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通的路径探究

2022-05-18石烜琳

公关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石烜琳

摘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高校德育育人这一基本任务的战略措施,推进高校德育育人合作,通过对影响和制约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因素的分析,可以进行高层次的设计,在建立合作教育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二者协同育人的路径。

关键词: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立德树人

思政课程不应当只是单独的一门课程,在高校开展课程当中,应当充分挖掘思政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并且融入到其他的所有课程当中,因此其他课程则必须走上使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相适应的道路,以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和期望。但是当前的高校在课程开展当中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思政课程的重要性,更多的还是以课程思政为主,在其他的专业课程当中,并没有充分的融入到思政元素。因此,本文将会重点分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双向融通的路径,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在课程中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含义及其关系

思想政治课是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方面的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当中,要求教师在开展相关课程的时候,应当充分挖掘本专业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从而在教学当中充分结合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展开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是辩证联系、相辅相成、统一的。

二、当前影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因素

1.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当前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和以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当前的教师如果还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与引导,则有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并且在传统的教学当中,过于注重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的教导,课堂缺乏了一定的趣味性,使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实际联系不足。

2.思想认识误区

当前的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存在不足,因为大部分的教师更多的是以本专业的教学为主,在要求要融入思政元素之后,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这方面的培训。目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仍然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并没有达到二者协同育人的效果。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的许多高校也已经开始引入了信息技术结合到课堂的教学当中。但是当前还并没有对教师进行统一的培训,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并没有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来展开教学,导致课堂的模式过于的单一,因此,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大部分的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的讲解时仍然是处于理论讲解为主,缺乏了与实际进行关联,造成学生无法提起兴趣学习。

4.专业评估缺乏课程思政内容

虽然当前的高校已经开始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当中要引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但是还没有形成专门的考核与评价。针对教师在教学当中就思政元素的结合展开教学的情况如何,缺少了专业的评估,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三、大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融通的路径

1.完善顶层设计

改进顶层设计应以思想为先导,统筹安排各种制度体系。例如,建立健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组织管理体系,促进两者融合,加强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衔接互动交流;创新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等相关制度,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者融合。

2.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建设合作育人机制,关键要做好以下的工作。深入挖掘专业课中蕴涵的思想因素。在专业课开展当中,首先需要重视思政元素的结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要做好课前的教案准备,要针对当前学生所感兴趣的事情进行充分的思考,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结合到思政的教学当中,通过以实际的案例,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更加有助于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时,能更好地提起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变得丰富起来。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所有教师都应进一步加强教育意识,确定教育的角度,提高教育能力,保证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施和成绩的有效性。教师作为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主力军,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1 ]提高师德建设质量,完善师德监督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师和各专业教师的专项培训,开展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提升的平台和机会。

4.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展开教学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当中,而是应当要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丰富和优化,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模式的优化当中,教师应当要积极拓展思政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或者是专题研究等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到一起,做到学以致用。

5.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构建完善的課程思政评价体系,把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量转化为各项绩效评价指标。教师是全面、高质量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为此,首先,应当要完善教师的评价制度,要注重课程思政的建设,把课程思政的内容纳入到教师评价体系当中,并且还应当定期进行相关的考核,确保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融入思政元素展开教学;其次,应当优化有关课程思政教学的激励机制,对于在课堂教学当中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展开教学的教师应当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三是针对教师当前的教学要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并且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的培训计划,定期集中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对课程思政的理解。[ 2 ]

6.挖掘社会实践活动隐含课程

除了课堂教学渠道之外,课程政治课还可以从课余方面发展。根据社区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生活,积极融进各种形式的实践中,为了更好地通过思政教育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情况,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实践是思想产生和进步的驱动力。思想意识也可以正确引导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生也可以了解课堂教学上没有的认知感性内容。能够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合作教育体系的建设。通过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所要求的言行举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中的隐性课程资源,保证教育效果,使学生真正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和价值,有必要从理性认知的角度进行研究。

7.建设协同教育平台

搭建交叉学科协作教育平台,创建互动交流教育体制,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共享发展的重要举措。课程观念和现行政策应重视学生与环境、文化教育工作的协调。为了更好地有效规划教学环节,合理地配备教育资源,每门课程通常都包含着关键性的德育教育资源,能够协助学生建立合理的人生观或爱国主义精神。深层次发掘教学品德教育资源,执行课程思想政治,教师只有认识到构建合作教育平台的实际效果,协调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關系,才能促进课堂的发展。

8.多学科协同思政教育

要创建多专业协作的政治思想教育体系,务必深层次发掘各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活动资源,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顺应潮流发展趋势,确立教学目标定位,一切课程内容都需要具备教育功能,在会议上反复强调,别的学科的教育功能并不要求课程作为政治思想课程存在。但要让学生明白,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引导价值,使学生具有政治意识和伦理意识。可以添加一些数学家的研究成果,感受到这些专家和研究人员的工作精神;在思政教育中,学生可以参考一些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发掘教育背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归属感,根据专业技能与品德教育的紧密结合,搭建多课程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巩固主渠道的教学效果,要求每门课程都被视为一门思想政治课。在新的理念下,我们务必探寻新的教育理念。别的课程也应在课程政治思想架构下反映学生的独立需求。使各科按照内容特性广泛采用不一样的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品德教育的使用价值,充分融合时代特征和技术手段,完成思想政治教育。

9.时代精神和思想政治

根据社会发展时代精神,发展政治思想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学校德育不仅是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媒介,也是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的关键构成部分。政治思想课程内容的基本取向是当今社会的中华民族精神因素,社会发展思想文化的现实给予了至关重要的教学资料,对教学的针对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优异的中华民族精神还可以作为课程内容观念和国家政策的关键依据。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世界,改造世界,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产生与众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为高等院校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带来了至关重要的参考。要把工艺精神实质的相关内容融进当代教育当中,融合社会主义价值观,以热爱职位、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友谊等重要内容为教育主题,它既是文化发展的承传,也是时代要求下文化教育的回归。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的指导下,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应重视各学科的关联性,始终坚持德育育人。把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作为文化教育立德树人的基本方针,这不仅仅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理性规定,与此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求。党的十九大汇报提到的宏伟目标和伟大事业,也肯定了政治思想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高校要搭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同时老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性格的塑造,使教学课堂和课余课堂教学变成塑造学生意志力、确保教育效果最大化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赵美凤.“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0(4):72-74.

[2]俞海洛.发挥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功能[N].河南日报,2020-10-23.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