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双重超声造影对良恶性胃溃疡鉴别诊断的价值

2022-05-13凯,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胃壁造影良性

李 凯,周 静

(1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郎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影像科 北京 101108)(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超声科 北京 101149)

胃溃疡属于临床中胃部常见疾病,为世界范围中公共的卫生问题。恶性胃溃疡属于临床中常见的胃肠道肿瘤,与胃良性溃疡临床表现存在相似的特点,因此,缺乏临床特异性,但二者的性质、治疗方法差异很大,如产生漏诊及误诊可能延误患者的病情。针对胃溃疡病灶的良恶性进行全面判断,能够帮助患者实施及时、合理的有效治疗,使患者生存率及治愈率提升[1]。本次研究采用双重超声造影为患者实施胃溃疡病灶结构特征显示,了解病灶血流灌注特征,通过强度时间曲线能够获得量化指标,实施影像观察,为临床胃溃疡良恶性鉴别提供新型诊断方法[2]。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及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郎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胃双重超声造影检查经病理确诊的95例患者纳入研究,探究胃双重超声造影的诊断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及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郎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胃双重超声造影检查经病理确诊的良性胃溃疡68例、恶性溃疡27例患者入组。纳入标准:基本听力及认知完全;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本次研究根据病灶病理诊断疾病类型分组,良性胃溃疡组共计68例,男性30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32~78岁,平均(53.72±6.06)岁,恶性溃疡组共计27例,男性1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34~79岁,平均(55.11±6.24)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入组患者应用超声诊断仪(GE LOGIQ E9及法国声科Aixplorer),腹部C1~6凸阵探头,探头频率(3.5~5.0)M H z。口服速溶胃超声助显剂(湖州东亚医药用品有限公司,注册证号:20183231683,规格:50 g/袋),需要按要求沸水溶解至500~600 mL糊状,待温后口服。患者检查前空腹8 h以上,首先为患者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充盈检查,并对食管下段、贲门情况进行观察,饮尽后应指导受检者实施不同体位变换,并依次进行胃底、贲门、胃体、胃角、十二指肠、幽门观察,并实施病灶相关信息观察及测量。对选定病灶进行静脉超声造影,声诺维造影剂SonoⅤue(规格:59 mg/瓶),需按要求采用氯化钠溶液(5 m L,0.9%)稀释制作成混合溶液,联合采用反脉冲谐波显像技术进行二次超声造影:采用P I H显像方式,设置设备为造影模式,探头输出功率为-15~-21 dB,机械指数0.18~0.35。每次需要实施经肘静脉推注2.4 m L,随后0.9%氯化钠溶液(5 m L)快速推注进行冲管。注射造影剂后,启动超声仪内置计时器,对患者胃部病灶进行动态监测,图像动态存储。造影结束后,重复播放图形并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指标:增强时间、灌注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基础强度、增值强度。峰值强度、增值强度单一及联合判断的特异性、准确率、灵敏度。灵敏度=M/(M+I)×100%,特异度=F/(H+F)×100%,准确率=M+F/(M+H+I+F)×100%;M为真恶性、H为假恶性,I为假良性、F为真良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溃疡部位、周围正常胃壁组织患者造影指标比较

本次对比良性溃疡部位、周围正常胃壁组织造影指标,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良性溃疡组、对照组患者造影指标比较(±s)

表1 良性溃疡组、对照组患者造影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增强时间/s灌注时间/s达峰时间/s良性溃疡部位 68 9.02±2.06 7.54±3.42 16.34±3.82周围正常胃壁组织 68 9.01±2.02 7.75±3.24 17.35±3.27 t 0.0289 0.3676 1.6563 P 0.9770 0.7138 0.1000组别 例数峰值强度/dB基础强度/dB增值强度/dB良性溃疡部位 68 30.47±7.33 5.92±0.46 24.65±8.27周围正常胃壁组织 68 31.34±7.42 5.99±0.02 25.62±8.34 t 0.6878 1.2537 0.6810 P 0.4927 0.2121 0.4970

2.2 良性溃疡组、恶性溃疡组患者造影指标比较

良性溃疡组、恶性溃疡组灌注时间、达峰时间、基础强度、增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强度、增值强度对比差异性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良性溃疡组、恶性溃疡组患者造影指标比较(±s)

表2 良性溃疡组、恶性溃疡组患者造影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增强时间/s 灌注时间/s 达峰时间/s良性溃疡组 68 9.02±2.06 7.54±3.42 16.34±3.82恶性溃疡组 27 8.25±2.42 6.82±3.13 15.94±2.28 t 1.5623 0.9473 0.5083 P 0.1216 0.3460 0.6124组别 例数 峰值强度/dB基础强度/dB增值强度/dB良性溃疡组 68 30.47±7.33 5.92±0.46 24.65±8.27恶性溃疡组 27 35.31±7.58 5.70±2.95 30.58±8.94 t 2.8750 0.6015 3.0805 P 0.0050 0.5490 0.0027

2.3 检查结果分析

单一静脉造影峰值强度、增值强度及联合诊断详细结果,见表3。

表3 检查结果分析 单位:例

2.4 单一诊断、联合诊断的特异性、准确率、灵敏度结果比较

单一峰值强度、增值强度诊断特异性、准确率、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特异性、准确率、灵敏度均优于单一峰值强度、增值强度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单一诊断、联合诊断的特异性、准确率、灵敏度结果比较[%(n/m)]

