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文化+滨海资源”康养模式研究

2022-05-15田仁吉黄丹宁韦荣琴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特色文化

田仁吉 黄丹宁 韦荣琴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文化+滨海资源’康养模式研究——以钦州市为例”202011607127)。

作者简介:田仁吉(2001-),女,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19级学生;黄丹宁(2000-),女,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19级学生;韦荣琴(2000-),女,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19级学生;高安刚(1985-),男,广西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发展。

摘 要:本文以钦州市为例,在分析钦州市特色文化、滨海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阐释钦州“特色文化+滨海资源”康养模式存在问题,最后系统提出优化钦州“特色文化+滨海资源”康养模式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特色文化;滨海资源;康养模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1.004

1 文献综述

文旅康养模式设计随文旅康养发展受到关注,总体遵循了借鉴优秀经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在针对特色文化的研究中,肖紫柔、周玲、贺江(2021)对常德特色饮食文化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开发健康特色新产品,实现健康饮食支撑“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策略;钱正青、沈潇玲(2020)提出了生态文化与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王伟国(2019)提出发展中医药文旅康养产业的相关措施,还有学者提出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小镇等措施。

在對滨海资源的研究中,徐建国(2020)通过对青岛滨海旅游资源和市场的研究分析提出青岛滨海旅游产品开发提升对策;董嘉莹(2019)强调了结合康养需求打造度假村景观。汪文琪(2018)强调充分利用海南资源与市场注重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开发。段文军、伍进(2011)以广西为例强调滨海旅游差异化开发战略,提出优化路径,以实现滨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在针对康养模式的研究中王宇波,何佳荣(2021)以鹤峰县五里乡为例,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乡村发展康养旅游的开发模式;李甜江、王世超、巩合德、马建忠(2020)以红河弥勒太平湖森林康养小镇为研究对象,探索石漠化区域森林康养发展模式;陆旭东(2017)强调海南旅游公路规划建设,提出旅游公路的关键性指标体系,为康养模式线路规划提供借鉴。

由此可见,整合特色文化、滨海资源构建康养模式已渐趋成为旅游行业发展新方向,越来越受学者的重视。但针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相关研究却较少,尤其缺乏基于地方特色文化与滨海资源整合的视角探索康养模式的相关研究。基于此,本文以钦州市为例,对此开展深入研究,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

2 广西钦州市特色文化+滨海资源康养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特色文化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1)文化底蕴深厚,潜在价值高。钦州市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有“中国一绝”之称,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但相对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竞争力较弱、品牌集聚效应弱、作品潜在价值仍需挖掘。

(2)地方特色节日活动丰富,但知名度低。三娘湾观潮节依托三娘湾开展出海觅海豚、海豚奇观抢拍、花灯展等旅游活动,是钦州市最引以为傲的旅游节日之一,但受众少知名度低。

(3)重视民族英雄文化,但配套设施不完善。为了缅怀刘永福和冯子材两位抗法英雄、孙中山先生对钦州港建设的重视建设了刘永福故居、冯子材故居、孙中山石像。但文化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景点文化没有得到充分介绍,顾客对其一知半解。

(4)文化政策支持。钦州市文化特色,有市政府和国家的支持,为钦州市文化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

2.2 滨海康养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1)钦州市丰富的滨海资源,但资源利用不充分。钦州市滨海地区,独具“岛、林、滩”特色,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七十二泾风景区、麻蓝岛旅游区、三娘湾沙滩及白海豚旅游区、红树林和钦江、茅岭江、金鼓江风景河段等,但资源还未充分利用。

(2)地理位置优越。钦州市地处广西沿海地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中西部通往东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与东盟大市场的重要枢纽,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具有“承东接西”和“桥头堡”的战略地位。区位优势明显,海洋资源丰富,特色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广阔。

(3)政策支持。近年来,钦州市委、市政府对如何开发利用该市优越的滨海资源做出了一些规划建设如2010年5月,钦州市滨海新城正式启动开发建设。有利于加快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快推进钦州市茅尾海滨海新城建设”“加快推进茅尾海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的要求。

