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趾外展肌肌瓣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

2022-05-08陶勇谢垒马一鸣闫亮朱健华陈晟徐刚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外展皮瓣创面

陶勇 谢垒 马一鸣 闫亮 朱健华 陈晟 徐刚

跟骨关节内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方法也较多,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应用的较为广泛,但术后发生切口裂开、切口皮缘坏死、切口感染等问题仍待克服[1]。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9年9月在绍兴第二医院骨科治疗的单侧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3例,探讨小趾展肌肌瓣转移预防跟骨外侧扩大“L”型切口手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9年9月在绍兴第二医院骨科行跟骨外侧扩大“L”型切口手术治疗的单侧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37例以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加小趾展肌肌瓣转移,对照组46例行单纯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肿胀减退后进行手术,手术入路均采用跟骨外侧扩大“L”型切口,起自外踝上方5~6 cm,在跟腱与外踝之间后1/3处下行,到达腓骨尖时切口刚好位于跟腱的前方,在足跟处弧形弯向足跟的外侧缘到达第5跖骨基底部,锐性切开皮肤达跟骨,紧贴跟骨外侧壁行锐性剥离,充分暴露距下关节与跟骰关节,将全层皮瓣向上前方翻起,使用3枚克氏针分别临时固定于外踝尖、距骨部及骰骨,因跟骨外侧壁菲薄,在大多情况下为不完整,若完整则用骨刀或窄骨膜剥离器将外侧壁骨片呈合页状撬开,然后认真检查跟骨关节内骨折,初步了解骨折的粉碎、压缩及关节面塌陷情况。由于载距突有坚强的韧带附着于距骨,因此载距突即使有骨折,骨块常处于相对正常的位置,所以手术时宜先将载距突复位,并作为术中其它骨折块复位的参考。再复位前突,并将前突复位到内侧载距突骨块,然后将跟骨结节牵引,复位至内侧载距突骨折块上,可用克氏针临时固定,恢复跟骨长度,转而处理后关节面的压缩,可用小骨膜剥离器插入到塌陷的骨折块下面,将关节面塌陷骨折块从下向上撬起以距骨下关节面为模板,解剖复位后关节面,并将外侧壁回复到原位,再次用克氏针临时固定,C臂机透视复位满意后,选择大小合适的跟骨钢板并固定。若骨缺损明显,则行植骨处理,可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螺钉固定时,将钢板固定在载距突、跟骨结节和内侧壁较完整的骨折块上,然后拔除克氏针,再次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及钢板螺钉的位置和长度。确定内固定满意后,对照组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加压包扎;观察组则在完成内固定后,在同一切口中水平切取以蒂在近端的部分小趾展肌肌瓣,肌瓣体积约为3.0 cm×0.5 cm×0.3 cm,翻转、覆盖“L”型切口转角处内植物,使“L”型皮肤切口缝合在小趾展肌肌瓣上面,放置引流管引流,严密缝合皮下,关闭切口。因肌瓣体积小,缝合创面的张力不大,最后需要加压包扎。术后处理:常规抬高患肢;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即进行踝关节主动伸屈功能锻炼;术后3周左右拆线,以免切口裂开;术后3个月拍摄X线片复查,确定骨折愈合后才逐渐负重行走。

1.3 观察指标 (1)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BMI、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以及骨折Sanders分型情况。(2)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情况:主要表现为切口皮缘坏死、切口局部渗出及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的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4例发生切口局部渗液,经换药后好转;2例发生切口感染,其中1例经抗炎、换药治疗后好转,另1例在术后3个月清创拆除内固定后好转。对照组,有3例发生切口边缘皮肤坏死;12例出现切口局部渗液,经积极换药后好转;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其中1例经抗炎、换药治疗后好转,另1例术后3个月清创拆除内固定后仍不能控制感染,又予清创抗生素骨水泥旷置,二期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覆盖创面而治愈。两组的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

