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智慧医养健康管理及普及应用

2022-05-13朱耀勤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治未病健康管理

朱耀勤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加剧,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高昂的治疗费用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进行改造,而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健康管理模式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智慧医养健康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预防为主”的理念,将“治未病”的思想与中医的健康管理理念结合,应用在新时代的智慧医养中,构建特色的、完善的智慧医养管理体系,为广大老百姓群众进行普及应用奠定基础,也为推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治未病;智慧医养;健康管理

课题项目: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应用研究项目《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智慧医养健康管理及普及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21-SKZZ-36)研究成果。

引言

在我国,目前人们对健康管理的认识度较弱,相关健康理念不能被广泛接受。大家都习惯于用传统的医疗模式进行治疗,即“有病就医”,对健康的认识没有更新,停留在陈旧的自我保健、生病去医院治疗上。整个社会缺少一个健康管理系统,对健康进行总的规划和管理的体系。在我国,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更容易被社会接受,更便于为人民服务。因此,可以说中医“治未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在维护健康的过程中,中医的“治未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实现智慧化的健康管理模式,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服务平台和相应的客户端,将其与健康医疗理念和中医药预防疾病全面融合,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在人民健康管理中“预防为主”,对于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健康管理目标具有非凡的意义,也加快了智慧医养的发展,也是“中国式”医养融合保障业务的重要战略选择。

目前,将“治未病”思想与智慧医养健康管理理念完美融合 ,构建有特色、有温度、信息化的智慧医养健康服务模式,是目前医养改革的需要。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治未病”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大健康体系。2020年我国慢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全国约有2.4亿成人高血压患者,其中血压控制达标的仅有3740万人,占比约15.3%,而这一比例在美国为 51.9%。《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显示,70%国人有过劳死危险,76%的白領处于亚健康状态,20%国人患慢性病,慢性病死亡率占86%。

开发“治未病”与智慧医养健康管理系统势在必行,需要国家、各级政府、各地方社区协调,统一进行智慧医养健康管理系统的开发。重点是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思想,引导群众培养健康生活习惯,为构建医养结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机构、社区与医院一体化的智慧医养健康服务机构,并进行普及应用。

2. “治未病”和健康管理

中医“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此后不断地传承、发展、完善,主要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层含意。在上千年的实践应用中,中医“治未病”思想用各种治疗方式、严密的理论、有效的治疗方法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同其他治疗的好处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治未病”思想以及“医”、“养”、“护”紧密结合起来,是目前我国的医养健康管理和普及应用的重要课题。健康管理的概念是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家和个人的医疗负担加重,所以做好健康管理、提高生命质量,是我国国情的需求。古人早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名言,现在提倡的“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是对古人的健康智慧的拓展与延伸。治未病理论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它是“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精神的高度体现。“治未病”思想与智慧化健康管理注重人与自然、科技、自身的合一性。应用智慧化技术进行健康医养的普及和应用,是目前医养结合,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相互融合的契机,更为国家的健康管理提供更多的保障。

3.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智慧医养体系的构建

应用各种信息技术,连同互联网、物联网服务平台构建智能化健康医养体系,是目前进行智慧医养的根本。充分发挥“治未病”在智慧健康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实现全社会、全社区、全方位的医养结合的健康管理及普及应用,加快发展“中国式”医养结合战略。

3.1开发“治未病”与智慧医养健康管理系统。如下图1所示。

运用中医学理论,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应用到医养健康服务中,构建智慧医养健康管理系统,形成智慧医养服务新模式。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应用智慧技术,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的研发和应用。遵循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依托中医健康管理,进行患者端服务平台的开发,对一些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人进行数据早起数据收集;应用数据库和云数据进行储存

和分析,实现动态的,实时的在线问诊,准确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智慧医养健康管理系统应用多种媒介和方式,共享平台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构建以社区为中心的数据库系统,进行远程诊疗。建立在线咨询和交流互动中心、互联网+中医体验中心、中医药特色养生中心,实现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的服务模式。这种“治未病”思想与智慧医养体系为人们、社区嫁接了桥梁,实现了健康信息的及时化。系统平台对相关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建立健康档案,实现智慧化、终身化的健康监控。“治未病”与智慧化医养以中医的理念、系统知识为指导,应用互联网的技术,从健康管理的检测、干预、评价、反馈等途径着手,对个体生命特质进行监测、调整、评估,使得人们有更好的防范意识。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建立“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网络体系,开展健康信息的获取、动态跟踪、远程监控,对个体和群体进行互联共享,相互和谐的信息数据研究,实时、准确地获取人体参数特质,促进和推广人们健康的管理。