(4)国家战略支持。在国家新一轮发展战略驱动下,钦州市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一是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突出了钦州市港口的发展;二是国家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支持,钦州市港片区是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最大片区之一。

(5)旅游康养竞争力较弱,资源开发力度弱。相对于北海旅游品牌打造,钦州市旅游康养品牌知名度低,品牌集聚效应弱且各旅游景点存在坐地起价、产品高价售卖、虚假宣传等现象。钦州市滨海旅游特色景点是三娘湾,但三娘湾近年缺乏创新,主要有两点不足:一是进入景区需要门票,影响了顾客进入景区的热情;二是三娘湾旅游卖点较少,且看海豚这个最大卖点的开发具有偶然性,易挫伤顾客积极性。

(6)钦州市交通不够完善且诸多景区地处位置较分散或偏僻。钦州市较知名景点多分布在钦南区滨海海域,景点间距离较远位置分散,目前虽有基本的线路框架,如在建的龙门大桥、到吴圩机场班线开车但总体上旅游线路规划不太合理,没有能够将各景点串联起来,形成配套的旅游线路,造成顾客旅游不便。

(7)滨海康养配套设施不完善。钦州市滨海区域医疗、交通、食宿等条件落后,当地居民就医条件较差,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备;钦州市交通不够完善且诸多景区地处位置较分散或偏僻;旅游线路规划不大合理,没有能够将各景点联系起来,形成配套的旅游线路。

(8)服务意识较弱,服务质量较低。钦州市公交系统有待完善,公交车、出租车司机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相对恶劣、服务质量较低。

2.3 “特色文化+滨海资源”康养模式现状分析

综上,可将钦州市“特色文化+滨海资源”康养模式现存问题分为“硬件+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滨海旅游景点建设及其线路规划、配套设施;软件包括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滨海康养氛围的打造、服务质量提升、品牌打造。

钦州市目前已具有基本滨海康养条件,积累了一定的景点建设经验、知名度和顾客数量、基本的旅游线路框架;故目前应向纵深方向发展,着重做好各景点环境建设、规范旅游线路、“特色文化+滨海资源”康养环境整合、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基于以上分析给出以下对策建议,最后总结出“特色文化+滨海资源”康养模式图(具体如图 1所示)。

3 对策建议

3.1 文化方面

(1)优化文化旅游特色产品体系。重点发展滨海体验、健康养生、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民族文化等旅游产品。开发钦州市老街游、白海豚观光游、三娘湾滨海度假游、茅尾海大蚝品尝游、坭兴陶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2)推动滨海文化、英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文化+”和“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渔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住房、医疗、养老、体育等融合发展,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

(3)建设一批文化旅游核心大项目。围绕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建设文化旅游核心大项目。专注于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打造,全力做好国家级品牌创建示范工作。

(4)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形成层次分明、覆盖面广的旅游集散和服务体系。

3.2 滨海方面

(1)旅游發展理念待转变。钦州市必须改变传统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创新滨海旅游业发展,采取更多产业化的模式推进,形成更多的顾客体验是发展滨海旅游需要侧重挖掘的内容。

(2)旅游体验系统化。统筹好旅游方案设计、旅游线路、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活动设计等,有序化钦州市滨海旅游体验。

(3)人文旅游内涵需提炼。当前钦州市滨海旅游景观、景点缺乏深度挖掘,必须强化对旅游景观人文历史内涵的挖掘,溯过去观现在知未来,才是旅游能长久吸引人之所在。

(4)突出滨海旅游点线面发展,形成“套餐式”服务。必须把滨海风光统筹起来,形成点线面滨海旅游发展生态,达成“套餐式”滨海旅游服务。

(5)突出滨海旅游重点。重点打造湾、路、泾、岛等旅游景点,湾是三娘湾、月亮湾,路是海上三墩公路,泾是七十二泾,岛是一些可以允许开发利用的特色海岛,如麻蓝岛。坚持适度旅游开发,保持滨海旅游原生态风光,注重提升人文旅游内涵。

