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思考

2022-05-18赵子豪时涵

公关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程创新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

赵子豪 时涵

摘要:自考助学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组成形式,自创建以来,为许多职场人士提供了提升学历、拓宽眼界、提高技能的机会。如何培养、打造市场需要的应用实践技术人才,如何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当中具备可观的竞争力,将是今后全日制自考助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实践,对自考助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课程实践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全日制自考助学 素质教育 课程创新 教育信息化

一、全日制自考助学的常见教学问题

全日制自考助学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是基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一平台,为有脱产学习条件的自学考生提供全日制社会助学的一种方式。它充分运用自学考试开放、灵活的机制,与现有高等教育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既可帮助考生提高学习质量和考试成绩,又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和利用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综合效益。然而由于其普惠性的特点,全日制自考助学的入学门槛较低,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在客观上为教学工作的展开带来了一定难度[ 1 ]。

1.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作为课堂当中的最主要的信息接收者,直接受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影响,由于自考助学班在学位授予上呈现出的高风险测试的特性,及时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顺利通过学历课程考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

(1)缺乏学习动力。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主要生源由高中毕业生(以下称“高起本”)和大专毕业生(以下称“专接本”)构成,且高起本学生所占比例更大。相比于已经接受过三年大专教育的专接本学生来说,高起本学生在学习动力上有着明显的不足。相对难以管控的课堂秩序以及较低的平时作业按时收交率都是这一问题的佐证。有些学生在面对老师的问询时,甚至以“不想写”、“上课走神了,没有听见”等原因作为理由。疏于平时的积累,再加上省级、国家级统考的正式程度都远高于统招本科生面临的期末考试,有相当比例的自考助学班学生在出现“挂科”情况之后显得非常焦虑,这种以“挂科”来激发学习动力的代价未免稍显高昂。

(2)学习习惯与能力不足。此类学生普遍保有较高的出勤率和良好的作业完成情况,但是在最终的考试成绩呈现上却并不理想。经过笔者的大致观察,这类学生普遍在学习能力与习惯上有所欠缺,注意力不集中,怯于就不理解的问题提问,缺乏自学能力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原因。这些学习习惯和能力的不足,大多形成于学生之前各阶段的学业过程当中,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能简单的依靠“题海战术”或所谓的“严师出高徒”等陈旧的教学办法[ 2 ],尤其是在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未来职业技能的高等教育阶段,因此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来解决类似的“顽疾”。

(3)缺乏学习目标。与缺乏学习动力而容易导致“挂科”的学生相比,缺乏学习目标的学生往往能够顺利通过各项考试,但是分数普遍不高,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及格万岁”心态。这类学生通常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只要完成家人对自己的学习期待就可以交差了事,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是老师点完名之后就“溜之大吉”,复习备考阶段则是依靠拼凑的复习资料“挑灯夜战”,凭借几分聪明才智来通过考试,而对于课程当中实际讲授的内容基本是考完就忘,只有死记硬背,没有深入理解[ 3 ]。笔者认为,这类学生看似易于管理,但是若不能加强引导,为其指引生活和学习的方向,他们往往容易蹉跎岁月,不能够真正的兑现自身才智。

2.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卷土重来。由于成人自考在学历课部分主要采取省级、国家级统考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作为一项高风险测试,学生往往抱有极强的功利性来进行课程学习。在笔者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关于“划重点”,“给答案”的诉求不绝于耳。大部分教师更倾向于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授课,将知识点进行提炼梳理,按照课程进度严格检查学生的识记、背诵情况。学生们对此虽然感到有压力,但是有顾忌于考试通过率,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点,虽说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产生了一批高分学生,但是学生在考试通过之后还能记得多少内容,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2)通过有色眼镜看待自考助学班。在自考助学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以及與其他任课教师的交流中发现,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教师本身,都在不同程度上都对自考助学班这一学习形式抱有偏见。由此引发的师生之间的对立事件也时有发生。作为学生,据笔者与学生日常交流过程中得到的信息,部分学生也对于在高考或者专升本考试失利后选择来到自考助学班进行学习感到心有不甘,因此在对待议论与批评时情绪往往会更加敏感。因此,作为专职教师,如何正确看到自考助学班的形式以及如何用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学生相处,不应该只是开会时流于形式的口头表态,更应该找到合适的路径去建立切实的内在价值认同。