3.2资源整合,建立机构、社区与医院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机构

结合各种智能技术,医养结合实施的新形势,建立符合医养结合的健康管理机构。养老机构、社区与医院进行合作,通过医疗团队的定期巡诊、建立社区健康档案、设立家庭病床等方式,实现一体化的医疗服务,面向所有身体有亚健康的群体,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标准化的养老照护和普及应用。

结合医改大背景和《中医药法》实施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健康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应用“治未病”理念,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供给、创新服务模式,对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服务进行一系列的中医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推进,不断提高中医药疾病预防的理念。这就要求政府凝聚多方力量,坚持智慧医养的大局观念,将各种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健康机构、社区和医院一体化的服务机构,从而形成点面相互交叉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体系。从而进行家庭、社区、医院的中医药治未病及康复服务体系,给人们提供治未病技术指导和示范,帮助社区、医疗中心提高服务能力。这样的健康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了“治未病”思想,有效融合了政府、醫院、社区、家庭和个人多种资源,强化了人们预防理念,提升了人们“治未病”的思想,推动了智慧医养技术与中医养生保健特色的协同发展,不断增强中医健康管理和智慧医养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3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思想,引导群众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健康管理主要通过改善和控制人们生活方式中的危险因素和行为,达到维护人们健康的目的。在目前的健康管理中,疾病发生率有所降低,个人健康和医疗费用的减少也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系统平台的应用较少,无法更加合理、完善监测人们的健康。这就要求人们要有“治未病”思想,以“防”为根本和核心,加强预防理念。人们在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并早早发现,早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这种信息能够更早、更快得到,并及时得到治疗。医学思想与健康管理理念充分融合,为健康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中医“治未病”思想与智慧健康管理是统一的。

这就要求政府和相关部门引导,建立、宣传相关信息平台,进行中医药文化宣传,让中医相关理论和“治未病”思想深入人心,让人们自己有觉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并给其他人进行中医的健康知识的讲解和传播,疾病预防的宣传和讲解。这样“治未病”思想就得到了全面的传承和发展,促进人们对中医“治未病”方法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是推进智慧医养的发展。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梳理健康干预手段,充分发掘极具特色中医药养生方式,进行艾灸、中药炮制,个人理疗等内服外用等养生保健体系的建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丰富健康状态干预方法。注重宣传推广,大力推广中医特色主动健康管理,建立宣传传播平台,宣传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和治未病理念,引导群众自觉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传播中医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与理解,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促进公众对中医治未病方法和产品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3.4建立智慧化的社区服务中心

建立智慧化的示范社区服务中心。居民在工作人员带动下,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过敏史、既往史、专案信息、重点事件等。个人健康档案在系统中可以共享,医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均可以查看健康档案。根据用户中医智慧医养健康体质监测的结果普及应用到广大的民众身上。

贯穿中医“治未病”理念,创新健康体检模式,开展涵盖神志(包含精神心理)、气机(中医四诊、经络检测、体质辨识)、形器(包含体格与影像检查)、内质(包含理化检验、基因检测等)的全方位、多层次中西医结合健康状态检测、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制订适合于不同人群、满足不同需求的体检包;创新服务模式,将传统中医药养生方法与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相结合,融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健康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探索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病管理等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

4.结语

中医文化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瑰宝,“治未病”的思想更是防范于未然的基础,是人们预防疾病的根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势,预防为主,在医疗机构、社区、院校等开展健康教育,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智慧医养健康管理多渠道、多层次融合发展,并融入百姓生活,必将大大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对加快推进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盛杰,林晓洁,陈务华.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

[2]高翔,林柳云,黄晓源,甘昕艳.广西“互联网+”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云平台的研发与示范[J].中国数字医学.2020.

[3]付紫燕,赵琳娜,田安红.浅谈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与发展[J].智能城市,2020,6(16):17-18.

[4]2020-2026年中国慢性病用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猜你喜欢

治未病健康管理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南宁市某社区教育机构学前儿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家庭医生制度下高脂血症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探讨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古有“治未病”,今有“亚健康”
“健康管理”靠自己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肿瘤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