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客家山歌剧的艺术特征与创编研究

2022-05-16张展中

锦绣·上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广东

张展中

摘要:客家山歌剧是以客家山歌为基础演化而来的地域戏曲剧种,也称其为梅州山歌剧,因为梅州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区域。客家山歌剧的舞台语言就是客家方言。客家山歌剧以其独具特色的舞台语言、生动的说唱表演以及优美的旋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璀璨瑰宝。客家山歌剧的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家非遗文化保护开发的大背景下,创编者将客家山歌与现代歌剧有机结合,打造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对广东客家山歌剧的艺术特征与创编状态进行深度研究。

关键词:广东;客家山歌剧;艺术特征;创编研究

引言

客家山歌剧诞生于清中叶,但从20世纪50年代后才真正发展成为一个剧种,因为客家山歌剧的基础就是客家山歌,因此该剧的音乐不同于其他传统的戲曲,无需刻意进行程式化、脸谱化和行当化的表演,而是利用现代歌剧惯用的创编手段,以客家山歌作为剧中人物的唱腔,但在客家山歌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改创,合理地进行板式变化和曲调连缀,旋律会更加优美、婉转。客家山歌剧的演变过程很漫长,某种程度也是客家人生存历史的缩影,更是多元文化融汇交流的见证。

一、客家山歌剧的现状与内涵

(一)现状

客家山歌剧以其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受到客家聚集区域群众的喜欢。尤其是山歌剧独有的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把客家人的特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成为客家人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寄托。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因为现代的多元文化浪潮的冲击,客家山歌剧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正在呈现衰落的态势。目前很多客家山歌剧团面临着尴尬的境况:观众正在锐减,戏剧的专业人员流失严重,剧团数量在严重萎缩;就算是发展状况良好的个别剧团,也掩盖不住客家山歌剧整体不振的趋势,因此,保护、拯救、传承、发展客家山歌剧的工作迫在眉睫。幸好,在国家非遗保护的政策推动下,客家山歌剧的保护和发展的工程正在逐步展开,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内涵

客家山歌剧是在传统的客家山歌基础上创编的地方性剧种,主要流传在广东客家人聚集的地区,也称作“梅州山歌剧”或者“客家戏”,其表演语言为纯正的客家方言,以说唱、形体为主的表演形式通俗易懂。其演唱特点从原有的逗趣、抒情、对答的基础上逐渐演化为合唱、男女对唱等形式。伴奏乐器以高音二胡为主奏,辅助乐器有扬琴、笛子、高胡、琵琶板胡等。客家山歌剧在内容上主要反映民众真、善、美的品格, 抨击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的不良的风气,歌颂质朴、忠贞的爱情故事[1]。在表演形式上,既有传统戏剧的生、旦、净、末、丑,又融合了歌剧和舞剧的表现手段,形成既有歌舞抒情,又诙谐逗趣、乡土气息浓烈的表演特征。流传至今的客家山歌剧有《彩虹》、《挽水西流》、《等郎妹》、《桃花雨》、《白鹭村》等。

2017年,客家山歌剧被列为广东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广东客家山歌剧的艺术特征

(一)语言的原汁原味

1.客家方言

客家山歌剧的语言是纯正的客家方言,该语言的表达与宋代的白话文类似,但与我国的普通话截然相反,其含义各自不同,客家地域韵味浓厚。以客家山歌剧《俏妹子》为例:

桥上介子里格来过桥……一心慢呀慢子摇,快呀快子行……

妹子:花是涯的哥来,涯的干哥哥米童:花是涯的妹来,涯的亲妹妹!

以上这段戏文中的“介、 行、 涯”皆为本地的客家方言,意思是“那、 走、 我”,与普通话的意思完全不同,由此可见,客家山歌剧的语言是独具特色的,具有地域韵味,对于客家人来说通俗易懂,而如果用普通话表达,意思就面目全非了,也不符合客家人的习惯。由此可见,中华的语言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2.生活口语

客家山歌剧中的说唱形式其实就是口语化的对白,那种脱口而出的形式几乎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但与文章中的语言是有很大差异的。再以客家山歌剧《俏妹子》的戏文为例:

米童:澳嘿,到料,妹子,开门囖!

妹子:门前可系米童阿哥来料?

米童:嗯,系米童阿哥来料!

妹子:阿哥呃,爱等妹子梳好头,戴好花来呃!

