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艰苦卓绝的洪泽湖58天坚持

2022-05-09赵先明

世纪风采 2022年5期
关键词:洪泽湖淮北华中

赵先明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大举进攻我解放区。7月16日,国民党第五军主力和整编七十四师一个旅约3万人,向我淮南解放区进攻,不久,淮南被国民党军占领。7月18日,国民党第七军一七二师和整编七十四师大部大举侵犯我淮北解放区。我淮北解放区主力于11月24日撤退到运河东岸后,洪泽湖周边各县、区地方武装不得不转移到洪泽湖继续坚持斗争,在淮北挺进支队未打回淮北之前,坚持在洪泽湖的同志们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下历经艰险,在湖上整整坚持了58天,谱写了淮北人民革命斗争史的光辉篇章。

一、主力仓促撤退 淮北陷入敌手

1946年7月底,国民党部队侵占淮南解放区后,没有渡过三河,我淮宝县的地方武装在三河北岸防守。敌人转而调动10多个旅的兵力从津浦线固镇、宿县和徐州西线向淮北路东地区(华中七分区)进攻。我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于7月底发起朝阳集战斗,歼灭敌整编九十二旅和六十九旅共5000余人,接着敌人从固镇方向进攻泗县县城,8月上旬我军发起泗城战斗,因大雨倾盆,运输困难,攻城未克,我军主动撤出战斗。

泗城战斗后,我华中野战军主力部队主动转移至苏北地区。淮北路东地区留下3个团的地方主力部队和各县、区地方武装在七地委和七分区的领导下进行游击斗争。敌人占领了泗城、五河、灵璧等县城后,逐步向外围扩展,比较大的集镇也先后被敌人占领。华中七地委和军分区领导的地方主力部队同敌人反复拉锯,至11月20日前后在泗阳县龙界集一带可以立足,但敌人步步紧跟,围追堵截。在敌我斗争的危急时刻,淮南区党委将路东全部地方武装和干部撤出,淮北邳睢铜地区干部武装甚至积极分子和家属亦全部撤出;淮宝县委负责人也违反五地委坚持斗争的指示,擅自将全部武装及干部撤出。华中军区鉴于上述情况,于11月20日以中共华中分局的名义下达了《关于开展反退却逃跑斗争的决定》,要求各级干部要坚决反对逃跑,就地坚持斗争。

然而,华中军区的要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到11月下旬,华中第七军分区被国民党部队压缩至成子湖边的界集、山子头、唐莫圩狭小地带,所属部队也损失惨重。面对这样的局面,华中军区第七军分区主要负责人接到华中军区暨中共华中分局的命令后,向华中军区解释了坚持的困难,并请求准许撤退。11月24日下午5点,华中分局复电指示他们留下两个团,坚持到最后一颗子弹。但军分区主要负责人认为:“淮南军区顶了不到30天就把根据地丢了,既然淮南可以丢,为什么淮北不能丢?”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他随即在唐莫圩召开地委紧急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与会的大多数干部都赞成撤退,但顾虑违背华中军区的命令。军分区主要负责人怕会议久拖不决,便主动承担撤退的责任。就这样,撤退的决心定下后,于下午6时集合4个主力团向运河以东开去。此时,淮沭路战役已近尾声,九纵队司令员张震得知华中第七军分区主力要撤退后,立即率七十七团赶赴运河东岸,清除了崔镇、张渡等沿岸渡口的国民党军警戒部队,掩护华中第七军分区主力渡过了运河和六塘河撤退到了运东。

华中第七军分区主力撤退后,国民党军队迅速占领了洪泽湖周围的全部陆地。此时,国民党部队在盱眙驻主力一部,另加国民党一个交警大队;在老子山(包括龟山)驻一个流动大队,另加土匪头子高铸九组织的“还乡团”;在蒋坝镇驻六十旅主力,另加一个交警大队、保安大队两个中队以及百余人的“还乡团”武装;在高良涧驻一个水警大队和土匪头子邓长龄、刘清扬组织的“还乡团”武装;在临淮头、半城、高嘴一线驻国民党广西军某部一个团;在管镇、鲍集一线驻国民党广西军一个营,成子湖以西和以北驻扎着国民党孙良诚部一个营。沿湖40多个码头全部为敌人所控制。淮北根据地除洪泽湖水域被洪泽县总队控制外,其余全部沦为敌手。

