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虚止遗汤配合耳穴治疗下元虚寒型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研究

2022-05-09李颖珊陈宏睿罗桂平通信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加压素遗尿耳穴

李颖珊 陈宏睿 罗桂平(通信作者)

523000 东莞市中医院,广东东莞

小儿遗尿症是指5 岁及以上儿童在睡眠中发生无意识排尿的行为,至少每周2 次,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1]。目前西医治疗以药物、功能锻炼为主,其中以去氨加压素较为常用,但单一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有着独特的优势,常见的技术包括中药汤剂内服、耳穴压豆等。下元虚寒型是小儿遗尿症的常见证型,主要病机在于膀胱虚寒,累及肺、脾、心、肾、肝,不能约束水道,故治疗应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为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选取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儿童单症状夜间遗尿症(下元虚寒型)患儿60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7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儿童单症状夜间遗尿症患儿99 例,辨证分型和体质辨识分类,下元虚寒72 例(72.73%),肺脾气虚23例(23.23%),心肾失交3 例(3.03%),肝胆湿热1 例(1.01%)。对60 例下元虚寒型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30 例。参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7.52±2.13)岁;平均病程(1.52±0.96)年。治疗组男16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7.41±2.05)岁;平均病程(1.50±1.0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遗尿症中西医诊断标准[2-3];②病程>3 个月;③年龄5~12 岁;④无药物过敏史;⑤家长知情并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遗尿症;②合并尿道感染;③合并癫痫、隐性脊柱裂等神经系统疾病。

方法:两组患儿睡前1 h 或夜间禁止饮水。①参照组:经去氨加压素(弥凝)治疗,初始剂量0.1 mg/d,睡前1 h 口服。若疗效差,加至0.2 mg/d。症状改善巩固>2 周停药,最长≤12 周。②治疗组:采取补虚止遗汤配合耳穴压豆。药方组成:杜仲、补骨脂、白术、茯苓、益智仁各10 g,金樱子、桑螵蛸各8 g,柴胡、升麻、石菖蒲、五味子各5 g,佛手6 g,麻黄3 g,肉桂2 g,煎煮浓缩成药汁100 mL,分2 次服用,每次50 mL 或中药一方颗粒,1 剂/d,分2 次服,症状改善巩固>2 周停药,最长≤12周。同时配合耳穴压豆,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压一侧耳穴(主穴为肾、膀胱、皮质下、肺、脾),嘱患儿家属每日按压3~5 次,每次30 s,予以轻刺激,使耳郭产生热胀感,每次一侧耳穴,3 d 后换对侧耳穴,10 次为1 个疗程,治疗1~3 个疗程。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1)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治疗结束后随访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①完全反应:遗尿的夜晚数减少>90%;②部分反应:遗尿的夜晚数减少50%~90%;③无反应:遗尿的夜晚数减少<50%。有效率=(完全反应+部分反应)/总例数×100%。(2)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①疗程结束后完全反应或部分反应者再次遗尿,遗尿>2 次/周,为临床复发。追踪观察3 个月,连续21 个夜晚不遗尿为临床治愈[4]。②本不良反应以呕吐、腹部不适或皮疹为主,统计总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n(%)]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参照组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治疗率低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讨 论

小儿遗尿症病因为身体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发育迟缓,病变位于膀胱,并与肺、肾、脾三脏相关。小儿遗尿症的病程长,长期可导致患儿出现胆怯、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等,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去氨加压素片中含有的醋酸去氨加压素与天然激素精氨酸加压素结构相似,可提升肾集合管的环磷酸腺苷,促进肾血管的舒张,发挥良好的抗利尿作用,从而改善患儿的夜间遗尿症状[5]。但长期给予去氨加压素片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故还需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研究发现,小儿遗尿症的主要原因是小儿神经内分泌异常导致的尿动力学改变。药物治疗中效果较为肯定的是醋酸去氨加压素,也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制为减少夜尿产生量,使其低于功能性膀胱容量,对夜间多尿、膀胱容量正常、尿床次数不多的患儿最为有效。去氨加压素被用于治疗遗尿已有40年历史,目前与遗尿警铃共同作为遗尿的首选治疗方法,并被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推荐为Ⅰa 级证据[6]。着眼于中医药治疗方面,众多医学专家已对小儿遗尿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及研究,多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下元虚寒,肾气不足,抑或由于肺脾宣散转输失常,致膀胱失约。肝经湿热型遗尿症患儿数量日益增多,原因如下: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来看,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肾不足、肝常有余,受外邪影响本易生热,加之现代小儿多被家长宠溺,性情急躁,凡所欲不随即哭闹,长此以往,情志所伤,肝火内扰致使肝失疏泄,久之肝经郁热。肝经郁热下移与水结于膀胱化生湿热,影响三焦气化,致使水道失调[7]。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症属“遗尿”“遗溺”等范畴,其中下元虚寒型是由于下元不固、膀胱寒虚所致,同时肺主行水,脾主运化,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故治疗应以补脾益气、固涩止遗等为法。补虚止遗汤中菟丝子、覆盆子补肾固精缩尿;杜仲、补骨脂、肉桂、益智仁温阳补肾;桑螵蛸、五味子收敛固本;柴胡、升麻助药上行升举阳气;白术、茯苓、佛手健脾理气,补而不滞;麻黄宣通肺气,可增强诸药的温煦之功;诸药联用使得温阳得温,气化复司,共奏温补肾阳、固涩止遗等功效。现代药理学认为麻黄具有兴奋大脑皮层及皮质下中枢的作用,能够提升大脑对尿意的兴奋程度,降低患儿的睡眠深度,还能增加膀胱括约肌及三角肌的张力,减少排尿次数[8]。中医认为耳为人体手三阳、足三阳经脉及相关脉络的聚集地,而经脉内属脏腑,耳穴压豆利用王不留行籽作用于肾、膀胱、皮质下、肺、脾等穴位可发挥补肾健脾、疏通气血的功效。结果显示,治疗后,补虚止遗汤配合耳穴治疗组完全反应病例数高于去氨加压素片组,且复发率低于去氨加压素片组,说明联合治疗能够强化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症状。分析原因在于:补虚止遗汤配合耳穴可从不同的作用途径发挥功效,起到协同作用,从而强化治疗效果。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补虚止遗汤配合耳穴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去氨加压素片组,提示加用补虚止遗汤配合耳穴治疗整体安全性较高[9]。

综上所述,补虚止遗汤配合耳穴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患儿遗尿的次数,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用于下元虚寒型小儿遗尿症的治疗。

猜你喜欢

加压素遗尿耳穴
从温、补、清三法论治小儿遗尿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
特利加压素联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型上消化道出血48例
感染性休克后期血管加压素分泌调节异常临床观察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奥曲肽与垂体后叶加压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
益气健脾补肾法治疗小儿遗尿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