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预习有效性的方法

2022-05-16李乾

锦绣·中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策略方法课前预习小学语文

李乾

摘要:预习环节是小学语文教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情设计预习任务,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预习,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奠定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对课堂学习更有把握,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也更有动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发展增添助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策略方法

引言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整体不强,如若缺乏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指导,容易养成不良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语文学习的首要环节——预习入手,结合教材内容和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完善语文教学的过程,探讨小学生应当如何开展预习,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预习环节,更好地参与语文课堂。

一、注重课文背景资料,增强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散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其中有许多是学生鲜有耳闻的,因此阅读和学习这类文本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陌生感。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预习环节会明确学生应当主动搜索相关背景资料,通过多种形式整合所学。一般而言,对于文体类型、作者信息、创作背景、相关链接等是预习时搜集课外资料的主要方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类预习工作都交由学生课下去做,在课堂教学中关于背景知识的介绍不过几分钟,甚至一笔带过。有的学生便十分容易偷懒,不去认真查找课外背景资料,仅仅浏览教辅书上千篇一律的内容,又或者是只知道在网络上搜索信息,却没有及时提炼其中的重点和精华部分,预习环节草草跳过,未能达成预期效果。相较于字词句的认识和记忆、情节的理顺和解读等预习要点来说,关注课文背景资料这一预习过程不完全是为课堂教学而做的,长远来看,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包括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把握教学预习的指导要点,突出学生在预习中的主体地位

课前预习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了解学科内容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布置语文课前预习任务时,教师需要掌握教学预习的指导原则,要充分彰显学生在预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监督。语文课前预习活动必须要精确化,不能走形式,要将这种预习习惯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世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发现问题,并在次日的课堂教学中予以解决。

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兴趣是最好的帮手,小学生只有对感兴趣的知识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因而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以新知识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预习作业,设计几项小任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大有益处,也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活动中受益。

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通过不同渠道了解西沙群岛的人文地理等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三、采用预览文本的方式,强化语文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预习环节最主要最基础的步骤就是预览文本。预览和阅读课文时,字和词是基础,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勾画自己不熟悉的字词,提前获取印象。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等待上课时听老师讲解,并在恰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果學生自己通过自学和预习能够解决一些生字词问题,那么当课堂上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学习的时候,则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促进其记忆,有效提高其语文学习效率。

例如,在《蝙蝠和雷达》内容涉及生物和科技方面的知识,因此用语上具有一定专业性,给学生预习生字词带来了一定难度。整体来看,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科普文章,通读和预览文本是学生预习时的第一步。阅读过后,学生可以根据标题中的“蝙蝠”和“雷达”这两个关键词,把所有的生字词分类。如“蝙蝠”“苍蝇”“铃铛”“敏锐”等关于蝙蝠活动的词是一组,“荧光屏”“障碍物”“证明”“研究”等涉及现代科技的词是一组。由于教材在编排生字词时是按照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相邻字词之间表意相差很大,将生字词分类后,更加便于学生有规律性地理解词义。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按词性给生字词分类,如“蝙蝠”“雷达”“苍蝇”“荧光屏”“障碍物”“铃铛”等是名词,“研究”“证明”“驾驶”“避开”“系上”等在文中是动词,“隆隆”是拟声词,“漆黑”“敏锐”等形容词。按照词性分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字词的用法,比如形容词和名词搭配、动词和名词搭配等等,从预习的角度让学生逐渐了解一部分词汇和语法的知识,提升预习的质量和效率。

四、增强监督,使学生意识到课前预习的意义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学习方法的问题,导致语文预习的效果差强人意,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渐渐对课前预习失去兴趣,只为应付教师的检查而敷衍了事,这样的预习效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对于教师而言,除了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之外,还需要一一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的方法很多,比如工具式预习,主要是借助词典等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延伸,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快速认识生词和生字,从而扫清语言学习中的字词障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

结束语

综上述,语文课前预习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问题学”,从而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针对性,及时掌握课文重点。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前预习环节,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其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导致他们在预习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纠正预习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鼓励他们开展课前预习,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路多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提升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1,(30):31-32.

[2]朱国荣.小学语文预习指导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1,(11):62-63.

猜你喜欢

策略方法课前预习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