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2-05-13赵斐斐周凯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乳头状灵敏度良性

李 珍,赵斐斐,周凯华

(南京市高淳中医院超声科 江苏 南京 211300)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发病风险较高,高发于年轻女性,可影响患者甲状腺正常功能,受肿瘤生长过慢影响,大部分患者发病初期无典型症状,极易被患者忽视,严重影响着患者身心健康[1]。因此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而言具有积极意义。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健康体检次数逐年增加,致甲状腺乳头状癌检出率随之升高。近年来,超声诊断技术逐渐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检查中,CU可辅助医师观察甲状腺特征变化,彩超可显示甲状腺结节内部血流变化,UE可反应结节组织软硬程度。本文以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30例(42枚结节)甲状腺结节患者为样本,探究CU联合UE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京市高淳中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30例(42枚结节)甲状腺结节患者为样本,选入所有样本资料完整,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18~72岁,平均(45.17±3.25)岁,其中22例单发结节、8例多发结节。病理诊断结节良恶性如下:24 枚恶性结节、18枚良性结节。选入所有甲状腺结节样本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均为初次就诊;②知情同意;③均经病理检查确定良恶性。排除标准:①病例资料不全者;②无法正常沟通者;③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1.2 方法

选取飞利浦EPIQ-5型彩超仪器开展检查,探头频率调至(5~12)MHz。指导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区域,开展超声扫查,观察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等,随后转至弹性成像模式,控制探头压力处于3~4范围内,稳定压放曲线,随后调节取样框大小,保障取样框大小超过结节2倍,随后测定变化值。获取弹性图像后,由2名经验丰富医生阅图,并对比病理诊断结果,分别计算CU、UE、CU联合UE诊断灵敏度、准确性、特异度。

1.3 观察指标

CU诊断甲状腺结节评分方法如下:边界:不清晰记1分、清晰记0分;形态:不规则记1分、规则记0分;A/T值:≥1记1分、<1分记0分;钙化情况:微钙化记2分、粗大钙化记1分、无钙化记0分;血流;内部存在杂乱、丰富血流记1分;内部无血流或较少血流记0分。结合上述标准,恶性标准为各结节之和T≥4分;良性结节标准为≤3分。

UE诊断甲状腺结节评分方法如下:弹性图像内,结合病灶区域颜色不同,若病灶内超过50%为绿色属于绿色为主;若病灶内超过50%为蓝色属于蓝色为主,评估弹性图像表现。病灶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超过90%记4分;病灶区域内蓝色面积处于50%~90%记3分;病灶区域内绿色区域面积超过50%记2分;病灶区域及周围组织呈绿色记1分;病灶区域结节呈蓝绿红相间记0分[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病理结果

30例(42枚结节)甲状腺结节样本中,检出24枚恶性结节,均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检出18枚良性结节,其中16枚结节性甲状腺肿、1枚甲状腺囊腺瘤、1枚甲状腺滤泡腺瘤。

2.2 CU诊断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差异分析

甲状腺良性结节边界清晰,A/T多<1,少见微小钙化灶;甲状腺恶性结节边界模糊,内部常见低回声,A/T多≥1,多见微小钙化灶。见表1。

表1 CU诊断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差异分析表[n(%)]

2.3 对比分析CU联合UE诊断价值

CU检查评分≥4分结节17枚,其中7枚病理诊断为良性,灵敏度、准确性、特异度分别为70.83%、77.78%、73.81%;UE检查评分3~4分结节20枚,其中4枚病理诊断为良性,灵敏度、准确性、特异度分别为83.33%、88.89%、85.71%;CU联合UE检出23枚恶性结节,其中1枚病理诊断为良性,灵敏度、准确性、特异度分别为95.83%、94.44%、95.24%。CU联合UE检查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一CU和UE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分析CU联合UE诊断价值

表2(续)

3 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瘤瘤体在各位置生长速率有所不同,受瘤体周围血管限制,可抑制瘤体生长,致瘤体形态不规则[3]。甲状腺癌在头颈外科恶性肿瘤类疾病中较为常见,病理类型包括乳头状癌、滤泡型癌与髓样癌等。其中乳头状癌占比约80%左右,发病初期无特异度症状,临床漏诊、误诊率较高,甲状腺乳头状瘤虽进展缓慢,但可在腺体内扩散转移,病死率在1%左右,因此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极为重要[4]。临床多以影像学技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规二维超声技术可经形态学角度分析,明确结节回声、位置、数目等信息;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供病灶血流分布,提升诊断准确率;超声弹性诊断利用微观结构、借助分子技术等,提供组织特征信息及组织硬度图像,能够弥补常规超声成像不足,为临床诊断提供诊断信息[5]。

