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指导教师带教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2-05-13郑国燕张玲玲

天津护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培训基地产科专科

郑国燕 张玲玲

(1.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为了满足我国母婴健康的需求, 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以国家的政策为指导在各省逐步开展起来[1],2011 年以后陆续有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相关的报道,主要对培训成效与培训方法进行了研究[2-3]。近几年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不断增加。 但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迄今尚无统一的培训标准,各基地均是根据现有条件进行培训, 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 为了进一步了解母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现状,本研究从指导教师的角度出发,了解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指导教师的带教感受,分析培训的成效与问题, 为培训基地和卫生相关部门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7 月至9 月在河南省某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实施临床实践指导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该基地从2019 年开始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迄今已开展了3 届培训,现有43 名学员通过培训后结业。样本量以信息资料饱和为准,本研究以重复采访教师3 名以上均未出现新的主题视为资料饱和。纳入标准:①承担了母婴护理专科护士的带教工作;②中级及以上职称;③从事母婴相关工作5 年及以上; ④对母婴专科护士培训有较深刻的认识;⑤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⑥同意参与本研究。 最终纳入8 名受访者,8 名受访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8 名受访者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4],采用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进行资料收集。访谈提纲由研究者文献学习后与课题组老师商讨制定, 经预访谈后修改形成最终提纲: ①请您谈谈本次培训最深的感受;②您对培训期间的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模式有什么看法?③您觉得学员通过培训有哪些收获? ④您觉得母婴专科护士培训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访谈者事先向访谈对象说明本研究目的,并作出保密承诺,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1.2.2 资料收集方法 于2020 年9 月至11 月, 由1名具有4 年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与6 年教学经验的护理工作者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访谈地点为安静的护士休息室或办公室, 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同时记录访谈对象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等。访谈时间20~40 min。

1.2.3 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录音资料转化为文字资料, 用字母N1~N8 编号并经过两人核对后用于分析。采用Colaizzi 7 步资料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反复对比与分析。为了保证资料分析的严谨性,在研究过程中连续、反复地分析资料,并将整理后的资料返回研究对象处,核对资料的真实性。

2 结果

2.1 主题1:体会到培训的益处

2.1.1 教师自我认知提高 在带教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足,希望有机会参加学习,感觉临床工作和家庭占用了主要的时间,没有精力学习,体现出学习动力不足。 N2:“我觉得教师也应该作为学员先去学习,产科的知识我可能比较专业,但是新生儿、儿童保健的知识我不一定比学员了解。如果有机会,我们也很愿意出去学习一些新东西。 ”N5:“带教老师也应该去学习,比如说个案护理,在临床上接触的比较少。 ”N7:“对于我自己来说,对于新技术、新理论学习的还不足,我也想去学习新技术、新理论。但是临床工作很忙,孩子也小,感觉没那么多精力去学习。 ”

2.1.2 教师自我能力提升 教学相长,在带教过程中教师通过带教, 与学员和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在知识和能力上都得到了提升。N3:“教师方面也有提高,教师理论知识、PPT 制作、讲课都有提高。 ”N7:“其他教师讲课我们也会去听, 教师之间也是学习。 ”N6:“学员也会有她擅长的,我们也能从她们身上学到东西。 ”

2.1.3 学员的知识与能力提高 教师在与学员的接触中能够感受到学员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个案护理能力、沟通能力都有提高。N1:“学员学习汇报中PPT 制作、语言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都有提高。 ”N5:“学员通过我们培训后, 应该是能够做围产期的保健指导了。 ”N4:“培训过程中要做个案,个案护理能力肯定有提高。”N8:“病房患儿有时候出现紧急的情况,她们在儿科学了一些东西,回来也会比较自如的去处理,不像以前遇到这情况很慌张,觉得自己儿科这方面不专业。 ”N7:“沟通方面也是有提高,学习教师在与患者沟通上的一些技巧和方式, 回来就用到自己工作上了。 ”

2.2 主题2: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2.1 学员基础参差不齐, 缺乏因人施教 参加培训学员有儿科专业、也有产科专业,学习态度、知识、能力各不相同,学习接受度有差异。 N2:“学员的学习态度不同,有的学员积极主动,有的学员就不太主动。 ”N8:“有些儿科专业的学员很少接触产科,产科的学习就比较困难,有产科工作经验的上手就很快。”N6:“从事产科护理的学习围产保健知识会比较容易, 没有从事产科护理工作的学习起来就会比较难一些。 ”

2.2.2 教师带教时间紧,影响带教效果 培训内容涉及到儿科与产科两个专业,内容多、时间短、工作忙,教学效果受到影响。N5:“时间短,可能就掌握的比较表浅,产前保健学习1 周时间,只有一个大概了解。”N7:“培训有时间上的限制, 不能像正常值班护士那样带, 学员掌握的技术不会那么扎实, 如果按掌握10 分满分的话,可能停留在5、6 分这样子。”N3:“如果说我们上班比较忙的话, 可能优先要完成本职的护理工作,要保证工作的质量,保证患儿的安全,可能有的时候忙了就没有时间讲。 ”

2.2.3 教师学科交叉知识不足,教学指导受限 母婴护理知识涉及知识面广, 带教老师缺乏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不利于学员学习。 N6:“糖尿病合并妊娠,这个内分泌的知识你还得知道,不仅咱们这个科室,还有其他涉及到的科室,如果要做好,那知识面要很广才行,有些太专科没法给学员深入讲。 ”N4:“我们是采用一对一带教指导的,我对产科比较了解嘛,但如果学员选的儿科个案,我就没法给她指导了。 ”

