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加皮药材及饮片的质量分析及监管建议

2022-05-13杨建波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2年3期
关键词:浸出物饮片药典

杨建波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张文娟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程显隆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王雪婷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魏锋*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马双成*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W.W. Smith 的干燥根皮。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病、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1]。细柱五加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西自四川西部(天全、屏山)、云南西北部(维西),东至我国东部沿海,北至山西西南部(永济)、陕西北部(延安),南至云南南部(蒙自)和东南沿海,但野生资源蕴藏量较为有限[2]。

古代本草中所记载的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现代使用的五加皮药材,有南北五加皮之分。南五加皮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北五加皮为萝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Bge. 的根皮,习称香五加,《中国药典》1977年版将其定为香加皮[3]。南五加皮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北五加皮有毒,有强心利尿之功,不宜多用。现代临床应用中曾多次出现关于使用香加皮中毒的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4-5]。因此,基于2018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专项抽验及市场调研结果,系统介绍五加皮的基原、真伪及优劣等质量问题,并对五加皮的监管提出建议。

1 五加皮的基原

《中国药典》1977~2020年版记载五加皮均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W. W. Smith 的干燥根皮。《中华本草》记载五加皮为细柱五加和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 et Maxin)]的根皮[6]。《甘肃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980年版记载五加皮的来源为细柱五加和杠柳;《河南省中药材标准》1991年版记载五加皮的来源仅为杠柳,《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记载五加皮的来源为细柱五加;《云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986年版记载五加皮的来源为杠柳、刺五加和红毛五加;《吉林省中药炮制标准》1986年版记载五加皮的来源为细柱五加和短梗五加;《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记载五加皮的来源为细柱五加和糙叶五加[7-11],具体详见表1。由此可见,长期的用药习惯、不同地区的药材标准和《中国药典》对五加皮的基原有不一样的描述,增加了五加皮的用药风险,给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

表1 《中国药典》和不同地方标准中五加皮来源及检验项目

2 五加皮真伪鉴别

五加皮用药历史悠久,地方习用品较多,导致伪品及混淆品较为严重。常见伪品及混淆品有刺五加、白簕、糙叶五加、短梗五加、无梗五加、红毛五加、牡丹皮、桑白皮、地骨皮、香加皮、密脉鹅掌柴、七加皮、土加藤和五叶泡等[6,12-14]。据2018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专项抽验及市场调研结果,市场上主要有3 种药材以不同名称或掺伪品作为商品五加皮出售,分别为香加皮、白簕和红毛五加。

传统的生药学和薄层色谱鉴定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和经济等优势被广泛收载于《中国药典》及地方药材标准中,并且常被用作为中药材真伪鉴别[15-16]。因此,本研究优先采用传统生药学和薄层色谱鉴定技术,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对所收集的78批样品进行真伪鉴别。另外,采用DNA 条形码技术,以目前备受关注的ITS2 序列片段为条形码标准[17-20],对较难鉴别的易混品进行DNA 条形码鉴别研究。

2.1 实验仪器和样品

仪器:薄层色谱成像系统(Visualizer 2,CAMAG 公司),薄层色谱点样仪(ATS 4,CAMAG 公司),显微镜(BX51,OLYMPUS 公司)及数码相机(EM5 Mark Ⅱ,OLYMPUS 公司)。

样品:3 批五加皮样品于2021年3月采集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WJP01~WJP03,野生4年以上);5 批五加皮样品于2021年6月采集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WJP04,种植2年;WJP05~WJP08, 种 植4年);5 批五加皮样品于2021年6月采集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WJP09 和WJP10, 野生4年以 上;WJP11~WJP13, 种 植4年以上),上述样品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杨建波副研究员鉴定为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W. W. Smith 的干燥根皮。1 批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细柱五加的根芯(WJP14X,种植4年以上)。64 批2018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专项抽验五加皮(20180401~20180464)。

2.2 鉴别

2.2.1 性状鉴别

64 批2018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专项抽验五加皮样品(20180401~20180464) 中,55批样品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斑痕;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辣而苦。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五加皮的描述一致[1],鉴定其为五加皮。9 批性状不符合规定,其中7 批不合格样品均呈不规则的卷筒 状(20180401~20180407),外表面黄棕色,栓皮松软呈鳞片状,易剥落。有特异性香气,味苦。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香加皮的描述一致[1],鉴定其为香加皮(图1)。另外2 批不合格样品外表面棕褐色(20180408 和20180409),内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体轻,易折断,断面平坦。气微,味淡(图1)。

2.2.2 薄层色谱鉴别

样品:64 批五加皮抽验样品(20180401~20180464)、五加皮对照药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为121523-201703 );香加皮对照药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为121025-201404); 异贝壳杉烯酸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为111999-201501)。

供试品溶液制备:取样品粉末2.0g,加二氯甲烷10ml,超声处理30 分钟,滤过,滤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制备:分别取五加皮和香加皮对照药材0.2g,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对照品溶液制备:取异贝壳杉烯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薄层色谱条件:照薄层色谱法( 通则0502) 试验, 吸取上述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 ℃)- 乙酸乙酯- 甲酸(10 : 3 : 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在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结果:64 批五加皮抽验样品中,55 批样品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9 批不合格样品中,7 批样品在与香加皮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呈现相同颜色的斑点。部分2018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专项抽验五加皮样品薄层色谱结果见图2。

2.2.3 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样品:2018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专项抽验五加皮样品中2批不合格样品(20180408 和20180409)。

