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带着“?”

2022-05-19汤霞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2期
关键词:梯形周长长方形

汤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从疑问开始。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索知识的具体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的依据。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高、效率高。学生质疑的同时,能大胆地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不但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就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教师就要善于利用网上的教学信息资源,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观察、联想、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创设数字化的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学会释疑,怀揣“?”步入数学殿堂。

一、生生心中有“?”

每个孩子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疑问,是随后大人们过多的告知、规范和干预,消除了他们好奇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数学教育有义务,也应理所当然地从唤醒孩子心中的“?”做起。

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学生开始质疑沿于习惯,或因为不会提问,或因为害怕提不好问题而不敢提问。此时我们老师就要想一些办法。如:制作一张“比一比”的表,粘贴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用这张表来记录同学们提问的次数,每周花一节课总结一周的记录情况,看一看谁提的问题多,比一比谁爱动脑筋,比一比谁有独到的想法。对于爱动脑筋、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一定的表扬或发放一些小奖品以示鼓励。抓住机会表扬那些胆小的不敢质疑的学生,重在鼓励他们敢质疑的勇气,对于问题的质量暂时不去评估。这样,班上就会慢慢地形成一股敢于质疑的好风气。

其次,营造民主、和谐的质疑氛围。数学课堂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感到提出自己独到的问题是自由而又安全的,老师要尽量减少对学生质疑和思维的限制,给予足够的时间,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同时,不对学生的独特问题进行挑剔,要用宛转的语言使学生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质疑的安全感,敢于连续不断地质疑。

再次,对一些关键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来,老师可通过巧妙地设疑、置疑和激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经过思考,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解决疑难,进而去探索、创造,使学生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而有的学生实在因为生性内向,即使有问题也不敢发问,有的则因课内时间紧,没有机会发问。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在班上设立“疑问信箱”,让学生随时用信件的方式发问,老师课后要及时阅览“疑问信箱”中的问题。

二、生生善于发“?”

学生在课堂上只有大胆质疑,才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三问法”。一是抓住课题发问。比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学生就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怎么计算周长?二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难度适当而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识冲突的问题,让学生产生一种认识的困惑, 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心向。例如:学习小数除法例题43.74÷1.2时,我先让学生做437.4÷12,然后再出现43.74÷1.2,师:怎么计算?学生就会问:能不能把除数变成整数来计算?怎么样做才能让商不变呢?……针对这些疑问老师引导学生,归纳算理及如何在竖式中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通过层层解疑,搞清算理,说明计算过程和竖式的写法,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建立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笔算之间的联系,区别其异同点,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课堂教学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三是让学生在课堂小结时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及还想知道的相关知识。

三、生生学会解“?”

常言道,提出问题是成功的一半,而解决问题则是成功的另一半,是让学生学会探究、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重要的一环。

1、比较浅显的问题,怎样释疑呢?可让学生阅读教材自已寻求答案,或者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急于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没有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出的?从而激活学生的兴趣,在启发之后,让学生动手用“割、补、切、拼”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将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各种不同的图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筛选其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你所拼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不能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同學们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种在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主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情趣盎然,有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在集体讨论中相互释疑。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比较有思考难度的问题,应该通过讲解、师生讨论交流来解决。例如,在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2厘米,宽减少2厘米,所得的长方形与原长方形的面积相比,结果还是一样大吗?这一疑问,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大家争着回答,一部分同学只根据题目的表象,便说是一样大。另外一部分学生虽然觉得这个答案不对,但一下不知道怎么说明,便都把眼睛看着老师,迫切想获知结果,而这是启迪学生智慧的最好时机,老师便引导他们举例说明,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答案。但教师并不就此满足,而是进一步提问:按照这样的变化,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时,学生兴趣更浓,继续探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纷纷答道:所得的长方形的周长都相等,长与宽差距小的长方形的面积大,当长与宽相等时,便成了正方形,正方形面积最大。可见整个学习过程贯穿了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解疑,这样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还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还增强了课堂的信息量,促进了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深入理解了所学知识。

猜你喜欢

梯形周长长方形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小长方形找朋友
周长面积变变变
自卑的梯形弟弟
有多少个长方形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梯形》测试题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
梯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