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分析

2022-05-12叶梓婕李建英

肝脏 2022年4期
关键词:期组代偿肝移植

叶梓婕 李建英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又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由于胆管上皮细胞过度增殖,使肝内的中小型胆管发生非化脓性进行性炎症损伤,并逐渐出现门静脉周围炎、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衰竭的慢性疾病,甚至有向肝细胞癌发展的可能[1-3]。PBC发病隐匿,病因尚不明确,加上症状不典型,易被临床医生忽略而致漏诊、误诊,当疾病进展至晚期时,并发症增多,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差,预后不理想,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PBC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确诊为PBC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探讨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为诊治PBC提供参考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的PBC患者43例,包括非肝硬化患者19例,肝硬化患者24例。纳入标准需符合2015年PBC诊断标准[4]三项中的两项:①生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adase,GGT)水平升高,且无其他原因;②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阳性,或当AMA阴性,其他PBC的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③血清AMA阴性,但肝组织病理结果符合PBC。排除标准:①存在梗阻性胆汁淤积;②临床资料缺失或不完整。

二、肝硬化诊断标准

肝硬化诊断标准:通过症状、体征及肝组织病理学、影像学诊断、肝功能检查诊断。

代偿期肝硬化诊断标准:影像学、血、生化等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症,或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失代偿期肝硬化诊断标准:①Child-Pugh评分为7分以上;②有腹水征和(或)影像学结果,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或腹部B超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检测(magnetic resonance,MR)证实存在腹腔积液;③有食道静脉破裂出血史等[5]。

三、观察指标

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和伴发疾病;生物化学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ALT、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和白球蛋白比值(A/G)等;影像学检查如全腹彩超、CT、MR等;治疗及转归。

四、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一般情况

43例患者中,4例为男性,39例为女性。患者的发病时间从0.5个月至20年长短不等,为(38.40±52.90)个月。发病年龄为40~78岁,年龄为(54.2±9.7)岁。45~60岁的患者22例(51.2%)。

二、临床特征

临床症状为乏力9例(20.9%),腹部不适6例(14.0%),皮肤瘙痒4例(9.3%)。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而确诊为PBC的20例(46.5%)。PBC伴发疾病中,伴高脂血症14例(32.6%),胆囊炎伴或不伴胆囊结石11例(25.6%),合并结缔组织病8例(18.6%),包括干燥综合征4例(9.3%)、雷诺综合征2例(4.7%)、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结缔组织病尚未分型各1例(2.3%)。

三、治疗前后检测指标对比

随访时间为(15.25±9.40)个月。所有患者均以熊去氧胆酸(UDCA)13~15 mg/(kg·d)为主要的治疗药物,且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通过对比PBC非肝硬化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各个指标治疗前后结果,发现3组GGT和ALP均有明显下降,尤以失代偿期组最为明显(P<0.05)。而ALT、AST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l、DBil和IBil在非肝硬化组和代偿期组中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失代偿期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讨 论

PBC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多项研究发现其与基因、环境等因素有关[6-8]。乏力、腹部不适、皮肤瘙痒是PBC常见症状,但因无特异性,也给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患者会因为没有明显症状而延缓就诊,或不遵医嘱而导致疾病进展,部分患者在确诊PBC时,肝功能已经处于严重受损的阶段[9]。本组患者中,在明确诊断时已有17例处于肝硬化失代偿阶段,即使经积极治疗后,肝功能也出现无法逆转的局势。因此,当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临床医师应该提高警惕,注意是否存在PBC。

表1 PBC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

PBC可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本组中8例患者伴发结缔组织病,与一些研究结果相符[10-11]。干燥综合征在不同的研究报告中发病率情况不等,最多可达100%,最低为30%,是PBC中肝外表现最常见的疾病。伴发这类疾病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大[12]。结蹄组织病的发生可能与PBC存在抗原激发自身抗体的现象有关,因此临床医师在面对PBC患者时要注意是否合并结缔组织病。若出现无法解释的肝功能异常,需警惕PBC,此时可完善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以进一步筛查。

PBC临床上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UDCA最早被用来治疗,一旦确诊为PBC,则应长期乃至终身服药[13]。本组患者均以UDCA长期维持。在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经过UDCA治疗后,GGT和ALP下降显著,而TBil、DBil和IBil明显上升。因此应尽早使用UDCA治疗PBC,更好地控制生化指标,延缓病情进展。个别单用UDCA疗效不理想,可能为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异常,攻击自身组织,所以免疫抑制剂也是治疗选择。目前,能完全治愈PBC的方法只有肝移植,但同意并能够进行肝移植的只是少数。且肝移植仍存在着复发、排斥等风险。

综上所述,治疗PBC前应完善PBC的相关检查,必要时可行病理活检或基因检测,对不同症状的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猜你喜欢

期组代偿肝移植
肝硬化失代偿与“再代偿”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PBMC 中Fas/FasL 表达及免疫机制研究*
低水平HBsAg患者纤维化分期特征及其与血小板的相关性分析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与矿物质和骨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TEG在慢性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