(6)规划优质旅游线路。政府需要加大景点间的线路合理规划;利用互联网,通过使用旅游APP进行钦州市旅游线路的推荐、通过各种短视频进行网红打卡旅游线路的推荐等。

钦州市虽有一定的特色文化及滨海资源开发基础,但缺乏将特色文化与滨海资源进行整合的康养模式,故本文从整合钦州市特色文化及滨海资源的角度,总结出“特色文化+滨海资源”康养模式。将钦州市特色文化景点:千年古陶城、刘永福故居、冯子材故居;滨海资源:滨海沿路村镇、茅尾海旅游度假区、七十二泾进行整合,总结出“特色文化+滨海资源”康养模式。

所有的对策建议都以顾客为中心,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终总结出对策模式图如图1所示。

3.3 “特色文化+滨海资源”康养模式

3.3.1 各景点的发展对策

(1)千年古陶城,“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引入企业,钦州市灵山县茶叶;“走出去”:和其他景点的企业合作,将引入的茶叶和制作的坭兴陶卖给其他景点需要的企业。

(2)刘永福故居、冯子材故居,完善配套设施。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加大对景点内环境建设、适当利用全息影像投影动态的场景,让顾客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完善周边设施,如政府可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培训支持,帮助小微企业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服务质量水平。

(3)沿路村镇,政府引导村民入股。村镇发展主要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政府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引导村民用入股的方式将土地联合管理、引导企业发展,根据各村情况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并形成水产产业链,引导顾客观光、体验,通过体验农活达到康养目的。

“引进来”可用优惠政策引导并规范企业入驻,发展制作坭兴陶体验活动、引入钦州市灵山县的茶,用古陶城生产的坭兴陶泡茶,让顾客在制作、饮茶的同时放松心情、实现健康养生。

(4)茅尾海旅游度假区,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规范管理。利用风力大的特点可以放风筝,广阔的草地可以组织户外运动;政府应提高美食街企业的准入门槛,主要引进一些钦州市特色的养生美食,并做好质量监督工作;企业应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定期做好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5)七十二泾,完善配套设施。七十二泾水质较差、设施设备陈旧,红树林分布较分散。应加强水质的改善、完善设施设备、增加红树林面积,注重仙岛公园的建设,完善孙中山石像周边服务,用较完善的服务及孙中山石像进行宣传,增加景点的吸引力,而不是进行虚假宣传,在服务质量不高的时候进行大肆宣传,造成顾客心理落差。

3.3.2 各景点间的发展对策

(1)合理规划路线,使各景点联系更密切,将各景点更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利用旅游攻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旅游路线服务。

(2)关注顾客的需求,以原生态的滨海康养为主,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旅游活动,帮助其他企业一起完善配套设施。

(3)政府需要完善基础设施服务、积极引导各景点企业间开展合作,为企业合作提供便利。

(4)企业需要做好自己业务的同时,注意合作方的选择、提高双方合作效益;各企业需要在发展自己核心能力、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反馈机制,利用技术搜集顾客、合作方的反馈,并不断改进以此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3.3.3 各景点外的环境建设

各景点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政府、各景点企业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应注重相关环境的建设。政府应为各景点间企业的合作提供便利与支持,同时加强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监管,改善营商环境。

参考文献

[1]肖紫柔,周玲,贺江.常德特色饮食文化体系及其支撑“文旅康养产业”的策略[J].食品安全导刊,2021,(09):53-54.

[2]钱正青,沈潇玲.生态文化与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20,(05):64-66.

[3]王伟国.康养文旅与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优秀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2019:3.

[4]徐建国.青岛滨海旅游产品开发提升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08):181-182.

[5]董嘉莹.康养旅游视角下的休闲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拓荣县休闲度假村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9.

[6]汪文琪. 基于RMFEP模式的海南省康养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8.

[7]段文军,伍进.滨海旅游差异化开发战略研究—以广西为例[A].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未来研究分会2011年研讨会论文集萃[C].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未来研究分会,2010:9.

猜你喜欢

特色文化
平潭国际旅游岛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研究
古希腊建筑风格所折射出的文化特色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开发与设计
培育自身“特色”文化 为科研插上腾飞翅膀
财经类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