以上的戏文是一段很随性的男女对白,但又不是口水话,意思表达得清晰明确,语言虽然不想其他剧种戏文那样华丽、工整和具备层次感,但这种生活口语式的表达既通俗易懂又自然亲切,在形式上深受当地民众的喜欢。

(二)人物形象真实

客家山歌剧都是以民间生活为素材创编的,反映的也是底层民众的生活内容。山歌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更贴近生活,主要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抒情和逗趣表现自然、真实的人物性格。人物表演的多为弘扬正气、描述情感故事的情节,从中折射出劳动群众真、善、美的品格,因此,男人的形象多为朴实、勤劳勇敢甚至是诙谐等,女人的形象皆为温存、善良、婀娜多姿等。整体的人物形象塑造真实而生动。

(三)多样化的表演形式

客家山歌剧在载歌载舞的核心表演元素基础上,呈现丰富多彩的特点,而且音乐既优美动听又欢快热烈,浓厚的生活韵味深受村民的喜爱。喜剧和闹剧是客家山歌剧两种常用的表演形式,这种表演主要是以逗乐观众为目的,让观看者捧腹大笑。当然也会有少部分正剧或者悲剧。客家山歌剧喜剧的代表作就包括《俏妹子》,该剧主要表现的是米童和妹子这对情侣欢天喜地过元宵节的情境,烘托出活泼、欢快的气氛。客家山歌剧的表演动作包括手巾花、扇子花、搓手、高步、踮步、矮子步、碎步、蹲步、云手等,客家山歌剧的动作都是通过对劳动的模仿逐步演化而成的,更多是动作、人物和剧情等诸多因素的结合[2]。

三、广东客家山歌剧的创编研究

(一)从“歌”到“剧”的创编演变

虽然客家山歌剧在清中叶就诞生了,但也只是存在于民间,并且生存在山歌的体系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专业的客家山歌剧的创编人员。而真正将客家山歌创编为客家山歌剧,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那个时期的社会形势深刻地影响到梅州地区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首先是革命风云在冲击梅州传统的自然经济的同时,更挑战着千百年来男耕女织的观念,同时社会改革和革命浪潮方兴未艾。在此社会背景下,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由此,大批的创作者开始把客家山歌创编成客家山歌剧,客家山歌剧开始逐渐在社会的公共场合演出,并且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加激发了编创者的热情,客家山歌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开始日趋成熟。

(二)从业余到专业创编

20世纪50年代初,梅州剧团在中南军区文艺汇演中表演了山歌剧《好夫妻》后,该剧受到新闻界的关注,并正式提出了山歌剧这个概念,在此背景下,梅县民间艺术团相继创编以《巧相逢》 为代表的一批客家山歌剧,由此,客家山歌剧的创编开始从业余向专业转变。在山歌剧的音乐唱腔上,创编者主要是将客家山歌进行规范化的板腔变化,反响极佳。那个时候,广东梅州客家山歌具有典型意义的原版客家山歌就是梁带英版本的松口山歌。作曲家米柯编创的《巧相逢》,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客家山歌剧《巧相逢》所写的。该曲目将巧妙地压缩了松口山歌缓慢而悠长的节奏,利用民间音乐经常用的“缩板减音”方式,表现出欢乐、活跃的音乐形象。这个时期的客家山歌剧的创编显现的是优美的风格,但大多数的唱腔都是套用了旧曲,没有形成独立的创编风格,客家山歌剧还是不成熟的阶段。

(三)戏剧形态的形成

20世纪50年代后期,梅县民间艺术团在著名的老艺人颜谨光创编了客家山歌剧《喜相逢》,其基础音调以松口山歌为主,进行拉长和压紧且采取了快慢板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客家山歌剧。 这个时期的山歌剧的创编主要以独幕式的风俗剧为主,情节比较简单,唱词是旧体山歌模式,已经初具了戏剧形态,但创编风格还没有真正成熟。

(四)多元化的内容创新

客家山歌剧编创和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改革开放之后至今的时间段,这个时期的创编者思想得到全面的解放,在原有的梅州山歌剧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借鉴了其他地方戏曲和新歌剧的创编经验,将诸多的无伴奏合唱、复调性合唱以及大合唱融入到山歌剧中。该阶段的主要编曲代表作者为南歌和陈勋华。南歌在客家山歌剧的创编中特别重视梅州客家元素的应用,善于利用“母子腔” 规范唱腔,主要采“套”与“编”为创编手段,例如 《啼笑冤家》、《彩虹》等曲目;而陈勋华的创作风格正好相反,他的观点是让梅州山歌剧向以新歌剧为主的多元化趋势发展,在山歌剧的音乐唱腔上采用了戏曲板腔、音乐剧、歌剧等诸多元素,他力图尝试将山歌音调进行重新创编,真正实现山歌与现代音乐有机融合,此风格的代表作有《等郎妹》等,为客家山歌剧的后续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径。

四、结束语

毋庸置疑,在粤东戏剧百花园中客家山歌剧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因此,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客家山歌剧的保护、传承发展的历史任务。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外来文化对传统民族艺术带来很大的冲击,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知,懂得对多元文化的辨别,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外来文化。必须树立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不遗余力立地去传承个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面对客家山歌剧秋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实,我们必须在保护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利用现代创编手段和舞台表演形式,让客家山歌剧焕发崭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丹.赣南新创戏剧中的客家女性形象塑造分析——以山歌剧《老镜子》 为例[J]. 影剧新作, 2018(2) : 102-108.

[2]黄露晖,徐金阳.徐秋菊教授客家山歌唱腔艺术及其教学传承探析[J].民族音乐,2018(03):46-48.

[3]李逢春,周維萍.铜鼓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分析[J].北方文学:中,2018(04): 84-85.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广东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行摄广东
广东莱伯通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粤来粤美”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