二、坚持湖上斗争58天

由于华中第七军分区主力撤到运东的行动匆忙,很多地方没有通知到,使地方武装和政权机关遭受严重损失,洪泽湖东西两岸很快全部被敌人占领。华中第七军分区未来得及撤走的机关人员以及洪泽湖周边各县的地方干部和武装人员及其家属在敌人重围下,于11月24日至26日,被挤到成子湖边的应山集勒东、尚咀、高咀、大台子等地上船,进入了洪泽湖,开始了在湖上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了有力地领导湖上斗争,撤到洪泽湖的华中七地委联络部部长姚克于11月26日迅速召集各县委领导人及武装队伍负责人在赵沙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洪泽湖工作委员会作为领导核心,与会人员一致推荐姚克担任工委书记。泗南县委书记洪沛、洪泽县委书记王化东、洪泽县县长谢楠等为工委委员。此后,洪泽湖工作委员会根据坚持湖上斗争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对敌斗争的策略和措施。

疏散非战斗人员。为了分散隐蔽,更好地保存干部和武装力量,洪泽湖工委决定采取自愿和动员相结合的原则,把那些非战斗人员和不能参战的同志一批批送上陆地,动员他们有亲的投亲,无亲的奔友,并发给一定的费用,到敌占区隐蔽下来。能做情报工作的就设法进行情报联络,没有条件的,就隐蔽下来,只要不做有损于党和人民的事,部队打回来后,通知他们回来继续为党工作。这一号召得到了同志们的理解和拥护。有的同志带一批人上岸到淮南打游击;有的同志带一批干部到运东去找上级。更多的同志分散出去各找出路。当时,为了搞好精简工作,工委领导亦带头行动,洪沛的夫人、王化东的夫人和妹妹、谢楠的家属也都上了岸。许多同志为了顾全大局,暂时离开了组织和战友,冒着生命危险登陆后各自隐蔽下来。

整编武装队伍,打退敌人的进攻。在精简人员的同时,把各方面武装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战斗集体。工委决定成立新四军洪泽湖武装指挥部,任命魏存平为指挥,刘凯顺、贺庆为副指挥,下设政治处和参谋处,贺庆兼参谋长,李明辉任政治处主任。在工委和指挥部统一领导下,以洪泽县总队为基础进行武装整编。各县地方干部也同时改编为两个连,洪泽县原来所有干部和湖东、湖西两个武工队合并成立第三连。指挥部直辖鸭枪队和直属队。

洪泽湖武装刚刚完成整编,1946年12月上旬,驻守临淮头的国民党广西军出动一个营的兵力进入湖上“清剿”。敌人拼凑了50多条小船,强迫渔民为他们撑船掌舵,分两路从临淮头、蒋岗向我湖上武装部队阵地扑来。我湖上军事指挥部认为,这一仗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在湖内坚持住的关键一仗,如不教训敌人一下,敌人的气焰势必更加嚣张。因此,我军两个主力连的指挥员摩拳擦掌,几十条钢板划子在外河口组成三角形严阵以待。敌船上的渔民大部分是我们的基本群众。他们为了湖上子弟兵的安全,下湖后就向敌人宣传湖上新四军的钢板划子如何厉害,说剪草沟附近淤泥深得很,远看是水,近看是泥,人掉下去晃两晃就没头了。他们还故意把船驶得摇摇晃晃,使本来不通水性的敌人更加心惊胆战。果然,敌人在距我军阵地500米时,就停止前进了。这时,我军一阵冲锋号响,所有轻重武器一起开火。一连在左,二连在右,指挥部和工委居中,船打满篷,借着风势冲向敌人。而敌人只能龟缩在小船舱里乱放枪。看到敌人的狼狈相,魏存平抓住战机命令左翼一连出击,右翼二连火力掩护。敌人的小船在我军机枪、步枪的突然袭击下,歪歪斜斜地直打转,敌人受重创后仓惶溃逃。这次战斗对敌人震慑很大。此后,敌人再也不敢轻易下湖“清剿”了。