3 讨论

移位的跟骨骨折导致跟骨高度丢失,脚跟加宽,后脚内翻或外翻畸形,后脚跟侧移,踝关节骨折脱位甚至距骨倾斜,导致严重的骨性畸形,进而引发一些软组织问题,比如后足形成疼痛的胼胝体或溃疡,慢性移位的腓骨肌腱脱位撞击跟骨壁、腓肠或胫后神经炎和未识别的间隔综合征导致爪趾畸形等[2-3]。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金标准”[4-5]。跟骨外侧扩大“L”型切口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经典入路,具有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可在直视下复位跟骰关节及距下关节、调整钢板满意的位置,有利于跟骨的内固定[6],还能有效降低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的损伤。但是由于手术切口较长,对跟骨外侧壁皮肤软组织进行广泛剥离,还需对骨折周围的软组织进行长时间牵拉、剥离,会影响跟骨血运[7],术后经常发生切口边缘皮肤坏死、感染,出现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甚至发生跟骨骨髓炎。有文献报道,临床上感染、坏死、愈合不良的手术切口会使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降低,更易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痛[8-9]。研究报道,跟骨外侧扩大“L”型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0%~24.9%[10],甚至高达37.0%[11]。

笔者认为,跟骨外侧扩大“L”型切口术后愈合不良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1)跟骨外侧是皮包骨的区域,软组织覆盖少,骨折时会导致局部软组织甚至血运损伤;(2)跟骨骨折大多是一种高能量损伤,跟骨周围的软组织常常受损明显,导致局部组织肿胀,不利于创面愈合;(3)手术时机的选择,一般应在局部肿胀减退后进行,过早手术容易出现术后局部皮肤坏死;(4)跟骨外侧扩大“L”型切口在转角处更容易直接引起跟骨皮瓣血运的破坏,因为足外侧皮肤和软组织的血供来源于外侧跟动脉、外侧后足动脉及外侧跗骨动脉,为避免损伤外侧切口皮瓣血供,建议外侧手术切口应偏于足底缘和跟腱,否则术后容易出现皮缘坏死。术中采用全层切到骨面,在跟骨外侧壁沿着骨膜采用全厚皮瓣锐性掀起,不建议使用电刀切开,用3枚克氏针钻入外踝、距骨和骰骨的“无接触技术”维持对皮瓣的牵开,避免长时间用拉钩牵拉皮瓣,减少止血带时间,切口闭合应低张力缝合,同时缝针勿过密,边距勿过大,尤其皮瓣三角部,以防影响皮缘血运。(5)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创面渗血较多,容易引起皮下积液,术后建议放引流管,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6)存在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比如糖尿病、长期吸烟及肥胖等。

跟骨外侧扩大“L”型切口术后切口问题最容易出现在“L”型切口拐角处[12],笔者采用小趾外展肌肌瓣能够有效覆盖拐角处内植物,即使创缘有部分皮肤坏死,因底下有小趾外展肌肌瓣的保护,有效避免金属内植物的裸露,不但有利于减少术后感染,也有利于创缘皮肤生长,促进切口愈合,创面愈合良好,所以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也有学者认为,跟骨外侧扩大“L”型切口愈合后存在较大的瘢痕,尤其是贴骨瘢痕形成,使关节活动度减少[13]。而小趾外展肌肌瓣的覆盖,有利于减少贴骨瘢痕的形成,利于创面修复。小趾外展肌起于跟骨外侧突与内侧突之前,止于小趾近节趾骨的下面及近节趾骨基底外侧,由足底外侧动脉分支供血,受足底外侧神经支配,具有屈小趾和维持足弓弹性系带作用[14]。小趾外展肌肌瓣具有以下优点:(1)可局部转移,不用吻合血管,降低了风险;(2)该肌瓣质地好,血管相对恒定,不具有重要的功能,切取后对足的功能无影响;(3)肌瓣厚度适中,能够有效覆盖钢板;(4)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5)肌瓣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6)可较好修复切口缘坏死形成的长条形缺损[15]。

综上所述,小趾外展肌肌瓣能够有效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病例的年龄跨度大,还有骨折情况不一样、手术个体化差别等多种因素影响疗效评估,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支持。

猜你喜欢

外展皮瓣创面
局部皮瓣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分析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复方雪莲烧伤膏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外展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初探
郑州市出重拳打击“会外展”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病因及预防
超薄前臂皮瓣在鼻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关于“膝关节外展”的一点质疑