结合临床实践分析,CU用于甲状腺结节诊断中,通过分析结节内部回声、血流分布、钙化灶、纵横比等特征,可辅助医师鉴别结节良恶性[6]。由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程度不同,观察甲状腺结节边界时,若边界模糊多为恶性结节;观察结节内部钙化灶情况,可分为粗大型及微小型两种,一般粗大型结节与pH变化、坏死等因素有关,致钙盐析出,常见于良性结节,而微小型钙化灶多分布在结节内,检查时后方无声影;血流信号丰富常见恶性结节,癌灶刺激下,患者体内血管生成因子含量增加,进而刺激肿瘤内新生血管增加,表现为血流信号丰富[7]。但要注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时,不可过分依赖单一征象,需综合多个征象分析,否则可能出现误诊。近年来,UE诊断技术飞速发展,已成为临床常用新型影像学诊断技术,诊断原理如下:对检测组织加压,使组织变形,结合变形程度分析受检组织硬度。结合临床实践分析,甲状腺结节组织硬度与病理分型关系密切,一般结节性甲状腺肿硬度较低,与结节内部存在滤泡有关,而甲状腺乳头状硬度较高[8]。分析原因可知,癌细胞间质内存在纤维、砂砾体,常规超声诊断难以完全观察到所有钙化灶,但可增加结节硬度,提升弹性分级。实际开展UE诊断时,较CU诊断更具优越性,但UE诊断受医生诊断技术影响,若甲状腺结节患者存在钙化、液化、出血等病变,可能影响结节良恶性鉴别,因此临床常联合CU与UE诊断,相互补充,以提升诊断质量[9]。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细胞以乳头状结构排列,由纤维间质组成。相关文献报道,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呈低回声,与癌细胞大、分化程度低、重叠、间质成分少等因素有关,致肿瘤透声性提升,因此影像学检查时,难以形成强烈反射界面[10]。结合本文数据分析,恶性结节中,23枚呈低回声,占比95.83%;良性结节中,11枚呈低回声,占比61.11%。可见回声用于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特异度不高。超声检查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流信号较丰富,与肿瘤刺激血管生成因子分泌,使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有关[11]。本文检查中,2枚恶性结节血流信号丰富、3枚良性结节血流信号丰富,可见血流信号不可作为甲状腺癌独立预测指标,可能与本文纳入样本数据过少有关。A/T是评估结节形态变异的重要指标,甲状腺癌发病初期,肿瘤前后方向癌细胞多为分裂期,而其他方向癌细胞为相对静止期,致肿瘤前后直径>左右直径。相关文献报道,A/T≥1用于鉴别恶性结节,灵敏度高达32.70%~83.54%,而特异度高达81.50%~92.48%[12]。本文数据中,20枚恶性结节A/T≥1,2枚良性结节A/T≥1

UE诊断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可为医师提供更多结节硬度信息。本组24枚恶性结节,20枚弹性评分处于3~4分,4枚弹性评分处于0~2分;18枚良性结节中,2枚弹性评分处于3~4分、16枚弹性评分处于0~2分。对比CU诊断,UE诊断灵敏度更高,而CU联合UE诊断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CU或UE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枚恶性结节中,UE检查与CU检查假阳性结节4枚、7枚,均属于实性结节,UE联合CU检查假阳性结节1枚。分析弹性评分假阳性原因,可能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样钙化、腺瘤样胶原化等因素致结节硬度增加有关[13-14]。

综上所述,CU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仅能观察结节内部回声、结节边界、结节纵横比、内部血流及微小钙化灶等信息,存在一定漏诊、误诊风险,而UE诊断可反应结节组织软硬程度,进而评估结节性质。本文选取UE联合CU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可弥补单一CU和UE诊断不足,提升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具备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乳头状灵敏度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基于等效简化的流体网络灵敏度集成计算方法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飞机舱门泄压阀机构磨损可靠性与灵敏度分析
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治疗吗?
中老年人更需警惕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临床病理结合Galectin-3、CK19、HBME-1、AAT及CD56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意义
1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报告及病理分析
增强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