粉碎敌人的策反阴谋。敌人武装“围剿”失败后,仍不甘心。1946年12月上旬,敌人又组成一个长淮大队,有20多杆枪4条船。一次,他们以运送衣物、食品等救济湖上难民为借口,深入我方基地进行武装侦察,企图一举摧毁我军湖上指挥机关。他们从蚌埠出发,夜晚船泊在河里,然后挨家串门,妄想与我们党争夺群众,进行策反活动。我党地下组织联络员张志诚经过周密侦察后及时向工委汇报,指挥部立即派二连连长盛立富率直属队,连夜出动,击溃和瓦解了敌长淮大队。

敌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遣特务到连队里搞策反。高良涧的“还乡团”头子邓长龄,指挥他的干儿子刘兆林和刘清扬通过关系来策动湖上指挥部二连一排排长周连生叛逃,答应过去以后委以中队长职务。周原是土匪头子高铸九部下,抗战胜利后混进革命队伍。周在其妻子第一次来策反时,就接受了敌人交给他的任务,开始内奸活动,并把周连保和另一个战士拉下水。他们决定打死同一钢板划子上的指导员,裹胁其他几名战士一起叛逃。指挥部及时识破其阴谋,立即对周连生等人进行审查。掌握确凿证据后,临时军事法庭于1946年12月13日在罗咀滩召开了公审大会,处决了周连生等人。

以牙还牙惩治敌人的暴行。敌人又使出更为毒辣的“用人还债”手段,对坚持在湖上斗争的干部家属进行抄家、罚款,一旦抓捕到本人或家属,就对其进行残害。原淮滩乡民兵中队长刘炳信被敌人捕去后,被装进麻袋丢进淮河淹死。敌人逼我一连副连长田吉余的妻子交出丈夫,她咬紧牙关不作声,被活活摧残致死。淮河区委书记陈一石年迈的老母亲被敌管镇镇长抓去,关在猪圈里长期遭折磨,亲友筹款赎回来不久就死了;他4岁大的女儿藏在亲戚家里,也被伏家湖的一个顽保长搜去,棒打脚踢,几天就被折磨死了。陈一石闻讯后悲愤地写道:“讨厌闻家讯,噩音偏自多,心坚似铁石,守卫我山河。”坚持湖上斗争的同志,并没有被敌人的残酷迫害所吓倒,而是更加坚定了战斗的决心,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除了夜里上岸把那些残害我党干部家属的罪魁祸首杀掉,还把顽保长姚明珠的父亲和儿子抓来作为人质。姚明珠被吓破了胆,不仅保证不再迫害我方家属,还派人送来了粮食、香烟、猪肉等物品。

战胜敌人的经济封锁。由于长期遭到敌人的严密封锁,湖上部队饥寒交迫,吃粮首先发生了困难。开始时只能吃到小麦。在水天一片的芦苇荡里,小麦只能煮着吃,吃了不消化肚子发胀,拉出来的小麦还是整粒,又改为炒着吃,嚼起来很香,但是火大,结果不少人便秘。为了使同志们吃到面食,一连连长钱玉良带人上岸去向乡亲们借小磨。乡亲们听说后,很多人主动把小磨送来,一个晚上就借了40多盘小磨。仁和乡谈庄一位锻磨师傅还自愿到湖里,轮流给各条船上的部队锻磨,一分钱也不肯要。有了磨同志们就可以吃到麦糊子或麸面贴饼了。在被困的艰苦日子里,根本谈不上有菜供应,只能在湖上捕鱼解决。由于敌人对我封锁严密,无法买到食盐和酱油,捕来鱼后,只好清水煮着吃,腥味大很难下咽。到了滴水成冰的季节,敌人在岸边巡逻越来越密集,粮食来源也越来越少,战士们就撬开湖中的冰块,在刺骨的冰水中挖藕和芦根充饥。为了解决伤病员的生活和护理问题,渔民群众宁可不吃也要把粮食省下来让伤病员吃。为了给伤病员清洗换药,医护人员用仅有的一点盐和油制成盐水、油纱布,为伤员洗伤口,使一些伤病员恢复健康。