2.3 主题3:对改善培训的思考

2.3.1 完善内容宽度,控制深度 母婴护理涉及面较广,需要进一步完善内容。短时间的培训要达到专业水平很难,可以逐层深入学习。N1:“儿童保健专科知识我感觉太少, 产科护士要了解我们儿童保健的内容,在工作上也是有帮助的。”N2:“对产科护理而言,乳腺护理知识很重要, 但是我们这次培训涉及乳腺方面的知识少。 ”N3:“从我们产科这方面来讲,我认为乳腺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加进去。 内容上我是觉得母婴知识你如果让它太专、太精可能性不大,因为涉及面太广。我认为涉及面儿可以广一点儿,深度不用那么大,如果感兴趣的话,他们自己再往其中一个方向学习。 ”

2.3.2 定制个性化实践方案 学员的基础不同,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适合的实践方案。N8:“看看学员个人情况,根据他们的情况分配各科室实践时间”;N6:“有产科工作经验的可以在产科短一些,儿科学习的时间长一些”;N7:“轮换熟悉的专科,学员可能1 周或者几天差不多能熟悉,但是如果跨学科学习,这个时间要求上肯定要长一点,每个学员轮转时间可以不同。 ”

2.3.3 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可以融入更多线上教学,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学习,更利于学员掌握知识。 N4:“可以让教师录屏吧,把视频发到钉钉App 上面, 学员可以把教师录的内容先拿出来看一下,看完以后再进行学习,可能就比较有针对性。 ”N3:“理论是集中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学员得慢慢消化,加上网络学习,肯定更方便。 ”N5:“可以把学习内容传到网上,到临床实践时我看到什么不懂的,可以到网上再学,老师有不懂的也可以学习。 ”

3 讨论

3.1 多学科联合培养师资,解决母婴学科交叉问题 随着专科护理的发展, 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不断增加,对培训师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保证培训质量,师资队伍要加强规范化培训。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在带教的过程中教师们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也反映出了强烈的学习意愿,但学习动力不足,这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多提供学习的机会, 增加一些激励政策,激发教师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 母婴护理涉及到产妇护理和婴儿护理两门专科,其专业范围涵盖产科、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妇科、乳腺科、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心理、康复和营养等多个学科,涉及的内容较其它专科广。要满足母婴健康需要、 护理学科发展需要以及专科护士成长需要, 母婴护理专科护士需要开展多学科联合培养,以母婴专业为主导,其他相关学科参与教学、培训和考核,让学员更好的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多学科联合培养在医师与药师的培养中均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5-6],值得借鉴。 然而,目前临床上指导教师主要是助产或新生儿专科护士, 母婴护理专科护士极少, 所以在培训中急需母婴护理专科护士担任指导教师。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增加母婴护理专科的培训, 为培训机构或母婴护理领域输送更多的母婴护理人才。

3.2 增加实践时间, 制定个性化实践方案 参加培训学员的学习基础有差异性, 大多数不同时具备母婴两门专科知识,实践中可以根据学员的情况,增加学员感兴趣专科的实践学习时间, 便于学员掌握知识。 学员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先按照规定科室轮转,最后留下1~2 周的实践时间让学员自主选择自己薄弱的或者感兴趣的科室进一步学习, 让学员能够有机会查漏补缺,学到更多适用的技能。

3.3 融入线上学习 针对培训内容多, 学员基础参差不齐,学习难度大,学习时间紧等问题,培训基地可以开展线上学习, 给学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和途径,便于学员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建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经验较丰富的机构可以带领各培训基地共同完成线上学习内容, 将重点和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满足学员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通过在线学习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使学员能够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将会是提高学员专业水平的良好途径。

3.4 完善培训方案, 统一标准 从以上访谈中发现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需要完善。母婴专科护理培训从开展以来,尽管已经开展了13 年,但尚无统一的培训标准,各基地都在培训中摸索,学员准入条件、培训时间、培训方法、考核方法等均存在差异性,这对母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质量、培训效果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母婴护理专科的发展。 需要母婴领域的学者加强对母婴护理专科护士的研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母婴护理专家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共同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标准。 为下一步母婴护理专科护士的资格认定、使用、工作职责的制定奠定基础。

3.5 结合学员学情和各医院现状,开展分级培训 母婴护理专科护士责任重大, 涉及的知识面广, 内容多,能力要求高。而实际的情况是参加培训的学员知识与能力参差不齐,培训基地之间也存在差异,如果按照同一个标准培训势必会影响培训效果, 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良莠不齐。要改善这一问题,可以尝试将母婴护理专科护士进行分级培训。 例如将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分成一级、二级、三级,不同等级的专科护士准入条件和考核要求不同, 学员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等级学习,通过分级培训能够促使学员明确自身能力、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7]。不同级别的医院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申请对应级别的培训, 这样能够减少培训基地条件有限而影响培训效果。 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的专科级别匹配对应的工作,这样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培养和使用母婴护理专科护士。

4 小结

我国母婴专科护理培养工作起步较晚, 师资力量薄弱,培养模式不成熟。本研究通过对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中临床指导教师的带教体验进行访谈和分析,肯定了培训效果,也反映出了培训问题,可以为今后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提供一些参考。 由于培训基地规模与培训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 结果具有局限性。为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母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现状,有必要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以多种研究方法进一步开展研究。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产科专科
攀枝花纪检监察院四川省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基地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环境保护部北京会议与培训基地锅炉煤改气项目
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落户达西村
农业部第26家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揭牌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