2000-2021年,数据收集截至11月。本文分析将聚焦于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故在主题选项中仅选择“国家公园”,最终得到357条结果。

1.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 CiteSpace和 VOSviewer软件对2000-2021年国内外国家公园规划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2]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的软件,在文中应用于研究期刊、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的共现分析以及关键词的突变分析;VOSviewer[3]软件能清晰地表现共现词聚类和热词密度,在文中应用于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

2 研究脉络与文献来源分析

2.1 研究脉络分析

中文、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分布如图1所示(2021年数据收集截至11月),可看出从2000-2021年英文文献与中文文献的发文数量均呈现从开始缓慢增长到后期波动增长的态势,表明学者们对该领域保持了持续的关注。其中,中文文献发文量受政策的影响较为明显,重要的转折年份有2015年、2017年、2019年。联系实际背景(表1),2015年我国通过《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并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7年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2019年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而英文文献发文量在后期呈现的波动增长态势与中国的国家公园体制的不断建设紧密相关。

表1 推动中国国家公园规划研究相关政策Table 1 List of policies related to promoting China's national park planning and research

图1 2000-2021 年中文、英文文献发文数量年度分布Fig. 1 Annu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apers issued from 2000 to 2021

2.2 研究期刊分析

本文选取中、英文文献期刊发文量排名前20的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图2)。在英文文献中,期刊学科主要是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类、环境科学类、林学类、生态学类和农业科学类为主。其中,发文量较高的期刊分别为Biological Conservation、Conservation Biology、Science。在排名前20的期刊中,有11个期刊是JCR分区为Q1的核心期刊,占比达到55%,这体现了该研究领域吸引了大量的学者进行研究,且发文质量较高。在中文文献中,发文量较高的期刊分别《中国园林》《林业建设》《风景园林》,反映出国家公园规划受到风景园林领域专业学者的持续关注;同时,林业、旅游和建筑学也从自身角度出发,对该领域进行探索与研究。由此可见,国外国家公园规划研究主要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等学科出发,持续保护现有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刚刚起步,主要是从风景园林、旅游等学科进行国家公园规划框架初探,为促进我国国家公园规划的不断发展,未来需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图2 英文、中文期刊发文量统计Fig. 2 Statistical chart of publication volum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journals

2.3 研究作者分析

本文运用CiteSpace对中、英文文献的研究作者进行分析(图3),节点大小代表研究作者发文量的多少,连接线代表不同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4]。在英文文献的研究作者中,发文量较高的学者有研究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区规划的Slotow Rob[5]和研究生物栖息地保护的Chapman Colin A[6]。在研究作者合作网络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2个组团,分别是以Kuehl Hjalmar S为主的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组团[7]和以李迪强为主的进行自然保护地实践的组团[8],体现出我国在国际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中文文献的研究作者合作网络中,较为明显的形成了5个组团,分别是以唐芳林为主的研究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功能分区等规划技术的组团[9];以杨锐为主的研究国家公园管控及社区规划的组团[10];以张玉均为主的研究国家公园生态旅游规划的组团[11];以何思源为主的研究国家公园建设的组团[12];以曾双贝为主的研究自然保护地规划的组团[13]。中文、英文文献研究作者合作网络中组团皆较为离散,组团之间未有合作连线,日后需在领域和地域范围内加强广泛的研究合作。

2.4 研究机构分析

本文运用CiteSpace对中、英文文献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图4)。在英文文献的研究机构中,形成了以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国家公园局、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中国科学院为首的合作网络,主要研究内容为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保护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等[14-15]。在中文文献的研究机构中,发文量较高的研究机构为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等,主要研究内容为国家公园规划初探及实践[16-17]。英文文献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复杂,高校与管理部门之间的跨机构合作紧密;中文文献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简单,缺乏跨机构、跨部门的合作,需增强学术交流,共同探讨国家公园规划的中国方案。

图4 英文、中文文献研究所属机构合作网络对比Fig. 4 Comparison of cooperation networks between institutions affiliated with English and Chinese papers

3 研究主题及趋势分析

3.1 研究主题分析

关键词是表述文章中心内容的词汇,关键词的共现聚类图可以反映文献出现的频次与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研究时段内的研究主题。本文运用VOSviewer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图(图5)。

图5 英文、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Fig. 5 Co-occurrence cluster analysis of key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papers

在英文文献的关键词聚类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四个聚类组团分别为:1)保护;2)多样性;3)管理;4)旅游。由于中国的国家公园规划处于初步阶段,其研究视角多元,故在中文文献的关键词聚类中,形成了多元多体的聚类结果。其中主要自成体系的聚类组团有:1)管理;2)生态旅游;3)公园规划。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整理,对研究主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其中,英文文献的研究主题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管理规划;3)生态旅游规划。中文文献的研究主题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管理规划;2)生态旅游规划;3)社区规划;4)空间规划。下文将从共同主题和差异主题的纬度进行分析(表2)。