不管敌人的封锁多么严密,沿湖的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利用下湖捕鱼、割草、砍芦柴的机会,给湖上送情报和物资。快过春节时,老子山镇的渔民周建奎等给同志们送来了10多斤猪肉和一些烟酒。湖上的渔民不顾船只狭窄,尽心安置伤病员,煎汤熬药,细心照料。没有棉被,他们采集芦花,编成芦花毯子御寒。大家还风趣地编顺口溜说:“武工队,不简单,芦花编成羊毛毯,既挡风,又驱寒,挂在船头当钢板。”

工委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还派地下工作者戴胜武、朱淑华夫妇,设法用芦柴和硬币从敌人手里买回子弹、布匹、医药等急需的物资补充部队。而打入盱眙敌交警大队的戴胜武夫妇,以老子山“还乡团”需要为名,一次就为湖上购来步枪子弹20箱,蓝布、纱布各一大捆。

由于我党军民齐心协力,克服了许多困难,战胜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使部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乐观情绪。

三、主力重返淮北湖上战友会师

1947年1月3日,华中七地委正式召开淮北撤退检讨会。16日,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刘瑞龙代表华中分局到会作了总结,指出淮北撤退是七地委和七分区领导人对坚持敌后斗争思想动摇的结果,犯了右倾逃跑主义错误。华中分局决定:解散华中七地委,同时,决定成立淮北工委和淮北挺进支队,统一领导这一地区的革命斗争。淮北工委由饶子健、赵汇川、王学武、王烽舞、张灿明、陈元良、李任之7人组成,饶子健任书记。淮北挺进支队由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的七十七团、八十一团、骑兵团两个大队,配一部分地方干部,共3300余人。饶子健任司令员兼政委,赵汇川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学武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烽舞任政治部副主任。

1947年1月18日,淮北挺进支队顶着刺骨的寒风,从宿迁到皂河之间强渡运河,重返淮北。1月23日,挺进支队立即派两名联络员化装成国民党部队的军官进入洪泽湖与工委联系。当工委负责同志见到他们带来的淮支首长的慰问信后,高兴得热泪盈眶。大家知道主力打回淮北后,欣喜若狂,年轻战士们把船板跳得叮咚响,剪草沟一片沸腾,两个月不吹的军号又吹响了。几十艘钢板划子立即起锚扬帆,向成子湖进发。1月24日,工委几位负责同志和副指挥贺庆在洪泽湖北岸的谢咀和淮北挺进支队胜利会师。战友相见,热烈拥抱,问寒问暖。支队首长望着胡子、头发长得老长,衣服破旧,面容憔悴,但精神却很旺盛的工委领导们,无比感动和兴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其间,炊事员做饭招待姚克等同志,虽然是馍馍、面条,家常便饭,但他们吃得很香。姚克感慨地说:“我们日日盼,夜夜盼,就盼主力部队打回来!你们回来就好了!”饶子健听他们讲述了在湖中坚持斗争的经过,深为感动地说:“你们在湖里保存了党的旗帜,保存了革命力量,这是坚持淮北斗争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二天,在临淮头召开了盛大的军民庆祝大会。淮北挺进支队慰问团的代表在会上向坚持湖上斗争的军民热情慰问,并宣读了淮支首长饶子健、赵汇川、王学武、王烽舞等同志署名的慰问信。洪泽湖工委委员谢楠代表工委和指挥部向慰问团和欢迎的群众汇报了湖上坚持斗争的情况。会上,支队首长还向坚持湖上斗争的同志们赠送了猪肉、毛巾、肥皂、牙刷、牙粉等慰问品。庆祝大会之后,洪泽湖上58天的艰苦斗争胜利结束。

猜你喜欢

洪泽湖淮北华中
华中要塞:义阳三关
“中国·洪泽湖”渔业品牌发展观察
“母亲在,家就在!”
国内旅游资源研究简介
洪泽湖绿
洪泽湖渔家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淮北夏玉米的生育特点及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