二、自考助学课程创新的主要方向与形式

1.结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组,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景象,显示出多方面共同发展的趋势[ 4 ]。结合自考助学班实际掌握的教学资源,所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以及学生总体的学习能力,教学实践的创新内容主要围绕加强信息化与终身化来展开。

(1)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主要是在教学交互化的方向进行创新[ 4 ]。在一门广告策划相关的课程教学当中,大部分教学内容是在线上完成,笔者选用QQ课堂作为网课工具,通过QQ课堂自带的群资料共享,作业布置以及在线批改等功能,进行了加强教学交互化的创新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预先设定一家以食品快消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作为模板(笔者通过个人渠道,能够与该公司市场策划部门进行实际沟通,能够通过行业一线人员对于学生的练习、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指导),在市场分析、竞品分析、策略制定、策划案撰写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练习和情景模拟分析的故事背景都设定为该模板公司,并要求学生将身份带入为该公司策划部员工A。

通过尽可能接近真实工作内容的问题设置与情景,开展随堂讨论与课后练习。随堂讨论通常以学生开麦进行交流或提交在线文稿,然后教师直播点评的形式来完成。高度的信息化交互使学生的情绪能够更加投入,注意力也更为集中在线点评文稿的形式也缩短了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获得教师反馈的周期,能够明显减少因为记忆衰减带来的信息传递损耗。除去教学过程当中的高度交互性和便利性,QQ群课堂自身作为一个以课程为单位的公共领域,也成为学生们互动讨论、交流思想的空间,不但体现了显著的教育信息化特征,也使得学习交流探讨的空间得以拓展,由此,关于教育终身化的思考也得以进入笔者的研究视野当中。

(2)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主张将教育和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倡导人终身接受教育、终身学习;一个人从高等学校毕业之后,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终结,而是倡导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再“回归”到高等学校,补充新知识,增长新技能,陶冶新性情,从而实现“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良性循环,贯穿人的终生。由此可见教育终身化确实是高等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目标,笔者此前根据某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为依据来开展练习和讨论,也正是为了加强学生们对于真实职场的认知。有学生在反思中曾写道:“一家公司如果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不断进取,那么它离被淘汰就不远了,作为一名打工人,现实亦是如此残酷。”由此可见,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不但能够使得学生逐渐认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也能够激发他们当前自考助学阶段的学习动力和目标。

根据后续的调查访谈,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利用真实企业作为研讨模板,结合线上教学工具带来的交互性和便捷性,激发了他们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对于概念性知识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理解。

2.以就业为导向,发挥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国家税收的增加,从而促进个人企业和国家储蓄的增长以及国家资本形成能力的增强。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主要从智力资源、基础知识、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促进科技创新等四方面來体现。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因为经济增长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以及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通过对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分析不难发现,当今人才培养主要从科技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力两个方面来开展。因此,作为面向全社会开办的自考助学班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把为行业进行智力资源储备以及为行业输送顺应发展趋势的人才作为主要目标。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融入行业一线企业的工作情境供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对于学生技能培养和教学实践效果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三、结语

全日制自考助学班作为面向社会开办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存在着生源状态复杂,学生能力区别较大等教学难点。但是由于其极强的经济与就业导向性,在教学创新过程中的思路与方向也较为明确。笔者利用自身资源,积极与企业进行对接,使得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不再是“过家家”式的凭空模拟,而是能够在获得行业一线从业人员信息反馈背景下的真实情境演练。鉴于这种教学实践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普遍欢迎,笔者也将就此种模式在更多课程当中进行应用,以期形成一套更为理论化、标准化的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黄红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2]杨国华,孙镇雷.自考助学模式下教学质量的提高——生源质量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J].中外企业家,2014(09):158-159.

[3]胡田,田建湘,戴欧琳,黄丹.试论自考助学班学生厌学行为的原因及研究对策[J].科技风,2016(18):195-196.

[4]胡建华, 周川, 等.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38-41

(责任编辑:刘占行)

猜你喜欢

课程创新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性的思考与探索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