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2022-05-13李倩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优良率低剂量检出率

李倩仪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广东 广州 510120)

我国临床肿瘤科常见且具有较高病死率、发病率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即肺癌。该病具有病死率与发病率较高以及5年生存率较低等特点,对患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命安全以及经济等方面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明显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早期确诊、发现疾病,并为患者进行一系列的临床对症治疗等措施,对患者及其家庭、社会而言均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多项研究发现,许多肺癌患者早期体检、就医等自觉概率极低,加之该病在早期并无典型的症状表现,因此多数患者确诊该疾病时,常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且病情多发展至中期、晚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治疗难度,且增加了其病死率[2]。临床早期发现肺癌病例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为患者行肺癌筛查,但常规胸部摄片等筛查方案虽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易伤害到患者机体,故患者接受率普遍不高,该类筛查方案的临床应用也在一定层面上受到了限制[3]。因此,怎样在确保诊断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患者机体受到的损害降至最低,是现阶段临床影像学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与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众多学者发现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可取得较好效果。本次随机选取2019年9月—2021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比较常规剂量CT以及低剂量CT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3~75岁,平均(56.36±5.22)岁。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2~74岁,平均(56.84±5.07)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入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试验。纳入标准:①病理学结果确诊肺癌者;②影像学资料齐全者;③检查配合度高。排除标准:①造影剂过敏者;②生存期不足90天者;③有精神、认知障碍或疾病者。

1.2 方法

本研究所用检测仪器为西门子Perspective64排128层CT仪,开始检查前,嘱患者将身上所有的钥匙链、装饰品以及手机等物品取出,取仰卧位,保持均匀、深浅一致的呼吸频率与速度,自其胸口至肺底进行扫描,使用纵隔窗位以及肺窗进行窗口观察,肺窗窗位、宽度分别为700 HU、1 500 HU,纵隔窗窗位、宽度分别为30 HU、350 HU。给予观察组患者低剂量CT扫描,管电压、管电流、重建层厚、层距、螺距依次为120 kV、80 mA、3 mm、3 mm以及1.5 mm。给予对照组常规剂量CT扫描,管电流、管电压、螺距、层距以及重建层厚分别为100 mA、120 kV、1 mm、5 mm以及5 mm。完成扫描后至工作站上传数据并予以处理,图像分析以及全部检查工作均由2名专业医师共同完成。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肺癌检出率。②观察两组成像优良率。评价标准[4]如下,质差:患者的图像显影中有伪影,且对诊断结果可造成一定影响,肺部纹理、病灶轮廓显影不清晰;b质良:患者的图像显影中虽然出现伪影,但并未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且肺部纹理、病灶轮廓显影基本无异常;质优:患者的图像显影中无伪影,清晰可见肺部纹理、病灶轮廓。成像优良率不纳入质差者。③观察两组肺部征象检查结果。以两组患者的毛刺征、分叶征、钙化征以及空洞征检出情况为评价指标。④观察两组CT放射模式的具体剂量。以两组患者的DLP(剂量长度乘积)、CTDIw(CT剂量指数)、最大有效辐射剂量以及扫描总管电流与时间乘积为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癌检出率

观察组肺癌检出率为87.5%,对照组肺癌检出率为90.0%,对照组高于观察组,但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肺癌检出率[n(%)]

2.2 成像优良率

观察组成像优良率为82.5%,对照组成像优良率为90.0%,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2。

表2 成像优良率[n(%)]

2.3 肺部征象检查结果

观察组分叶征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钙化征、毛刺征、空洞征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肺部征象检查结果(P>0.05),见表3。

表3 肺部征象检查结果[n(%)]

2.4 CT放射模式的具体剂量

观察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扫描总管电流与时间乘积、DLP以及CTDIw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CT放射模式的具体剂量(±s)

表4 CT放射模式的具体剂量(±s)

组别 例数最大有效辐射剂量/mSv扫描总管电流与时间乘积/mAs观察组 40 0.75±0.14 21.38±8.35对照组 40 4.12±0.70 79.31±10.61 t 29.856 27.136 P 0.000 0.000组别 例数 DLP/(mGy·cm) CTDIw/mGy观察组 40 43.96±8.16 1.62±0.42对照组 40 185.63±14.80 7.10±1.35 t 53.016 24.514 P 0.000 0.000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肺癌病例数逐年提升,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居民的生活健康以及生命质量。研究发现,长期大量的吸烟以及不良生活行为等因素均与肺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目前临床确诊为肺癌者中有超过2/3的比例均有吸烟史,且患者的吸烟时间与其肺癌患病率呈正相关。在肺癌确诊患者中,女性数量要远低于男性,农村发病率远低于城市,这可能与城市中存在较严重的大气污染,空气中含有相对更多的致癌物质有关[5]。