3 讨论

胃溃疡为消化内科疾病对于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健康人群中的胃壁具备较强的自我保护功能,能够自主实现规律分泌,在胃溃疡发病后患者由于病理因素会使其胃黏膜功能受到侵害,容易引发消化性溃疡,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均产生较大影响[3]。胃溃疡好发于胃体小弯侧或胃窦部,特别是胃角处,而胃底及大弯侧十分少见。胃溃疡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此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步上升,据估计国内人口中约10%~20%在其一生中患过此病。胃溃疡发病原因迄今未明,概括起来是胃局部黏膜损害因素和黏膜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当损害因素增强或保护因素削弱时,就会出现溃疡。胃窗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典型的胃良性溃疡主要依据是声像图显示胃各部胃壁局限性增厚隆起,胃黏膜面完整性破坏,出现凹陷性缺损,其表面常附有强回声光斑,周围增厚胃壁层次清晰[4]。

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巨大型溃疡、慢性穿透型溃疡、胼胝型溃疡等与恶性胃溃疡在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的声像图上极为相似(比如:病变部位胃壁明显增厚,厚度常>15 mm;壁厚范围可>50 mm;增厚胃壁回声明显减低;病变部位胃壁层次不清;病变部位胃壁蠕动消失,胃活动受限,僵硬感;病变部可呈“火山口”状;胃周围常可见肿大淋巴结)。从患者临床表现上来看,恶性胃病早期往往无症状,而有症状者多为轻度的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饱胀不适、隐痛、胃纳欠佳等等,与不典型的良性胃溃疡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因此容易产生误诊。胃双重超声造影检查属于临床应用新型的诊断方法,其能够对于病灶形态进行充分显示,对微血管生成情况进行了解,但现阶段针对良、恶性胃溃疡鉴别的报道相对较少[5]。

良、恶性胃溃疡鉴别的主要方法通常有螺旋CT、纤维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超声仪等。现阶段,钡餐检查临床应用频率较低,通常将组织活检、胃镜检查实施诊断。胃镜检查能够可视下对于黏膜表面情况进行观察,并实施黏膜活检,对其浸润深度以及腔外生长病变诊断具备一定难度。胃镜检查因其为侵入性检查,无法被患者积极接受。应用多层螺旋CT实施胃癌全层显像能够实施有效分型,但具备一定的辐射性。增强造影剂会损害患者的肝肾功能。超声检查因其具备无创性、禁忌证少、对人体无电离辐射损伤、价格低廉、可重复性的优点,可被广大患者积极接受[6]。

胃窗超声造影是通过患者口服充盈剂使胃腔充盈后再经腹部实施胃超声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优势是通过口服充盈剂消除胃腔内原有的气体等其他对内容物对超声波的干扰,以便使其能够顺利穿透,从而更加清晰的显示胃壁结构。 近几年,临床均匀回声增强型口服造影剂能够有效附着在胃壁,形成均匀稳定的反射体,并对于胃壁内的各类病变形态及层次结构进行显示,在临床中广泛应用[7]。口服胃超声造影剂属于中药食材造影剂,无放射性损害,极少见不良反应,广泛用于临床检查常规方法,在儿童及老年人中均适用。利用口服超声造影具备快速、简单的特点,能够实施性质判断。口服超声造影剂能够对于直径3~5 mm的浅表溃疡及小溃疡有效显现,使胃壁黏膜处的凹陷形成,并附着在溃疡凹陷部位,其中包含黏液糊以及胃造影剂等特征性表现,对于相近形态的良恶性鉴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双重超声造影则是在胃窗造影的基础上给患者静脉注入超声造影对比剂,其主要是在口服胃窗超声造影的基础上联合静脉超声造影进行检查,并可利用病灶部位血流灌注情况对胃部疾病进行诊断。双重超声造影既可很好地显示肿瘤组织,也可观察肿瘤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而实现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研究结果发现,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特点:患者胃良性溃疡范围较小,病灶回声减弱,病灶中心区黏膜层出现破溃或中断,局部凹陷且呈口大底小,表面强回声斑附着,病灶周边的胃壁对称性且为均匀增厚,病灶形态规则、浅凹陷,并且底部较平坦,胃壁能够实施层次分辨[8]。患者胃恶性溃疡则溃疡范围较大,病灶局限性回声减低,形态不规整的特点,胃壁存在明显增厚,黏膜层和黏膜肌层紊乱、层次破坏,具备较深的凹陷,呈“火山口”征,病变处胃壁蠕动会减弱,局部可见僵硬。部分良性溃疡二维声像图下难以与恶性病灶区分,为患者实施双重超声造影检查,能够提升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及特异度,对于溃疡的良恶性鉴别具备重要意义。同时,如产生以下征象可考虑为恶性病变:高位胃体以及胃底病变产生的贲门梗阻,胃腔变形狭窄,具备僵硬蠕动的特点,同时,胃窦病变导致胃腔扩张,引发幽门梗阻,并向周围组织进行侵犯,产生淋巴结病灶转移。

本文研究显示,胃溃疡部位与周围正常胃壁组织增强时间、灌注时间、达峰时间、基础强度、增值强度,峰值强度存在相似性较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良性组灌注时间、达峰时间、基础强度、增强时间对比胃溃疡恶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良性组对比胃溃疡恶性组的单一峰值强度、增值强度诊断特异性、准确率、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特异性、准确率、灵敏度均相比单一峰值强度、增值强度诊断更具备对比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胃双重超声造影能够帮助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提高恶性溃疡的检出率,减少社会及家庭负担,早诊断早治疗。

猜你喜欢

胃壁造影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经股动脉导丝引导双侧乳内动脉桥血管造影术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
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治疗吗?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人到底会不会撑死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