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KSAO模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探究

2022-05-16黄亚丽汪青青陈金蓉

锦绣·中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辅导员

黄亚丽 汪青青 陈金蓉

摘要: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职业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也关系着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论文利用KSAO模型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个人职业能力,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提出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办法,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KSAO模型;辅导员;职业能力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中规定: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调查发现,目前辅导员职业能力基本上能够满足本职工作需求,同时学生对辅导员职业能力较为满意,但是由于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程度高、流动性大,职业化、专家化发展需求等要求的提升,或多或少地存在能力不足或缺陷【1】。

一、KSAO模型介绍

KSAO 模型是企业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工作能力的分析。在该模型中,K(Knowledge)专指人员的知识储备,即与岗位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S(Skill)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包括经验累积;A(Ability)是可迁移能力;O(Others)则是指其他方面的能力,包括个人兴趣和工作态度等。KSAO 模型是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评价,在次用来评判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二、运用KSAO模型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教育部于 2014 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中,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进行了界定和说明,对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不同等级的辅导员职业能力从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党团和班级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与咨询、学业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九个方面指出路径和方向。为强化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该文件针对辅导员培训提出了要求。

根据参考文献和参照KSAO 模型对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要求分析得出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具备职业能力如下。  K(职业知识):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法律制度、政策文件等,并提出辅导员需掌握的知识体系需要涉及管理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内容。针对就业创业部分而言,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未来发展的人生导师,辅导员需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方向,知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挖掘并培养自身优势。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加强理论学习时,也要深入了解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

S(职业技能):在辅导员的专业技能方面提出:第一,具有较高政治素养、政治敏感度和政治辨别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顺利;第二,需要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处理突发事件;第三,需要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把各项政策通知准确传达给学生,解开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困惑,对学生就业创业方向的指导;第四,掌握办公技能和日常事务处理能力。

A(一般职业能力)指可迁移能力。即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的困惑,及时给予指导。

O(其他):主要是指职业态度。专业技能可以直接通过处理日常和危机事件来看出,而职业态度史最容易被忽视的。当前青年学生普遍道德感缺失,比较浮躁,难以沉下心来专注工作。辅导员工作更是比较琐碎,一时难以看到职业成果。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职业知识(K)与职业技能(S)欠缺

由于辅导员需要思政工作相关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在进行辅导员招聘时并未限制应聘者专业背景,专业背景参差不齐,没有经历过系统和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和培训,理论宣讲能力不足,思政工作方法欠缺。自身知识体系的不完善,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能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構和工作能力。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是“网络原住民“,辅导员需要提升职业技能,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两微一端”等网络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2、一般职业能力(A)不足

辅导员招聘对象主要以应届硕士毕业生为主,主要从毕业学校到工作学校,缺乏沟通和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自我提升和研究学习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都是一般职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做出调研,发现高职辅导员群体中,学习和研究能力普遍较弱[2]。

3、其他方面(O):职业认同感低,职业态度存在偏差

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可以双线晋升,但专业发展比不上专任教师,职务晋升比不上行政干部。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缠身,工作成果难以量化,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部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职业认同感不强,所以妨碍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高。

在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逃课、夜不归宿和打架等事件频发,辅导员更是忙于到处“灭火”,沦为“学生的看护员”。尤其是教育部43号令中规定,辅导员的师生配比不低于1:200,大部分高校解读为一名辅导员至少需要带满200名学生。令许多高职院校辅导员雪上加霜,除了处理日常工作以外还需要担任200名学生的班主任,工作负担十分沉重。

四、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建议和措施

辅导员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首要任务,他们在思想价值引领和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指导学生成长成才。以下是辅导员的现状分析,提出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建议和措施。

1、提高职业认同感,转变辅导员工作的思想观念

高职院校需要充分的认识到辅导员对于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到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包括教育、管理以及服务三大块,主要包括党团和班级建设、奖助学金评选、日常事务处理、心理健康教育等。这些工作严格上来将并非只是单纯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而是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深层次目的。

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改变自身观念,不能僅仅把辅导员工作当做一个跳板或者平台,要牢牢树立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要坚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观念自信,在日常工作中,在服务和引领学生中,实现师生的相互成就【3】。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职责核心,以班级管理为基础,以服务为保证,以科研为支撑,来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

2、加强辅导员职业化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从选聘、考核、培训和激励等方面制度进行辅导员职业化机制建设。

可通过提高辅导员入职门槛,建立一套标准明确、内容务实、可操作执行的准入制度,通过对源头的把控,来严格把控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在笔试、结构化面试环节增加辅导员技能考核环节,例如增加与学生谈心谈话的情景模拟,就业创业的指导讲解等。由于辅导员工作需要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性格稳定的心理品质等,同时,应增设入职测试,对从业者的人格、性格进行测试,有助于选聘更符合岗位需求特质的从业者。

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考核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将日常具体性的事务进行量化考核。建立短期和长期的考核机制,将单项考核和整体考核相结合。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培训主要以理论宣讲为主的报告式讲座为主,形式单一,可增加不同学校之间辅导员的交流和学习,开办辅导员沙龙,定期针对学生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学习。也可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学习型氛围的组织,定期开展经验交流。

当前教育部有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科研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鼓励辅导员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和升华自我,可推荐优秀辅导员参加交流活动或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养[4]。

3、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靠外界力量的推动,另一方面其能力能否持续提升是辅导员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5]。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当从个体被动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化,积极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加强职业能力。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想信念,在处理日常事务和培训交流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育人管理能力。规划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以实现专家化作为自身职业发展目标。

4、重视辅导员心理健康

当今时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被广泛关注,辅导员工作琐,工作压力大,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健康的工作心态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高职院校可建立辅导员心理监督和管理制度,协助辅导员调整职业倦怠情绪,增加对该群体心理健康关注度,对促进辅导员长期良性发展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时树奎.新时代辅导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研究[J].科技风,2020,{4}(26):151-152.

[2]董一霏.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3]冯湘.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4]欧阳效升.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对策[D].复旦大学,2009.

[5]曾建萍.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和提升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基金项目: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探究(校20200133)

作者简介:黄亚丽,(1991--)女,汉族,湖北黄冈,助教,工作单位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辅导员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