表2 英文、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分布Table 2 Clustering distribution table of key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papers

3.1.1 共同主题

3.1.1.1 管理规划

科学、系统的管理规划能够确保国家公园得到合理的保护,其资源能够不断地传承与开发,从而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该主题研究主要包括模式构建、影响机制、社区冲突、居民感知和态度、火灾管理等。

在英文文献中,研究方向侧重于基于生态系统导向理念的资源环境管理。在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背景下,国家公园内部生态系统的管理会面对更多种类的不确定性因素。而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方式,适应性管理[18]具有策略灵活和周期持续等优点,能够探索生态系统的内部规律,从而形成最适宜的管理方案[19]。主要应用于应对气候变化[20]、物种保护[21]、适应能力评价[22]等方面。

在中文文献中,研究方向侧重于管理体制的构建[23]。现阶段我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存在着尚无高位阶的法律统领、管理主体法律性质不统一、管理主体事权划分不清、对管理行为的监督不力等问题[24]。需要对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25]、法律法规[26]、运行机制[27]等方面进行探索。其中,管理模式方面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理论体系,学者们从人地关系、政府规制、生态经济、产业结构和系统发展等视角进行了探讨[27-28]。初步实现理论向实践层面的转变,形成针对体制试点区管理的案例分析,研究思路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3.1.1.2 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是指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在国家公园内开展适当的旅游活动,给予国民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以及了解自然的机会;同时,向国民展示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风景资源,也是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的体现。生态旅游规划则是通过考虑旅游者行为、旅游适宜性等因素,对游憩功能分区、旅游基础设施、业态发展等进行统筹规划。

在英文文献中,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在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方面,考虑国家公园自身的文化与自然本底等因素[29],对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以提高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活力[30];2)在生态旅游主体方面,通过了解主体的旅游动机、偏好和行为及满意度等[31-33],积极地调整生态旅游规划框架,以提高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吸引力;3)在生态旅游管理研究方面,主要从资源管理、环境管理、游客管理等方面进行,从而平衡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执行力。

在中文文献中,研究方向侧重于生态旅游评价与业态发展。在生态旅游评价方面,通过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对内部资源环境、设施、服务等[34-35]进行科学评估,从而判断是否适宜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为国家公园提供的规划、管理方案。在业态发展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以自然教育、研学旅行[36-38]等为主的业态构建。

3.1.2 差异主题

3.1.2.1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主要体现于英文文献中,因国外国家公园建设已较为完善,故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公园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近年来,国家公园内部生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包括气候变化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道路交通、农业生活等人为因素的干扰[39],使得国家公园内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改变、森林结构产生变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遭受破坏、景观破碎化程度上升[40]。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学者们通过监测物种丰富度、探寻多样性模式、预测物种栖息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系统保护规划、情景模拟规划等多种方法[41-44],提高了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效率。

3.1.2.2 空间规划

空间规划主要体现于中文文献中,而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空间规划是指导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步骤。现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总体规划、边界划定和功能分区三个方面。

在总体规划方面,我国在2020年发布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牵头起草的《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45],其中记载有国家公园的一般规定、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界定和管控分区、保护体系规划、服务体系规划、社区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纲要,为我国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提供了行业标准。部分试点也相继开始了总体规划的实践。

在边界划定方面,边界划定是国家公园规划的首要任务,但目前国家公园的划界面临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包括学术挑战、政策管理和财政资源不足等[46],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和客观量化的标准制度,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边界划定思路。从边界层级角度,有学者提出了国家公园双层边界的设想,即内层边界和外层边界。其中,内层边界以严格控制为主导;外层边界以灵活管理为主导,以实现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可持续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目标[47]。从划定方法角度,有学者构建了以自然资源、管理可行、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原真性等为主的指标体系[48-50],通过科学、量化的方法识别国家公园边界。

在功能分区方面,合理的功能区划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国家公园功能分区参照了2018年发布的《国家公园功能分区规范》中提出的四个功能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和科教游憩区[51]。在功能分区划分技术方面,学者们从生态系统完整性[52]、生态敏感性[53]、资源管理[54]等角度出发,探讨国家公园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

