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抽象思维的渗透

2022-05-09杨俊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9期
关键词:抽象思维小学数学

杨俊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抽象思维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点研究课题。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抽象思维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抽象思维的渗透展开了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抽象思维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将其作为一项主要的教学任务。数学由于自身带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实现高效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抽象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概念,需要小学教师加强对数学基本思想的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的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一、在学习数学教学中渗透抽象思想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抽象思想能够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因此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应用数学抽象思想,能够促进学生认知思维的发展。除此之外,抽象思想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数学基本结构,潜移默化的渗透数学抽象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与空间想象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抽象思维的策略

(一)意识性原则

意识性原则指小学教师要对数学知识的抽象内容与抽象思想保持灵敏的嗅觉,能够感知它们的存在,意识到数学抽象思维在数学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意识到数学抽象思想的本质。数学自身就是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若是让他们直接接触数学中抽象的内容,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数学取之于生活也用之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结合生活背景,让学生从生活中概括出数学知识,并运用他们来认识现实生活。例如在“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物体的数量中将数的概念提炼出来,让学生利用抽象出来的数,表达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数量关系。再如学习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模型,例如篮球、铅笔盒等,这能够为学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时提供直观经验。教师要联系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素材,有意识的渗透数学思想,将数学知识以符合学生小学思维特征的方式呈现出来,提升视觉教学的效果。

(二)启发式原则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诱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启发式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去探索与领悟数学中的抽象知识,掌握数学抽象思想,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抽象思想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主动与其他同学展开合作。教师在课堂中要设计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例如在学习乘法时,可以让同桌之间互说一句带8的乘法算式的话,例如我家有8张椅子,他家也有8張椅子,一共有16张椅子,算式是8×2=16。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抽象思想,并逐步掌握抽象思想思想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循序渐进性原则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想,不能生搬硬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发展规律,把握好数学抽象思想渗透的尺度,采取螺旋上升、逐级递减的原则,不要报以一步到位的想法。数学中的抽象知识有着层次之分,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的直观抽象,也有一部分是在数学抽象对象上的再次抽象。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抽象性原则。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数学时,主要是借助生活情境,例如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与分数、通过实物模拟辨认长方形正方形等物体等。当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数学之后,学习数学知识就需要学生搭建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桥梁,例如“关于数的整除性知识”的学习与“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测量”等。在同一内容的不同学习阶段,抽象层次也是不同的,例如小学生认识数字从最开始10个数字到大数的认识,再到小数、分数、负数、百分数的认识都是循序渐进的。数学抽象思维的养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教师保持耐心,不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以实现数学抽象思维的有效渗透。

(四)直观性原则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事物的接受力的能力还较弱,因此小学生的思维认识需要依赖直观具体的事物与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渗透抽象内容时,教师要坚持直观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空间直观、表述直观、动态直观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并猜测、分析、计算与推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例如在“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学具袋,将各种形状的积木装入其中,在开始讲课时,让学生观察学具袋中的积木,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手中的积木进行分类并整齐的摆放起来,这样能够让学生从玩的心态将注意力集中到分类整理上,这种直观表述能够让学生更加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在直观表述下,学生能够仔细的观察这些物体,并找出物体的相同点,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实现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目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场景能体现这一原则,教师除了使用直观的教具之外,也可以使用直观性的语言,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获得直观的感性材料,为学生认识抽象知识奠定基础。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抽象思想,是新课程标准提出一项全新教学模式,也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有着一定的难度,并且数学自身带有抽象性,对于学生来说晦涩难懂,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小学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抽象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兆荣.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4):71-73.

[2]毕欣悦. 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探究[J]. 智力,2021,(34):1-3.

[3]张志雄. 浅谈小学数学抽象思维与直观感知的结合教学[J]. 新课程,2021,(40):196.

[4]王胜利.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 天津教育,2021,(23):32-33.

猜你喜欢

抽象思维小学数学
浅论幼儿计算和幼儿体育教学
由“抽象”变“具体”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