仪器:PCR 仪(VERITI,AB公司), 分析天平(AB135-S,Mettler 公司), 电泳仪(EPS-301,Amersham 公司),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GeneGenius,Biorad 公司),球磨仪(M400,Retsch 公司),微量紫外分光光 度 计(Nanodrop One Plus,Thermo 公司)。

试剂:快捷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DP321,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Ex Taq(DRR100B,TaKaRa 公司 ),dNTP Mixture(N0447,New England Biolabs 公司),Sac Ⅱ(R0157,New England Biolabs公 司 ),GelRed (41003,Biotium 公司),琼脂糖(Blowest公司),GelRed (Biotium 公司),Tris 碱、 冰醋酸和EDTA Na2H2O(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引物(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 上游:5'-GGAAGTAAAA GTCGTAACAAGG-3',下游:5'-TCCTC CGCTTATTGATATGC-3'。

方法:①样品处理:取样品,用酒精棉球将表面擦拭干净,晾干;用球磨仪磨成极细粉末,称取样品粉末约30mg 备用;DNA提取和定量分析按照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用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DNA定量。②聚合酶链式反应及测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条件:预变性94 ℃ 5 min;反应循环(35 轮)94 ℃ 30 s,52 ℃ 30s,72℃ 30s;最后延伸 72℃ 5 min。PCR 反应体系25μl:DNA 模板1μl, 上下游引物各0.2μl,Taq DNA 聚合酶0.2μl,dNTP(10mmol/L)0.6μl, 反应缓冲液2.5μl,高压蒸汽灭菌的去离子水(ddH2O)20.3μl。PCR 样品送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测序。③序列分析及鉴定:使用CodonCode Aligner 4.0 进行序列拼接和剪切;导出序列,登录“中药材DNA 条形码鉴定系统”进行鉴定。

结果:2批可疑样品(20180408 和20180409) 鉴定结果为“Schefflera delavayi(Franch.)Harms ex Diels”,即五加科鹅掌柴属穗序鹅掌柴的干燥根皮。

3 五加皮优劣评价

经查阅药智网数据库,发现在“2019年1月~2021年7月”期间,共有72 批五加皮不合格,其中浸出物共有31 批不合格,占43.1%;总灰分共有12 批不合格,占16.7%,两项不合格数约占总不合格数的60%。由此可见,五加皮浸出物和总灰分不合格是影响五加皮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会影响五加皮的临床疗效。因此,本项目组选择15 批2018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专项抽验五加皮药材/饮片、13 批产区收集的种植和野生五加皮药材以及1 批细柱五加的根芯,共29 批,进行浸出物和总灰分的研究。水分、浸出物和总灰分分别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832 水分测定法” 第二法(烘干法)、“2201 浸出物测定法”和“2302 灰分测定法”进行检查。

结果:28 批五加皮的水分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15 批2018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专项抽验五加皮药材/饮片中,5批五加皮的浸出物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合格率仅为33.3%;13 批产区收集的种植和野生五加皮药材中,12 批五加皮的浸出物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合格率为92.3%。15批2018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专项抽验五加皮药材/饮片中,12批五加皮的总灰分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合格率为80.0%;13 批产区收集的种植和野生五加皮药材的总灰分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详见表2。

表2 五加皮研究结果汇总表

4 五加皮监管建议

4.1 五加皮的混淆品问题

目前关于五加皮的混淆品主要是香加皮和糙叶五加等,可能原因为部分省中药材标准或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关于“五加皮”的基原描述有差异。与此同时,五加皮和香加皮的性状和化学成份均存在较大的差异[21-23],且《中国药典》2020年版已经将五加皮和香加皮列为2 个品种。建议加强和规范部分省级中药材标准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并持续加强监管,加大治理力度,从而确保五加皮品种临床用药安全。

4.2 五加皮的伪品问题

2018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专项抽验五加皮样品中有2 批伪品为新发现的五加皮伪品,即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穗序鹅掌柴的干燥根皮,均从广西抽样获得。穗序鹅掌柴又称为“绒毛鸭脚木”(《广西植物名录》),在广西习称“大五加皮”,在贵州习称 “假通脱木”,广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江西以及福建等地,为民间常用草药,根皮治跌打损伤,叶具有发表的功效[24]。建议规范穗序鹅掌柴的质量标准,并加强五加皮药材在广西等地的质量监控,从而确保五加皮品种基原的准确性。

4.3 五加皮浸出物和总灰分不合格率较高问题

在前期对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和武汉市黄陂区的调研基础上,发现五加皮浸出物和总灰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①与采收加工清洗不干净有关。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五加皮”项下要求,夏、秋二季采挖细柱五加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如果细柱五加根部清洗不干净,可能会导致总灰分和浸出物不合格。②与种植年限有关。2年生的五加皮样品总灰分合格,但浸出物不合格;而种植/野生4年及以上的五加皮浸出物和总灰分均合格。③与五加皮加工抽芯不完全有关。细柱五加的根芯浸出物较低,总灰分也较低。如果五加皮抽芯不完全,总灰分会合格,但是浸出物可能会偏低。建议细柱五加规范种植,采收加工时趁鲜清洗干净,抽芯完全,并加强五加皮的源头监管力度,有助于其总灰分和浸出物合格。

猜你喜欢

浸出物饮片药典
白果饮片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挥发性成分蒸发规律比较研究
2020年版《中国药典》山楂叶项下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商榷
陇西白条党参浸出物含量分级标准研究
穿山甲药典除名
红参破壁饮片抗疲劳、耐缺氧、耐低温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
不同产地黄精品种的成分分析
冲泡条件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
玛咖中有效成分的不同方法不同条件下浸出物的含量比较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