3.1.2.3 社区规划

社区规划主要体现于中文文献中。现阶段协调生态保护与社区规划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中较为关键的环节,我国国家公园社区规划存在缺乏理论体系、政策指导等问题[55],部分试点直接采用了生态移民的方式来解决短期的社区矛盾,对于国家公园社区规划并未具长期指导意见。目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社区参与[56]及社区规划的技术等方面。其中,社区规划技术方面,包括了国家公园传统利用区规划[57-58]和社区旅游发展空间的适宜性评价[59]。有学者尝试从土地权属和运营管理的角度,来解决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60-61]。

3.2 研究趋势分析

突变词是在指定时间段内出现频次突然增长的关键词,关键词突变强度可以反映一段时间内影响力较大的研究区域,也是未来重点的研究方向。通过Citespace对中文、英文文献关键词进行突变分析,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英文、中文文献关键词突变分析Table 3 Burst analysis table of key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papers

在英文文献的突变关键词中,出现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文化生态系统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气候(climate)、MaxEnt 生态位模型(MaxEnt niche model)等关键词。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出相关文献的研究趋势,为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了温度和降水的改变,这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产生了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结构等发生了改变,进而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碳汇、水产品供给、粮食供给、生物多样性等功能。面对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弱化,如何寻求新的途径与方式应对与管理生态系统服务,是目前亟待探索的问题[62]。

在中文文献的突变关键词中,出现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等关键词。由此可知,国内的研究趋势主要是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在生态保护及国土开发层面所提出的总体统筹及战略决策,反映了对我国全域、全要素的规划管控。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属于“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作为自然保护体系的主体[63],国家公园生态价值极高,其保护强度也最为严格。如何将国家公园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是目前亟需探索的问题[64]。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借助CiteSpace、VOSviewer软件对来源于WoS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2 507篇国家公园规划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包括如下结论:1)该研究领域国内外发文量不断增加,国外起步较早,而我国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发展速度较快。2)该领域引起了环境科学类、林学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学科的关注,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期刊均记载有该领域的相关文献。3)国内外主要的发文机构是科研院所和高校,有影响力的作者主要是这些机构的专家学者。国外作者及机构的合作网络较为复杂,国内形成了以杨锐、唐芳林、张玉钧等为代表的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关系集中于同机构或同地区,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强化。4)国外研究主题呈现学科交叉化、视角多元化和内容精细化特征,我国研究主题趋于多元化,但处于初步实现理论向实践层面转变的阶段,研究深度仍有进步余地。

本文对我国国家公园的规划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展望。1)构建适应性管理规划框架。在国家公园的管理与规划中,气候变化、利益相关者、环境资源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例如,基于不同的资源类型其管理模式也会有所不同。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决定了历史文化遗迹成为国家公园内的重点资源。目前,针对国家公园内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管理体系已较为成熟,而针对国家公园内民族民俗、历史文化史的管理理论仍然欠缺,故传统规划方案在中国情景并不完全适用。构建“影响-适应-规划-管理”的框架,不断适应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是国家公园规划的趋势。

2)完善规划体系和规划技术。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科学化、合理化的中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从宏观到微观、近期到远期,全方位指导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对国家公园发展的整体性和长期性的安排目标。构建发展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管理规划的规划体系,以提升国家公园规划的落地性。同时,成熟的规划技术可以为国家公园规划及编制提供保证,将其融入不同层级的具体规划中,以构建合理的生态空间格局。例如,将系统保护规划融入国家公园范围界定中,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以及社会经济因素,解决现有部分试点以行政边界为范围界定导致部分物种生态栖息地被割裂、生物多样性未得到持续性保护的问题。将3S技术融入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中,评判其生态价值以协调平衡生态功能和资源管控要素间的矛盾。

3)量化生态系统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标志,这要求对国家公园内的生态系统必须执行最严格的保护。当前国家公园内栖息地碎片化与退化等生态问题,提醒着人们生态系统原真性与完整性的工作是今后重要任务。首先,要科学有序地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顶层设计,构建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量化评价将生态功能极为重要的生态空间纳入生态红线,实行最为严格的保护。统筹规划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修复。在国家公园内建立合理的监测与评估体系,运用情景模拟、构建预测模型等量化方法提高保护效率。

4)统筹协调社区规划发展。目前,部分试点内仍存在较大规模的居民点,存在资源利用与人为活动矛盾显著。为了实现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在空间规划方面,需明确并调整保护边界及管理边界,保护边界实行刚性管护,管理边界实习动态检测,明晰权责;在管理机制方面,构建“地方政府-社区共管委员会-社区居民”协同治理模式,提升居民参与度;在社区参与方面,探索生态旅游社参与区模式,参与社区旅游利益分配、经营工作、发展决策等;在社区营造方面,以人为本,挖掘当地文化,营造区域性社区风貌,解决社区发展同质化等问题。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英文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在公园里玩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