该病病患常在病情中晚期才发现或检测出疾病,此时患者机体内的癌细胞已迅速增殖,且易经血转移,因此患者预后普遍不佳,5年生存率较低,即使给予中晚期肺癌患者手术等方式治疗,其远期生存率也仍然相对不高,可对其健康与生存产生严重影响与威胁[6]。早期为肺癌患者行正确、及时的诊断是临床有效提升其5年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且经临床证实,早期肺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可大幅上升,约可达到80%[7]。

多数肺癌早期患者常在健康普查中被及时发现,临床在行普查时,常采取胸部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该类检查方案漏诊率较高,且需要较大的放射剂量,且有致癌风险(潜在)等一系列应用局限,因此无法受到医学人员与患者认可[8]。目前,随着螺旋CT技术的快速发展,CT扫描已成为筛查早期肺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该检查相较常规X线平片检查诊断优势更多,不仅操作简便、快捷、扫描效果好,而且具有较高、更清晰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以及图像质量,更有利于检测医师对受检者的病灶特征进行查看与分析,且不易受人体组织结构重叠等因素干扰,更易被患者与临床医师接受[9]。但常规剂量的CT扫描辐射剂量大,有效剂量小,利用率低,可影响到受检者身体中的一些敏感部位,对其造成一定的机体损伤,增加了对身体的潜在危害性,因此既不适用于孕产妇以及老人等高危群体,亦不符合最优化原则,其应用可在一定程度受限[10]。在此情况下,低剂量CT扫描技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辅助诊断,为临床早期筛检肺癌提供了有利条件,与现代人健康体检的原则更加相符。临床将在确保受检者肺部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放射剂量,进而将人体所接收的放射损害最大程度减小的技术称之为低剂量CT技术,而减少管电流是临床减少辐射剂量的主要措施[11]。由于人体肺组织内肺泡结构的特殊性,使其相较空气自然对比度更高,因此将管电流降低并不会对受检者肺部病变的检出产生较大影响,可在提高诊断效果的情况下,确保患者及时治疗,同时降低其辐射危害[12]。

本次我院为了对早期肺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T扫描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予以进一步的分析、探讨,遂将CT扫描应用于80例早期肺癌患者中,并将其随机分组,分别行常规剂量诊断以及低剂量诊断,比较了两组诊断结果。研究结果示两组患者的成像优良率并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低剂量诊断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图像噪声增加,但影像资料显示基本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肺癌病例的要求,且正常的人体肺组织内含有较多气体,肺部组织结构对比高,X线吸收率相对更低,因此为无症状的早期肺癌行低剂量CT诊断具有可行性[13]。此外,本研究中,两组肺癌检出率以及肺部征象检查率均无明显区别,提示低剂量CT诊断可有效检出早期肺癌,且该方式可呈现出与常规剂量诊断效果相当的肺部征象,这可能与低剂量诊断能够使患者的冠脉征象、纵隔内淋巴结状态清晰的显示出来,不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到临床诊断结果,且该方式可通过缩短扫描时间以及降低管电流等途径,将其对图像分辨率以及噪声的影响降低有关[14]。本研究中,观察组CT放射模式的具体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低剂量CT诊断能够在有效检出肺癌的基础上,将放射剂量有效降低,使早期肺癌患者的检查安全性提高。分析原因,这可能与该方式检测速度快,放射剂量低有关,因此更有利于有效将患者检查过程中的辐射量减少,确保患者的检查安全性[15]。但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应用低剂量CT扫描仍有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该检查是否可以将肺癌患者的病死率降低,将其远期生存率提高,以及该项检查的漏误诊等问题也需要临床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加强关注。

综上,为早期肺癌患者行常规剂量CT、低剂量CT诊断检测效果均较好,但低剂量CT诊断CT放射模式的具体剂量相对更低,具有更高的检测安全性,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患者的诊断方式。

猜你喜欢

优良率低剂量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